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6 22:3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孩子作者:郑湖滨
  写下这个笨拙的题目,完全是缘于这样一个教育故事:
  一天,老李没有空,就托到幼儿园看孩子的老张捎糖果给自己的孩子,并交待:“你交给最可爱的那个就是了。”第二天问老张:“糖果带到了没有?”老张答:“带是带到了,不过,对不起,糖果给了我自己的孩子。因为看来看去,还是他最可爱。”
  自己的孩子最可爱,这是任何一个为人父母的最天真的想法,也是来自心底的最纯朴的情感认同。故事虽然略显夸张,但它带给我们的震撼却如同老张的感觉一样神圣。如果我们把教室里的那几十双眼睛都看作是自己孩子的那一双,也许教育的责任、使命会被我们诠释得更加美丽彻底一些。“把每个学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就成了最真切的渴望与苛求了。
  几年前,听过一堂课,至今还记得那位老师的开场白:“同学们,我的儿子年龄和你们相仿,看到你们就想起了自己的孩子,不妨让我叫你们一声孩子吧。孩子们,我们开始上课……”一声简简单单的“孩子们”,传出的是一种态度、责任和胸襟。在学生与孩子之间,他找到了等号。
  “如果我们都把学生看做自己的孩子,那你还认为你的学生很笨、很差吗?”这是一位特级教师面对学校因为“生源差”而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时的质问。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个值得教育界大书特书的人——徐向洋。这位填补我国择差教育空白的第一人,他创办的“江苏淮安徐向洋教育工作室”接待的第一个学生,正是他自己的儿子徐根,绰号“徐十分”。从儿子的绰号,我们可以想象身为大学教师的徐向洋和天下的父母一样,为孩子承受了多少煎熬,又操碎了多少心血。终于,他毅然辞去了省农垦职大的教师职位,一心做起了儿子的家庭教师。儿子成了学生,家长成了教师。这种角色的置换,竟演绎出了一段中国教育的美丽神话。“我从‘有产者’变成了‘无产者’,但儿子从‘无产者’变成了‘有产者’。”谁曾想到,中国教育界的一个奇迹,竟出自这样一个近乎无奈的“自私”的初衷。
  可以这样大胆地设想,如果当初的徐根是“徐九十”,或是“徐八十”,甚至是“徐六十”,哪里还有什么后来被广大家长称赞为搬掉了两座山(一座是压在孩子头上的山,一座是压在家长心头的山)的“教育愚公”徐向洋?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声音,更是每一位家长最殷切的呼唤。放弃或者是放松对任何一个孩子的教育,也许可以卸下我们很多苦恼,可以减轻我们很多负担,可以消除我们很多压力。但是,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孩子来说,其损失却是百分之百!
  (作者地址:浙江省泰顺罗阳二中邮编:3255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2:39 , Processed in 0.06237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