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一想,再想一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1 11: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一想,再想一想

文章作者:蔡智敏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3C 
    多年来,作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既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又不是简单的方法传授。它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收其效于一时。它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与学生的情感发展、悟性培养、理性成长联系起来进行教学。简单地说,真正成功的作文教学,必须与学生的精神成长同步进行。我们在现实中常常会发现,有的已经是中学生了,其作文水平还停留在小学生的水平。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的作文水平未能与精神成长同步提高。
    那么,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最大难点有哪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克服这些难点,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呢?
    首先是建立兴趣难。我觉得,一个人能不能写好作文,进而能不能在将来的学习中发展出很强的写作能力,一个首要的因素就是这个人是不是能建立起对于写作的兴趣。而兴趣的建立,在很多情况下,都需要环境的影响或有意识的诱导。没有兴趣的人,往往会视写作文为畏途;有兴趣的人,却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十分愉快甚至轻松的事。所以,教小学生写作文,第一件事就是要思考:怎样才能诱导他产生作文的兴趣。有了兴趣这个起点,其他一切就好办了。“兴”是兴致,“趣”是趣味。怎样来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致,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趣味,这就是老师要做的事。如果能让学生感受到,写话与作文并不仅仅是一件必须去完成的事务,而是一种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机会,那么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当然,对于刚刚开始学习写话作文的小学生来说,你不能给他讲这样的道理,而应该通过具体事例、具体内容的启发让他明白这一点。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一个孩子向水里扔了一块石头,看见一个个的水圈很高兴。因为那水圈儿是他的作品。那作品是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明白:写下了一段话或一篇作文,就是完成了一次表达,这种表达不仅仅是对老师或对自己的,也是对于你周围很多人的。你写下的这些话,即便很简单,也是有意义有力量的,它是你生命力量的一部分。它能让大家知道你的想法、你的感受、你的认识,因此它就是一种交流,一种思想、情感、精神的传递。写话作文,就是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就必然要与周围的人交流。就要通过自己的声音证明自己的存在。而作文是一种很重要的途径。我觉得,可以有多种方式让孩子们明白这一点。比如现在常用的在班里朗读,同学间相互交流、给家长阅读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兴趣的产生,最初可能只是朦胧的感受,到最后形成建立于价值观之上的持久的理性认识,这才能真正经久不衰。
    学习作文,实际上就是在学习书面语。书面语的学习,其实是一个难点。有人说“作文是我手写我口”,意即作文与平常说话的区别仅仅在于一用书面语,一用口语,这其实是想说明作文并不难。但这里有一个难点是必须注意的,那就是,口语表达的自由性和书面语表达的严密性之间是有差别的。怎样让学生将自由的口语表达转化为自由的书面表达,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有时会更喜欢书面语表达(如果他爱写东西的话),但更多的孩子对于口语的运用显然比书面语更自然,也更自由。要实现书面语表达上的自由,需要反复实践,经常动笔。当然读书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学习书面语的必由之路。而写日记、周记等自由写作,是训练书面语表达能力的很好的方式,只有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书面语表达方式时,作文才不再是难事。实际上,作文是“我手写我心”。写作文时,我们并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先转化为口语而后再转化为书面语,而是直接用书面语进行思考,直接用书面语进行表达。除非我们要写人物的对话,否则我们不会去想口语。我们经常要求作文要生动,其实所谓生动,也是对书面语的描述提出的要求。有的学生感到写作文时无话可说,重要的原因是缺少书面语的贮存,也缺乏这样一种表达方式。古人写文言文,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别很明显,今天我们写白话文,往往忽视这种区别,其实在今天的口语与书面语之间,虽没有绝对的界限,但区别还是很明显的。一篇优美的演讲固然可能出口成章,但那往往是进行书面准备的结果。即使没有事先写在纸上,也是用书面语认真打腹稿的结果。纯粹的口语,可以是很生动的谈话,却说不上是“出口成章”。明白这种区别,不忽视这种客观存在的区别,应该是教好作文与学好作文的重要方面。书面语作为一种更为缜密的语言,有利于表达更为深刻也更为精细的思想内容。学习作文,就是在学习使用书面语,这本来十分明白,但我们却常常忘记这一点。
对于大部分身体健全的人,说话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十分钟之内,可以滔滔不绝地说出几千字来,但要写出来,很多人都做不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这种区别:作文就是作文,它要求表达要更精细,更准确,更简练。这是养成好的作文习惯的基础,而书面语表达的精确性,实际上就是思维的精确性。作文水平的提高,最后必然要回到思维水平的提高上来。
    认识水平和思想能力的提升,当然是作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学生成长的过程,本来就应该是一个认识水平和思想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所以认识水平和思想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靠作文教学来实现。但是,如果学生的思想能力和认识水平得不到提高,作文水平也很难提高。当然,我这里所说的认识水平和思想能力,都不是用政治标准去衡量,学生对政治问题的认识能力当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但那仅仅是认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一个方面,而绝不是全部。我主要指学生思考生活和认识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作文说到底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人类的情感也是理性化了的。所谓“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所以人的情感也是建立在思想认识基础上的,即便是突然爆发的剧烈情感,也会渗透着深厚的理性内容。所以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总是决定着表达的深度和广度。这个问题对于大人和孩子是一样的。对于同一件生活小事,一个孩子想得很多,因此有很多话要说,另一个孩子想得很少,因此没有话说,这是一个广度问题。一个孩子想得很深,说出了令人惊叹的想法,另一个孩子只看到表面现象,这是一个深度问题。对于前一个孩子来说,只要有合适的书面表达方式和语言,作文是不成问题的。对于后一个孩子来说,作文就面临着特别大的困难。或者没话可写,或者写出来也毫无新意。当然,我们不能要求刚学写话或初学作文的孩子一定要写出不同寻常的话语,表达深刻的东西,但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却是必须从小就开始的。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有两点特别重要:一点是我多次讲过的要“打通读写”。学生不仅仅应该多读——当然是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读物——而且在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去领悟语段的组织方法及整篇文章的写法。作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从写到写,而应该从读到写,将读与写连接起来,引导小学生去摹仿与领悟(作家还要借鉴,何况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逐渐达到自由表达的境界,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再一点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要告诉学生:“想一想,再想一想,然后下笔!”只有注意到这两点,才能克服无话可说或言之无物的毛病,也才能领悟方法,积累语言。
    当然,作文有很多技巧和方法,掌握这些技巧与方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需要在教学中下很多工夫。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我特别想说的是,刘学军老师的这部著作,是积多年功力,潜心思考、认真研究的结晶,是作者在教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心血之作。这部书不仅阐述了作者对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论认识,且实践性很强。我十分赞赏作者对作文教学的总体思想,也赞同作者的作文教学思路。尤其是作者使用的“多点、分层训练”系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把听与写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愿望,深入浅出、循序渐进、丰富多样地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方式,我觉得十分可取。我相信这部书对于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研究者、学生和想要辅导孩子作文的家长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
    (本文是作者为刘学军老师《小学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写的代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4:26 , Processed in 0.08346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