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0-3-31 10:26:55
|
只看该作者
[与‘清风独钓’友共读扈永进君博文]
郑重提议:让孩子们全面上网
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我自有千言万语想说。
如果只让说一句,我会说:让孩子们上网!
近日,国产三代战机歼十成军,装备部队。各路军迷无不弹冠相庆,奔走相告。似乎,中华民族的崛起已指日可待——进入歼十驾驶舱,按按电钮,即可一飞冲天。
同为中国人,我当然理解国人对“强大”的渴望。同样,对歼十成军之事,也乐观其成。只是,我的欣喜程度,远没有各代军迷们那么高涨。我想,即使传说中的“四代重歼”上天了,也不能代表着咱中华民族就随之繁荣昌盛了。
作为教师,我所关注的,还在教育。我想,即使不是教师,也应该存在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教育,远远重于兵器。
在我看来,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最不文明乃至反文明的尴尬之一,就在于,任何重大且富于延伸潜力的科学成果,都最先运用到了兵器制造上了。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可是,长久以来,只是用来制造二踢脚,以增添节日喜庆气氛。众多论者为此痛心疾首,为咱老祖宗的不争气和蒙昧扼腕不止。
我想,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一个民族“爱好和平”总是没错的。由于没想起来把科技发明运用到军事领域而落败,那,肯定错不在我。《非常道》的作者余世存先生发明了一个新词汇——类人孩,按他的说法,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心智发育非常欠完善,虽说披着一张人皮来到了这个世界,其实,只能判定为“像人类”一族而已。
当然,余先生的高论有它危险的地方,搞不好,似有“超人哲学”之嫌疑。但,如果把它看作一则警世通言,用来提醒人类文明现状的缺憾,未尝不可。
无论怎么说,科学技术还是重要的。将其界定为“第一生产力”,我是赞同的。我想要提请大家关注的命题是,如果以最快捷的速度,最强劲的力度,把这些个“第一生产力”的好钢,用在和平发展的刀刃上。
我坚信一点,随着人类的发展,理性必将逐渐取代野蛮。促成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核心力量,不在别处,正在教育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布过一份重要文件,名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如果我有研究和发布权,我将组织研究并发布另一份报告,命为,《教育:和平与发展蕴藏其中》。对这个命题的正当性、普适性和永恒价值,我有着充分的信心。
题目有了,有志趣有时间兼有资源者,自然可以去研究。如果这提法不幸属我首创,我宣布,无条件转让共享,分文不取。
中国教育界知名教育家与教育活动家、上海教育局前局长吕型伟先生,一直在呼吁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要注意利用网络。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有前瞻色彩。
宏观讲,引发事物变化的因素有三——物质、能量、信息。具备引发教育变化核心因素资格的,无非信息。怎样有效汇集信息,使用信息,应该是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的最重要命题。
政治课枯燥么?是的,要背诵的条文的确非常枯燥,且没用。但,网上各类鲜活的政治学案例却一点儿也不枯燥。人文抽象吧?也是。如果只关注书本上流传千年而已无法与现代生活共鸣的文字,如同我们“假命题”充斥的辩论赛一样,除了收获所谓方法,我们还能指望得到什么好东西!
杜威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却只能捧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课本,皓首穷经。自个一付木乃伊像,还能指望学生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成长么?显然不能。
而解构这一切的材料和力量,不在别处,就在网络之中。
在我看来,普通大众对网络的恐惧几种于两点:其一,黄毒;其二,耽误应试。
我当然明白,目前有关中国基础教育的任何设想,都不能忽视“应试”二字。至于应试教育怎样怎样不好,这不是这篇文字所要面对的,暂且略去。让我们在“承认应试”的前提下,来寻求网络与教育的和谐之道。
我的设想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人手一台电脑。甚至,用以取代沉重的书包。有条件的学区乃至整个城市,都可以这样运作。
黄毒?简单。只要建立起“无法外联”的局域网——学校的、连校的、学区的乃至整个城市的,即可彻底隔绝。
应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学生,其应试能力自然不会下降,此为其一;大量提供有关学科的有效学习资源,让课堂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时间自主化,自然足可提升应试能力,此为其二。
这些,均属于“与现实达成妥协”层面的答案,远非我提案的高线。让我们坚信,镣铐是永恒的,非仅应试;理性是求实的,舞且精彩;而理想,则必须具备超越的视野与雄心。好吧,让我们——尽管大胆假设,不忘小心求证。
这个概念的后面,应该存在一个大社会层面的巨无霸式的支撑系统。
就教育内部来讲,教师权威和教材权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说明的是,这正郑重提议:让孩子们全面上网 2007-01-05 19:23:00, 子虚, 3041, 19/831, 原创 , (1)
关于中国基础教育,我自有千言万语想说。
如果只让说一句,我会说:让孩子们上网!
近日,国产三代战机歼十成军,装备部队。各路军迷无不弹冠相庆,奔走相告。似乎,中华民族的崛起已指日可待——进入歼十驾驶舱,按按电钮,即可一飞冲天。
同为中国人,我当然理解国人对“强大”的渴望。同样,对歼十成军之事,也乐观其成。只是,我的欣喜程度,远没有各代军迷们那么高涨。我想,即使传说中的“四代重歼”上天了,也不能代表着咱中华民族就随之繁荣昌盛了。
作为教师,我所关注的,还在教育。我想,即使不是教师,也应该存在一个基本判断,那就是,教育,远远重于兵器。
在我看来,迄今为止的人类文明史,最不文明乃至反文明的尴尬之一,就在于,任何重大且富于延伸潜力的科学成果,都最先运用到了兵器制造上了。
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可是,长久以来,只是用来制造二踢脚,以增添节日喜庆气氛。众多论者为此痛心疾首,为咱老祖宗的不争气和蒙昧扼腕不止。
我想,无论有心还是无意,一个民族“爱好和平”总是没错的。由于没想起来把科技发明运用到军事领域而落败,那,肯定错不在我。《非常道》的作者余世存先生发明了一个新词汇——类人孩,按他的说法,人类中的相当一部分心智发育非常欠完善,虽说披着一张人皮来到了这个世界,其实,只能判定为“像人类”一族而已。
当然,余先生的高论有它危险的地方,搞不好,似有“超人哲学”之嫌疑。但,如果把它看作一则警世通言,用来提醒人类文明现状的缺憾,未尝不可。
无论怎么说,科学技术还是重要的。将其界定为“第一生产力”,我是赞同的。我想要提请大家关注的命题是,如果以最快捷的速度,最强劲的力度,把这些个“第一生产力”的好钢,用在和平发展的刀刃上。
我坚信一点,随着人类的发展,理性必将逐渐取代野蛮。促成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核心力量,不在别处,正在教育之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发布过一份重要文件,名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如果我有研究和发布权,我将组织研究并发布另一份报告,命为,《教育:和平与发展蕴藏其中》。对这个命题的正当性、普适性和永恒价值,我有着充分的信心。
题目有了,有志趣有时间兼有资源者,自然可以去研究。如果这提法不幸属我首创,我宣布,无条件转让共享,分文不取。
中国教育界知名教育家与教育活动家、上海教育局前局长吕型伟先生,一直在呼吁教育——包括基础教育——要注意利用网络。我觉得,他的说法很有前瞻色彩。
宏观讲,引发事物变化的因素有三——物质、能量、信息。具备引发教育变化核心因素资格的,无非信息。怎样有效汇集信息,使用信息,应该是中国教育目前面临的最重要命题。
政治课枯燥么?是的,要背诵的条文的确非常枯燥,且没用。但,网上各类鲜活的政治学案例却一点儿也不枯燥。人文抽象吧?也是。如果只关注书本上流传千年而已无法与现代生活共鸣的文字,如同我们“假命题”充斥的辩论赛一样,除了收获所谓方法,我们还能指望得到什么好东西!
杜威言,“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而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却只能捧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课本,皓首穷经。自个一付木乃伊像,还能指望学生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成长么?显然不能。
而解构这一切的材料和力量,不在别处,就在网络之中。
在我看来,普通大众对网络的恐惧几种于两点:其一,黄毒;其二,耽误应试。
我当然明白,目前有关中国基础教育的任何设想,都不能忽视“应试”二字。至于应试教育怎样怎样不好,这不是这篇文字所要面对的,暂且略去。让我们在“承认应试”的前提下,来寻求网络与教育的和谐之道。
我的设想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人手一台电脑。甚至,用以取代沉重的书包。有条件的学区乃至整个城市,都可以这样运作。
黄毒?简单。只要建立起“无法外联”的局域网——学校的、连校的、学区的乃至整个城市的,即可彻底隔绝。
应试?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的学生,其应试能力自然不会下降,此为其一;大量提供有关学科的有效学习资源,让课堂网络化,学习个性化,时间自主化,自然足可提升应试能力,此为其二。
这些,均属于“与现实达成妥协”层面的答案,远非我提案的高线。让我们坚信,镣铐是永恒的,非仅应试;理性是求实的,舞且精彩;而理想,则必须具备超越的视野与雄心。好吧,让我们——尽管大胆假设,不忘小心求证。
这个概念的后面,应该存在一个大社会层面的巨无霸式的支撑系统。
就教育内部来讲,教师权威和教材权威将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说明的是,这正是中国教育浴火重生的大好机遇;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个性化成长将具备真正的可行性平台,教育的结构性功能性改革将势在必行;教师与学校的角色,将有“传道、授业、解惑”而步入“资源组织者、筛选者、提供者和保障者”的新身份;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乃至整个教育界,必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共同体”而共存共荣;教育向教育者、学习者和社会的全面开放将成为应有之义。
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不是这篇小小文字所能承载的了的。这里所传达的,只是自己最直接最感性的愿望——甚至,谈不上像样的理性展开。
只是,郑重提议:让孩子们全面上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