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今天你‘偷’了吗” 成为流行语
恰逢周末,得闲到朋友家串门。
刚进家门就见朋友未满十岁的女儿在电脑前忙得不亦乐乎……,“在玩什么呢,这么开心?”我俯身问道。见是我,小女孩乐滋滋地说“我正在‘偷菜’呢,今天你‘偷’了吗?”……
“偷”字从小女孩的嘴中蹦出,是那么的轻盈、自然、随意,不禁让我心头一颤!
时下,网络上正风行着一款SNS社区的农场游戏,游戏的大概情形就是在自己的农场里种菜,收获后可以卖出获累计积分,提升等级,其最吸引人的地方可能是菜不仅可以自己种,也可以不劳而获地到好友农场去 “偷”吧……
中华文化五千年,农业占据主导地位,毋庸置疑,国人对农业有着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萝卜、白菜、浇水、施肥、治虫、收割……这些,我们是多么的熟悉、亲切,风行这种游戏也就不足为怪了,其中“偷菜”的乐趣更是让诸多网友为之魂牵梦萦。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偷盗显然是不符合道德和法律标准的,是不允许的、不耻的行为。在我们意识状态的支配下,我们的理智能努力去压制住这种欲念。当我们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体验到可以释放这种欲念,可以毫无理由地去无偿占据别人财物而不受惩罚时,自然就会喜欢上它、迷上它,为了能多“偷”一些、再多“偷”一些,哪怕熬夜三更、半夜起床?并且,当自己的等级、积分越来越高时,欲念会随之得到更大的满足,这会让我们深陷其中,欲罢不能……大人尚且如此,那么我们未成年的孩子呢?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说这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心理效应!
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多数人成年以后对某件事物或某个习惯有着特殊的心理以致形成癖好时,很有可能是其在青少年儿童阶段心理发展关键时期,相应倾向因素不断强化所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学好三年,学坏三天”……都无不在说明着青少年儿童时期正面教育的重要性。
青少年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处在激烈的冲突与碰撞之中。当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社会背景又是生活个性、利益多样、观念多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网络在青少年儿童价值观、道德观的选择与发展问题上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
当我们固执地将“采摘不为偷”与孔乙己的“窃书不为偷”划上等号时,当我们常在孩子面前无所顾忌地玩着“偷菜”游戏时,当我们在孩子面前将“偷”字说得是那样的不经意,甚至我们手把手地教孩子玩“偷菜”游戏时,那么,我们的孩子还会认为“偷”不可为,“偷”字可耻吗?
别让“今天你‘偷’了吗” 成为流行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