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秘密为童年“保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9 11:0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秘密为童年“保鲜”
作者:游畅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2007,12,20   
一日,突发奇想,想看看家长和老师怎么看待孩子的秘密。因为,唉,“过来人”都知道,在痛苦的“大学前”时代,“解密与反解密”几乎是师长与孩子之间的家常便饭,每个“过来人”似乎都曾被窗外的好奇者追问着“你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可巧,从姑姑的书架上翻到了一本名为《儿童的秘密》的书。起初只是好奇,想寻找“反解密”秘诀,慢慢读下来,却有了新的收获。
书中说,“秘密在孩子们和成人的个人成长中也有着教育的或教导的功能”,秘密的产生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苏醒,在孩子们不愿将某些感觉告诉别人的时候,他们会第一次体会到秘密的神奇分隔力。其实,秘密是孩子长成过程中再平常不过的现象,而不是一个值得大惊小怪的“问题”。
但是,这是不是有点轻描淡写了?既然秘密的产生是儿童成长的标志,那么怎么解释老师时刻“监督”孩子的秘密,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余活动中,都少不了老师的眼睛?又怎么解释家长不屈不挠地注视着孩子的每一个闪闪烁烁的眼神、每一本东躲西藏的日记?为什么秘密的栖居空间越来越小?
秘密到底是什么?我不觉信手翻下去。
这本书把人与人之间的秘密分成三种类型:生存秘密、交际秘密和个人隐私。作者说,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对他人来说,都是一个程度不等的秘密,在这种意义上,他人的存在永远是一个神秘不解的生存秘密。受语言、思想等方面的限制,人在交往中不可能充分地表达自己,达到完全的交流,因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交际秘密。如此说来,老师和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互不理解又渴望理解以及围绕秘密进行的“斗争”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秘密变得复杂起来,几乎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本想寻找保密的秘诀,反被秘密“包围”了。
对孩子来说,成人世界是个谜,和成人之间的交往也有无数猜不透的地方。书中的观点大致是,这种分界是人类童年时代存在的标志,如果没有它,就不再有童年,也不再有儿童了。网络游戏、虚拟社区、网络聊天等,似乎已经过早地向孩子暴露了成年世界的秘密。如果孩子过早地失去了天真无邪,那么,他就再也不可能回到纯真的童年世界。
作者又提出了第三种秘密,即可以所说,但是不愿意诉说的事。一般所说的秘密,主要是指这一种。看来,家长和老师最感兴趣的大概就是这种秘密了。那么,成人应该怎样面对这种秘密呢?书中提出这样的观点:要尊重儿童的秘密,并不是完全不管他们的秘密,对秘密的适当“洞察”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可是,孩子的秘密真的能被“洞察”吗?我从书中记载的古尔辛的故事里找到了和我们一样的困惑。古尔辛不笨、不傻,甚至还学得很快。可是,自然课老师令她紧张,要么使她感到自己很愚蠢,要么使她觉得自己特别了不起(很少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自然课老师善于在孩子不设防的时候“抓”住他们,并以此为乐。吉尔辛鼓起勇气举手回答了老师的第一个问题,但是老师又抛出了一个难题,她答不出来,受到老师的揶揄。有时候,老师并不理解孩子,不知道孩子也在努力地想改变自己的形象。所以,老师的一些教学手段会在不经意间伤害他们。
是啊,孩子并不是任何事情都不告诉家长和老师,也渴望自己的秘密被“看到”,被“理解”。他们只是拒绝“动机不纯”的关心,有时他们分辨不出,家长和老师的关心是为了他们的幸福,还是为了更好地把他们掌握在“手心”里?
成人曾经是孩子,而孩子还未成人,也许正是这种因为身份不同而带来的生存秘密和交际秘密妨碍了彼此间的沟通吧。
开卷有益,偶得一本书,竟让我知道了这么多“秘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5:52 , Processed in 0.13977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