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语文教材任意杜撰名人故事 主编回应质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4-30 11:12: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小学语文教材任意杜撰名人故事 主编回应质疑 2009年11月19日  作者:万小燕 朱平  来源:钱江晚报
  教材出现“三无文章”有缘由
  ——北师大出版社回应中小学语文课文“三无”现象
  针对一段时期来舆论较为关注的各版本中小学语文教材均存在“文章无作者、无出处、任意杜撰名人故事”等方面质疑,北师大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主编之一马新国日前给出了回应。
  “媒体对教材问题的报道很好!作为编者应有胸襟听取不同意见。”马新国说。
  “三无文章”有缘由
  对于教材中屡屡出现“无作者、无出处、无发表日期”的“三无文章”的质疑,马新国解释说,有的文章,在编入教材时是从老的教材版本里选出来的。老教材本身没有署名。我们在组织主题单元时,觉得这篇文章合适,就选用了,因此没有署名。这类文章占的比重还不小。有的文章在收入教材时进行了综合,即对同一题材的若干篇文,请专家综合成一篇,因此没有署名;有的文章本身是改写而来,但改写之前的那篇文章也是改写的,甚至已经改写多次了,因此无法署名;有的文章已经在报刊上多次出现,署名很不统一,我们沿袭过去编写教材的做法,先不署名;有的译著有多个版本,分不清到底是谁译的,因此也只好不署名了。
  教材编写是细工慢活
  马新国坦言,尽管出现“三无文章”有上述种种理由,但无论再多的理由,都是一种缺憾。“通过媒体的报道,我们会更加严谨一些。”他还表示,如果每一篇文章都标注出处、介绍作者,势必要占用篇幅,这些内容孩子们不一定需要,而且跟教材简约化的要求相矛盾,有繁琐之嫌。 
  马新国告诉记者,在新课程标准修改、批准之后,所有的教材都将重新修订,重新送审。
  马新国表示,作为编写者,要对教材选文工作高度负责,从出处、文化内涵、科学性等诸方面进行审读。教材编写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细工慢活,监督是非常需要的。当前,课程改革正当“进行时”,总的来说,新的教材比过去的教材有明显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就连给教材提意见的浙江三教师也承认这一点。这个观点是客观的。
  新教材一出现就有“反弹”
  马新国说,北师大是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大学,对教育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我们在编教材前,经过了一些科学研究,从民国的教材到解放初的教材,还有国外的教材,国外的母语教育,都做了一些先期研究。
  马兴国认为,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识字、阅读、作文,应该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对孩子的语文教育中渗透中华民族的、世界的优秀文化,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教材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性是教材质量的一个方面。教材编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未来中国人才培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高度来推动教材编写工作。
  他说,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媒体的监督应该受到欢迎。只有听取各种意见,推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才能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取得新的进步。根据以往的经验,新的教材一出现,马上就会引起反弹:有的认为超前,有的认为守旧,有的认为离经叛道,由此可见,建立教材修订和反馈机制之重要。
  对于教材设立科学顾问和文学顾问的建议,马新国表示会认真给予考虑。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者还是批评者,大家都是为了孩子,目标是一致的。多种教材的出现,打破了以前一种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毫无疑问,这是一种进步。
  建立独立的教材学术委员会
  在采访完成马新国之后,记者再次采访了我省首先对教材提出系统意的浙江三教师之一、杭州青年教师郭初阳。
  郭初阳说,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延续传统、推广文明、普及教育,教科书是最为关键的,而现在通行的三种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人教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都面临着不少问题。
  郭初阳认为,教材的编写,应当有专门的专家编写小组;教材的审定,应当有独立的学术委员会;教材的出版,则需要彻底的市场化。
  其次,一套好教材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1959年,美国科学院召开了有关教改的讨论会,邀请美国各个学术领域的35位顶尖学者专家参加会议,讨论成果结成《教育过程》一书,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誉为“教育理论的一个里程碑”。这充分证明了,编制一套好教材,一定要使各学科最优秀的人才参加到课程设计中来。
  再者,一套好教材需要具备现代眼光。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郭初阳认为,单纯考虑智育的教材注定是狭窄的。
  杭州职校生PK古诗词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昨天,在杭州西湖职业高级中学的阶梯教室,来自杭州市16所职校的40名学生,进行了一场紧张激烈的诗词PK赛,每当选手将大段的诗词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都会引来一片掌声。
  怎样让学生爱上古诗词?这是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头疼的问题,特别是在重视技能教学的职校。据杭州市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老师介绍,在今年举行的一场企业座谈会上,不少企业提出,现在的职高生动手能力强,但人文底蕴不足,这将影响学生今后的持续发展。
  于是职教研究室和杭州的职业学校想借鉴学生喜欢的形式,来激发大家对文学的兴趣。“去年,西湖职高曾在全校范围组织了一场诗词达人比赛,很受学生欢迎,这次我们将范围扩大到杭州45所学校,并添加了古诗新唱等内容。”没想到比赛的消息一传出就引来了同学们的关注,收录了180多首古诗词和220对上下联的教材《风骚掠影》,也成了杭州职校生热读的课本。昨天的决赛现场,连宁波、湖州的职校老师也慕名赶来取经。 (万小燕 朱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56 , Processed in 0.07083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