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程呼唤绿色作文(上) 安徽省阜阳铁路学校 特级教师 武宏钧
《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引发了我们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反思,我们都在试图构建一种与“语文课程标准”最为合拍的绿色作文教学新方案。新课程标准呼唤“绿色作文”。“绿色作文”是一种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是作文教学中的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绿色作文”的教学理念是: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
绿色作文
体验生命古往今来,凡是脍炙人口、能够感动人的作品,大多是体验生命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只有自由地体验生命的情感,才能写出个性,才能抒发真情,才能“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绿色作文的写作,是体验生命,是“自鸣天籁”,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作文应该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朴素的联系。绿色作文的教学应当珍爱生命、善待生命,使人的生命像田野的草木一般享受阳光的雨露,生机勃发,开花结果。生命的自然使命便是这种自由、充实和快乐,而不需要任何虚伪和做作。绿色作文就应当展示生命的这种原生态,真正成为生命的独白和心灵的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绿色作文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这是作文的新境界,新的作文教学!
反思传统的作文,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中“人文分离”的问题十分突出,作文已异化为应试工具,于是,作文中说假话,虚张声势;说大话,不着边际;说空话,向壁虚造;说套话,人云亦云。“送盲人回家”曾经“走火”;“救落水儿童”曾经“走俏”;“雨中送伞”曾经“时髦”;“勇斗歹徒”目前又“行情看涨”为了反映“助人为乐”的中心,五子登科(抱孩子、推车子、让位子、捡包子、扶瞎子)纷纷登台亮相;为了抒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随意杜撰老师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的感人场面。这样的作文,将会铸成学生人格的分裂,表现在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导向上……究其原因,就是为了适合应试教育的要求,获取高分,而有意、无意地违背了作文的“本真”。应试作文淹没了作文的“本真”而造成了真实生命的缺席,流于装腔作势的故弄玄虚之作。绿色作文的本真就是“本色、真实”,是生命原生态的“诚信”展现。
生活是生命的溪流。“生活是写作的惟一源泉”。学生的写作素材,主要来自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提倡写生活的真实。只有生活真实、感情真挚,文章才会感人,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绿色作文鼓励学生能自主地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让学生想写啥就写啥,爱写啥就写啥,不管对否,写出来后再进行启发和引导。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一个人、一种行为、一种现象、一种事,你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任何时候也不要去努力猜测别人听了你的话会对你怎么样,这种猜测会使你变成虚伪的人,阿谀奉承的人,甚至卑鄙的人。” 绿色作文的着力点放在开阔学生作文思路和启发学生自由表达上。要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要引导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要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例如:同一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拟题;同一题目,引导学生多种立意;同一中心,引导学生采用多种体裁表达,等等。要启发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说实话,抒真情;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或记叙、或说明、或抒情,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学生对作文的心理负担。
绿色作文认为,作文的过程是一个成功体验生命、生活的有情有趣的过程。绿色作文的生命观念可以概括为“12345”:即一个新口号:文章是人生智慧的火花,是人的生活创新的体验,是人的心灵个性的张扬。两点新主张:给文章注入生命,文章因此而鲜活;给生命注入知识,知识因此而厚重。三个新理念:为做人而作文,在内容上求真;以作文促做人,在章法上求善;以作文述做人,在语言上求美。四项新功能: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绿色作文应做到五个新:即新生活: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用五官去观察,用大脑去综合,用心去体验,用笔去描绘。新体验:感情真、体验真,我手写我心。新思维:创新思维,无拘无束地表达。新指导:方法新、指导细,实用易学见解新。新表达: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
综上所述,绿色作文的课堂是演绎教学艺术与写作艺术的精彩世界。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做好空间的文章;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做好时间的文章。绿色作文教学应该是: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绿色作文教学实践应做到四个有,就是思维有章法,作文有序列,借鉴有模式,创新有变化。绿色作文过程应做到四个写,就是导中思写,读中悟写,悟中练写,评后变写。绿色作文的教学理念为:潜心教改处处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春江水暖鸭先知,汝教习作先为文。智慧使思想更美丽,思想使文章更智慧;文章使生活更绚丽,情趣使文章更绚丽。
绿色作文“兴趣链”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中。诱导学生满怀激情、充满情趣、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打造绿色作文的兴趣链:激发习作的兴趣→体验习作的情趣→享受作文的乐趣。
一、激发习作的兴趣。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每一次写作训练的时候,都要积极引爆小学生的情感思维,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爱作文,乐写作,在愉悦的情景中进行写作的练习。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打造习作的兴趣链:激发习作的兴趣→体验习作的情趣→享受作文的乐趣,应从生活寻趣、命题引趣、情境创趣、范文得趣、竞赛激趣、实践凝趣、开放活趣、想象生趣、探究求趣、释难保趣、评价固趣、接龙增趣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导学生享受习作中的乐趣。
二、体验习作的情趣。作文教学在着眼点上,要着眼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建构,着眼于师生建立起和谐的现实生活和平等对话的人际关系,着眼于师生成长为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完满追求,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优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化解学生的消极体验,使学生充分感受蕴藏于作文教学活动中的欢乐与幸福的同时,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达到促进其主体性充分、自由地发展的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情趣,体验发展,体验快乐,体验成功。通习作过程成功的体验,使学生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塑造人的人格品质,积淀人的文化修养,抒发人的真情实感。通过体验习作成功的过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通过习作过程中的新体验,使学生做到文章感情真、体验生活真,我手写我心。创新思维,无拘无束地表达。通过体验作文的教学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使学生的习作体现个性,充满个性。
三、享受作文的乐趣。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作文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和享受。学生只有享受到习作的乐趣,才能产生习作的动力;学生只有把习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才能积极地投入到写作过程之中;学生只有把作文当作一种快乐的体验,才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作文实践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使学生体验作文的学习之乐,通过作文教学操作,营造生动活泼的乐学气氛,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乐学态度和学会、会学的心理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地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磨炼意志、提高心智,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之乐。通过有趣的作文评价,使学生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历程情感交流与理解沟通而不是知识的增减;更关注教学的互动过程而不是教学的知识授受结果;更关注师生在情境中参与的程度而不是结果的正误;更关注师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他人评价。使学生通过对习作情境(教学、生活)的充分体验,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以达到学生在认识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那么,绿色作文应如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1、积累“趣料”:教师平时要留意搜集一些趣闻、趣话等,以备不时之需。例如文与可“胸有成竹”的故事可以用来引导观察,王安石“绿”字的故事可以用来诱导学生修改,贾岛“推敲”的故事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炼句……广采博闻积趣料,胸有故事千百篇,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随口道来,妙语连珠,生动有趣。
2、估摸“趣向”: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或交谈,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弄清教学内容中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以便在教学中投其所“趣”,以趣激学。例如春天来了,许多学生向我提建议要春游。既然大家对春游感兴趣,我就在“春”字上做文章,与学生约法三章:记住10个带“春”字的成语;观察一种春天的植物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搜集10个描写春天的诗句,讲给同学们听;搜集3条春天的新闻,在班级里发布小新闻;背诵三段描写春天的优美语段,摘抄在笔记本上;朗诵一篇(或背诵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设计一个春天的游戏,春游时用;讲一个春天的故事,春游时讲;画一幅春天的画,春游时展览。哇!一时间,春意盎然,春趣浓浓,人人乐春、谈春、议春,画春,春游后写春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3、勘查“趣情”: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之有无,分析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之多少;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玩具和游戏,观察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和话题。针对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指导前了然于胸,指导时才能及时点拨思维的火花,拨动情感思维的琴弦。果真如此,小学生就能够“趣”到文成,画趣成文了。
4、布设“趣点”:可以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很多,如在学习语文的课堂上,课文中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导人新课的切入点,教学内容难点的突破点,教学重点、难点的着力点,开拓创新的发散点等。再如生活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喜欢做的游戏,喜欢看的图书,喜爱玩的玩具等等。根据笔者经验认为,作文指导课堂,“趣点”选定在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和教学重点的着力点上比较理想。
5、组织“趣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趣的写作材料来自于生活之中。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对教材中有趣材料的选用,对生活中有趣事例的选材,对搜集的有趣信息的整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分类组合,方方面面的有趣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笔者曾经尝试过“话题接龙”日记,一人一篇,一天一篇,一周一个话题,一个话题进行一次展览评比。“日记”的内容可编,可抄;“接龙”的话题可以自选,“接龙”的顺序可以自定,“接龙”的日记可以合作写成;一开始可“一条龙”话题续接,过一段时间可以是多“龙”齐舞(分小组举办接龙比赛),“龙飞凤舞”(男女生混合“双打”)、“画龙点睛”(评论作文)、“描龙画凤”(给作文插图)等等。
6、设计“趣题”:“趣”的含义很广,新奇、怪异、巧妙、交换角度的问题,悖论、反调,甚至谬论,皆可视为“趣题”。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文章时,先写一篇“我喜欢的——(小动物)”,然后续写一篇“我是——(小动物名)”,最后再写一篇“——(小动物名)的故事”(童话)。这样设计趣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7、选择“趣法”:习作教学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碰撞、思维交流碰撞、心灵交流碰撞的过程。儿童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达到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我们应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作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择优选用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参观、辩论比赛活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快乐游戏做了写,有趣故事听了写,想象趣事比赛写,写画结合乐着写……
8、实施“趣法”:作文教学的内容,在着眼点上,要着眼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建构,着眼于师生建立起和谐的现实生活和平等对话的人际关系,着眼于师生成长为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完满追求,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优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按教学方案依计行事,课堂中亦可酌情凋整,随机应变,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化解学生的消极体验,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体验七步循环圈: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情趣促写→……
9、采用“趣术”:“趣术”很多,如以言生趣(语言幽默风趣),以情引趣(关爱、尊重、鼓励、表扬,“激将法”等),以态助趣(如央视《幸运52》节日主持人李勇的“冲拳”动作),以境激趣,如竞争性比赛,形成热烈活跃的学习“场”效应,几乎可使每个学生“同化”,产生“共鸣”,跃跃欲试。此外还有寓知于趣,寓德于趣,寓能于趣等等。“趣术”多多,不一而足。
10、留有“余趣”: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我们的指导思想应是: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最佳。语言隽永的课堂小结,或是总结评比,或是展览最佳,或是巧设“悬念”等,都可产生言虽尽而意未绝,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如在指导课结束时宣布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这样的评价,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由于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学生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兴趣的正面影响,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习作兴趣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用趣”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见“好”即收,功成“趣”退,决不可滥用,“滥”则“贫”矣。一味地求趣“搞笑”不仅会冲淡教学的主旨,甚至还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趣”是为“旨”服务的、只能以“趣”助“旨”,不能以“趣”害“旨”。“万绿丛中一点红”,只要有一点或几点用得好,就足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习作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体验习作的情趣,享受习作的乐趣。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积极打造习作兴趣链,形成情趣循环圈: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情趣促写→……使学生在习作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语言文字,“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自鸣天籁”,外化灵性;出口成章,妙笔生花。才能使学生步入作文的最近发展区,使作文教学活动趋向于“道而佛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思,可谓善喻唉”的新境界。
绿色作文
个性表达绿色作文是个性作文。绿色作文的教学应该与时俱进,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智慧、走向发展,从而使学生做到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体验,个性化的表达。在绿色作文教学中,个性化的思考是前提,个性化的体验是基础,个性化的表达是特征。绿色作文的个性作文的教学应该是: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思想碰撞思想,以个性化的指导,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让他们在作文教学练习的全过程中唤醒自我、确立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
个性化的思考是前提。文成于思。“新课标”明确提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发展”,“给学生一个不同的发展空间”。这对我们作文教学是一个根本性的指导。我们应该多角度、多层次地落实个性化的思考和指导写作。小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首先不是表现在选材方面,不是表现在实际的层面,首先表现在是思想观念的层面,是做人的追求上面,是他的性格、他的思考和品味。我们老师只有从这个更高层面上看待个性化写作,才真正理解了绿色作文的意义。绿色作文倡导个性化思考,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文章主要靠学生自己写,靠学生自己改,我们尊重他们的思考,尊重表达形式和内容,引导创新思维,无拘无束地表达;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张扬个性。这样,个性化写作我们才会落到实处。
个性化的体验是基础。“我思故我在。”只有个性化的体验,才能写出个性化的文章。人有千姿百态,体验各不相同。前人的一些文章也是千姿百态的人写下来的,反映的生活也是方方面面的。绿色作文倡导个性化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与众不同地体验生活,以独特视角体验生活的万事万物。没有个性化的体验,就没有个性化的思考,就没有个性化的表达。过去我们用模式化的方法、肢解的方法来指导写作,用千篇一律的老话题来规范学生,就把生动活泼的语言搞得枯燥乏味,败坏了学生的胃口,让作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遗憾的是我们的大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思想来指导小学生“用美丽的目光”去“观察美丽的景物”,用“美丽的语言”去“描绘美丽的生活”,小学生的个性体验被早早地抹杀了。
个性化的表达是特征。好文章都具有个性。绿色作文积极倡导个性化的表达,写出个性化的文章。说起个性化写作,在课堂操作层面上,我们应该追求个性化思维,个性化语言,个性化的想象,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情感活动,个性化的修改能力。从常规的写作方法到个性化的自由写作方法,逐步提升。
绿色作文实现个性化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有个性化的追求,也要有个性化的实践。只有个性化的老师,才能指导出个性化的学生,只有老师有个性化的写作水平,才能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在作文教学的层面,应该有一种宽容的心态。允许老师实践,甚至允许老师失败。个性化的写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许会走弯路,也许会遇到一些挫折,但应相信它是方向。所以,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改革评价系统,不要用一堂课一篇文章的成败来评价衡量一个老师,也不要用次作文的成功与否来衡量一个学生,应该以发展的心态看问题,转变评价系统,用发展的眼光看老师,看学生,这样,我们的个性化写作也许就会走向成功。绿色作文指导学生个性化写作,要鼓励学生率真而为,言别人所未言,道别人所未道。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绿色作文倡导文贵真,引导同学们,只要是真的,哪怕是芝麻一样小,都非常珍重。在短短的生活历程中,真实的东西就如天上的星星,即使再渺小,也会放射明亮的光芒。即使再渺小,当我运用了“太空望远镜”之类的新技术,就会发觉那真实的东西,其实很大很大。让我们也珍重永远属于孩子们的“芝麻”吧!与孩子们一起收获自己。耕有耕的效果,播有播的乐趣。收割便有收割的辉煌。绿色作文的收获将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绿色作文“六导六有”绿色作文认为,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教学系统。绿色作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六导六有”: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
一、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厚而不枯竭,吸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因此,我们应该树立生活的大作文观,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创新生活创造美。引导学生快乐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述生活。引导学生在作文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写自己的生活,写心里的话,写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想、去做。只要快乐就写,写快乐,快乐写,……久而久之,学生就能从生活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从写作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二、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大匠育人,必先规矩”。作文教学亦是如此。小学作文应先学规矩——章法。能教好作文是很难的,能探索出带有规律性的方法是更难的。笔者精心研究小学作文20余年,发现最基本的作文章法有四种:三段式、纵式、横式、总分式。需要说明的是,章法是一种模式,是一种入门的方法,不是一种包治百病的良药。任何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在小学生初学写作的时候进行章法指导,引导学生熟悉行文的基本格式,快速打开行文的思路,仍然不失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运用作文章法指导学生习作,就像学武术先练习拳法、剑法的套路一样。小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写作“套路”——章法,熟能生巧,模仿创新,就可以进入写作的一种新境界。教师运用章法指导作文教学,就可以先做到“教学有法”,而后再步入“教无定法”的新境界。任何文章都不是无法的。熟悉各种章法,就可以变化创新出新的章法。须知模仿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是模仿的延伸和提高。入门当有法,循序渐识真。先有章法,而后无法,而后变出新法,创出新法,自能作文,从而发展写作技能,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教学境界。
三、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绿色作文的读书观是大的阅读观。我们指导小学生读书,不仅仅是读文字的书,还应该阅读生活的书、实践的书、阅读音乐书、阅读图画书、阅读声音的书,阅读影视的书,阅读方方面面的书。绿色作文的读书观应该有各种各样的读法: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用眼睛读,还应指导学生用耳朵读,用手读,用心读,用鼻子读,用口来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向古人学智慧,向今人学文笔。学生多读、精读,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我们应指导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我们还可组织比赛和评比,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导中读写,读中悟写,悟中练写,评后创新写。
四、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在习作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批改和讲评的指导作用。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每次作文,总有一些学生写得较好。教师可选择其中的佳作,让学生边读边听,尽情欣赏。其次,让学生看中学改。作文后我尽可能地选择典型的作文,用投影显示,让学生边看边修改。其三,让学生互批互改,取长补短。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只注重习作结果的优劣,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因此,绿色作文教学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修改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些习作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作文能手。
五、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作文的总目标是“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作文导评是“四大方面,两个等级”。四大方面是指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写作习惯和写作速度。“两个等级”指基础等级(基本要求)和发展等级(技巧和方法),其中每一项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教师导评应该是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来展开评价。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教师要抓住学生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联系学过的有关知识,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也可以选择学生的好作文,让学生观摩、讨论。教师导评,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明确努力方向。
六、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绿色作文的练习,应从指导体验新生活入手,带领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真情感去体验。应注意点拨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表达技巧,张扬学生特点,激发想象,体现个性,充满个性,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表达。我们在阅读与写作的教学中,应该抓住读写结合的“点”,品“新”析“异”,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新颖之魅力;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谋“新”写“异”,注重创新能力的训练和指导,从而走向读写结合的最佳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