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应用写作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空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10 14:4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应用写作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空间
作者:袁士祥   


    应用写作学理论框架的构建,这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至少在21世纪前20年确实如此。多少年以来人们一直青睐于文学写作的研究,在当代中国人们甚至已经注意到文学市场化的问题,却轻视了应用写作的研究,致使众多的应用写作的研究著作和编著,始终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上。在教学中,只讲文体不讲通论,只讲具体不讲抽象,只讲“个别”不讲“概括”。如何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从整体上对应用写作学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研究方法、学科地位等进行全方位、多侧面、新领域的审视和探讨,似乎涉足者太少。应用写作学想要在众多的学科中争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新世纪面对学科承载的新任务,必须突破原有学科结构框架。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谈应用写作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和研究空间。

   一、关于学科理论框架构建的宏观思考

    记得上世纪在湖南常德第三届中国应用写作理论研讨会上,与会的一些代表介绍了应用写作学教学大纲,都有自己的一整套构想,很受启发。但有些大纲的体系结构也有待商榷。当时,我作了发言,谈了我的一些看法,不完善。经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下面主要从五个方面谈谈关于学科理论框架构建的一些原因思考和宏观思考:

    宏观思考之一:继承性中不可忽视创新性。

    进入21世纪,许多人赋予应用写作新的理念:创新。大千世界,丰富多变,依赖教材中的“理论篇”、“文种篇”已经无法面对现状和解释现实。怎么办?这就对学科理论框架构建提出一个与时俱进、务实求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学科理论框架构建,必须体现学科发展的时代性,把握应用写作的规律性,富于理论探索的创新性。世界在变化,实践在发展,理论要创新。求新,就是求理论之新,梳理、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多进行些真正有价值的、能推动学术发展的、具有原创性的研究,在理论上作出新概括。同时可以借鉴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为我应用写作所用。务实,就是务文种写作之实,来适应急剧变化的现实社会的观照。这种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概念和概念内涵的创新、学科根本任务的创新、学科理论品格的创新、写作基本要求的创新、写作理念的创新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通过理论创新,增加其理论的厚度、内容的广度、思想的深度,指导、推动应用写作新的社会实践活动,坚决反对原地踏步、固步自封、不求进取的研究之风。

    宏观思考之二:应用性中不可忽视理论性。

    我们不能否认,应用写作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我们同样不可忽视它的理论性。任何一门独立的学科,都是侧重某一方面的知识单元,按照一定联系方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中间的基本理论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基本理论包括概念系统、研究方法、学科本质分析和定位、功能分析等内容,及其相应的联结方式。这些年来的应用写作学科的演变与发展已经证实了这么一个事实:离开理论思维和理论指导下的应用写作,单凭经验和“老套套”,依样画葫芦,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常常反对从理论到理论这个已被社会实践证明是教条的僵化方法,但在应用写作学中同样也要注意尽快走出从实践到实践、从应用到应用的认识上的误区。2004年初,我曾有意识地阅读了10多本应用写作书籍并作定量分析,发现其中的理论含量和比重很少,有的仅占20%,而在学科的大纲中忽视其理论的成分就更可怕。理论的匮乏意味着什么?学科的尊严又如何体现?我的观点是:应该增加基本理论的分量。离开了应用写作的实践,应用写作学的理论便失去生气,成为无源之水;同样,离开了应用写作的基本理论,应用写作学的理论大厦也难以建构,成为空中楼阁。只有增加基本理论的分量,尤其是要充分显示“这一个”学科的理论个性和品格,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来重新确立应用写作学的尊严。应用写作学应负载的是这样一种见识和情怀:所培养的人不是凭非理性的经验去进行写作,而是能自觉运用学科的理论知识指导具体写作实践的人才。

    宏观思考之三:现实性中不可忽视前瞻性。

    立足于现实,我们更应把目光对准2020年。从世界范围看,凡是有人的活动的地方,就有应用写作。21世纪几乎与全世界每个人都有关的应用写作学内容新格局如何?每个人在社会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进行应用写作?国际应用文呈现怎样一种趋势?写作程序、传播方式又有什么突破?从我国的情况看,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在内的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大量使用。文字处理机、传真机、电脑将更加普及。2003年,我国信息产业已经跃居前列,信息文书也应该迎头赶上。我们应该具有这种前瞻的意识,用应用写作学的大构架来重塑社会。因此,在现实中我们不能仅仅把应用文当作“工具”,事实上许多应用文已超越了学科本身的意义,成为一种传递思想和情感信息的符号和文本,起到用一种符号或者大构架来重塑社会的作用。在构建学科理论框架过程中,我们应该有这种思想高度,注意这种前景,并尽可能增加相应的内容。

    宏观思考之四:全面性中不可忽视重点性。

    依据唯物辩证法,区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考虑主次方面的联系,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本文涉及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以文体论为例:天下应用文种成百上千,岂能完全穷尽加以论述?芽只能有所选择。坚持重点论,突出重点性,这种宏观的思考方法具体表现为抓住应用写作学理论框架建构和研究中涉及的“基本问题”。什么是应用写作学的基本问题?似乎难以在学术上作出严格的界定。但可以简略地表述为:基本问题就是贯穿于应用写作学科演变、发展历史的,并且推动学科跃进的一系列问题。任何学科都有其相应的基本问题,文艺学的基本问题为“形象”、“灵感”、“想像”等概念系统和特殊的范畴以及相关的原理;经济学中“资本”是该学科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等等。市场营销学有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方式等概念系统。本文涉及的一系列课题,都可列为应用写作学的基本问题。这种问题意识不仅采自于深厚的应用写作发展史的积淀,而且来自于对这个急剧变化的现实社会的观照。

    自然,当基本问题得不到解决而被反复提出时,认识便不断深化,理论也得以丰富,学术得以发展。当基本问 题成为永恒时,学术传统形成。也许细心的读者已发现,本文中论述的内容,已偏移了学术传统,发现了一些新的基本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突破了“文体论”的围城,增加了学科的理论厚度。理由很简单:社会在发展,应用写作学所承担的当代重任在变化,学术传统不能不随之转移。选择这些课题,突出了学科新的重点。
宏观思考之五:随意性中不可忽视逻辑性。

    现在新兴的年轻学科很多,但有的学科内容几乎无所不包,让人有芜杂之感,这种学科的体系结构明显地表现出外在性和随意性的特征。这是在学科的理论体系建构时需要避免的。科学的学科体系内部,概念和概念系统以及基本原理、研究方法等,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并按照一定的层次和逻辑结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其结构特点为:创新性、层次性、有序性和联系性。笔者所要力求扬弃的就是这种随意性,而刻意追求其逻辑性。创新性、理论性、前瞻性、重点性、逻辑性应该说是当前应用写作学研究的整体走向,交流、共享学科建设的资料和宏观思考,以加快学科研究的进程。其核心是:与时俱进、务实求新。

    二、关于学科理论框架的基本轮廓和评价

    应用写作学是当代写作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知识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关键时期。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应用文种的不断变化,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应用写作学的研究,提高中华民族应用写作的整体水平,已成为迫切需要的重要学术课题。我以为,学科理论框架的基本轮廓,可以分为导论、基础理论、文体论三个部分。下面用章节表示和论述:

    1导论。第一章导论是宏观的论述。一是阐述应用写作学含义和与应用文、应用写作的关系,主要用共时性方法,从空间上展开应用写作学。二是阐述应用写作的产生与发展,并展示前景,主要用历时性的方法,从时间上展开应用写作学。共时性与历时性两种方法是互补的,因为应用写作的演变和发展像任何事物一样,都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继承性与变异性相统一的过程。两种方法并重,研究目的合一。

    2第二章至第五章的内容,主要研究应用写作学的性质、特征、研究对象、社会功能、方法论、主客体论、过程论等,它是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写作学的本质是研究的基础,把握本质是研究学科中其他课题的依据。通过对学科本质的探究,来区别应用写作学与其他相关学科,辨别应用写作作为写作学的一个分支所应该起的作用。确切地说,试图通过对其本质的探讨来确定应用写作学在各学科体系中的位置及其内容的基本走向。

    应用写作学的社会功能和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科的社会功能是由学科的本质及其内在机制决定的。一般说,功能是中性的,具有两极性。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如何促进学科积极的社会功能,抑制、扬弃消极的社会功能。关于学科的研究方法,这是个较为困难的研究课题,学科的理论层面上要完成自我超越,必须在研究方法上有所突破,引进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否则学科难以发展。

    应用写作主体和客体的研究是两个带有浓重理论色彩的课题。前者应用写作主体——作者,一些教材中已有涉及,奇怪的是应用写作的客体——读者,却乏人问津。而根据系统论和接受美学的理论,应用写作学可以看作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演绎成一个有序的、动态的过程。其中有两个要素最为活跃,即作者与读者。应用写作的社会功能,主要*这两个要素去负载和完成,写作主体意图最终要*读者去理解和落实。因此,除了进一步研究写作主体,还必须重视对应用写作客体的研究,可以借鉴一些接受美学的理论,加强对应用文写作全过程的研究,使写作主体和客体完美地统一在有序、变化的过程中。毫无疑问,它是应用写作学课题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应用写作学中的过程论仍是一个研究课题。写作过程,从时间上分是由“准备——写作——修改”三个阶段构成,事实上,写作主体永远进行着两种行为:一是材料的选择和扬弃——观点的确定和限定——框架的建构与突破——语言的运用和修炼;二是文章表达方式的交替变化使用。这两种行为又表现一种创造性的生命状态和力量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的高扬,最终写出一篇篇应用文。

    第二章至第五章这些课题,由于本人的素养和学术根底不足,多为吉光片羽,但试图加大研究的力度、厚度,使其上升为基础理论,与前述导论相结合,整体与分论兼配为较系统的论述,构成应用写作学的通论部分。

    3第六章至第十章为文体论。这是涉及学科的一些具体问题,也是应用写作学传统的应用性研究课题。主要涉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内容的行政公文、事务文书、经济文书、法律文书、信息文书的概念、分类、特点、结构及其范文评析。

    通过这一系列课题的研究,涉及到了应用写作学的“基本问题”,从而勾勒出应用写作学的一个大概轮廓。构建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科学体系,限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无疑出手的仅仅是应用写作学的理论框架的大概轮廓。抛砖引玉,期盼更多的同仁、学者踏进这块学术“百草园”,来共同构建更为完善的当代应用写作学的理论框架。

    关于学科理论框架的评价,简单概括为五点:1?郾理论的创新性;2?郾结构的层次性;3?郾方法的科学性;
    4文种的丰富性;5?郾内容的系统性。

    三、关于学科理论框架的研究价值和空间

    开展对于应用写作理论框架的研究,具有多重价值。

    学术价值——应用写作学作为写作学的一个部分,本文涉及的这些课题,它在某种程度上预测学科发展的主要走向,当然,并不是在学科的所有层次和环节上实行全方位的超越,但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某个方面改变学科研究的学术传统。走出“文体论”、“主体论”研究的误区,对固有的应用写作学科内容形成冲击。

    理论价值——对学科中已经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的重新提出,从而不断深化这些问题;对没有提出的问题,开始提出,引起思考或争议,以促进应用写作学的进步。而对整个学科来说,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充满着理论的张力,对于增加学科的理论厚度,建立和完善学科的理论框架有很大价值。

    应用价值——一系列课题的研究还有一个价值,便是对于应用写作的“应用”的指导。应用写作的主体行为应该是理性的、有选择的,这种理性和选择基于对某个问题的理解和认同,最终指导他们的写作活动。

    课题研究的价值显而易见,但在这块学术园地中进行研究遇到的困难重重叠叠:

    困难点击之一:应用写作学“立说”的风险性。应用写作学的理论建树在广度、深度、力度上都不尽如人意。我们的应用写作多少年来把功能定位在“应用”层面上,在研究上缺少洋洋洒洒的诸如《应用写作主体论》之类的专论性文章。这种现象,与文学写作理论研究的“高深”学术水平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让许多人惊叹:应用写作学无学术。理论薄弱,使学科研究停留在经验事实层次上,而无法跃上科学理论的层面。理论阐述的不能“自主经营”,导致不得不向邻近学科无偿借用理论进行整合,学科缺乏一种独立的自主精神和务实求新的“学科品格”。这就增加了研究难度,这种难度表现为缺少理论继承的内容,这也意味着研究的“空白点”多,研究的“进攻”点也相对多一些,但这不是打排球,进攻点多自然好处多。研究的“空白”点多,虽说眼前的“权威”相对少一些,但需要的观点、思路和相应的材料也多,这增大了超越的难度以及研究和“立说”的学术风险。

    困难点击之二:应用写作学文体的庞杂性。文体部分庞杂性,表现为:一是应用文文种繁多。一般的教材或教程中仅40-50种,而实际存在要多得多,有人统计不下2000种,当然统计一个确切的数字,似乎也无此必要。研究起来,困难不小。二是应用文长短不一。长篇报告,洋洋洒洒千万言,是一本书;而世界上最短的应用文出于雨果之手,仅一个符号。这是雨果将《悲惨世界》寄给编辑部时,很久无回音,雨果为此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全部内容只有一个问号,比诗人北岛写的诗《生活》:“网”更短。雨果可谓“惜墨如金”。当最长的应用文与最短的应用文,成为一个“基本问题”时,便不能不研究它。这内容的庞杂,无疑成了研究的一大障碍。

    困难点击之三:应用写作学内容的嬗变性。这种嬗变性表现为:一是文种的增减性。这些年来,应用写作的文种递增了许多,如20年前经济文书研究较多的是经济合同,最多再增加“经济活动分析”这一文种,但时至今日,随着我国经济活动的频繁和进一步对外开放,这经济文书已经形成了一个“集团军”,如专利申请书、房产开发合同等等。2001年1月1日开始,行政公文增加了“意见”,同时废止了“指示”。这些文种的增减,增加了“文体论”研究的难度;二是试图改变学科研究的学术传统。学术是人类思想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改变以“文体论”为中心的研究,这种变化增加研究难度,惟恐缺少思路,缺少观点,缺少材料。因为,学术是思想的成果,思想是学术的灵魂,材料是学术的血肉。学术传统的整体移位,在研究文体的同时,增添理论的研究分量,思想、材料是不可缺的因素。怎么办?只能知难而上,尽力攀登。

    困难点击之四:研究者与写作者的间隔性。应用写作学的研究队伍主体由教师组成,而应用写作主体主要由秘书人员组成,这就形成高校理论研究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写作实践两方面的力量,两者之间是错位而不是重合,带来的问题是:从研究者方面看,研究者因缺乏一定的应用写作实践活动,或对写作第一线的实际情况根本不了解,只能从教材到教材,从概念到概念,所举例子大多已是老掉牙的“古董”。想要推动学科理论的发展,但缺少“源泉”。从写作者方面看,首先是写作实践活动带有盲目性,缺少理论的指导,只能从应用到应用;其次是把应用写作当作事务,有写作经验,但无暇进行总结,从而上升到理论。研究者与写作者的“错位”所造成的间隔性,也给研究应用写作学带来了无形障碍。

    重重叠叠的困难增添了在这块学术园地里耕耘的艰辛,其中有些能慢慢克服解决,有些只能留给我们读者和其他学者来寻得突破的路径;重重叠叠的困难或者缺陷也是学科未来的发展空间;重重叠叠的困难需要我们取相邻学科之长,补应用写作学科之短,取相邻学科之精,补应用写作学科之新;重重叠叠的困难更需要理论创新,推动学科和写作实践的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虹口区委党校  


(《应用写作》2005年第二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41 , Processed in 0.1053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