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名孩子当成一本多彩的书
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初三女生因数学成绩不理想,被老师带到办公室批评了一通。一旁的历史老师听者有心,在接下来的历史课上让这名擅长历史的女生回答了问题,并上台板书,无人觉察到她是边留泪边写完的。几年后,这个女生考上师范专科学校时,她说:"老师送我一支笔,我要把这种师德传承下去。"
历史老师在做出这一决定时,也许根本没有想到他要给女孩带来什么,也许他只是看到数学老师对女孩的批评太过(女孩并不是一无是处),出于对女孩的怜悯,给了一次挽回自信的机会,也许——历史老师什么也没想......
总之,是历史老师的举措唤醒了女孩的梦想,在她纯真的心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无法想象,假如没有历史老师的这一"义举",女孩的未来会怎样?和这个女孩比,想起自己的学生生活,她无疑比我幸运多了。只有经历之后,才知可贵。那么我呢?身为人师,我是在重蹈数学老师的后辙,还是在延续历史老师的轨迹?是啊,想想在上海的这段时间里,我每天不也和在办公室里见到的画面一样:有时叫一两个"面壁思过",有时命二三个"奋笔急书",有时令三四个"直落金豆"...... 虽然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异,不同层面的学生可以获取不同的知识,可是,为什么在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还是对他们"苦苦相逼"?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本多彩的书啊!
[ 本帖最后由 寒梅 于 2008-7-24 21:12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