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0后”作家:我们更关注如何写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6-21 15:2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0后”作家:我们更关注如何写作

  《辽宁日报》  

  辽报“重估中国当代文学价值”活动获得学界巨大关注,许多学者、作家都自主或不自主地对这一问题进行着讨论和思考。 5月中旬,渤海大学与《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联合举办了以“文学观念与代际写作”为主题的文学周活动,邀请了东西、格非、艾伟三位“60后”作家来校作学术报告,并对

当下文学问题进行了座谈。

  “60后”作家是当下文坛创作的主体和中坚力量,他们的代表性人物有余华、苏童、格非、北村、毕飞宇、艾伟、东西、李洱、海男、陈染、刁斗、麦家等。近年来,“60后”作家拿出了许多重量级作品,如余华的《兄弟》,苏童的《碧奴》、《河岸》,格非的《人面桃花》、《山河入梦》,北村的《我与上帝有个约》、《愤怒》,毕飞宇的《平原》、《推拿》,东西的 《耳光响亮》、《后悔录》,艾伟的 《爱人同志》、《风和日丽》,李洱的《花腔》、《石榴树上结樱桃》,刁斗的《代号sbs》、《我哥刁北年谱》,麦家的《暗算》、《风声》,等等,他们稳健的叙事风格、丰沛的创作力和浑厚的精神内蕴使我们注目。那么,“60后”的代表作家东西、格非、艾伟会对当下文学现状做什么样的回答呢?通过访谈交流和学术报告,答案显得明晰。

  一是他们更关注写作本身和如何写作。东西、格非、艾伟分别以《从小说到影视》、《文学与时间》、《个人真理:小说与道德的关系》为题作了报告,他们分别从自己的职业角度、个人阅历、写作经验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东西最近主要从事影视剧改编和研究,他认为影视剧的改编和小说的创作是不相同的艺术经历,二者既可互相补充又各自独立,他觉得好的小说可能改编成好的电视剧,而影视剧改编成好的小说,这还没有看到,所以,影视剧的原创力还要加强。他认为他并不是为了改编影视剧而写小说,我们理解,他还要回到小说创作上来。格非和艾伟都是从文学本身出发,谈了文学与时间、小说与道德的关系,如文学中的时间的长度和强度,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中时间的差异,世俗时间与精神时间的不同;如小说的伦理道德与生活的伦理道德的不同,小说更注重个人经验性和经验的无序性,小说具有多种可能性和精神的复杂性。最重要的是他们都谈了自己近期的工作和忙碌的事情,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无限的思考和创作中,如东西最近正在改编自己的《后悔录》,格非忙于自己的小说创作,而艾伟则在宁波大学艾伟工作室中实践自己的创作教学。二是他们更关注人类的心灵和精神,关注文学的本真意义和价值。他们期待小说能够更好地震撼人的心灵,文学能够更好地表达普遍性的经验,读者能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到有启迪的和有价值的精神思想。他们在讲座和谈话过程中,都或隐或显地表明向经典学习的态度、追寻圣哲的愿望。比如艾伟认为 《巨人传》、《堂吉诃德》等文学作品的拓展经验值得借鉴,《安娜·卡列尼娜》可以作为典型文本来阐释小说伦理道德判断这一问题。东西认为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托尔斯泰的《复活》作为经典文本,仍然会抓住今天读者的心并震撼读者的灵魂。格非更是从《诗经》、《周易》讲到《搜神记》、《桃花源记》、《红楼梦》,从 《圣经》、但丁的《神曲》讲到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等。三是他们不愿意更多地谈论和评价当代作家和作品。我们非常明显地感觉到,“60后”作家宁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他们的本职工作和写作本身。其实,他们已经对当代文学作出了评价,他们列举了大量经典名著,可是没有当代的作家作品,甚至现代作家的作品也很少出现在他们的关注视野,这不是刻意为之,而是他们心中早已铭刻经典的范本。

  作家与其把时间投入到探讨当代文学的价值与意义之中,不如更多地关注创作本身和如何写作。正如洪治纲所说,这一代(“60后”作家)作家中的不少人依然保持着清醒而独立的精神品格,保持着纯正宽厚的伦理情操和稳健沉着的叙事作风。他们无论是文化积淀、艺术素养,还是审美格调、思想情怀,都显得健全而丰沛,体现了一个作家良好的思考方式和精神膂力。作家的天职是创作,把时间还给作家吧。

  批评家重估中国当代文学的价值,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尺度、比较范围、选择立场的不同,因而“唱盛”或者“唱衰”,关注本身使我们知道文学还活着,文学还在;作家的不关注恰恰是本分,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呢?如果拿不出好作品,必然是衰的命运;拿出好的作品,就是对文学和时代最好的回答。至于批评家“唱盛”或者“唱衰”中国当代文学,我认为,这不会影响文学的存在和发展,也不会影响作家的个人情绪和创作欲望,当代文学仍然会茁壮地、顽强地、良莠不齐地生长在中国的大地上。(刘广远 周景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11:10 , Processed in 0.0789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