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华时代的宽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16 10: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拒绝炫目的灿烂,也排斥浮躁的攻击,他的绘画风格,令读者怀疑是作者多年禅定后的心性自显---汪为新显然具备着某种内在的心灵力量,这种力量在我看来就是宽恕
浮华时代的宽恕

  汪为新又名止亭,江西永新人,1995年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工艺美术系。职业书画家,独立撰稿人。出版作品集《当代画家个人专集·汪为新集》、《中国画当代名家作品选·汪为新》、《琅园无声·汪为新集》、《中国美术30年1970-2000重点画家·汪为新卷》、《汪为新书良宽自画像赞》、《半壁琅园·汪为新临帖选集》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0:20:21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0:21:07 | 只看该作者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0:21:56 | 只看该作者
水墨已成往事,我们确乎迎来了艺术的浮华时代。  水墨是画家灵魂的自我宽恕。然而当画家的作品产生社会认同之后,水墨便在其艺术功能之外又具备了社会价值---画家自身的价值通过其作品得以体现。
  作品的社会属性是水墨之美学价值的重要元素,但是这里有一个艺术创作中的悖论---如果一个画家在创作之前过分在意作品的社会认同,那他就失去了艺术本身的自我标准,很可能走向媚俗;反之,如果作品创作完成后,艺术家仍然坚持自己的衡量标准而无视作品的大众认同和社会价值,那他就是缺少责任感的作家,很可能走向自闭。
  过度的媚俗和过度的自闭,都是这个时代的浮华本相,能恰当协调两者的画家却很少。
  既能在创作中坚持艺术的本真抱负不为外界所动、又能以作品的精神指向对社会价值有所担当的画家,如今可有?现在我不由得惊诧于汪为新当年的坦诚与尖锐,他的判断虽然发于十年前,目前看来仍然有效且更为必要。细读汪为新的作品,再比照当前书画界的浮华,于是我一上来就开始满腹牢骚。
  我这个客串进书画界的门外汉已经越来越受不了当下艺术界的缺才少德,幸好我还有宽恕,起码我口头上已经宽恕。
  汪为新的宽恕却是心性的。
  身在圈内,十年来,汪为新基本上做到了丝毫不为书画界的浮华所动---这首先要求一种来自心性的强大力量,用佛家语来说就是“不涉共业”。共业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如重重无尽的“因陀罗之网”,令人左奔右突却深陷其中,唯一解脱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心之凝定。
  但这一点说来容易做起来却难!许多画家都是因不能做到凝定而惹来满身荆棘,以至于忽焉潮起忽焉潮落。
  当然,我的对中国书画界浮华的宽恕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于是我尽量使自己的文章不那么刻薄,也希望书画界能自我沉淀并大浪淘沙。
  汪为新的宽恕,却来自于他深沉的自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他近几年干脆拒绝和书画界有过多来往,但他的作品却频频引起方家的注目。     
  三年前,我在一篇文章中曾把汪为新的画与姜白石的词相提并论,以为两者皆具清空之品格。现在再看汪为新的近作,发现其越发具备清之风骨了。三年前,汪为新因花鸟题材为业内所重,其心性虽然孤峰挺拔,却欠诸层峦叠嶂的仁者厚度,如今,其山水佳作不但延续了清空之格,且底蕴越发浑厚,心性出的同时气韵出,人画双臻,近乎仁矣!
  孟子曾把圣人归纳为四个类型:清者、任者、和者、时者。其中伯夷之行,为圣人之清者也,是其不以物污其己,而成其行于清也。                                                                   李林
5#
 楼主| 发表于 2008-7-16 10:22:31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清者”,首要的是要悟得宽恕之道,只有宽恕,才能既不同流合污,又不至于太强易折,才能保持相对的精神自由。如果冒昧比较一下,我觉得十年来汪为新不折不扣是一个清者(当然,我等距离圣人境界亦远矣哉!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总不会错)。我以为在这个浮华的时代,任何行业、尤其是传统文化领域,若想守住本真不被泡沫化、媚俗化,首要的就是能保持对诸种缤纷乱象的“不动心”。  黄宾虹品评水墨作品之艺格高低最重要的艺术标准是纯全内美,认为轻薄浮华之气是画之大忌。而黄宾虹七十岁以后山水画艺方臻大成,可见一个画家要形成自己的画风,必然要经历一段相当长的磨镜、拂拭时期。但是目前的水墨艺术界,奢谈顿悟、见性的却比比皆是。在这个浮华的水墨生态中,画家能在心中为自己留下一片不受尘俗干扰的净土吗?长期以来汪为新抱守着这样一个观念:只有在清浊之间的激荡中,笔墨的精微菁华才能得到昭示光大。所以他拒绝炫目的灿烂,也排斥浮躁的攻击,他的绘画风格,令读者怀疑是作者多年禅定后的心性自显---汪为新显然具备着某种内在的心灵力量,这种力量在我看来就是宽恕。因为宽恕,我们才能有良好的心态在各自的领域拿出令人信服的文本。
  我的本行是佛学研究,我当然更忍受不了佛教圈内的种种伪信仰,至今我的网上论坛还叫“先锋佛学网”,这说明我毕竟还失诸平和的一面,起码不太厚道---但伪信仰就是伪信仰,香火再旺盛,信徒再众多,也只是表象的繁荣,其背后就是核心品质的丧失。
  同样,水墨的核心品质又表现在哪里呢?我觉得仍然要靠作者的作品说话。汪为新的笔墨风华来自其心性宽恕后的高格调,而格调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画家在形式上的好坏、笔墨上的优劣和意境上的雅俗。前段时间有个讨论是关于书画市场是行家还是买家说了算的问题---我相信在这个浮华的时代,类似的争论还会延续许久,但是汪为新似乎对这些话语都不感兴趣,他越发沉默,而只让自己的作品说话。他的这种与造作、浮华、虚假、炒作相背离的清者之真,正是现在很多市场画家所缺少的格调。
  当今书画类刊物众多,但是你却很难从中找出一两个值得注目的文本。我真为他们忧虑。但汪为新对我的担心似乎有些不以为然,他仍然坚持清者之恕道,说:“学佛的千千万,只要有一两个如吕澄般的佛学大师就够了;职业画家几十万,能出一两个入眼的就够了。”
  (本文相关作品均为汪为新作)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5:03 , Processed in 0.06686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