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丁有宽:小平说我是“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1:24: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丁有宽:小平说我是“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2010年03月05日   来源:中国教师报
  81岁高龄的丁有宽,曾创下中国教坛好几个“第一”:全国第一位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的中小学教师;全国第一位以个人名义主编语文教材获国家审定通过的小学教师;全国第一位荣获香港柏宁顿首届孺子牛金球奖(杰出奖)的小学教师;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获国家级和部级荣誉20多项、8枚金质奖章和6个奖杯,立大功三次……
  [1]我的教育生涯是从转化顽童开始的
  1951年,我20岁,来到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六联小学任教。学校是6个自然村合办的村小,当时只有60多名学生,教室是一座孤零零的破祠堂,没有课桌。上课时,孩子们只有一把自带的椅子,既当桌子又当凳子。
  第一天到学校,我就吃惊地发现学生的状况实在令人忧虑:上课时,有的学生在教室里走来走去,根本不听课;有几个男孩竟然拽着上课的女老师揪耳朵取乐。老师们叹息着告诉我:农村孩子又蛮又笨,没法教。
  我听了这话痛心啊:难道农村孩子真的就是又蛮又笨不可教?我自己就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绝对不能厌恶农村,厌恶这些农村娃儿。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立志要转化顽童。
  顽童怎么转化呢?我想,再顽皮的孩子也是孩子,总有他们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扩展闪光点,孩子慢慢不就变好了吗?给你讲个小黄的故事吧。
  小黄从小寄住在亲戚家,父母疏于管教,养成了很多毛病:撒谎、盗窃,而且屡教不改。父母为了挽救他,将他转到六联小学。刚到校,小黄就骗了同学几十元钱;哥哥专程从北京赶回来教育他,结果他把哥哥的钱包也偷走了,然后就失踪了。
  当时提起这个孩子,人人摇头。我主动“请战”:“让我来教育小黄。”接下来,我用十多天时间到处寻访失踪的小黄。
  有人说看见小黄经常出没在韩江上,扒抢过往货船上的东西,我心里想:这证明小黄擅长游泳,擅长游泳是个长处啊;有人告诉我小黄扒窃的手段多种多样,人们防不胜防,我心里想:这不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他很机灵吗?有人说小黄盗窃到钱财经常随意送给乞丐,我说好啊,这说明小黄很善良……就是这样一个人人讨厌的孩子,我带着“放大镜”把他身上微不足道的闪光点,一点点给找出来。
  最后,我在离校40多公里的油头车站,找到了离家出走20多天的小黄,把他劝回了学校。谁知,过了没几天,就有同学来找我告状,说小黄带着几个同学在麦田里“冲冲杀杀”糟蹋了不少麦苗。我一琢磨,对这个孩子,简单地批评已经不起作用了,他已经有了免疫力了,怎么办呢?我因势利导,让他组织了一次“抢渡大渡河”的军体活动。小黄很兴奋,把这次活动搞得很好。
  这次活动后,小黄就跟我特别亲近了。还有一次,我跟小黄谈心时,他的眼睛不停地瞄挂在墙上的二胡。我问他:“你喜欢拉二胡吗?”我的话音未落,他已经跳上桌子,伸手取下了二胡。结果,桌上的玻璃板被他踩碎了,茶杯也被碰到地上摔碎了!
  小黄吓坏了,我赶紧安慰他:“快坐下,看看脚划破没有。”然后我又给他拉了几首二胡曲子,小黄听得两眼闪闪发光。我也很兴奋,因为我发现这个孩子有文艺细胞,这不正是改造他的切入口吗?
  渐渐地,小黄开始变了。六年级上学期,小黄被评为三好学生;毕业前,小黄获得了“优秀班长”、“优秀中队长”称号。后来,小黄考进华南歌舞团,最后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电影工作者。
  可以说,我的教育生涯是从转化顽童开始的。后来,我总结出了“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拉动中间,共同进步”的教育思路,提炼了“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抓住反复点,促进飞跃点”的教育流程。我先后将22个“差班”转变为“先进班”,成功转化近300名“捣蛋鬼”,后来这些人都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2]“打不死的小学教师!”
  1957年,我因为说了几句真话,被打成“右派”。那时我最难过的是不能给孩子们上课了。我记得很清楚,被宣布为“右派”的第二天,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就习惯性地夹着课本要到教室去,谁知我妻子默默地挡在了门口。那一刻,我才猛然意识到:教室已经不再是我这样的“右派”可以去的了。当时心里那个委屈啊,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
  后来,我被赶到采石场,每天挑石头,累得吐血。但我还是放不下自己的教学研究,每天晚上,不管多累,我都借着昏黄的灯光,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最终整理出70多个教育故事,汇集成了一本小册子《教育顽童拾叶》。
  “反右”就这么挺过来了。谁知道更大的磨难再次降临,“叛徒”、“特务”、“修正主义教育黑干将”……那真是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啊。这个时候,支撑我的除了亲人,就是学生和家长的爱。有一次我被押送回乡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是我几年前教好的一个捣蛋鬼的祖母,颤抖着给我送来“压惊蛋”,还安慰我说:“好人有好报呀!”
  1974年,我被释放出来,回到了课堂。我又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验。
  在那艰难岁月中,虽然尝尽人间苦难,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我提炼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向全体,偏爱差生”等教育思想,完成了“读写结合”的初试阶段和过渡阶段的实验,撰写了几十万字的教学札记。
  1979年12月28日,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劳模座谈会上,我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引起了小平同志的关注。当时规定每个劳模发言不超过10分钟,但小平却要我继续讲下去。我一直讲了近40分钟。我讲完后,小平称赞我是“打不死的小学教师”!我认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我讲的,它道出了小平同志对一线教师的关怀。我当即暗下决心:“小平同志,您放心,过去身处逆境,我‘打不死’;如今春风来了,我‘吹不倒’!”
  [3]创造读写结合教学体系
  我这辈子对教育的探索,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转化顽童;二是创造了读写结合的教学体系。
  我的读写结合实验分为五个阶段——
  初试阶段,针对语文教学读写脱节的问题,提出“读写结合,练好记叙文17个基本功”的课题;再试阶段,提出“读书、观察、作文三结合”和“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自学能力”的课题;验证阶段,提出“以记叙文为主,坚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自学、自得、自写、自改的能力”的课题,经过实验,学生喜读爱写蔚然成风,作文能力大幅度提高;深究阶段,提出“读写结合五步训练”设计;物化阶段,编写读写结合实验教材。
  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实验过程中,我创立了读写结合的语文训练体系,这个体系由两大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教学体系:包括体现记叙文读写规律的“五十法”,体现读写结合对应规律的七项读写结合学习法和体现年段特点的读写结合五步训练,等等。
  另一部分是教材体系,其特色是:取消专设的作文课,把作文课和阅读课融为一体,把字、词、句、段、篇训练和记叙文训练紧密结合,建立起“读写同步,一年起步,系列训练,整体结合”的训练体系。
  我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已经遍布全国,有52万学生先后使用我主编的教材。实验还造就了一批名师(42名特级教师),锻炼了一批新秀(300名教坛新秀)。我收了3600名徒弟,遍布全国各地,连日本、新加坡也有我的学生。
  [4]“我最幸福的是做了一辈子农村小学教师”
  回顾自己的一生,我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尽力当好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半个多世纪,我一直住在浮洋镇六联小学。每天清晨五时半起床,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吗?当然累。每当我累的时候,我就到校园里走走,只要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学生,看到他们在无忧无虑地打球、做操、嬉耍……这时,什么烦恼、郁闷、劳累都烟消云散,我感觉自己真正进入了童心世界。你看,我本来有心脏病、高血压,后来也不知不觉消失了。
  我的生活很简单,我不喜欢山珍海味,不喝酒,只要有碗面条和青菜,吃起来就很香甜,为了这,出差的时候常让接待方很不好意思。住进宾馆,我甚至不知道怎么开灯,买车票也摸不到门道,不少事情转眼就忘。可是,我转化的几百名顽童,几十年过去了,他们每个人的音容笑貌,我都记得很清楚。要我讲他们的小故事,保证滴水不漏。这是我的一笔财富啊,也是我一辈子幸福的源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23:29 , Processed in 0.1804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