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窦桂梅和清华附小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31 11:2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窦桂梅和清华附小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崔  峦
  窦桂梅,如今在语文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大多数人只知其课,不知其人;只知她在课堂上的风采,不知她在领导教学上的用心。窦桂梅,作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副校长,她在领导教学上下的功夫,比在自己教学上下的功夫要大得多;她在提升清华附小语文教学品质上作出的贡献,与她在语文教学上作出的贡献相比,一点儿也不逊色。其中,她带领附小语文教师团队,花费七年时间、付出许多心血研制的一套12册《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一下称《手册》),便是一件成功之作。用窦桂梅自己的话说,这是“一群人向着共同伟大的事物”“认认真真地做成的一件大事”。
  窦桂梅是怎么想起做这件事,又是怎么做成这件事的呢?这还得从她当上语文教师说起。
从“三个超越”到“主题教学”
  自从1994年开始教语文,窦桂梅就不是一个“安分”的语文教师。她真切地感受到“三个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对语文教学的禁锢,一心想让教材变得厚一些,课堂变得大一些,学生学得主动一些。于是,提出并开始践行“三个超越”。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就在别人还在更多地关注、研究怎样教更能取得高分数的时候,窦桂梅已经从中跳了出来,为学生主动学习、幸福成长着想,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后来,来到清华附小,当上副校长,角色变了,担子也更重了。她开始思考:“超越之后怎么办?”“附小语文教学的路怎么走?”在多方面的启发下,她再次把目光聚焦到课堂,开始了对语文“主题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她在语文教学中,以“立人”为核心,以“主题”为抓手,整合“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统整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用立体的、“集成块式”的主题教学,追求“学习语文,学习做人”的最佳效果。于是,在窦桂梅以及由她指导的附小老师的语文课上,我们看到,向着语言与精神同构的目标,循着“整合、积累、自省”的路径,采用“感悟、体验、运用”等策略,学生在享受语文中学习语文,语文能力和人文精神得到同生共长。
  不久,开始了新一轮课程改革。伴随语文课程新理念的传扬,语文教学新气象的出现,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其中,一个令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心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效率没有明显提高,而师生的课业负担非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语文界有识之士在思考,窦桂梅也在思考:语文课程究竟是干什么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是什么?小学语文应该教什么、学什么?小学语文应该怎样教、怎样学?应该怎样评价教和学?窦桂梅以教师和校长的双重身份,在思考中领悟到:
  1.只在“怎样教”上用力,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教什么”是第一位的,“怎样教”是第二位的。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首先要解决“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
  2.《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教学内容不够明确,评价建议不好操作,各版本教材的训练重点若明若暗。要想办法使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真正姓“小”,使教学内容比较明确,使教学评价易于操作,最好能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联系起来,使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都清楚,教学要到哪里去,要教什么、学什么,要怎样教、怎样学,要怎样检测学生、怎样评价和改进教学,即如何加强目标的明确性,内容的时效性,评价的客观性。
  从以上勾勒,我们可以窥见,窦桂梅在对语文教学的不断追问中,其认识与实践回归语文本真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感受到,由于承担,更源于责任,窦桂梅进入更加深广的视阈,认真思考“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是理想的语文教学”这个根本性的问题。这就为她和附小教师团队研制《手册》,做好了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
从“三个一”到《手册》的研制
  研制《手册》的第一步,就是找准切入点,要把小学毕业生在语文学习上应达到的目标搞得十分明确、十分准确。窦桂梅从优秀小学毕业生具有的语文素养的种种表现中受到启发,提出了简单、明确的“三个一”的质量目标。即“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和“一篇好文章”。
  “一手好字”包括识好字和写好字。提出了各年级、各学期具体的识字目标和写字目标。在识字、写字目标中,既有内容、要求,又有方法、习惯的指导。提出“一手好字”的质量目标,体现了低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也表明了汉字的识与写,是语文学习的奠基工程,贯穿小学1--6年级,是常抓不懈的工作。
  “一副好口才”既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21世纪的人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倾听、表达、应对”是三个重要方面。通过小学阶段的训练,要做到听得清楚,说得明白,善于沟通与交流。
  “一篇好文章”包括“读懂一篇好文章”和“能写一篇好文章”。
  “读懂一篇好文章”,既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能力,又是十分重要的学习能力。因为“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校中几乎每一科的知识都是通过阅读来学习的”(吉姆.崔利斯)。在阅读中着重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以及进行评价的能力。此外,在阅读数量、阅读方法、阅读习惯、阅读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有梯度的要求。
  “能写一篇好文章”,指引学生从“积累、观察、运用”三个方面努力。强调“作文即生活,作文即做人”,培养学生在求真、立诚的表达中,学做真诚、有用、有爱心的人。
  上述“三个一”的质量目标,是窦桂梅“主题教学”的质量核心,构成了研制《手册》的基本框架。它不仅回答了“达成什么目标”的问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教什么、学什么”“怎样教、怎样学”以及“如何评价教学”的问题。
  接下来,窦桂梅和她的教师团队,围绕“三个一”的目标,深入进行“主题教学”的分项研究,重点研究了以下五个板块。
  1.主题识字。研究在“主题教学”背景下,利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识字,激励学生自主识字,指导学生有步骤地练习写字。其最大特色是,渗透汉字文化,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2.主题讲读。以教科书中的精读课文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由课文而提炼主题,以主题带动阅读指导与训练。学生不仅“得意”,而且“得言”“得法”,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阅读品位,习得读书方法、作文方法,培养读写能力。
  3.主题阅读。使阅读由“精读”的点到“略读”的面,由阅读“个例”到阅读“群文”乃至读整本书。可以是“一篇带多篇”,一本带一本甚至带几本。阅读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没有课内的阅读指导、展示、交流作保证,很难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清华附小不仅规定每学期必读和选读的书目,而且从课程安排上做到了课内外阅读的贯通,实现了“课外阅读课内化”。
  4.主题诵读。做到专辟时间,日有所诵。既吟诵古典诗文,又朗读现代诗歌、散文。学生口诵心惟,在诵读中思考,在诵读中积累语言,在诵读中积淀文化,在诵读中培育精神。
  5.主题作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围绕一个个“主题”,形成了由绘本创作,看图作文,写景、状物、记事、写人作文,话题作文,想象作文,诗歌创作,应用文写作等组成的作文训练体系。不同年段还开发了多种多样“处方式”习作策略。如,绘画日记、接力日记、语言积累本、生活速记、人物素描、书签及贺卡制作、小记者活动等,使习作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现着主题。
  在以上五个板快的研究中,逐渐积淀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积累了一批成功的课例,越来越明晰了“三个一”在各年段的教学要求。
  更可贵的是,这个研制团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认真研读了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的语文教材,梳理了教学内容,提炼了训练重点,在提出具有普适性的语文教学内容,特别是学习策略指导序列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就这样,从2002年开始,清华附小语文教师团队在窦桂梅的带领下,历时七年,用心规划,潜心研究,反复实践,披沙拣金,聚沙成塔,由一册到一套,由初稿到反复修改定稿,终于研制出一整套适合各个版本教材教学的,质量目标清晰、具体,教学内容丰富、厚重,教学策略实用、灵活,教学评价简便、易行的《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
幸福了学生,成就了教师
  《手册》全套共12册,对应小学六个学年12个学期。每册由“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三个板块组成。每个板块包括以下五个部分:一、质量依据;二、质量目标;三、实施策略;四、质量评价;五、相关附件。
  “质量依据”,援引《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该学段、该板块的要求,以期使用者明确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也表明以下各个部分的阐述与规定,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质量目标”,是对《课程标准》提出的相关教学目标的具体化。无论是“三个一”的哪个板块,其目标均以不同的关键词呈现,十分醒目、鲜明。如,“一手好字”的关键词是“正确、规范、美观”;“一副好口才”的关键词是“倾听、表达、应对”;“一篇好文章”中“读懂一篇好文章”的关键词是“理解、统整、评鉴”;“能写一篇好文章”的关键词是“积累、观察、运用”。在三个关键词的总目标下,每个学段都有所侧重。在每个关键词下,有具体的文字说明,以利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每个关键词及其解释,得来不易,是长期研究、实践和反复推敲的产物,可谓“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实施策略”,更是清华附小教师群体教学智慧的结晶,提供了落实质量目标的方法、策略,阐明了如何落实“知识点”,如何教给方法,如何培养能力,如何养成习惯,凸显了语文教学中的策略指导,体现了《手册》的核心价值——解决到达教学目标彼岸的“桥”和“船”的问题。“质量评价”,针对“质量目标”和“实施策略”,规定了具体的评价标准,提出了“内容分类、考核分项”的评价方法,体现了重激励、重反馈的评价功能,彰显了“三全”(全面评价、全程评价、全员评价)的评价理念。配合每项评价内容,还设计了相应的测评样卷,包括综合测试卷、读书报告单、朗读及吟诵的测评篇目和考评要求等。不仅使《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变得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为学校、教师进行质量检测提供了具体参照。
  可以这样说,这是在目前我国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情况下的一个创造,为解决评价制约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提供了可资研究与借鉴的有益经验。“相关附件”,意在给使用者提供必要的“菜单”,供其自由选择,灵活运用。如,“一手好字”中包括词语、成语、识字小贴士;“一篇好文章”中列出推荐的古诗、古文、儿童诗、现代诗等。
  这套《手册》由于每册对应一个学期,12册涵盖六个年级,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诸方面,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体系,具有系统、科学、实用的特点。它依据《课程标准》,又完善了《课程标准》;源于多套语文教材,又超越了各套教材;来自基层的教学经验,又高于具体教学经验;从《课程标准》的评价建议出发,又使教学评价便于操作。它是教师教学的依据,领导评估教学的参照,学校进行质量检测的凭借,家长辅导孩子学习的帮手。《手册》的研制成功,幸福了学生,成就了教师。
  《手册》研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探寻母语教育的本真,实现儿童快乐、高效的语文学习。我们欣喜地看到,与《手册》研制同步的“主题教学”改革,使附小的学生学得更好更多、更主动、更快乐,他们在享受语文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提升语文素养,为生命奠基。我们还欣喜地看到,在进行教改和研制《手册》漫长的过程中,窦桂梅和附小的教师团队共同读书、共同教学、共同研究、共同编写,既经受了长期、艰苦的磨炼,又获得了幸福的体验。这是教师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其间不仅收获了教育科研的成果,而且享受到专业成长的幸福。
  我谨以上面的文字,向窦桂梅和清华附小的教师团队表示深深的敬意,并郑重地将她们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质量目标手册》介绍给教育界同仁,以便大家在研读与试用《手册》的过程中,分享她们的经验,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使其更臻完善。
  (备注:崔峦,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全国小语会会长。该文章发表于2009年12月24日的《中国教育报》,也是四川教育出版社为我们出版的12本《手册》中的序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5:27 , Processed in 0.1010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