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基层教育研究者的专业成长就是一次“蜕变”,这其中有现实的困惑、心灵的痛苦,也有提升的愉悦、成功的快乐。对基层教育研究者来说,与知名专家相比缺少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一线教师相比缺少鲜活的实践经验。在这种上不“顶天”下不“立地”的客观现实面前,如何完成自己的专业成长呢?管锡基同志所著的《基层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给了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管锡基是烟台市教科院的专职教育科研工作者。因从事同样的工作,我与他联系较多,由相识到相知。今年4月26日,在《当代教育科学》通讯员培训期间,他把自己的第一本专著《基层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赠送给我。夜间无事,我翻开这本专著读起来,很快便被她生动的语言、精心的设计和丰富的内容所吸引。
迫不急待地读完,掩卷细思,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的特殊价值就在于为基层教育研究者的专业成长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启示一:理想信念是专业成长的不竭动力。理想信念是撑起人的精神生命大厦的支柱。当前,基层教育研究者受到市场经济和课程改革的强烈冲击,在大量付出之后,是否依然富有激情地工作,是否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快乐,是否追寻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管锡基在书的开篇《走出象牙塔:一个基层研究者的起点》中讲:“我不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三年制的初中读了四年,三年制的高中也读了四年,大学英语的四级考试仅仅以61分的成绩勉强通过。”“在我整整的四年大学时光里,除了教材,我竟没有完整地读一本教育专业著作。”“之所以把我的起点写出来,只是想告诉那些在基层教育科研机构的同行们,无论你从什么起点开始,只要找到你专业生活的支点,找到照耀你发展的那缕阳光,你就会和我一样快乐地从事也许在别人看来枯燥而单调的专业生活。”笔者认为,管锡基所讲的“支点”和“阳光”就是专业信念和专业理想。只要找到这种“支点”和“阳光”,无论专业基层多么薄弱,你都会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最终获得专业成功,从而工作着也快乐着、生活着也幸福着。
启示二:终身学习是专业成长的源头活水。基层教育研究者是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指导者、专业引领者,其知识应当是永不枯竭的活水,是流动的小溪。因此,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这样,不仅有益利我们的专业的成长、生活的幸福,也有益于人性的完善、思想的成熟。管锡基在书中提出了“让学习支撑我们每个教育者的生命”的主张,呼吁基层研究者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明确学习与自身发展和幸福的关系。他强调:“学习特别是终身学习对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和幸福而言,其意义更为直接和重要。这是因为终身学习不仅是教师提高自己现实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师自己晚年幸福、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目前,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基础教育办学体制的冲击,使一个没有终身学习意识、不会学习的教师随时都将面临下岗的尴尬,教师一旦失去了工作,其现实生活的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同时,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一个有善于学习的退休教师可以用他广博的学识惠及子孙。他还认为,基层研究者应从理性的专业著作和论文、优秀教师鲜活的经验、生动的教育改革实践中吸取营养,为专业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相互转化搭起桥梁。
启示三:深层思考是专业成长的加速器。《基层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是管锡基对他走过的专业生活的系统总结和反思。反思可以使我们学会成长,明白工作的丢失,享受成长的快乐,体味到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管锡基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善于思考,密切关注着当时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对考试制度改革、教育评价、新课程实验、教学方式转变、学校德育和创造教育等都进行了认真思考,并研究出相应的对策,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思想是生命的灵魂,是创新的根本。他在谈自己的经验时讲:“我总在想,一个刚刚进入基层教育科研机构的新手,也许是一个刚刚从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也许是一个已经在学校奋斗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优秀教师,或者听于命运的安排,或者出于对命运的抗争,你来到了这样一个自己还相对陌生的环境,如果你想做点什么,想为自己的同行做点什么,那么你应该从哪里切入,从何处着手呢?我思考的结果就是关注热点,关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热点难点,并把这样的热点、难点问题与你的兴趣、与你已经的工作经验、感性认识紧密结合起来,默默地、深入地关注、学习和思考学校教育的现状、困惑和解决困惑的办法等这样一些最基本的问题,也许这就是专业化成长的捷径、事业的起点。”
启示四:富有激情是专业成长的催化剂。管锡基把教育科研视为激情与理性并存的园地,多年来始终带着爱心、激情和高度的责任感,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理论普及、学术交流、讲座指导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中,对学前教育、目标教学、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差异教育、数学教材改革、主体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新课程改革、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诸多领域都进行了探究、倾注了智慧、付出了心血。他说:“教育科研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激情憧憬和理性的批判,你也许会丧失胸怀天下的信心、希望和努力。”管锡基以《追寻激情与理性交织的人生境界》为代后记,也正显示出他积极的工作态度。在文中,他还提到:“特别令我难忘的是我的老所长张振国先生。我的第一篇文章、我的第一次讲座、我的第一个课题研究,都是在他严厉的批评和悉心的指导下缓缓问世的……正是这个睿智的前辈引领我走进这个充满着激情与理性的神圣殿堂。”我想,管锡基同志对工作满怀激情,对关心、支持自己的领导和同事由衷感激,正是这种积极的心态引爆了他的智慧和能量,使他较快地完成了自己的专业成长。
总之,《基层教育研究:理论与实践》一书是管锡基同志专业成长心路历程的外在体现,讲叙了他如何从一名“瞪着空洞的大眼睛”的师范毕业生成长为一位已出版专著的专家型研究者的“蜕变”过程。除了笔者上述所说的几点浅见之外,这本书还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引发我们更多的思考。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愿每一位基层研究者都能找到自己专业生活的“支点”,愿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能攀登上专业成功的峰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