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2 13:4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

张化万
一、让作文变为小学生充满情趣的生活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愉快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心境,有助于主动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从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兴趣和爱好是一种同愉快情绪相联系的认识倾向性与活动的倾向性,它能推动人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形成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它对人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让作文变成学生充满情趣的生活呢?
1.习作贴近真实的儿童生活
苏联教育家拉德任斯卡雅认为,作文题目要来源于学生生活,要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学生只有身历其境,体会才会真切,才会有跃跃欲试的写作欲望,有了写作欲望,写作时才会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和大胆想象。要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教师不能迫使他们去写自己不了解的内容,也不能要求他们去做那些暂时没有学会的事情。(吴立岗《正确处理习作教学中自由表达与语文基础的关系》《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年第一期)
新课程不再把小学生的习作本身看成目的,而把习作看成现代欢乐童年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欢乐的童年当然离不开孩子们的游戏、玩耍、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童年生活就是习作内容。不要苛求习作的“有意义”,立意的深刻,材料的典型,结构的新颖,语言的规范生动。假如让学生明白习作为了记住童年那些有趣的事,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小学生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街头巷尾、电视网络中看到的,家庭、校园的亲友、伙伴中听到的,小实验、小制作获得的成功,同伴交往中有过的苦涩,身边生活的新奇和异味,都会自然地变为写话和习作的内容。这样贴近儿童生活的习作才能激活习作的欲望和热情;教学才能返璞归真,降低习作难度;才能悉心呵护纯洁的童心,培养心口如一的健康人格;才能努力引导优美的儿童语言,发展儿童天真流畅的思维与表达;才能养成大胆想象,敢于追求新奇的健康心理;才能逐步形成仔细观察,乐于自主表达的个性习惯。

例如,一个四年级的学生记录在学校真实的午餐就很能说明问题。
……
   
“暴饮暴食节开始啦!”这就是午餐管理员的声音,她发的“ 情报 ”准没错。听到这叫声,全班同学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回到座位上,嘴里还不停地喊着:“ 快点叫我吃饭,我坐好了!” 午餐管理员忙得团团转,一时不知先叫谁才好。如果你是外来的嘉宾,看到这种景象定会大惊失色,满脑子问号。今天为什么是暴饮暴食节?为什么今天大家都希望自己能早点吃饭?只要你看看今天吃的是什么菜,再瞧瞧同学们的胃口,满腹疑团必会马上解开。

啊,是霉干菜扣肉!原来我们大家都喜欢吃这道菜,所以就把吃霉干菜扣肉的这天称为暴饮暴食节。“班长,我们没饭吃了!”你看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了吧。害得我们这些班委只好拿着盘子去食堂“要饭”。看着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一定会把你谗得口水直流。

……
当教学贴近学生生活,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儿童的生活,习作还会难吗?
2.让儿童游戏进入习作课堂
儿童文化的核心是游戏精神。它追求自由创造的精神,平等的精神,非功利的合作精神;追求一种民主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过程,它是儿童快乐的来源和本质。它启迪儿童智慧,释放活力,发展自由创造的努力。它照看的是儿童内心的自由、愉悦和本真。
要将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变成学习的兴趣,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课堂是一个重要方式。玩是儿童理所当然的事业之一;玩,为孩子们留下丰富欢乐的童年记忆;玩,为儿童日后的社会生活提供积极的足以依赖的经验背景。有哲人说过,小孩子不玩是长不大的,只有让他去玩,才能健康的成长。

玩不仅是儿童生命的特权和天性,更是认识世界的快乐方法。它让孩子们“在思想放松的前提下”,进入无意学习的状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撬动深藏的那根神经”,获得一般状态下的课堂所无法享受的学习生活,获得更高的生命价值。把喜闻乐见的游戏带进课堂,让玩激活学生观察、说话、思维和表达的潜能,是被实践证明让学生乐于作文的好办法。中年级孩子们上“玩玩说说”课,最迟钝的孩子眼里也会放出光来。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玩是寓教于乐的形式,并不感到课堂进行观察、表达训练的心理负担。欢乐的游戏极自然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专注的观察、积极的心情,导致学生大脑思维的兴奋,一定会在课堂和他们的习作本上流淌出亲切、流畅、生动的儿童语言。
如果我们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儿童玩的意义和功能,并且能安排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玩”。那么我们的习作课就会适合学生,孩子们就会饶有兴趣地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了做。让游戏玩乐激活习作的情趣,获得真切的生活体验,切实提高书面表达水平。
课堂游戏都成了驱散习作恐惧的良药,成了训练观察思维和表达的最佳形式,成了学生从低段写话到高段独立习作的适宜有效的桥梁。这类游戏作文的教学结构易于掌握,一般由五个板块组成。一导入准备;二组织游戏;三说说写写;四交流评价;五修改誊抄。
游戏作文教学要成功,第一要明确课堂游戏设计基本要求。无论是吃的、玩的、画的、演的都要做到新鲜有趣,在台上的学生不多,学生活动的动作大且易于观察分辨,游戏情绪高昂健康也容易控制和表达。第二要摆正游戏表演的位置。它们是寓教于乐的手段。它从课外引进但又区别于课外游戏。应当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及时定格打停,为积极的写作情感的养成,为观察、说话、写话服务。第三要寻求读说写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观察和说话时,要提示学生以为主,讲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要鼓励说孩子自己的话,努力和阅读同步,要注意言语规范,吸收书面语言,训练一般先说后写。第四要讲究循序渐进。游戏习作教学不能心血来潮,临时设计安排。应该根据年级阅读和写话的总体要求,根据儿童学习的客观规律,做到前后衔接,循序渐进。游戏设计,先易后难,先观察单个再多个;先一方再双方。
   游戏作文创造了学生无意学习的境界,让孩子们尽情体验学习的快乐,在精心设计的游戏活动中,主流价值在渗透,语言知识在运用,表达能力在提高。
3.让课堂习作教学充满情趣
让儿童生活化地进行学习,是小学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习作课上得充满情趣,努力实现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重新体验生活,触发喷吐交流的欲望。
中年级《吃西瓜》习作教学,不仅让学生细细观察老师手中西瓜外形、颜色,还乐呵呵地吃西瓜。吃西瓜时,我奖励吃得快的、吃得干净的学生再多吃一块西瓜,让还想吃西瓜的学生自由上来再拿一块西瓜,学生充分感受到吃西瓜的乐趣。然后课堂录像重现学生吃瓜、“抢”瓜、品瓜的环节。从表面看,录像的确是在重现生活,学生的确是在观察生活。但请注意,那是在学生有了尽情尽兴的吃瓜、“抢”瓜、品瓜的真切体验之后,那是在学生依然沉浸于吃瓜、抢瓜、品瓜的美好体验之中。因此,这一环节不是冷冰冰的观察生活,而是在通过营构一种新的体验以强化和彰显对吃瓜、“抢”瓜、品瓜这一过程的重新体验。这是换了角度、换了心境之后的重新体验,所以,学生的情感体验就显得格外真切和独特。激活了学生喷发情感的愿望和激情,孩子们吃得不亦乐乎,说得不亦乐乎,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忘记自己在进行写作学习,不会意识文化传承的沉重,习作的负担,情感升华的艰辛。那些原本陌生的、外在的似乎与己无关的言语材料、认识和知识变为自己的可以感觉的、可以交流的东西,并慢慢将这些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习作教学只有拨动孩子的心弦,才会在课堂留下天真无邪的笑,学生真情实感才会真实宣泄,语言表达才会畅达自然。
二、要乐于习作须适应和唤醒学生需要
影响学生习作的两个核心因素是状态和策略。状态好,就要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和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心态;策略佳,我们的教学方式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激活习作需求,是启动学生动力系统的重要途径,是调动学生胜利完成习作任务的好方法。
1.习作是小学生生命的需要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习作是学生生命的需要。他们希望习作学习符合生理需求,老师布置的习作是游戏的、活动的、身体能够承受的;进行习作练习是安全的,不会无端挨批受训,担惊受怕;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习作是能够和老师、伙伴、家长和社会交流沟通的;习作的努力是能得到老师、伙伴和家长的尊重、理解和表扬肯定的;自己在习作的过程中能学会做人做事和学习语言,能接受和欣赏别人,别人也能欣赏接受自己的习作的生命过程。
 

2.
倡导用任务激活学生习作
实践证明最好的学习是不知道学习的学习。儿童乐意接受的实践任务是动力,是催化剂,是引领学生习作前进的力量。要破解习作难,要将传统作文教学以语言目标为主要价值取向转变到适应学生生命需要,学做人、学做事、学语言为共同的价值取向上来。如写景习作,过去常常关注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方法写,字数不少于400字,不太考虑写的是否真实地人、事、情。而以任务驱动的习作教学,将《记XX景点》设计为帮助外地听课教师提供游览景点介绍——制作《请到XX来游览》的卡片。这样景点特点的习作变成学生自己的表达需要。作文写得好坏,不仅意味是否掌握写景习作的模式,更直接意味着能不能帮助老师排忧解难。学生在非常强烈的完成任务的动机中学习作文,解决问题。这样,作文就回归到自己的本原——作文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样也就摆正了作文和做人的关系,作文写得好固然重要,做一个真诚的、高尚的、能干的现代人则更重要。
3.习作满足学生的交际需求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但更是生活需要,作文应当是学生生命愉悦的享受。我们的习作教学要努力构建学生习作应用的平台。
1)自我应用的平台。让学生的习作介绍自己的玩具、小发明、小制作、烹调菜肴,写写《糖醋排骨制作说明》《不怕风吹的衣架制作》等等;设计布置我的小天地,并作介绍说明——《请到我家来》;给自己的相片、图画、录音带等作文字说明编辑成册,《一个小女孩成长的脚印》;写请假条、借条,捡到或丢了东西,写启事;中高年级,以自己喜爱和擅长的方式编写各种各样的报纸,录制个人的语文学习音带,编写制作个人的作文选。
2)学校应用的平台。传统的应用文教学,常常是黑板上建议书教完了事,给爷爷奶奶的信作文本上老师批分后,亲人永远收不到。我们理所当然应当为学生在学校搭建习作应用的平台,可以放手让学生轮流为班级发活动通知,出节日的板报稿,设计以小组为单位的习作接龙大比拼,每天每人发挥想象接写一段;作为小干部、小伙伴、小主人在班级家长会上,向家长们介绍班级的情况,伙伴的出色,自己的学习和习作,为中队活动设计串联词;向校长写建议书,提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建议、新设想;为学校的艺术节、科技节、联欢会设计广告语、海报;学校运动会,为广播台、黑板报写稿,参加各类习作比赛……

3)家庭应用的平台。搭建学生习作家庭应用的平台,会大大增大学生习作应用的频率,满足学生习作成功的欲望。除了课本中要求的书信练习,每个学期瞅准机会让学生和家长进行书信交往。当“三八”妇女节来临时,引导学生给妈妈、外婆、奶奶、阿姨写封信,祝贺他们节日快乐,母亲节、父亲节到了,我让学生把写好的信放在爸爸妈妈的枕头边。春节,让参加烹调写作小组的学生给家里准备年夜饭的菜单。
请想想:当亲人们冷不丁收到孩子稚气真挚的问候和祝福时,看到孩子在信中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时,当爷爷奶奶拧开收音机听到了自己的孙子、孙女在电台帮助问诊自己病痛的消息时,你说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胸膛中会涌动什么样的情感?会对孩子的语文学习、学校生活投射怎样的目光?我想只要是正常人一定会有沐浴在阳光中的感觉,一定会喷涌出爱的激情,会比以往更疼爱孩子,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孩子也会从家人的欣赏中、赞美中,蓦然发现亲情的美丽,学习习作的作用与价值,从而得到一种交往的满足,情感的满足。习作家庭应用平台,既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加深学生与亲人的情感,真可谓一举多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4)社会应用的平台。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为身边的好交警、好医生、好事情,写表扬稿,为家乡的城市建设提建议,查找大街小巷的店铺广告中的错别字,汇总统计,给市长发信批评社会上乱用错别字,建议纯洁城市的文字形象,可以向各职能部门投诉违纪违法的事件……
习作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载体,满足交际沟通的需求,关注课内外的延伸。校园是学生第一生活场景,但不再是惟一的学习场所;表达是习作教学重要的任务,不再是惟一的目标。作文不仅是学习生存的需要,更是学生愉悦的生命过程,需要学习交往、沟通和合作,需要跑出去实践,不仅动脑,还必须动口、动手、动脚,所有感觉器官都得工作。学生因需要而表达,习作难也就易于破解。
3.满足学生实验探索的需求
新课程要求习作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要发展他们的思维,激发创造潜能,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而这一目的达成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整合。科学实验习作教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1)小学科学实验习作的基本特点。一是综合性:重视相关学科的自然整合。它是多学科整合的结果。例如高年级的《摔不破的鸡蛋》涉及物理学的压力、压强、浮力、速度,数学的计算,手工的制作,语言的表达等等。
一是全面性:科学实验作文,讲究三维目标的全面达成。科学实验只是实现三维目标的凭借,它不仅关注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更关注的是儿童投入科学实验实践活动的热情,是他们主动地在课内外、校内外自主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过程中,追求新奇、渴望求知,与伙伴合作,与他人沟通的实践感受,是他们朦胧的科学实验的意识产生,是活动中释放的大胆思想和艰苦研究实验又快快乐乐的心境。
一是个性化:尽管习作课实验一般是同样的,但教学珍视学生独特感受的个性表达。同一实验,引导不同体验;同一实验,希望不同题材与命题;同样命题,要求不同中心与表达。例如,《摔鸡蛋的学问》,学生就拟了127个题目,有写人、记事;有记叙、议论和童话,每个人都习作都不一样。
一是实践性:实践提高认知和语言表达。学生在实践探索中获得被关注的感觉,获得战胜困难获得成功的欢乐。强调学生人人都是实验的主人而不只是观众。
   
一是儿童性:教学设计符合儿童认知的客观规律。科学实验作文符合儿童好奇求知、好胜好动的特点,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客观水平。习作教学的发展任务和儿童现实相吻合就容易体会成功快乐。
2)小学科学实验作文的基本分类。一类是能在两课时内进行的习作训练。例如,中低年级的捏鸡蛋乒乓打架玻璃上跳舞的青蛙等等。高年级烧不破的手帕烧纸船可乐瓶中的潜艇’”神奇的纸桥等等。一类是需连续观察探究的科学小实验。例如,养蚕日记;种子发芽;金鱼尾巴的再生能力;植物的表皮的种类和作用;阳光、温度对昆虫的影响;蚯蚓的痛觉(触觉、再生能力、血液……)的研究等等。
3)科学实验作文应注意的事项。第一,课堂不只是提供观察和表达的素材,还关注教学中学生实践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第二,学生不只是实验的观众,必须保证学生探究实验的时间,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和真知。让全体学生人人动手实验。第三,实验重视的是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熏陶和感染,不是进行准确的概念术语的教学。第四,选择科学小实验要量力而行,选用的实验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实验的安全性。
三、让儿童在习作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1.良好的心态是习作成功的前提
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功,也迫切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成功。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意愿。对于处于学习暂时困难地带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关注,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成长的意义,促使他们走出写作的低谷,焕发出习作的激情。让儿童成功是老师赠给他们的最好礼物。成功是学生爱习作的基石。
学生眼中的成功是有层次的:完成布置的习作是成功;作文得好成绩被老师当范例表扬是成功;作文参赛并获奖发表是成功;习作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肯定采用是成功。不要希望学生一步登天,一直前进。曲曲折折、快快慢慢只要向前,就应当鼓励。学生习作成功不只体现在批改后的好评,习作动笔前游戏、活动、实验的开心参与;习作表达练习时的认真思考选择;习作后修改运用和评价的积极投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寻找习作成功的过程。
要帮助学生寻找成功,合适的期望是成功起点,平和的心态是成功前提。


小学生习作不是为了去当未来小作家,而是带领他们学习做人、学习做事、学习生活、学习语言,让学生的生命更丰满。老师、家长都得寻回自己儿时习作的感觉,增强对学生写作需求和可能发生困难的理解和同情。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引导学生横向比,更要重视自我纵向比,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自信。
2.设学生习作成功适宜的阶梯
教育的本义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动地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但人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同步的,由于个体差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甚至,还有个别人在某个时段、某个方面远远地落后于同龄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丑小鸭”。怎么让“丑小鸭”尽快变成“白天鹅”呢?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铺设科学适宜的阶梯,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第一步是善意设计制造成功。制造成功是指学生的这种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他人给予的,并不是学生真正的成功。但是这样的成功对于暂时后进学生的“起飞”是十分必要的。
我教三年级时,班里有个小女孩。上课从来不发言,识字能力特差,经常要重听。她像只孤雁,上课不说话,下课没人找她玩。但是她观察周围的生活很特别,日记透着灵气,很有童趣。她曾经写过一篇充满童趣的《公鸡下蛋》的日记,尽管有很多错字,文句也不通畅,但是我在全班的朗读将这一些都弥补了。当孩子们知道日记是她写的惊讶地大叫。那一刻,她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善意和帮助,感受到了老师送给她成功的快乐。这个成功就是老师为她的成长有意制造的。这种成功即使是那么的牵强,但对于小奕这样暂时后进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满足和激励。将坚定对老师的信任,更重要的是他们认识到:成功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通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成功。这刻意“制造”的成功,是教师的一种善意,也是习作教学的成功策略。
促进孩子发展的第二步是耐心扶持促进成功。在此同时,我给她珍贵的一张学校图书卡,课堂最适宜她回答的作业问题,下课善意亲切的聊天。有一天中午,我在教室批改作业。小女孩和我讲述捡石头的趣事,我请她自由作文就写《捡石头》。而后夸奖她,给她面批,反复修改,她终于完成了一篇很有质量的作文——《花石头》。经我推荐,《花石头》在《作文》杂志上发表了。在老师扶持下,她获得了成长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成功。成功极大鼓励了她,同时也推动了全班其他同学的发展。很多同学都真切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自己努力,我也能成功。
对孩子发展最有意义的是第三步放手独立夺取成功。那年我给班里的学生借了《小小发明100例》一书。小女孩认真读了好几遍,在读书汇报的班会上向大家介绍了她发明的《吹不落的衣架》。她不但介绍了,还切切实实做了一个,虽说不漂亮,但实用不会被风吹落。她的读书笔记上画着这吹不落的衣架的示意图,简洁而清楚明白地介绍了制作过程。这篇不在计划中独立完成的读书笔记居然获得了市红领巾读书笔记比赛一等奖。
她能独立夺取成功了。这告诉我孩子已经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以儿童生命为核心的习作教学就应当促使更多的丑小鸭尽快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3.到位的指导与评价是成功扶手
小学生习作需要教。这是教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教好作文的关键是到位的指导和评价。
(1)要高度重视和不断改善习作指导,让指导切切实实成习作成功的可靠扶手。
首先要明确习作指导是多重的,我们的指导要全面还要抓住重点。
第一重是指导习作具体的技法。怎样审题选材,怎么记事、写人、状物和写景,如何处理详略,开头结尾,布局谋篇等等。习作指导不讲技法不对,因为小学生习作需要;把技法当作指导的重点和主流更不行。儿童生命的习作是不会受具体的显现的写作知识的束缚和限制的。
第二重是点拨写作的思维路径。理清写作思路,并非仅仅讲解作文模式,应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更要指导思考生活,重在思路点拨。许多时候,学生习作碰到困难,并不是没有生活和习作素材,常常是思路阻塞甚至短路。
第三重是激活习作兴趣与激情,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小学生习作的最大障碍是对习作的恐惧和表达欲望的缺失。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写作指导应该从激活、唤醒和适应小学生习作兴趣与激情入手,指导学生把表达的欲望和激情用到写作中。习作教学只有激活学生习作兴趣和激情,习作的思路点拨、具体的写作技巧的方法指导价值才会显现。只有学生有了表达的兴趣,有了不吐不快喷发的激情,无米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找“米”,有米就会去寻找最适合做饭的方法,才会心甘情愿地倾听老师伙伴的指导,也会自主地去模仿、研究。当习作指导做到这一点,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才有真实的基础。
这种指导是宏观的,既需要我们着力创设适合儿童心智发展水平、兴趣的习作情景,又需要我们组织学生在作前充分尽情地活动体验,以此激活学生的兴趣和激情。这最重要的指导当然包含习作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指导。这似乎很玄很虚,但只要抓住具体案例,指导会变得十分生动和有说服力。语文能力实质上是借助语言文字进行吸收、分析、梳理和储存、加工、输出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积累、理解和运用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的渗透过程,更是促进孩子们人格生成和完善的过程。
其次,习作指导要具体化。小学生的习作指导,一不是系统写作知识的讲述,而应当是融入每一次具体习作任务的案例指导。例如中年级的《吃西瓜》要指导习作“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吃西瓜的过程就可以让学生抓住吃西瓜过程中的三个老师奖励吃西瓜的情节写。二它不是学生一听就反胃的,次次雷同的炒冷饭式指导,而是每次都针对当下学生的习作实际,有重点有突破的指导。这次《洗手帕》是让学生把活动步骤写清楚,做到有序。紧接着的《称金鱼》指导和《洗手帕》既有联系又有明确区别,不光希望学生习作要有序,还要指导学生写出“称金鱼”的有趣。三它不是不顾学生差异一刀切的指导,它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指导。指导有全班的,也有小组的,更需要个别的。指导关注每一个具体的学生,会针对每个个体进行引导、辅导和帮助。只有我们的指导是具体的,不只停留在写作概念、知识上,那么孩子本来悦耳动听的童言童趣,就一定能从习作教学各种“绣花针眼”里穿过去,获得成功,激活习作的欲望和激情。

最后,习作指导要过程化。习作指导不是只存在在课堂教学的指导课,而是涵盖学生习作起始的全过程。教师的习作指导融入学生习作准备、练笔、修改、运用的各个阶段,指导绝不一次性完成。
(2)要推进习作批改讲评改革,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习作成功的幸福滋味。
第一构建习作批改评价的多元化标准,规范与促进学生习作的成功。
评价不仅发生在习作完成后的结果评价,它还是一种过程性评价。习作评价不仅仅是语言能力的一种评价,它应当是多纬度评价,包括习作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习作的全过程中观察、思维的方法与习惯,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动手交往的能力。

第二习作的批改评价要让学生享受成功,批改要简约实用创新开放。
习作批改可以前置,实施多次批改。习作批改可以试行不打两分,一文两分,一文多分的评价方式。习作能力是综合的语文能力,需要积以时日方可有所作为。为了调动暂时后进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平时习作不合要求,取消两分以“阅”作结,留待习作符合要求后再打分。可尝试一文两分,既有写作水平的总评价,又增加习作的单项分。例如习作没有错别字、病句,题目居中,文章会分段,标点符号正确,就可以给100分。这样习作困难生会得到梦寐以求的95100的高分,获得付出的成功回报。还可选择几次习作进行一文多分的尝试。学生认真予以修改的,再次给予加分。
批改,特别是增加的日记、自由作文可以符号批改,加快习作反馈的速度。批改多一些针对性强的眉批,亲切自然对话式的面批,每一个学生一学期至少保证有一次以上的面批询问对话的机会。
分数是学生习作情况的客观标志。但是它只是一把尺子,绝不是砍杀学习积极性的刀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学校、任何老师手中,评分都应当成为推动学生继续前进的杠杆。
第三批改评价权要放开,让学生享受尊严和同伴的智慧,提高修改能力。一个学期可以抽1/31/4的习作让学生先自批互批,再教师评价。学生的习作每学期12次,送达家长审阅,提出意见建议,尽量扩大学生习作的读者群。增加习作展示的新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习作都可以修改后在班级“优秀习作栏”张贴,都有权当众宣读,给学校广播、电视投稿,在家长会、幼儿园、兄弟年级宣讲创编的故事、童话,参与各种习作比赛,有条件地上网展示,让社会关心的所有人来批改评价。
这样的批改评价是简约而不简单,实用而不单板,创新包容多维。它为全体学生的习作创造更加丰富的成功机会。
第四尝试评价过程档案化,记录成功体验快乐,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在做好家长和学生工作,学生自愿的前提下,选择各个层次的学生开始档案化评价的尝试。先给习作档案起个响亮有意思的名字,再在档案的起始位置,写出寄语,表达盼望成长的希望。接着是习作资料积累。然后是档案的核心部分——习作作品收录。最后争取一切机会举办习作档案展示欣赏。这是一个民主的评价过程,也是一个师生、家校、亲人之间的沟通过程,还是一个重读梳理,品味体验成功的愉悦的心理过程。
只有获得过成功体验的学生,才会真正树立自信,学会习作。经历成功,学生会明白学习作的意义、用处、乐趣和习作的责任。让我们追寻儿童的需求,营造习作学习的兴趣,用师生习作的成功,浇铸新世纪小学生作文的辉煌!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1:30 , Processed in 0.0786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