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作文梦想的系统构建:实用高效的作文教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6 16:1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文梦想的系统构建:实用高效的作文教程
                                                          程少堂
有一套指导学生写作的好教材,是所有语文专家和语文教师都有的一个梦想。深圳市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陈继英先生近二十年来一直在为实现这一梦想而不懈探索着,用陈老师的话说,就是为学生心灵的感情找到和构建最佳载体。如今,这部新著即将问世了,细读书稿,我很是高兴。这不仅因为它是深圳市语文教育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还因为它是我目前所见到的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最有水准的大作之一。可以肯定的是,本教程是目前我所见到的第一部系统揭示中学作文思维特点与规律的实用高效的作文学案,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学作文教学研究的前沿性科研成果。
这部书有以下几大特点:
首先,本教程的构建,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立足于学生的生存基础,紧紧抓住学生写作心理和思维规律这一作文的根本构建作文体系。
科学研究表明,智力的核心是思维,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以何种思维方式思考及思维能力的高低。同样,任何成功的作文,都离不开良好的写作心理以及恰当巧妙的思维技能、思维方法的运用。独特的思维和思想是一个人具有创造性的标志,优秀学生总会追求独特的思维方法和深刻而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本书,从中学生写作思维基础、写作感情与心理、写作思维技能、写作内容与形式创新等宏观的角度着眼,从写作感知、采集、理解、概括、分析、感情激发、心理调控、质疑思维、因果思维、比较思维、纵横思维、联想思维、想象思维、矛盾思维、临界思维、推进思维、假说思维、思维敏捷性、广阔性、批判性等技能或能力这些微观角度着手,来构建作文序列教程,可谓切合学生作文的写作规律和中学生写作实际,这样就将写作思维和能力训练落到了具体和实处。
可以肯定地讲,在目前的我国作文指导一类书籍中,陈著的这一特点,是非常鲜明的,这也正是其它作文指导书所望尘莫及之处。
其次,本书特别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与观察,注重学生的语言、思想和素材的积累,注重学生人文底蕴的加强,同时又有科学而实用的指导和训练。
作文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要表达得好,就要有丰富的词汇和必要的素材以及好的语言形式,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地做好积累语言、思想和素材的工作。但是,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结果而不重过程,这是作文教学劳而寡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作文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让学生写出一篇作文,更在于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逐步把握写作要领,从而达到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阅读书中关于积累采集的指导与训练,你可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而这种指导,又非常切合作文规律。众所周知,积累采集离不开有耐心地阅读。法国作家卡劳伦斯曾夸张地说:“对词语的需要几乎和对肉体的需要一样。我们曾有类似强烈而隐秘的体验吗?每一次和众人交谈时,我总想这样说:在座的诸位中家有千册以上藏书的请站起来,请接受我的敬意!”卡劳伦斯为何这样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多读、多思、多积累,你才会积累丰富的语言思想素材,你才会培养丰厚的文化底蕴,写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
本书有两章训练学生这种能力,这种积累和采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切合学生作文的特点和规律,又切实有效,这样的设计可谓颇具匠心。
第三,本书将系统性和实用性有机结合,既使作文指导高屋建瓴,又使学生运用起来“管用”而有实效。
   一套教材能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生命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关键是可操作性。该教程的编写将二者巧妙结合,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把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放在首要位置。从书中可以看出,作者按照中学生作文所需的思维认识能力的层次,将训练内容切分为写作思维基础、写作思维技能、创新思维、作文形式、语言创新、感情与心理等几十个思维能力训练点,而每一思维能力点的训练,又具体划分为“思维导论”“写作实例”“思维技巧评析”“尝试写作”等具体步骤,这样便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自成单元系统的作文训练程序,系统性非常强。这就使每位学习者依凭有本,学有思路和方法。
   学生通过阅读该教程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理有据的指导文字以及贴近自身写作和生活实际的写作实例,可开启思维,提高认识,同时可获得实实在在的写作知识、方法以及技巧的启发。然后,再按照所讲规律、技巧、方法反复练习,便可获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写作技能,并形成写作能力。拥有这样一套作文教程,你会乐读,乐思,乐写,既乐在其中,又乐而有获,何乐而不为呢?
第四,本书将高考作文研究与平时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对高考作文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高分作文来自高水平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而高水平的思维和高水的语言表达,又来自平时的作文训练。从本书看,作者着眼于高考,但又不局限于高考,将高考作文训练与平时作文训练有机结合,因此,该书比一般的单讲高考作文技巧的书籍,就更为合理高效,这样训练,才会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也才会在高考中夺得高分。
高考作文具有特定思维规律,本书许多章节研究和阐述了这种规律。例如,特定场合、特定时间、特定要求的审题立意的指导,写作实例的运用,思维技巧的指导评析,尝试写作的命题以及考场作文引发灵感思维的技巧等,均紧紧抓住高考命题规律来建构训练体系,考生阅读此书之后,仔细思考,认真练习,夺取作文高分便有了切实的希望。
   据我所知,陈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深圳市中学生现场作文大赛,曾连续获得一等奖(每届仅设5名),高考成绩也十分突出,这表明陈老师切切实实深悉作文教学规律,如今,他把研究成果奉献于广大学子,这是广大中学生和语文教师的福气。
第五,本书将指导与实践训练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写作的良性循环。
    作文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写好作文离不开学生自己反复实践和练习。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形成卓越的写作技能与能力,也才能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
    本书根据近年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注意安排了实践练习“尝试写作”的环节。这一环节可在指导之前进行,也可在指导之后完成,而这种通过实践练习,再让学生“自悟其理法”,形成“自能作文”的能力的整体作文教学思路,无疑是科学而高效的。因为教师的指导是建立在学生实践练习和“自悟其理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点拨、引导,其效果绝不是夸夸其谈地讲那些静态的文章结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语言特色之类的东西所能媲美的。该教程因为有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及时疏导、评价、归纳和升华,这能使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并及时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发现写作的技巧和规律,从而形成写作的持久兴趣,由此逐步获得新的思维认识的飞跃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我认为,这种在实践中指导,在指导中实践的作文训练程序,形成了“实践—指导—实践—反思一实践—反思—提高”的良性循环,这不但能使学生达到“自能作文”的高境界,也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高效发展。
    总之,我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教程,本书毫无疑义就是这样一套教程。
    基于此,我们应该感谢陈先生坚持不懈地实验研究与探索!
     感谢陈先生为我们构建了这样一套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鲜明的作文教程!
    感谢陈老师为我国语文教育,特别是在作文教学研究方面做出的显著贡献!
是为序

                                            2006年11

(程少堂,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华南师大特聘兼职硕导,深圳市资深语文教研员。)
2#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6:11:58 | 只看该作者
构建新课程新高考新思维作文教程的实践性思考
陈继英
我国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无序状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行统编中学语文教材和几省的实验教材,虽然在每一单元后都附有写作指导和作文训练,但均因其系统性不强,操作性不足,指导又较为空洞,内容浮泛,故使广大教师难以操作,一般教师对于这些作文指导和训练设计,要么选其一二用之,要么干脆不用,而广大学生也更无从自学自作。
然而,一提要编写一套可供广大师生借鉴的作文教程(或教材),却立刻会遭到非议,甚至有人认为,作文教学如果编写了作文教材,将会“窒息广大师生的创造性的发挥”,将会“使作文教学走向死胡同”。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不符合我国中学语文教学实情的。这只是从概念出发的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是把中学作文教学混同于作家创作的简单化、表面化认识。我们承认,没有多少作家是靠作文教程而创作成功的,但中学作文教学与作家创作毕竟是两码事,各有其规律。对于中学生来说,无论写作的目的、目标,还是写作特点和规律,均与作家创作相去甚远。中学语文是大众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写作能力,而不是以培养作家为己任。这种区别,一说即明,无需赘述。
目前,我们的作文教学因为没有一种供师生参考使用的操作性强的教程,从而使多数教师只好凭借朦胧的感觉和经验办事,作文教学靠老师耳提面命,靠学生自己去体会、摸索。作文命题重复、无系统、随意性,则使学生处于一种混沌和模糊的状态中。不少教师无法弄清作文教学的内在规律,只好随意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体会,进行命题、解说、批改;还有些好心的教师或把某些文章分解成一个个部件,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照应、如何结尾等,一招一式地教给学生;有的则干脆将作文的某些程式列出来,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定”写作。这种作坊式经验型的作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的随意性,致使学生写作毫无情趣,作文教学毫无生机,何谈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何谈作文水平大面积提高?应该说,目前,我国的作文教学效率不高,师生积极性不高,作文教学一直没有一套可供师生参考的作文教材,是重要原因之一。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却没有一本成系统、适合于现行教学教与学实情的参考用书作为教师作文教学的借鉴材料,没有可供学生自学借鉴的作文教材,无论如何,都是语文教学实践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缺憾。从目前我国作文教学实际看,作文教学也缺少像众多名家认真探讨的定型的可供教学使用的课例,它完全靠任课教师个人艰难的探索来指导作文教学。实事求是地讲,目前相当多的教师还缺乏独立探索作文教学规律和体系的能力,全国各地虽说每年都有优质课大赛,课堂教学的优秀选手不断涌现,可获奖的课例中基本上没有作文指导课,更不用说具有体现作文规律和体系创新的作文教学课例了。
   可以说,编写一套科学实用高效的作文教材,是目前我国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
虽然对于编写作文教程,目前尚有不同看法,但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必须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这是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首要条件。因为,“作文课属于课程范畴,它是语文学科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作文课呈现出既与阅读课相互联姻,又自成一体的课程形态。作文课程形态,它应具有严格的教学内容,也必须通过特定的方式将理性的内容加以精心设计,并在固定的时空、程序范围内达到规范要求。”①如此说来,编写一套作文教程,便是理所当然的。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编写一套教程,并非让每位教师唯教程是从,“而是叫每一位教师依据自己的教情、学情灵活处理”。②
自1985年开始,我们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就一直试验构建思维和语言训练并重的作文教学教程,教学效果较为明显,四届实验班学生先后有660多人次在全国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或在报刊发表文章,占实验班人数的30%左右,其高考语文成绩也一直居省市前列。这套作文训练教程在《语文教学通讯》《读写训练》杂志连载,引起较大反响,也得到许多专家的充分肯定。该项成果被评为河北省第三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之后,我们将这套作文训练教程编写成书,其中议论文部分已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近两年,我们在国内著名教育教学专家的指导下,广泛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最新的作文教学研究成果,对这套作文教程做了进一步修订完善,使之在系统性、指导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创新特色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
我们认为,这套中学作文教程,着重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有机结合
思维和语言能力是关系写作水平高低的核心问题。思维先于语言而产生,但思维也要依赖语言而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更依赖思维认识能力的发展,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写作是语言表达,是一种高强度的思维活动,但写作训练中不能以思维训练替代语言训练,也不能以语言训练取代思维训练。
因此,我们在教程的编写中把思维训练寓于语言训练中,使二者同步协调发展,并使之贯穿该教程的始终。该教程不是只讲些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安排结构等一些纯知识、纯技巧性的东西,而是从人的心理和思维的角度指导学生探寻如何感知生活、如何认识生活、如何进行思维创造、如何策划成文等一些动态性的思维规律。例如,“基础思维能力培养”一章,其内容按照写作心理和思维能力的特点分解为感知理解能力、概括思维能力、分析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想象联想能力等十多个项目,并围绕每一项目再组织必要的语言材料来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和写作,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每一位教师在使用这一教程时,依据该教程内容项目的安排,可将心理、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训练学生写作,有本可依,有路可循,克服了盲目状态,教学效果十分明显。当然,教师,也可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做随机点拨、引导,使学生懂得如何感知、理解、分析、概括生活极其写作素材,使学生懂得如何发挥想象、联想技能组织语言表述自己感知理解的内容等。学生阅读该教程后,自己也可根据“思维导论”的指引,感悟写作规律和技巧,通过写作的不断实践,快速提高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在每个写作能力培养项目中,我们都安排有“写作实例”,这是实际运用的思规律和技巧的示范,供教师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写作思维规律时推敲揣摩,这既可印证规律,又可使师生在别人的写作中获得思维、思想和语言方面的颇多启发。
该教程“写作事例”之后的“写作思维技巧解析”,是对写作实例所运用的思规律和技巧的解析、印证,这对学生探寻写作规律和写法具有启发引导作用;而该教程的“请你尝试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写作的实践环节,也是学生运用思维规律和思维技能的进行语言表达的实际训练环节。众所周知,写作教学,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离开了写作实际训练,作文水平的提高是难以想象的。所以这一环节的设计,符合作文教学实际和规律。
二、读和写有机结合
读,是信息输入;写,是信息输出。多读书,才能丰富知识、博采众长、增加积累,到写时,才会有东西充分输出,乃至源源不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目前,中学语文学习的现状是,学生读书太少,积累太少,更难以形成有一定见解的思想认识。因此抓好学生读书,是当务之急。
读书和写作紧密相连,有利于学以致用,构成读写一体的语文学习链条,这是语文学习最有效途径。
读好书可以让人获得巨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中央教课所所长朱小蔓教授曾在《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的演讲报告中说:“人为什么要读书,知识分子为什么渴求读学术精品,究其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因为学术精品中具有强大的文化的力量。我们为什么需要学术中文化的力量,是因为人活着太需要支撑我们生命的东西,太需要为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得到鼓励和依据的东西,所以我们需要寻找自己为人做事的原则、信念乃至方式。”这告诉我们,读书对一个人的生命和精神具有巨大的作用。有了这种文化的力量,一个人才可能有更多的独立的思考和思想,而这独立的思考和思想,对于学生的作文是多么的重要啊!
读书当然需要讲究方法,更需要激情和感动,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要全情投入和主动积淀。对此,语文教师都非常清楚。但是,从学生作文的角度考察,中学生究竟读哪些书、读多少书,才能使作文文思涌,恐怕还是个未知数。更何况,中学生所学科目这样多,总不能把时间都用在大批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上吧?当然,“读”是与“写”并列的一种能力,“读”不能机械地理解为为了“写”,但总该有为了写而读的教材和文章吧?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熙先生说:“我们不能简单照搬古人所倡导的‘多读多写’之类的一般性主张。因为现在的语文课只是诸多学科中的一门,学生的负担能力是有限的。倘若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今天条件下能够让学生积累什么和怎样积累,能够让学生实践什么和怎样实践的问题,恐怕语文教学的效率仍然不可能真正提高。”③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快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来看,有必要选择那些易为学生接受,与学生生活实际和写作实际水平贴近的时文和优秀习作来作为范例,让学生借鉴和印证。基于此,在编写该作文教程时,不论是“思维导论”中的取例,还是“写作实例”等,我们都注意选取报刊时文或出自中学生之手的优秀习作,这样编排,读与写就不在是远距离的两码事,而是近距离的对接,是以读带写,也是以写促读,学生完全可以自读自学和仿写,自然也会感到解渴,有时还会由于获得了写作的成功而兴奋不已。
这样编写,主要是从多数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来考虑的,对于那些平时喜欢读书和写作的同学来说,自然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培养方法,该教程也安排了这样的章节,供这部分同学阅读和探究,在此不再赘述。
3#
 楼主| 发表于 2010-7-6 16:12:51 | 只看该作者
三、自学性与可操作性有机结合
一套教材能否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其生命是科学性和系统性,而关键是可操作性。因此,该教程编写在注重科学性、系统性的同时,我们也把可操作性放在首要位置。按照中学生作文所需的思维认识能力的层次,将训练内容切分为写作思维基础、写作感情激发与心理调控、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作文内容创新途径、作文语言创新途径、高考作文形式创新探究、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写作以及快速思维运用等重要章目几十个思维能力训练点,而每一思维能力点的训练,又具体切分为“训练项目”、“思维导论”、“训练实例”、“思维技巧评析”、“请你尝试写作”等具体项目,这样便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又自成单元系统的作文训练程序,从而使每位执教者依凭有本,教有思路。同时,执教者又可根据每一项目的训练内容和自身特点,或先指导,或先实践,并适时组织学生根据本节内容进行讨论、印证和修改。不论采用那种顺序进行具体实践训练和教学,教者均可从该教程中得到有益帮助,学习者也可通过阅读该教程深入浅出、具体生动、有理有据的指导文字以及贴近自身写作和生活实际的写作实例,开启思维、提高认识,同时获得实实在在的写作知识、方法以及技巧的启发,然后再经过自己的反复历练,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目的,从而练就写作技能、形成写作能力。有这样一套作文教程,教师便于操作,学生也乐读乐写,何乐而不为呢?
四、指导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
如前所述,作文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反复实践练习,才能形成写作技能和能力,也才能练好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对此,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能空讲知识,或以为多讲知识即有裨于写作能力之长进,殊为不切实际之想。”④因此,该作文教程中特别注意安排了实践练习环节——“请你尝试写作”。
这一环节有的可在指导之前,有的可在指导之后,主要通过实践练习,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思维规律和技巧,通过实际写作来“自悟其理法”,“自能作文”,进一步练好写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教师的指导则是在学生实践练习和“自悟其理法”的基础上的点拨、引导、诱导,绝不是花费大气力夸夸谈地讲那些文章结构、段落层次、中心思想、语言特色之类的东西,而是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结果的疏导、评价、归纳和升华,这样易于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乐趣,发现写作的技巧和规律,并逐步形成新的思维认识的飞跃。然后再通过新一轮的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的技巧和规律实现更广泛的迁移,并在迁移实践中再“自悟其理法”。学生由于迁移实践的成功,又会产生新的迁移实践的主观需要。如此安排作文训练过程,整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有指导的实践性极强的过程,其效果远非那种夸夸其谈讲析写作经验和规律的教法所能达到的。我们认为,这种在实践中指导,在指导中实践的作文训练程序,形成了“指导一一实践一一验证一一归纳一一实践”的良性循环,不但能使学生达到叶老所期望的“自能作文”的境界,也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高效发展。
总之,我们认为,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有一套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教程。而本教程的编写,着眼于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特别突出人的素质的核心——思维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目的之一也是通过该教程进行科学训练,使广大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人生的酸甜苦辣,积累生活,积淀文化和思想,激发其强烈的表达欲和表现欲,然后再通过教师参考该教程进行点拨、指导,教给学生感知生活、表达感想、表现生活的方法,在学生反复历练的读写实践中练好写作技巧,优化思维品质,陶冶高尚情操,提高认识能力,从而实现叶老提出的“自能作文”之目标,并使学生进而成为有一定文化品位、有独立思想和认识、有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的大写的人。对此,我们理应进行不断的研究和探索。
基于此,我们经过长时间的实验研究与探索,构建成了一套思维语言训练并重、读写一体、以写作思维能力点为单元、以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为抓手,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鲜明的作文教程。由于我们水平和各方面条件所限,该教程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竭诚欢迎语文界同仁批评指导。

注:
①    皋玉蒂《“小作者现象”的审视》,《语文学习》1997年第3期。
②    蔡明《关于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思考》,《语文教学通讯》1999看第3期。
③    《对年轻朋友的热切期盼》,《中学语文教学》1997年第7期。
④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第736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47 , Processed in 0.07060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