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峰和他的“中国巴学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26 14:45: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峰和他的“中国巴学园”2010年02月03日  作者:陈金铭 李振村  来源:中国教师报
  2001年,一纸委任状,在机关工作的高峰,成了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第四小学校长。
  在这之前,他对传统的学校很不满:孩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一切都是按照成人的设计,让孩子无条件服从。
  他说:把学校和监狱区别开的那堵墙,就是自由。如果我们让孩子失去了自由,那么,学校与监狱无异。他要的是一种能够让孩子体验到幸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在哪里?一本《窗边的小豆豆》让他豁然开朗,书中描述的日本小林宗作创建的巴学园,让他心驰神往:在这里,孩子们没有固定的座位,可以按自己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在这里,孩子自由自由在地按照自己的天性成长,幸福就像花儿一样在心灵的田园上绽放……
  建设“中国的巴学园”,打造“幸福教育”,让孩子体验到成长的快乐,成了他的梦想。
  校园,让孩子来了不想走
  变化,首先从校园环境开始。
  高校长说:“我考察过很多小学,建筑气势宏伟,有富贵气,但没有儿童气,这样的校园孩子肯定不喜欢。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首先要热爱校园。”
  四小的校园,本来陈旧不堪。一开始,高校长没有钱大规模改造,但他有的是变废为宝的创意。
  校门经简单的改造,变身为童话里城堡大门的样子;传达室改成漂亮的尖顶,犹如童话里的小木屋。校园主路让孩子们自己来命名,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叫它“小豆豆路”。路上随处可见孩子们自己设计、评选的校园形象大使——“福娃豆豆”。主路一侧是一列绿色的“列车”:“车体”被涂抹上了斑斓的色彩和卡通图案,一节节车厢里面铺上地毯,摆满了书籍,色彩斑斓,温馨可爱,如童话世界……小朋友们管它叫“幸福列车”,喜欢得不得了,到了课间,甚至要排队进入。
  在校园一角,高校长还专门让人铺设了一些鼓起的石墩——因为他发现,小孩子总喜欢在这样凸凹不平的地方跳来跳去,那就满足孩子们吧。
  教室的变化更大:老师的讲台被撤掉了,居高临下的老师终于走入了“民间”,蹲下来和学生对话。学生的桌椅高校长亲自设计:白色框架,多彩桌面,网眼式桌洞,红、黄、绿、蓝三种颜色,样子十分时尚。每张桌子是三角形,四张三角形的桌子又能拼成一个四边形——这样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由分合,便于大家合作学习。这样的桌椅,让孩子们喜欢,甚至有一个外校的孩子,跟着妈妈来学校里玩,看到这样的课桌椅,竟然缠着妈妈非得转到四小来上学不可。
  经营魅力四射的学校生活
  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高峰,常常回忆起自己小时候在农村玩的各种各样的土游戏,譬如寒冷的冬天,男孩特喜欢“挤豆子”:七八个小朋友沿墙壁排成一溜,后面的拼命向前挤,努力把其中的一个挤出来;这个人只有排到后面,再努力把别人挤出来,才能赢得胜利。高峰说:“这个简单的游戏包含了诸多教育元素:挫折教育、团队教育……而今天,我们的孩子除了上网、打游戏,除了课本与作业,已经不会玩了。”
  经营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孩子在健康的游戏生活中获得成长,成了高校长的一个追求。
  课间操,每个学校都有,但高峰发现学生并不喜欢千篇一律的动作。于是,四小的课间操变了:既有教师自编的街舞,也有健美操,还有国家规定的广播操,每天变化,孩子们兴致勃勃。下午还有个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可以奔跑跳跃,可以游戏打闹,可以唱歌跳舞……每天这个时候,校园里都是一片欢腾。
  现在,高校长又把中国民间传统的儿童游戏搜集整理出来,开发成校本游戏课程,让孩子们体验一下自己的父辈乃至祖父辈们曾玩过的游戏。
  高峰的教育想象力还远远不止这些。
  四小有专门的“女红”课。女孩们在这门课上学习简单的刺绣知识,一针一线,按照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稚拙可爱的刺绣作品。有家长问:现在谁还用自己动手刺绣啊,学女红有什么用?高校长回答:“女红不是为了教给孩子谋生的技能,而是涵养一种安静优雅的气质,现在的女孩子太浮躁喧哗了……”
  2008年,国家第一次把端午节规定为假日。高校长立刻抓住这个机会设立了一个“面食节”:全校孩子利用假期,在家长指导下制作一种面食,开学后拿到学校食堂进行展评。展评那天,食堂里挤满了家长和孩子。各种造型的面食色彩缤纷、琳琅满目……家长们啧啧称赞:孩子们太了不起了!
  高校长说:“制作和加工一种面食,需要合面,水多了不行,水少了也不行;合好面后要加入酵母发酵,发大了不行,发不起来也不行;加工的形状需要设计,需要心灵手巧;然后是蒸熟,不能急,等火候到了才行。这对孩子是多么丰富的体验啊。其实,孩子掌握多少制作面食的技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热爱生活的态度。”
  类似面食节这样的校本节日,在四小多达16个:二月植物节,三月美术节,四月清明节……

2#
 楼主| 发表于 2010-4-26 14:46:40 | 只看该作者
有同行曾经非常不解地问高校长:你搞这么多节日多浪费时间啊!高校长说:“如果把学习仅仅理解为做练习、写作业,这么多节日的确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问题是,孩子的成长是仅仅凭借作业和考试就能完成的吗?绝对不是!这么众多节日给予孩子的,是一个个锻炼能力、丰富体验、互动交际、学会合作的机会。”  带着生命体温的课程
  高校长改革的最大手笔,还当属课程。他认为,课程是教育的核心,课程不改,学校里其他改革都属于“旁敲侧击”。四小构建了全新的“立体课程”体系:
  1. 国家课程: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社会、音乐、体育、美术;
  2. 校本课程:晨读午练、女红·书法、明泉英语、快乐数学、手工、Play  Way;
  3. 差异课程(针对学生的个性与禀赋而开发的课程):才能教育、生活教育、闲暇教育。
  四小很多老师,还在学校的“立体课程”体系里,创设了针对自己班级的“班本课程”。
  下面记录的,是李晓雪老师《在大自然的怀抱》的系列课程:
  一年级,李晓雪领着孩子们到菜园里,听菜农伯伯讲完了菜是怎样种出来后,一起唱儿歌《瓜蔓蔓》:瓜蔓蔓,地上爬,伸出小手够藤架,你拉我,我拉他……类似的儿歌、童谣,孩子们在一年时间里大约要诵读一百多首。
  二年级,田野里,小溪旁,她把孩子们引入了童诗的世界:小溪絮絮叨叨/对着岸边的小草/说起来没完没了/说着说着/忽然又咯咯大笑/原来/有一条小鱼儿/在挠它的痒痒……情趣盎然的童诗,教会孩子用诗意的眼光观察自然和世界。
  三年级,李老师让每人种一样植物,精心护理,直到结出果实。这期间,或者用笔,或者用相机,或者用画,把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再现,到了秋天,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与此同时,与之相关联的一百多首古诗词进入了孩子们的生活。
  四年级,李老师和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搜集黄河入海口112种植物的标本,制成精美的电子相册,一人一份。
  油田四小地处黄河入海口,黄河文化自然也是孩子们必须学习的课程。到了五年级,李老师把所有关于黄河的古诗词搜集起来,孩子们从一个诗意的窗口认识家乡的黄河文化……
  高校长说:“五年的旅程,从儿歌童谣到古典诗词,从花盆里栽种植物到考察家乡的风俗民情,从读到写,孩子们经历了一个自然而然的成长过程。这样的课程,可能不会直接提高学生的分数,但它带有生命的体温和大自然的脉搏,直通孩子的心灵和天性。”
  “幸福课”
  高校长发现,除了名师的公开课尚能引人入胜,一般老师在40分钟里,往往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莫说孩子坐在那里听课难受,就是成年人都会觉得累。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幸福地度过,高校长开始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推出“幸福课”。
  他为“幸福课”界定了三个关键词:情感的——师生精神饱满,情绪愉悦和谐;创造的——师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创造性的探究活动;高效的——师生融洽相处、紧密合作,必然会提升学习效率。
  开学第一课,这是每个学生每个学期都要经历的课,第一课是否让孩子体验到愉悦和幸福,直接关系到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状态。高校长要求上好“幸福第一课”:上出创意,上出个性,上出情趣,必须让孩子久久难忘,让孩子对今后的学习充满向往。
  暑假开学第一课,丁明彦老师走进了课堂。
  “孩子们,你们好。”阔别两个月,丁老师尽量用平淡的语气掩盖内心的激动。
  “老师!”“老师——!”“老师,我想死您了!”孩子们是不会掩饰最纯真的情感的,教室里一篇叽叽喳喳声。
  丁老师的的声音有些激动——“今天的第一堂课,就让我们在幸福的回忆中度过吧!在过去的四年里,想一想,哪些情境让你们至今都感到幸福?”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老师陪我们一起睡午觉!”
  “六一儿童节校长给我们发红包!”
  “在学校跳蚤市场上买卖东西!”
  “跟着老师十公里远足!”
  ……
  孩子们温习着一幕幕幸福的场景,回忆着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一篇篇或精彩或稚拙的《昨天 今天 明天》的即兴作文,诞生在暑假后的第一节课堂上。
  老师们的创造性是无穷的,四小的“第一课”形式多样,色彩缤纷,让全校学生欣喜异常,带着一种期盼、一种喜悦、一种幸福,走入了新的生活。
  高校长关于“幸福课”的创意还有很多,比如,借鉴国际上大学访问学者的做法,四小在班级之间推行“访问小学者”制度:甲乙两个班,各派一个小组到对方班级生活、学习一周。对于访问的同学来说,代表的是班级的荣誉,孩子们像出国大使一样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对于被访问的全体同学来说,客人来了,当然要做得更好,于是,大家都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
  “多方研讨会”
  一个二年级小朋友,经常动手打同学,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都不奏效。针对这类特殊孩子,高校长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多方研讨会”制度:邀请家长、班主任、学科教师等坐到一起,摆出孩子的表现,进行充分的论证,寻找有效的策略,家、校一起解决孩子的问题。
  那天,孩子的父母来了。老师们讲了孩子的打人问题,家长默默无语。
  高校长说:“孩子是一张洁白的纸,我们涂上什么颜色,就是什么颜色——用墨子的话说就是‘染如苍则苍,染如黄则黄’。这个孩子的打人习惯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孤立的,背后必然隐藏着一个暴力的诱因……”
  听了这番话,两位家长垂下了头。
  会后,他们告诉高校长,自孩子出生,两口子就时常吵吵闹闹,并且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高校长严肃地说:“你们给孩子做了一个很坏的榜样,今后绝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和动手!否则,这个孩子的一生都会有问题。”由于老师、家长一起做工作,孩子的暴力倾向逐步消减,最后又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孩子。
  这是高校长经常主持召开的“多方研讨会”中的一个。几年来,学校召开了上百个孩子的“多方研讨会”,整合起教育心理学专家、班主任、学科教师、生活教育教师和家长的力量,持续不断地干预,被研讨的孩子都得到了很好的转化和发展。
  高校长经常告诉老师们:当自己的班里进来一个有问题的学生时,千万别说“我好倒霉”,而应该这样想:太好了,终于来了一个供我研究的对象!其实,真正的优秀教师,不仅仅是教出了多少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转化了多少有问题的孩子同样重要,因为更多的时候,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8年过去了,当地的家长和孩子都知道,“中国巴学园”的学生是最幸福,也是能力最出众的。
  来自浙江嘉兴的黄校长在校园里参观,碰到四年级一群孩子,孩子们热情地和黄校长交流。越交流,越近乎,最后,大家干脆把黄校长拉到教室,要求黄校长看看他们的才艺。
  几个男孩子拿出晨读的校本教材《优美诗文精选》,请黄校长任意选择篇目,黄校长不客气地点了13篇长文,孩子们一气呵成,背诵得滚瓜烂熟。
  几个女孩子看到黄校长背的行李包有点开线,马上穿针引线,不到三分钟,包缝好了,针脚细腻匀称。黄校长感慨地说:“我女儿都快大学毕业了,针线还从没拿过呢!一群四年级的小女孩缝衣服缝得竟然这么好,真是没想到,没想到。”
  其他孩子也不甘落后,纷纷亮出拿手绝活……
  黄校长见到高峰,伸出两个大拇指:“这帮孩子,真行!”
  现在,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的7所薄弱学校,在坊子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直接汇集到高峰的麾下,正式注册成立了山东省“幸福教育联盟学校”,用高峰幸福教育的理念,打造更多的“中国巴学园”。(陈金铭 李振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4:39 , Processed in 0.0952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