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次作文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1: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次作文引发的思考
(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学
卢兴治
浙江宁波
315166
今年(2010年)的59日是母亲节,57日,星期五的语文课,我想这个礼拜天是母亲节了,于是叫学生回家写一篇习作,题目就叫《感恩母亲》,叫学生星期一来上学时,把作文交上来。
星期一如期到来,我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学校,进行早读课,见到了已经有学生交给组长的作文,我顺便拿起来看。
我拿起一本作文本子,一看竟让我大吃一惊,文章写道:今天是母亲节,我想要给母亲做一次饭,可是母亲竟不让做,说,孩子你只要把书读好,家里的事不要你来做,于是,给母亲做饭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整个星期日我好郁闷,为什么母亲不让我做饭,要知道,我也是会做饭的呀!
接着我翻看第二本作文,这位学生写:母亲节,母亲加班去了,我没能为母亲做任何事,于是母亲节就这样过去了。
我越看越不对劲,怎么拉?学生的作文怎么会是这样的呢?
好奇心促使我继续往第三位学生的作文看,那位学生写道:母亲节,向说爱你不容易。今天虽然是母亲节,但我没有母亲,因为我的母亲早已远走高飞了,我没有感受到母爱,我哪里去感恩母亲呢!我现在只有和我爸爸生活在一起,是爸爸给了我爱,但每当我看到班里的同学有母亲为他们做好吃,买好穿的,我压根儿就没有体味到母亲给我的爱,我是多么渴望有一位母亲啊!一位爱我、疼我、养我的母亲啊!可是,我没有。我到哪儿去寻找母爱呢!
眼看快了下课了,我便捧起学生的作文本子回到了办公室,一本本的仔细地阅读起来,当我花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读完班上四十位同学的作文,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的作文中流露出了太多的虚假,不是说没有方法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就是胡乱的说一些空话大话和假话。
文章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反映,言为心之声。学生的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我还发现我们的学生的情感是那样的苍白无力,有的甚至是虚伪和做作。
反思这次学生作文的失误,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家长包揽学生太多,惟读书是上。
从学生的作文反映出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可以不做家务劳动,甚至最简单的扫地、洗碗之类的事也不让学生去做,更不用说洗衣服、做饭等了,家里的一切家务事几乎是由家长自己代劳了,而家长的思想中存在着只要孩子读好书,家里的事都不要做。读书、读书再读书成了一些家长的共同的想法。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思想影响之下的孩子连必要的动手能力都没有,很难想象长大后能做什么?读书成了孩子唯一的出路,这种观念的存在一方面可能由于传统思想的作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还可能是由于目前社会竞争的激烈。
尽管读书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读书也不是唯一的出路,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小让孩子做一些立所能及的家务事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劳动,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而且从大道理来说,热爱劳动也是一个人的优良的品德。
诚像上述一个学生在作文中所写,我很像给母亲做一次饭,可是母亲就是不肯让他做,这样就失去了一次让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许孩子的心中会更进一步认为,做饭就是母亲的事,而我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可是有谁能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读书成材呢!
二、学生写作缺乏真情实感。
从学生的作文来看,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作文充斥着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之情。这也许是目前中学生写作中的一个通病,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枯燥乏味,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写作时便胡乱捏造事实,甚至造假,空发议论,空喊口号,形成了作文的“假大空”的不良现象。
我们常说生活就是作文,作文要从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材料,但是目前的情况下,学生整天忙于应付各类课业作业,那有时间去真切地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呢?在不断强化教学质量、惟分数是上的教学环境之下,学生想有真实的生活体验恐怕是纸上谈兵。
要改变这种不良的情况,教学者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从学校、家庭、社会中学会仔细观察,耳听八方,眼观四方,不能一味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留心生活,留心自己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并认真的去感悟事件中蕴涵的道理,做到不写虚假之文,不作无病呻吟。
其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积累语文,可以从报刊杂志、图书上去积累,课内、课外加强阅读范围,广泛地阅读中外名著、时文。从中去提高语文的知识积累。积累丰富了,写作的材料也就多了,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三、作文缺乏必要的细节描写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作文也是如此,要想作文打动读者,,除了写真抒真情之外,细节描写的成功与否也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大凡作家创作文艺作品都注重作品的细节描写和刻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中对孔乙己的穿着描写、“窃书不能算偷”的争辩、教孩子写“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种写法以及分茴香豆给孩子吃等等细节描写,无不神形兼备,活灵活现。
而学生的作文中,缺少的是这样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大多泛泛其谈,或者甚至空发议论,动不动就抒情,或者大喊口号,这就造成了文章的“假、大、空”的毛病。
当我们有了写作材料后,要把细节写细,写得越细月好,细节细了,就能显示出作品的真实感。怎样写细,多读读名家的作品,多从名家的写作中获得作文的方法。对于教学者来说,要教学学生善于作细节的刻画,平时可以多做一些细节描写的片段训练,让学生仔细地去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事,然后作仔细详尽的描写,这样经过反复的训练,想必学生对于细节的描写有一定的经验。
四、学生的写作缺乏创新之举
从本次作文来看,我还发现学生所写的事例过于陈旧,甚至落入俗套,缺少创新,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文章中,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有学生写自己突然并倒了,母亲是如何背着我去医院看医生,也有的学生写母亲天天为我做饭、洗衣等小事,虽然这些小事未尝不可,但学生是记流水帐的方式来写作,根本没有新意。
也有学生写母亲为我送伞在校门口,而我执意不让母亲接,自以为长大,不需要母亲的关心了,这些文字都缺乏一定的创新之举,所以文章打不动读者,感染不了读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教师在学生作文之前,要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目前,有些语文教师布置学生写作时,往往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叫学生去作文,就连最基本的怎样审题、如何选材、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都不作必要的指导,学生怎么能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来呢?
教学需要创新,作文当然也要创新,如何创新应该是广大语文教师努力的方向,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去创新,写作时应该写常人未写之事,言常人未言之言,就是在作文构思时、动笔之前,想想这个作文题目,一般的学生会写什么,我如何写出与一般不同的构思,选什么材料来表现主题等问题,另外,作文的形式上也可以作一些新的尝试,不要老是写平时常用的方式,一个作文题目,可以从多角度去构思、立意。尤其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要尝试着用不同的题材去写同一的题目,这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有帮助的。
五、留给自己的教学反思
写作究竟怎么教,教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刻意去模仿别人的作文,还是写作是个人心灵的展现,是规定内容去写,还是让学生自由的去写?大胆去让学生去写“放胆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还说,写出个性,有创意。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写作,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读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
这些全新的理念,应该为我们的语文教师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作出了明确的指导。

另外,我们鼓励学生写想象作文,《语文标准》强调作文要“运用联想和想象”,要“写想象中的事物”,要写“想象作文”。目前,社会社会上批评学生作文的模式化严重,连说假话,也是异口同声,千人一腔。造成这种情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乏想象力,特别是缺少创新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呢的想象力显得特别重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妨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储藏。如果情感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5:30 , Processed in 0.0804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