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非语言暗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5:21: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非语言暗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2009年04月28日  作者:任汉龙  来源:中国教师报
  “师者,人之模范”,教育工作与其他工作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主要是以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方式直接影响学生。而在班主任工作中,“非语言暗示”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艺术,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示范作用。“非语言暗示”是一种心理影响,即用一种不明显的方式向他人发出某种信号,使他人得到信息后,在不知不觉中作出反应。“非语言暗示”在教育中的运用,实质就是通过教师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
  一、环境暗示——教室也能“说话”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的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心智发育时期的青少年学生来说其作用更加明显。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良好的班级环境对学生能够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激发他们奋发向上,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优化、美化教室设置,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无疑是班主任发挥环境暗示作用的一种重要方式。因此,班主任可以采取民主方式征集学生意见,制订可行的班级公约置于黑板右侧,这样既美化了教室环境,又对学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能对学生产生激励督导作用。同时,班主任还可以结合不同时期为学生制订奋斗目标并在黑板报上展示,给学生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
  二、心理暗示——微笑“无声胜有声”
  班主任的气质、性格和情感往往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心理暗示作用。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的研究成果:信息效果=7%言语信号+38%音调+55%面部表情。由此可见,表情作为班主任与学生交流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班主任的微笑,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最好表现,有利于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能够使学生产生信赖和安全的感觉,让学生由衷地感到被重视、被赏识,使学生感到温暖与鼓舞,促进他们个性潜能发挥和身心健康发展。西方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其实,“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其本质就是爱,善用微笑“非语言暗示”作用,班主任工作往往能取得“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三、行为暗示——一点一滴胜过千言万语
  身教胜于言教,孔子也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其令不从。”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作为班主任,我每天早上总是第一个到达教室,迎接学生的到来,而且放学后我还会到教室巡视一次才放心离开。我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行为榜样,全班学生都能按时到校,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又如,有一次班内刚打扫完卫生,有个别学生又乱扔纸屑。我发现后,没有批评学生,而是自己走过去把纸屑捡了来。这无声的语言教育了全班同学,他们都立即动手把地上的纸屑捡了起来。我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班学生养成了讲究卫生、爱护班级荣誉的良好习惯。还有一次,我决定组织全班学生在重阳节前的周六到镇上敬老院献爱心。不料,在去敬老院的前一天,我骑摩托车时不小心摔伤了脚,左腿脚腕处又红又肿,根本无法行走。学生们知道以后,以为我无法带领他们去敬老院献爱心,都显得很失落,甚至有个别学生还想打退堂鼓。周六上午,当学生们在镇敬老院门口看见我时,他们都非常吃惊、非常高兴。那天,虽然我做不了什么事,但是学生们还是很兴奋,为老人家做事情也特别卖力。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无声的教育。教育光凭讲大道理是不行的,更多的是要用生活中点滴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在适当的环境下,给学生以行为暗示能够起到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班主任应该用实际行动来示范、教育、感染学生,这样的教育效果胜过千言万语。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巧妙地运用“非语言暗示”,能收到比直言不讳更为理想的教育效果。“非语言暗示”并不是说教,也不是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受到感染,受到熏陶。究其本质,“非语言暗示”无声胜有声的独特教育作用,关键是发挥了班主任的示范作用,体现了教师的爱与责任。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茂名市公馆镇第一中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5:23 , Processed in 0.1045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