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怎样使理论与实践不再是“两张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5:2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怎样使理论与实践不再是“两张皮” 
  ■祝新宇
  教师在当前教育改革中经常面临一种困境,即如何对待和处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的“两张皮”现象。这需要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实现思想理论水平提升的“三步曲”。
  善于储备,学会积累
  一个教师想要成为真正的师者,不但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还要不断学习和积累教育教学的思想或理论,这是充实和丰富自己教学智慧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数年前,我在山东一所中学路过一个年级组的办公室,无意中发现了一张很特殊的办公桌,桌上和周边的墙上整整齐齐地贴了很多小纸条。细问之下才知道,桌子的主人是学校的一名骨干教师,他的一个习惯就是将平时看到听到的有关教育教学的思想、理论、观点、语句或感觉较为经典的资料,做成小纸条分类贴在显眼的地方,以便随时查阅。
  这位“纸条”教师启示我们:要养成积累的习惯,把自己打造成思想的“容器”。
  互动思考,不断融合
  然而,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教育思想或理论的积累而没有与实践“无缝对接”,那么,教师所获得的仍然只是孤立而静态的思想,很难真正在教学工作中起到效用。
  有一位特级教师将其成功的“秘诀”归结为两点:第一,坚持写教学反思笔记;第二,教学反思笔记不仅涉及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把自己所接触到的教育思想或所学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琢磨,不断从理论与实践两个角度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就这样,让思想和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形成对流,互相推动,将自己的静态储备变成川流不息的思想“河流”。
  把握源头,自主创造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和积累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践消化、融合教育思想和理论,只是将思想激活,一旦外界的信息通道不畅,或是教师没有及时积累和学习,那么这条思想“河流”很有可能发生流量减小的危险,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陷于被动状态。
  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呢?这就需要一个从接受、消化别人的思想,到创造出自己教育思想的艰苦蜕变的过程。
  完成这一蜕变,第一需要激情。一个对自己的事业缺乏热爱,没有激情的教师很难创造出自己的思想,因为激情是点燃思想的火花。第二需要宽广的知识。知识是人类思想的基础,有了它,教师才能触类旁通,感悟出自己的教育思想。第三需要思考的勇气。不要总觉得专家、学者提出的教育思想是权威、是圣典,无可争议,也不要总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老师,思想的事情跟自己不沾边。其实,只要有勇气去思考,去质疑,思想的火光就会在眼前闪现。(作者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博士后)
  《中国教育报》2009年4月3日第5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23:33 , Processed in 0.13395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