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成长营造心灵俱乐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11 11:31: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成长营造心灵俱乐部
——语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文章作者:徐雅锋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总第172期 
  快乐是一种心情,拥有快乐心情的人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好的事物、感受美好的生活、创造美好的学习情境。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优化心育环境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教学氛围的创设又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状态下学习,引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
  1.创建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因而教师要处处体现出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个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应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提出问题时,教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以创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氛围。实践证明,只有从尊重出发,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奏效。
  2.建立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教师要顺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准确把握教材的心理教学内容,发掘心育因素
  现代教学着眼人的终身发展,即要教给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品读品悟,树立榜样。
  现用教材中有许多介绍名人名家成功故事的文章,教师可以以此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北京亮起来了》讲述了我国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申奥成功;《草船借箭》讲了诸葛亮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挫败周瑜的暗算;《詹天佑》讲了詹天佑克服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和嘲笑,克服地理环境的恶劣和设备的缺乏等困难,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好例子。
  2.创设情境,丰富情感。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时代感强,是丰富学生情感,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好例子。例如,教学《小白兔与小灰兔》时,教师可设计“看一看”、“选一选”、“小组讨论”等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并谈感受。最后,总结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
  3.探究实践,自感自悟。
  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在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强化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例如,教学《三个儿子》时,教师可以采用自我批评的方法强化学生品德比聪明更重要的意识。
  三、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内在潜能
  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更重要的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想发展健康的课堂心理,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学中,教师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展现出来。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这不但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当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选定起跑线,从小事做起”、“当好自己的舵手,到达理想的彼岸”等有关“自我心理”的教育和“选准学习目标,走稳学习之路”的有关学习心理的教育。
  四、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自身形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
  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组织和指导教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所学内容。当学生认为教师传递的信息是可靠的、可接受的时,他们的课堂心理状况才会是积极的、活泼的。因此,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课堂心理氛围调控的重要环节。传授的内容,提出的要求应有一定难度,但这个难度是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
  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也会影响课堂氛围,教师只有满面春风、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营造一种良好和谐、活泼的课堂心理氛围,教师要有一定的幽默感,会使用诙谐的语言,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教师让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心灵俱乐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探索性、创造性,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太湖小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09:46 , Processed in 0.13014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