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顾泠沅名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 09:5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顾泠沅名言
●工作了一天,晚上还在挑灯夜战。有人问我:干嘛要把弦绷得这么紧?我的回答是:一定要抓住今夜,因为明天从今夜开始。
●我提出了“寻找中间地带”的观点,即在中美两国教育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本土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以改进本国的教育教学。寻找中间地带是一种智慧,一种不走极端而达到集大成的智慧。
●我的一生得益于三位名师的指点:苏步青教授严谨的治学风格,刘佛年教授民主宽容的大家风范和吕型伟教授实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一定要学点教育史,要弄清各种教育流派源头与流变的关系,要超越前人,一定要知道巨人是谁,巨人的肩膀在哪里?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应是最有权威的未来学家。未来分为两半,一半是今天的延续,另一半要靠理智的雕琢。
●我有两句话,第一句:教师事关重大;第二句: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个课堂既是教学的小课堂,也是整个社会的大课堂。
●现在社会上都在关注如何办好一所好学校。其实套用一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要有一个好校长,带出一批好老师,那一所好学校就办成了。
●如果说过去的校长以教学质量为他的责任的话,那么现在的校长的职责有两条,还应把教师的发展作为他的职责。
中国是“听中学”,国外是“做中学”
关于什么样的才是好校长、好老师。顾老师讲了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他说:“年轻人犯错,上帝也原谅。我以前有个同学,读书时犯了错误,按规定是不可以毕业的,但是老师帮助他毕业了。后来,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我认为,好老师就要允许学生犯错。”顾老师还讲了自己两位老师一严一宽的不同风格,认为无论宽还是严,老师的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的老师才算个好老师;另外学生不必太听话,“听话”的孩子并不是“好学生”,从小到大,孩子耳朵里被灌得最多的话就是“听话”,从听家长的话,到听老师的话,最后听领导的话,其实好学生不必太听话,我们现在鼓励的创造性就是“不听话”的具体表现。顾泠沅老师说,以前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往往是“听中学”,而国外孩子是“做中学”。其实光动手做,不动脑想是行不通的,因此现在我们提倡: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出来的东西说出来,改进未来的基础教育,首先应该从培养更多个性丰富多彩的好学生开始。
赢在起跑线上往往输在终点线
很多家长怕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拼命给孩子加码,其实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导致孩子最终输在终点线。“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减负,就有希望!”顾泠沅老师说,中小学教改是减负的突破口:一是要把课堂教学作为教改突破口,扎扎实实在提高教学效益上“做文章”。教师应该把学生的作业变成“能力训练场”,这是学生能做到“快乐学习”的关键:二是要把“减负”当作一个整体职责来抓,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减负”之所以多年来难以取得明显成效,教师能力不足和不少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是两大阻力。我们常能看到二岁的孩子识四千字,四岁的孩子能背三百首唐诗,其实这并不是值得提倡的东西,这样的“超常儿童”往往是十岁后还是认识四千字,二十岁时连三百首唐诗都不记得了,植物动物的成长都是有自然规律的,人也不例外,我希望孩子们能“自然生长”。
世界上有四种老师
顾泠沅老师说,世界上有四种老师,第一种是讲课能深入浅出,很深奥的道理,他能讲得浅显易懂,很受学生欢迎,这是最好的老师;第二种是深入深出,这样的老师很有学问,但缺乏好的教学方法,不能把深奥的学问讲得浅显易懂,学生学起来就费劲,这也算是好老师;第三种是浅入浅出,这样的老师本身学问不深,但却实事求是,把自己懂的东西讲出来,这也能基本保证质量,也不乏是个好老师;最糟糕的是第四种老师,浅入深出,本身并无多大学问,却装腔作势,把本来很浅近的道理讲得玄而又玄,让人听不懂。顾泠沅说,将老师这样分类会让每个老师告诫自己,切不可做第四种老师,而要努力做第一种老师。
21世纪什么样的教师最受欢迎?
答案很明确,除了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独特的教学风格;具有平等、宽松、幽默的风格;敬业爱生的思想素质以外,我认为还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第一,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必定仰慕他的特长、价值,在学生掌握大量信息的时代,教师更要具有渊博的,知识,以明天的知识传授给今天的学生。时代已经不同了,学生喜欢的老师更具有时代感,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决定了老师的人格魅力,那就是时代型与知识型的完美结合。第二,情感型与技巧型的和谐统一。教师是学生成长期间接触最多的长者,在学生眼里,教师是良师更是益友。对学生具有指点迷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健康情感,在教育方法上不仅要有和风细雨式的滋润心田,还要严格训练的公正的长者风范。第三,创造型与传统型的相互渗透。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而是即将被点燃的火种,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利于他们发挥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一直以做一位既风趣又踏实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为理想,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师最美。”
学生根本没有“好”“差”之分
无论是创新教育还是素质教育,中国的习惯教育思维似乎一直认为这是“好学生的事”。“差”的学生能否有创见,是否也需要尊重?顾泠沅在上海一师附小的一堂数学课上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让学生运用知识计算房间铺地砖需要多少块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热烈地投入讨论,提出了房间面积除以一块地砖面积的解决办法,当发现坐在墙角的小李游离在小组讨论氛围之外时,老师并未批评指责或强迫他参与学习,而是适时地让他聆听同学的见解,然后在平等和谐的合作气氛中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他认为不用算出房间的面积和一块地砖的面积,“只要算出房间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地砖这个小正方形边长的几倍,把倍数乘以倍数就可以了。”看似很“笨”的方法在实际中一样有效,老师需要做的并不是矫正他,而是要鼓励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1:10 , Processed in 0.0689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