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而时学之,不亦悦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 10:4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而时学之,不亦悦乎
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
卢兴治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我说“教而时学之,不亦悦乎!”这句话是对教师而言,作为一个教师,教学之余,经常学习,不但必要,而且可行。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就更需要学习了,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才智,才能不会被时代所淘汰,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教学理论,才能赶上日新月异的教育时代,不学将无以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我们要知道学生的知识是在不断的更新,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许比我们要强,那么我们老是凭着自己的老本,去买内对学生,怎么不会有黔驴计穷之感呢!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更是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在于全新的理念,教师就要用全新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要有新型的教学设计水平,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更是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的运用。
教师“学”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在“教”中“学”,在“学”中“教”,做到“教而时学”,是今天教师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自身素养和习惯。
“教”无需多说,教师自己明确我所担任的课,要教给学生什么。那“学”才是重点,“学”是“教”的基础,“学”是“教”的源泉、动力。
学什么。
一、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今天的教育,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名家辈出,各种教育思想日新月异,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不断的涌现,作为教师要时时关注,学习,并能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能做到学以致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用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的头脑,才不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
二、学习新的教学方式、手段。
新课程实施来,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各种新的教学手段也呼之欲出,目前,教学方法可谓千姿百态,而且呈现不断发展之势。尤其在教学的名师、名家大量的出现,这些名师、名家具有与我们一般老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有着高屋建瓴的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和方法,都是我们教学的财富。
三、学新人,也要学古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上涌现出很多的教育老前辈,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依旧是我们学习的精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始终是中华教育思想的精华,历经两千多年而不衰,其原因就在于此。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胡适、梁启超、陶行知等的教育思想,都对我们的教学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和学习的价值。
四、学同行、学同辈
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学中的同行或同辈之间,各有其长处,所谓“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们应择其教学上的长处和高明之处来学习,相互切磋,取众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共同探讨研究提高。
怎么学。
一、从书上学
书是知识的海洋,教师教学之余,有的人喜欢玩游戏、或看电视、或做其他,本无可厚非,但读点书总归是好事,让读书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读书,可以读时文、名著、但还应读点关于教育方面的书,诸如,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等,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的关于教育、教学的书籍,我们可以买一两本来读,并随时翻读,定会触动你的思想。
二、从杂志上学。
如今教育、教学类杂志很多,学校的图书馆也有订阅,杂志上刊登新型的教学设计、新的见解、新的方法,经常读读这类杂志,会对你的教学有百利而无一害。诸如中学语文方面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之友》、《中学语文》等,非常适合中学语文教师阅读。其他的课也是如此。教师每学期、或每年都要阅读几本教学类杂志,以期了解更多、更新的思维和方法向。余映朝老师在他的《我的“苦”做8法》里说,我的畅想(2007-2017)精细研读100篇课文并积累大量的助读资料。研读与中学语文教师业务进修有关的论著100部。阅读中学语文专业杂志1000本并积累有关专题的索引目录。我们也许做不到读1000本,但10本、20本总还是可以的。
三、从同行处学。
从同行处学,就要了解同行的教学情况,一个学校内,通过听课来学习同行的长处,并随时与同行进行交流甚至合作,学的方式很多,相互间听课、备课,换学生班级上课,设计同课异构,还可以组内学,学校教研组是教学质量实施的关键,教研组组员的合作、相互学习是可以经常性地开展。
四、从各类比赛活动中学。
目前教学行政部分组织的各类教学比赛很多,教师论文评比、教学基本功比武、说课评比、新技能比武等,教师们要积极地参与,这是一个呈现你的才能的好机会,另外学校里自己也可以举行一些有益的教学比赛活动,比如进行公开课比赛,写教案比赛、制作课件比赛,设计试题比赛等等,这些活动如果开展得有效,定会促进教学技术的提高。
教师的职业决定教师的特征,“教”之余而“学”,“学”之后而“教”,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学,不断练,不断思,与己与生皆有好处。真可谓“教而时学之,不亦悦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5:50 , Processed in 0.05812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