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理论缺失的危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1 10:2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理论缺失的危险
——关于当前中国设计艺术教育中基础理论教育教学的思考
黄柏青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一、缘起
笔者关注这一问题是由一个报道引起的。动漫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也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文化创意产业。据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国的动漫产业拥有200亿元的大市场,并将拥有超过千亿元的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的文件和政策,鼓励与扶持中国原创动漫产业的发展。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中国的动漫产业不仅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而且在国内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十分有限。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让国外动画片占据。如今影响中国青少年的动画形象基本上是来自国外的米奇、史诺比、凯蒂猫、圣斗士、青春美少女、杰瑞、神探柯南等,这些国外的动画形象居然成为中国青少年的视觉偶像和精神导师!青少年中“哈日”、“崇美”、“哈韩”现象相当流行,[2]由此,再延续到中国其它的设计艺术领域,情况基本上没有很大的区别。比如,中国几大重要的形象工程(包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国家大剧院等)在国际招标中几乎被国外大的设计公司所瓜分。中国电视广告设计中照抄照搬西方的理念和表现形式的现象非常普遍,欧化现象十分明显;相反美国的宝洁公司在中国所作的一系列广告让老百姓看不出这是美国的企业。如此等等。这种缺乏文化内涵和文化意蕴的设计现象值得每一位文化工作者深思!也促使我们关注和思考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尤其是对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在设计艺术教育中的位置和作用重新加以关注和思考。
二、现状
笔者曾就设计艺术教育中理论基础课程的现状做过一个调查。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等院校设计艺术教育中基础理论课教育教学基本上处于边沿状态,基础理论教育教学普遍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排挤和压制。这种状况据笔者漏见,不仅普遍存在于中国普通高等院校设计艺术教育中,也存在于一些高级别的艺术院校设计艺术教育中,更不用说职业技术院校了。这种状况从两个角度来分析更能彰显其实际:一个是教育者本身的角度;另一个是受教育者即学生这个角度。
从教育者这个角度来看,基础理论课不受重视具体体现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育教学过程、教师结构及其待遇等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四化”,即专业建设处于忽略化,课程设置随意化,理论教学不合理化,理论课教师边沿化。具体阐述如下:
一是专业建设处于忽略化。
在整个设计艺术教育中,理论基础课的专业建设被忽略。从某种意义上讲,设计艺术理论学科建设还没有提上日程,设计艺术理论这门学科还没有成熟。因为根据现代学术的标准,衡量一门学科的发展是否成熟和完备的几个基本条件我们还远没有达到。[1]我们虽然拥有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建立了相应的学科研究和教学机构,但是我们这支队伍是“杂牌军”居多,“正规军”不足。当中相当一部分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理论基础课教师结构不合理化。具体表现为理论课教师队伍来源复杂,有些的基础理论课教师本身并不具备其应有的专业理论素养,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措施,当然就很难奢谈学科建设了。据笔者调查所见,随着近些年来设计艺术教育专业的扩招,相当一部分基础理论课教师是由其它专业的教师零时组成。这样一支松散的队伍本身缺乏设计艺术教育背景,又没有得力的措施使得其加以完善,匆忙上阵,其结果可想而知。
并且我们整个设计艺术教育专业中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设计艺术理论教育教学行业性组织机构或协会,更没有一个供设计艺术理论教育工作者发表意见,交流思想,沟通信息的平台。同时我们还没有建立本学科相对稳定的学术规范。专业期刊方面,作为全国人文社科类期刊重要性程度体现的人大复印资料也没有《设计艺术理论》类别。有关于设计理论方面的著作相对来说非常少。在国际交流方面,我们只是一味地引进来,却没于送出去,在国际上我们自己的声音还相当的弱。
二是课程设置随意化。
在我国一般性高等院校设计艺术教育中,相当一部分设计艺术高等院校的设计艺术理论基础课的课程设置非常随意。这种随意化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在整个设计艺术教育课程中理论基础课课程所占整体比例明显偏低。这不仅体现在设计艺术教育必修课中理论基础课所占的比例,也体现在选修课理论基础课所占的比例上。据笔者调查的几个院校中,理论基础课在整个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必修课程中所占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还不如马列基础理论课所占的比例。有的院校虽然在选修课当中理论基础课虽然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真正能够被选择开课的理论基础课非常少。[2]有些学校在教学计划调整时,有些重要的理论基础课程几乎全被砍掉。
第二,基础理论课程在教学时间短的安排上完全处于重点编排考虑之外的位置。理论基础课基本上排在那些学生注意力不佳以及思想状况都不太好的时间段。上午的课程基本上全被专业技能课占领。笔者调查的几所高等院校基本上都是将理论基础课排在下午,其中有的还排在下午1点至3点和傍晚5点至6点多这样的两个尴尬的时间段中。这样的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安排很难保证教学的质量,相对来讲,下午的课程名单上(更不要说晚上)几乎很难看到专业课的名单。
第三,基础理论课设置本身随意化。具体表现在整个设计艺术理论基础课当中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核心范围。就笔者调查的范围来看,设计基础理论课程可谓各个高校众说纷纭,差异明显。且常常是因人设课,而并没有因课选人。比如,很多院校设计艺术教育专业竟然从来就没有开过设计史,更不用说文化史和美学史了。这种随意性明显偏离了设计艺术基础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水平,提供设计思想智慧等目的的初衷。
这种随意化的课程设置就是设计艺术教育(包括理论课教师本身)视理论基础课为可有可无的无意识表征。
三是,设计艺术理论教学不合理化。
设计艺术教育理论基础课教学不合理化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粗放式的教学及其管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体现在理论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上。某一门课程由一两位教师包打天下,而且这一两位教师也是一人承包几个班级,从头至尾负责到底。这种教学组织方式使得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交流,也使得课程教学必要的研究与讨论缺乏机制基础。笔者调查的几所高等院校设计艺术教育理论教学中,基本上都是这种情况。比如《设计概论》这样的课程都是由一个教师从头至尾“灌”到底。专业课教师从来没有涉及到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来。实际上,因为有些设计理论课程涉及的范围相当的广,从负责任的角度讲一个教师很难把所有的环节都讲得非常到位。所以应该采取集团军作战的方式和方法。相对来讲,这种教育教学的方法也有利于研究团队的形成。
其次体现在理论课的教学方式上。现今的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安排大班上课。几十个或者100多号学生坐在大阶梯教室,教师从头至尾“灌”到底,将学生当作罐装的容器来对待,缺乏应有的交流和互动。
再次,体现在理论课的教师量的恒定上。有些学校,从事设计艺术理论课程教学教师较少,一个教师一个学期承担四五门课程,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从研究的角度来把握一门课程,缺乏应有的理论思维高度。这样的状况很难说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
四是,理论课教师边沿化。
理论基础课教师在整个设计艺术教师队伍中被边沿化,这种现象在普通高等院校中的设计艺术教育专业中非常普遍。笔者调查的几所院校中,首先,理论基础课所在的教研室命名大多是以“理论部”命名,让人联想到在整个高校教育中的“马列部”的边沿位置。其次,承当理论基础课的教师多是由业余水准的教师,他们其中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有些甚至不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再次,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理论基础课的教师从来就没有指导学生毕业实习的机会。另外,承当理论基础课的教师基本上那没有外出培训、学习、交流和考察的机会。而相比之下其它专业课的教师却有外出培训、学习、交流和考察经费保障。
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即学生这个角度来讲,基础理论课也处于被漠视的地位。表现在有些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本能表现出对理论课程的拒斥。笔者曾就理论基础课与专业技能课在你心目中的位置调查几所普通高等院校的设计艺术专业的学生。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认为理论基础课不是很重要,甚至是可有可无。(实际上,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的教师也持相近的看法)有些学生上理论基础课就请假,或者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完全是应付了事,根本就没有将基础理论课程当作提升自我素质,丰富设计思想,提供设计智慧的高度来看待。
三、原因
这种状况,这种现象值得从事于设计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艺术理论教育教学的同仁们深思。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非常复杂,既有高等教育扩招以后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也有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刻原因,更有设计艺术教育机制本身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本身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大,学校从经费来源到招生计划,从人事制度到学生就业基本上与学校本身不发生很大关系,再加上我国高等教育的买方市场,使得高校基本上没有危机感。处于这种境况中的中国设计艺术教育基本上丧失了主动思考设计艺术教育未来的动力。从教师的人事制度看,虽然表面上实行的是聘任制,但实际上能够真正将此种制度落到实处的是少之又少,教师只要是进来了,以后的聘任基本上就是走一个形式。这种的管理制度使得教师也基本上丧失了危机感。这样,使得真正关心学校生存与发展(因为这个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不是问题),关注设计艺术基础理论教育全面创新的教师凤毛麟角(因为这个问题在现行体制下与教师的生存与发展没有多大关系)。相当一部分教师当然更谈不上从民族国家设计艺术教育战略发展的高度来研究设计艺术基础理论的教育教学。这也为实际操作层面上形成的怎样省事就怎样教学的行业弊病埋下了制度祸因。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扩招迅速,许多高校都把设计艺术教育当作产生经济效益大主要途径。相当多的理工科院校也办起了设计艺术教育专业,而他们沿用的却是理工科学校的管理模式。结果扩招的“成就”之一就是设计艺术教育理论课程教学也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怎样能够产生利润的最大化就怎样安排教学管理。(实际上,设计艺术教育专业课从某种意义上也是如此)所以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教师苦不堪言,而学生得到的教育也就可想而知。结果扩招的“成就”之二就是学生面临相当大的就业压力,在求生存与发展的选择上,许多学校和学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所以,设计艺术基础理论课程就得靠边稍歇,甚至觉得可有可无。
就设计艺术教育机制本身来看,也有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造成了这种结果。
首先是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的历史本身的原因。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渊源于工艺美术教育。从“工艺美术”这个偏正结构的词语本身可以看出,美术在其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我国美术教育中重实践重技能轻理论轻思想的思维方式也影响到设计艺术教育当中来。这也是造成相当一部分高校设计艺术教育理论基础课不受重视的历史原因。
其次是设计艺术教育本身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这种特性从某种意义上强化了重视直觉感受,强调直觉判断,轻视逻辑推理,理论思辨的思维惯性。加上现在设计艺术教育学科主持工作的领导多是美术教育出身的专业工作者,他们的思维惯性也从某种意义上说为设计艺术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的边沿化埋下了种子。
再次,是我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理论基础课程从业工作者本身造成的这一结果。应该讲,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相当一部分教师本身做出了相当的努力,担当起了基础理论课程充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水平,提供设计思想智慧等目的的任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设计理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还远没有承担它实际应该承担的任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体现在课程设置的随意化、课程教学内容的情绪化、课题研究(包括课程研究)的重复化、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程式化。比如,相当一部分基础理论课教师本身理论素养的缺乏使得相当一部分基础理论课程还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这种教育的恶果使得基础理论课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学生很难感受到理论素养的重要性。
第四,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我国设计艺术教育专业是放在艺术类来招生。大学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短缺,使得部分文化课基础成绩偏低的学生通过这条途径能够享受高等教育。这一部分设计艺术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底子薄的现实再加上对设计艺术教育本身的误解造成了其对理论课程本能上的远离和拒斥。
四、对策与展望
要改变我国设计艺术落后的现状,要使得我国的设计艺术在21世纪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对我国的设计艺术教育重新思考。其中,对设计艺术教育中承担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水平,提供设计思想智慧等目的的基础理论课程更要重新看待。我们觉得当下设计艺术基础理论课程的教育教学尤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必须加强基础理论的学科建设。基础理论课的学科建设是改变目前我国设计艺术教育现状的基础。只有设计艺术基础理论学科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的设计艺术,中国的设计艺术教育,尤其是设计艺术基础理论教育才能有相当的改观。当务之急,可以从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做起。
二是必须强化基础课程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改变以往那种相对滞后的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比如,某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可以采取多学科、多专业的教师共同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是要强化专业技能课与基础理论课的相互渗透。专业技能课实际上也有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基础理论课也要立足于基本技能的基础、理解问题。如果二者相互渗透,则其教育效果显著。当然,这也就对教师自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是要下大力气营造重视理论思维,推崇设计思想,强调设计智慧的校园文化氛围,改变学生只重直觉、技能而轻视逻辑推论、理论思维的思想观念。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润物细无声。只要学校加大力气培养这样的文化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重视理论、勤于思考,追求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思维方式,这对学生一生将受用无穷。
五是要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的先进理念。笔者走访国外设计艺术教育,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倍感国外设计基础理论教育的重视。如,德国从设计艺术学校——包豪斯学校创办之日到现今的“双元制”教育教学制度一直就强调对基础理论要与专业技能“比翼双飞”,这也为德国成为世界设计大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对比国内的教育教学,从诞生之日隶属于工艺美术起一直到现在,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一条腿走路,这种策略自然难以成就设计伟业。而且中国当前设计艺术理论教育相对来说比较强调对西方设计思想的输入,但缺乏对本民族传统设计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长此以往,对中国的设计艺术将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没有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在设计艺术全球化日益彰显的今天,我国设计艺术理论教育教学何去何从将更为瞩目!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年版。
[2]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02年版。
The thought of the education of the basic theories of today’s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design
Huang Bai-q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t design institute, Hunan province , Changsha, 410076 ,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reasons that Chinese design art lack of corresponding status today. One of the most factors is the education of our design had fired into the wrong flock, and the education of our basic theories of our design education cannot ignore. There are many questions in basic design theories of our education, such as ignore of constructing speciality, course mounting at will, theory teaching is illogicality, the teacher of theory course is in the edge status.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causing this status: one is the system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of our country; one is the position of student’s obtaining employment is very austere after expanding the dimensions of recruit students, one is the system of the education of our design. How to reply this challenge will determine the tend of our country’s design art.
key words: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design; the education of the basic theories; though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9 22:18 , Processed in 0.1951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