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肖复兴:《媳妇的美好时代》捅着了我们的腰眼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7 16:4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肖复兴:《媳妇的美好时代》捅着了我们的腰眼儿



来源:《羊城晚报》

  美好时代是怎样到来的

  如今最能折射大众文化征候的,莫过于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正在热播,创收视率的新高,和刚刚收官的《老大的幸福》,前后呼应,一直把瓶口对准幸福和美好,让大众能够开怀畅饮。

  如今谁不渴望幸福和美好呢?上海世博会的口号就是:城市,让生活美好。《媳妇的美好时代》恰恰捅着了我们的腰眼儿。只是在高房价、看病难、入托难、择校难、毒奶粉、问题疫苗、分配不公、收入差距的悬殊,人际关系叵测……种种的物欲横流和道德沦丧的现实面前,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数并没有和如今飞速高升的GDP同步,甚至逐渐下跌,美好时代的到来,便成为人们的一种愿景。

  《媳妇的美好时代》将这一愿景,浓缩至媳妇的生活,是最常见的电视剧处理路径。《蜗居》走的也是这个路子,只是和《蜗居》不同,《媳妇的美好时代》基本回避了现实粗糙有棱角的一面,而把生活本身具有的悲欢离合与酸甜苦辣,删繁就简为一种轻松的味道的调子。

  当然,鸵鸟式的苦中作乐和自得其乐,也可以是生活中美好的一种方式和象征,但那应该指的是心态,却不是时代。《媳妇的美好时代》却暗度陈仓把它所包含的苦核转化为了糖心糕饼。

  在这部电视剧里,编导和演员生动幽默地演绎了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并极其巧妙和艺术地把这一地鸡毛梳理成一个毛茸茸漂亮的鸡毛掸子,柔软地轻轻拂拭我们的内心。尽管也有媳妇下岗的不如意,也有父亲升迁的沮丧,但它都只是挂角一将,水过地皮湿,很快就过去而忽略不计了。它将现实重负之下人们焦灼不安乃至痛苦的矛盾,基本横移在婆媳(且是两个婆婆)、姑嫂(小姑子性格极端)、夫妻(丈夫怕老婆未脱离小品的影子)、姐弟之间展开,琐琐碎碎,婆婆妈妈,鸡吵鹅斗,却演绎得风生水起,走的大致是韩剧的路子。现实的一切都过滤掉了,都龟缩在家庭的勾心斗角和相濡以沫的小矛盾小温馨之中,开门明月真堪友,满榻清风不用钱,轻松而廉价,一切都花好月圆了。幸福美好时代就是这样到来的吗?如果真的就是这样到来,不仅显得过于简单容易,而且是对于美好理解的偏坠,将幸福指数进一步拉着坐滑梯一样下滑。

  美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学者费斯克教授曾说过,浅白是大众文化的特征之一,是“生产者式文本”的主要特征,而且,它是“创造大众文化的丰富肥沃的土壤”。也许,了解了这一点,我们便明白并理解为什么如今轻松幽默浅白性的电视剧,连同更加浅薄的搞笑小品,可以大行其道,而且特别受到欢迎。《媳妇的美好时代》能够走红,当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它既能够让我们看到和自己似曾相识的生活影子,又是帮助我们在沉重杂乱喧嚣的现实之上,贴上一帖伤湿止疼膏。

  想起在19世纪巴黎舞台上出现过的歌剧演出状态。那时,法国经历了1793年的大革命动荡之后,出现了经济复苏,人们的心态和文化的表现,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两大类歌剧走俏:一类是以梅耶贝尔为代表的大歌剧,讲究浮华的大场面、大制作、大题材;一类是以奥芬巴赫为代表的轻歌剧、喜歌剧,追求的是轻松和娱乐性。虽然,我们离巴黎老远,但面对从政治时代到经济时代同样的历史转型期,艺术和现实的规律与表现却是相通的。再看那时的巴黎和我们今天的北京,便也就那样理所当然跨时空地叠印在了一起。

  也许,我们既需要大歌剧,也需要轻歌剧、喜歌剧,但我们更需要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的艺术。(肖复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51 , Processed in 0.0743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