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记“立体教学”的创立者孙春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4 13:13: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年教研实践执著追求    13部教学专著心血凝成
他挑战语文课堂教学
——记“立体教学”的创立者孙春成
《中国教育报》记者   王增昌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课堂教学投入多效率低,怎么办?孙春成怀着一个普通教师应有的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1984年开始勇敢地向语文课堂教学发出挑战。他先后在中小学亲自主持了5轮“立体教学”课题实验,建立联系点(县、镇、校)42个,实验点74个。实验中,孙春成听课、评课达1500余节次,记教育教学笔记30卷达2000余万字,作学术报告和公开课350余场次,指导教师近千人。全国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的2500余名中小学语文教师进行这项实验。实验教师反映立体教学是一项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创新性极强的教改实验;我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钱梦龙等认为立体教学有利于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孙春成汲取实验之营养,总结实验之成果,有60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大奖,现已出版相关学术专著7部,尚有6部正在出版。代表作为《立体教学论》、《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语文课堂探究教学策略》、《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给语文教师的101条建议》、《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等。18年来,他指导培养的国家级学科带头人有5名,省级学科带头人有10余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50余名;有两名实验教师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实验教师发表和获奖的论文与实验报告不计其数。18年教研实践执著追求,13部教学专著心血凝成。根植于长期的立体教学科学实验,孙春成创立了独具一格且具有前瞻性的“立体教学系统工程理论”,并创建了操作性强的符合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立体教学模式策略体系”,从理论与实践上,正本清源,基本根治了我国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顽症,是学界公认的“立体教学”的创立者。
一、艺术与科学的精彩演绎
人们都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为什么?很少有人去深究,孙老师在他的专著《语文课堂立体教学模式》里作了精辟的论述:“课堂教学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统一,具有立体的时空特征:教学艺术在于营造氛围,创造共振,激励乐学,做空间的文章;教学科学在于发展思维,追求创新,提高效率,做时间的文章。”孙春成孜孜以求的立体教学就是,要求教师运用教学艺术,营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励学生乐学;在开放性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师生相互质疑,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立体探究,促进学生思维,不断产生共鸣,从而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教会学生思考与学习,实现“用不着‘教’”的理想。为此,孙春成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创建了两种相辅相成的语文教学模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孙老师则指出教学的艺术性正是课堂“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沃土。《课标》还强调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影响。孙老师则认为教学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思维科学,因为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的思维活动。孙春成的课堂教学将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演绎的淋漓尽致。如他教《孔乙己》,先从课题入手启发学生思考:“本文的标题是主人公的名子吗?为何自认为满腹学问的人竟然连个正规的名子都没有呢?”正当学生对孔乙己的身世追根究底的时候,孙老师又不失时机地抓住文中“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进行点拨,立片言以居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孔乙己是一个可怜、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旧时代的小知识分子。一般教师教学至此就算完成任务了,孙老师却不同,他又向学生抛出一个极具创新性的问题,使教学达到了新的高潮:“假如孔乙己能够活到今天,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孙老师进一步启发学生畅想孔乙己现在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要求学生写篇小作文《孔乙己的幸福生活》,学生兴趣盎然。最后孙老师又让学生比较新旧社会孔乙己的不同命运,启迪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这一教学,思接千载,读写结合,极大地发展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象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
《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那么,究竟用什么来启发?讨论、探究什么?
孙春成在他的专著《语文课堂问题教学策略》里指出:“创新始于问题。思维活动从问题开始,并在寻求问题的解答中深入和发展。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又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孙老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提问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每一位老师都应大胆创新,设精妙之疑问,育创新之英才!在孙老师的教学里,富有思考价值的创新性问题俯拾即是。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他问学生:“假如于勒真的发财回来了,那会出现怎样的情景呢?”引导学生从相反的方面思考,着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再如教《愚公移山》,他问学生:“孩子这么小小的年纪就去挖山,他的父亲会同意吗?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提问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孙春成断言:“不会提问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不会提问的教师不是教学好的教师!”
孙老师在《新语文课堂:探究教学法》这部专著里,深刻论述了“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思路——通过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的观点。他以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态度、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为宗旨,创建了“语文课堂探究教学策略体系”。孙老师认为,学生是天生的探究者,学习本来就是一个自主探究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探究的促进者和合作者,尤其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相信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意识,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孙老师尖锐地指出:“低估学生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孙老师的课堂就是学生自主探究的乐园。如他教鲁迅的《祝福》,要求学生围绕“祥林嫂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进行充分探究。有学生认为:这个问题与课文的三次肖像描写有关,肖像的变化反映了祥林嫂生理上的衰老。有学生反驳:生理上的衰老是反常的,祥林嫂不过中年,她怎么会变得老态龙钟了呢?与心理压力、精神打击有关。有学生对此怀疑:和心理与精神上的打击有关吗?祥林嫂是如何看待自身命运的?再嫁,本来有利于新生,她为什么撞香桌?所以,我认为祥林嫂是穷死的。有学生反对:是穷死的吗?我看不是。祥林嫂对生活容易满足,她丧夫之后来到鲁家,不是有了“笑影”,也“白胖”起来了吗?总之,这堂课围绕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激烈的较量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而且教会了学生思考。
三、让民主的思想深入学生灵魂
孙春成强调,任何教学原则都没有“民主的教学原则”重要,这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太需要民主了!他指出,民主是创新的土壤,课堂教学民主则活,专制便死。在民主面前,一切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模式都显得微不足道,因为缺乏民主它们就难以实行!因此,孙春成总是用心营造平等、活泼、互助、和谐、自由、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一次,有个学生在他讲课的时候一直说闲话,多次提醒仍未改过,反而声音更大,似乎故意要和老师作对,孙老师实在耐不住了:“你是不是神经了?”不料那位学生竟大声反击道:“你才‘神经病’哩!”孙老师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在下一次上课时,孙老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学生道歉:“上一节课首先是孙老师不对,老师应该为人师表,反而骂学生‘神经’。我郑重地向××同学道歉,并且向全班同学道歉!我建议,我们今后都做文明人,好吗?”孙老师的气度和民主精神,感动了学生,征服了学生,他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他尝到了民主的甜头,感觉越教越轻松、越愉快。孙老师十分赞同魏书生的观点,有的教师在自己的学生时代,也喜欢民主型的教师,不喜欢甚至于厌恶专制型的教师。奇怪的是,自己当了老师却津津有味地扮演着当年自己所讨厌的角色,像警察或监工一样监管着学生,甚至用对立的眼光审视着学生。结果呢?当然难以得到学生的理解、配合与支持,越教越累。其实民主并不是学生单方面的需要,从长远意义讲,老师比学生更需要民主。一位学生遇到一位专制型的教师,最多在专制、冷酷、封闭、对立的气氛中生活几年就毕业了,而一位专制型的教师呢?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品尝专制酿就的苦果吗?!
孙老师上课坚持一个教育信念:应该学生做的事和学生能够做的事,老师绝不越权,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做。如他的语文课基本不讲字词,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明白的词,都是靠查工具书自行解决。为了尊重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人地位,孙春成倡导“以学论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求自己在课堂做到“五少五多”:少分析多朗读,少提问多点拨,少灌输多训练,少统一多分类,少听讲多参与。
《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记者为孙春成拍专题片,反映他的课堂教学当然是重头戏,孙老师借了一个班上课,在上课之前从未接触过学生。听完课记者问:“刚才有一个学生一开始上课在看小说,你却没有阻止他,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孙老师说:“学生有权选择,这很正常。‘阻止’是强人所难,只能增长学生的逆反心理,是被动的教育行为;唯有启发才是良策,才是正确而积极的选择。学生没有选择听课,很有可能是因为我的启发还没有到位,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这永远是我信奉的教育理念。”有的学生说:“我们最初是因为喜欢孙老师才喜欢上他的课。”也有的学生说:“我们是因为喜欢孙老师的课才喜欢孙老师的。”学生在孙老师的课堂上享受到了自由和快乐,都爱听他的课。每当学期末的时候学生的忧虑就爬上了心头,只害怕孙老师下一个学期不上他们班的课。有的学生说:“如果不让孙老师给我们班上课,我们就联名向校长请求!”也有的学生说:“孙老师不给我们上课我们都会变老的。”班里最调皮的一个学生竟说:“假如孙老师不上我们班的课,我就要跳海!”他的课学生爱上,老师也爱听,凡是听了孙老师课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慨:“听孙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孙春成坚信:让民主的思想深入学生的灵魂之日,就是创新教育结出硕果之时!
四、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
孙春成认为语文教学是有规律可寻可依的,驾驭规律就能应付自如。《课标》强调“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这里所说的“特点”就是指语文教育的规律。孙春成认为,新课改并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木,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和创新。孙老师博采众家之长,对当代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先进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出版了《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两本专著,不仅丰富了他的立体教学,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应该说,课堂教学模式化是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必由之路;从研究方法到研究模式是一种历史性的进步,也是一个创新。
孙春成指出:“新的教育模式的诞生便是创新,旧的教育模式的消亡就意味着发展;而发展需要创新,创新更需要继承。创造性地借鉴经验,就是在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也是在形成自己的教育信念。”新课改的精神实质就是“创新”!因为21世纪的教育是创新的教育!孙春成指出:“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的教师。不破不立。‘改’什么?‘革’什么?——旧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从而创立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当今世界,知识更新之快异常迅猛,昨天还是新的东西,也许过一夜就是旧的必须淘汰的东西了,因此每一个教师在天天洗脸的同时也要洗一洗自己的脑子,随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孙春成总是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创新!他竭尽全力地在课堂教学上“求新、求实、求活、求精”:“求新”就是追求课堂教学的个性,努力做到常讲常新,堂堂出新,即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新颖的创意,都要出奇制胜,都要不一样,都要发人深思;“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因材因地因时施教,坚决反对一刀切;“求活”就是教学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机智;“求精”就是要树立精品意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迄今为止他创造的教学方法达百余种、教学模式五种并自成一家,但他从不满足,他一方面在创立和经营着自己的“立体教学模式体系”,另一方面却在极力地否定它们;他追求教学模式,但反对模式化!在人们对“可操作性”都取得认同并使用泛滥的今天,他却在质疑教学的“可操作性”,认为这种意识大大地扼杀了广大教师的创新能力——人们都在寻找现成的拿来就能使用的“教学法”,那还有谁去思考和创新呢?!即使是学习一种“可操作性”极强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才能奏效。他提醒人们:“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运用他的立体教学一定要加上自己的“智慧”才成。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充满着辩证法!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4 13:14:13 | 只看该作者
五、引导学生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课标》强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研究性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脑力劳动。”研究性学习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孙春成及时推出了他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学与教融合的策略》一书,对近几年来我国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新理论新成果作了科学总结,为在摸索中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学校和教师提供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依据与操作性强的实践范例,十分有利于促进或指导当前如火如荼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力和教师的研究性教学水平。孙老师认为,如果你想让学习成为学生一件快乐的事情,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的责任或负担,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学生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如果学生会思考了、会学习了、会研究了、会做学问了,也就会达到叶圣陶先生的“用不着‘教’”的境界。
事实上,研究的过程即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过程。孙老师习惯于指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拓展研究。如指导学生进行“老舍作品的‘京味儿’”、“《雷雨》中周朴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等课题的专题研究,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去阅读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文学原著、作家创作谈、文学评论、文学史、文学常识等课外读物,努力将课文内容向纵向和横向拓展。例如,关于“周朴园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孙老师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雷雨》原著,通过整体阅读,全面领会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品味戏剧台词的丰富内涵,了解它们的言外之意。如“周朴园怀念鲁侍萍的原因”,就有初恋难忘说、年轻貌美说、内心平衡说等多种解释。孙春成每接一个班,他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都是语文教学方法和语文学习方法课。他认为,教学相长,教学互动,教学一致,教给学生“教法”有利于学生熟悉教师的教学特点,最快地适应教学;教给学生“学法”则是交给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一把金钥匙,有利于实现“用不着‘教’”的理想。
六、“语文陶冶人生,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教育理想”
《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孙春成认为:“我们必须把握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没有无教育的教学!不解决好‘语文教育’的问题,‘语文教学’必然会陷入盲目,甚至寸步难行!”他说:“面对先进的教育思想,一切教学方式、方法或模式都只是雕虫小技而已。”不容置疑,孙春成的“立体教学”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方法或模式,正在向着“立体教育”的光辉道路实践、延伸和发展!孙春成坚定地说:“语文陶冶人生,这是我深信不疑的教育理想。”他认为,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所以教育教学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当作学生思考、认识、理解、体验、演绎人生的舞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展示、锻炼和实现自己个性非凡的创造精神与才能!他自始至终地向学生贯彻着“四自教育”,即“自爱、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是指只有热爱自己的人,才能热爱他人,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并有所作为。“自信”就是力量,就是成功之母。“自强”就是比他人强,比自己的昨天强,天天有所进步。“自立”也即孙春成的“四立教育”,即“立志、立人、立学、立业”。“立志”就是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抱负,立志成才。孙老师认为这一点最重要,因为人永远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支柱!“立人”就是教学生先要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立学”就是教会学生思考与学习,能够自行做学问。“立业”就是希望学生事业有成。孙老师认为前两点是基础、是关键、是“因”,后两点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果”。孙老师语文教育的特点是寓教于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没有空洞的说教,因此很容易打动或震撼学生。如他教学生如何面对激烈的竞争,便给学生讲了一个童话:“两人在树林里过夜。早上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两个人中的一人忙着穿球鞋。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球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孙老师有意中断讲述,启发学生思考:“那个‘忙着穿球鞋’的人会怎样回答呢?”当学生作出了种种猜测之后,孙老师把答案告诉给了学生:“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孙老师进一步启发和教育学生:“可见,在这个充满变数且竞争非常激烈的世界,跑得快与不快,很可能成为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所以我建议大家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要争当第一,勇夺第一!”有人说孙春成的语文课是“思维课”,也有人说是“人文课”,还有人说是“生活教育课”,孙春成则说:“就是原创的语文课。”许多专家认为,孙老师的教学十分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而实验教师却说“是新课改的理念与孙老师的教学十分吻合。”他的“语文陶冶人生”的教育理想,确实把语文教育升华到了一个更高的崭新境界!孙春成作为“立体教学”实验的主持人,其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教育教学是充满着探索和思考的丰富而高尚的精神生活!
七、钱梦龙说,孙春成的舞台在全国
人生不能没有追求,孙春成18年执著忘我的追求像一首动人的歌。
孙春成最初的教研是从记教育教学笔记和日记开始的,或长或短,从未间断。至今他还珍存着《教育过程》、《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名著的手抄稿。他研究立体教学的处女作是《立体教学初探》。写这篇论文,孙老师曾向全县16名教师虚心请教,有的老师则请教数次。他先请每一位老师像给学生批作文一样提出书面意见,然后将他们的意见详细研究,归纳整理,取舍改正,一直改得文稿密密麻麻,不能再改下去为止,反反复复达13遍,最后在50余万字里沙里淘金,仅淘出3000余字。
孙春成对教研的热爱和痴迷达到了忘我的境界。1987年他母亲患青光眼,由于自己泡在教研里,没及时为母亲治疗,耽误了疗期,致母失明,至今回忆此事他仍扼腕叹息!长期的研究工作使孙春成得了三种职业病,有三种药他一天也离不了:一是“润舒”,因用眼过度,他的眼睛经常发炎,时不时得点一下;二是“桂林西瓜霜”,除了上课他经常出去义务讲学,嗓子发炎,时不时得喷一下;三是“西比灵”,因思考问题经常失眠导致脑偏痛,时不时得吃一粒。朋友说他搞教研“一点也不实惠!”亲戚说他“纯粹是一个失败者,四十来岁的人啦,官没当上,钱也没挣下,糟蹋了一肚子的学问!”但孙春成从来就不关心别人的看法,他铁了心要“走自己的路”并这样一路风雨无阻、义无反顾地走了过来!孙春成的事迹也得到了组织上的肯定:早在1988年,他就被评为临猗县“先进教育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运城地区首批“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近年来,孙春成凭着自己的执著与智慧又获得了新的成功,他的6本著作会在短短的4个月期间全部出版,将有望创造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即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版学术专著最多的人。在成功之际,孙春成最感激的就是那些曾经鼓励、支持和帮助过他的人们。张复芳老师在他小有成就之时告诫他:“搞科研要冒着下地狱的危险才有望成功。有的人研究了一辈子也是默默无闻,等到他死了人们才发现和认识到了他研究的价值。”孙春成心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当时他就矢志把立体教学科研坚持到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大问题。魏书生老师从给孙春成的第一本专著《立体教学初论》作序开始,一直以来都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孙春成最珍爱2000年魏老师给他的贺年卡上的赠言:“潜心工作处处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并视之为左右铭。钱梦龙老师则鼓励他:“后生可畏,后生可爱,后生可敬。”并预言“你的舞台在全国。”
是的,孙老师主持的“立体教学”实验已遍布全国各地,他在祖国各地作学术报告和执教公开课已达350余场次,并引起强烈反响。我们深信,孙老师将永远实践并发展着他的立体教学思想,他今后在全国的发展前景必将会更加引人瞩目!
(见《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10日第三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0:41 , Processed in 0.06181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