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现代学校文化的发展脉搏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李继星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共同创造生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及其活动结果,主要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是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一种文化。
通过对现代学校文化特性和学校文化发展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认为,现代学校文化除了具备教育性、传承性、群体累积性、系统性、相对稳定性等学校文化的一般性质之外,还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独特性(多样性)、法制性等特性,而未来基础教育阶段现代学校文化发展必然紧扣这样几个关键词:
开放民主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开放,才有可能构成自主、民主、国际化的学校文化的基础。只有实现了教育民主,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开放;只有开放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民主的教育。这种民主,既体现在学校管理的民主、课堂与教学的民主、学生自治等方面,也体现在政府与学校之间、校长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校与社区和学生家庭之间。只有充满了民主精神的教育,才会成为对先进的教育要素有很强的吸纳能力、能够自我吐故纳新的教育。
校本特色 只有充分地体现了校本精神、民族精神,才会形成“全面发展、办有特色”的教育。今后,以校为单位的特色教育文化,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与学校文化的国际化并不矛盾。各校领导班子都应当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理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只有校本的、民族的、有特色的学校文化,才有可能成为国际上认可的、先进的学校文化。
国际化 这里所说的国际化,并不是说某所学校的文化在国际上领先了,而是说在打造学校文化时要把眼界拓展到国际上,吸收其他国家优质学校在文化建设方面好的做法。
创新精神 现代学校文化是能够与时俱进,使校领导班子特别是校长的教育思想在改革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文化。要想解决进入知识社会以后新时代的老问题、层出不穷的新问题、尚未出现但已露出了苗头的潜在问题等,都必须有与新时代相适应,甚至是适度超前的思路,现代学校文化必然是创新性极强的文化。
法制精神 学校文化的法制(制度)程度会进一步提升。只有把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主体部分转化为学校制度,学校文化才能转化为学校教师集体的意志,使其贯彻落实有了“法律”依据。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校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人本精神 现代学校文化,是以人的价值为本的学校文化。这里所说的人的价值,既包括师生已显示出来的、可看得见的“外显价值”,也包括师生内含的、需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活动进行挖掘的“潜在价值”。以人为本的现代学校文化,不是养懒人的文化,不是课中无生、目中无人的文化,不是以事为本、以制度为本的文化,不应当是以高升学率、高分数为本的文化。要特别强调的是:校长的视域应能达到“珠峰顶上览全球”的高度,校长的胸怀应能达到“海纳百川”的宽度,具有“俯视全局”和“揽尽资源为我用”的气度和能力。同时,校长应当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校长的品德、人格特别重要。只有这样的校长,才会以人为本。
强调效能 包括校领导班子的管理效能、教师教的效能、学生学的效能、家长配合学校工作的效能等。
融入课程 现代学校文化,应当是课程化了的文化。这里的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既包括正式课程,也包括非正式课程。只有使学校文化的主体部分充分地融入课程,该部分学校文化才能相对固定下来,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体现快乐 现代学校文化,是使师生快乐的文化。这种快乐,包括创造的快乐、工作的快乐、学习的快乐、休闲的快乐、尊重与受尊重的快乐、成功的快乐等。
可持续发展 现代学校文化要能适应工业社会(第三时代)、信息社会(第四时代)和信息社会以后的社会发展需要,为学生、教师、校长的可持续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服务。这就要求现代学校文化必须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自我调节”、“自我升华”的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