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心”的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8 16:4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无“心”的教育转载


    诗人于坚在2010年5月6日的《南方周末》 上有一篇文章,犀利!没说的,转载如下:
    为最后的考试而教,几乎成了教育的主要任务
    据我所知,现在中国各中学的高三,已经结束了正常的学习,进入轰轰烈烈的高考备战阶段。学校现在只上一门课,就是如何对付高考。家长也密切配合,与高考无关的知识,诗歌、音乐、舞蹈、艺术、哲学、美学、伦理……就是天塌下来,也是坚决不学的。算起来,考试技术成为教育的最高知识、唯一知识。
    这种情况,我估计全世界仅中国有。其实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开始,就在为最后的考试做准备,每门课的目的都为一门课服务,就是最后的考试。平时学生们上课,经常被老师告知,这个不考,那个不考,就翻过去,不学了。比如历史,考试重点在政治经济制度,人文历史就可以忽略不计。
    我有一天送孩子去上学,下雨,路滑,快到学校大门的时候,考试铃声响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跑,有个女生滑倒了,同学没有一个人去扶她,都要在铃声停止前抢进教室,女生自己挣扎着爬起来。学生觉得这很自然,考试高于一切嘛。
    我大骇,如果教育的结果,就是对跌倒的同学视若无睹,泯灭了恻隐之心,这种教育就太恐怖了。孟子云:“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以追求考试为唯一目的的教育,无心的教育,可以说是非人的教育。
    当代对教育的目的是要塑造新人。新人的意思,是要区别过去中国历史塑造的落后旧人。但“塑造”这件事还是摆脱不了传统,无论怎么塑造,还是要靠日复一日地潜移默化,因材施教。伟大老师孔子的“因材施教”并不是根据一本教材来考试,而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材而培养,就像中医,根据不同的脉而对症下药。太麻烦了!新人,像雷锋那样的,要在具体的实践、漫长的时间中才表现出来,很难立竿见影。而教育主要是一项政治任务,事关政绩、薪水,要在短时间中见出成绩,只有量化新人标准,以考分来衡量新人是否合格。
    教育向奥运会学习,把学生当考试运动员来培养。如果把跌倒的女生扶起来,耽误了考试,没有分数,肯定不是新人。所以学校普遍分出差生优生,依据不是人品,是分数。过去,老师在家长会上,批评表扬学生是根据好人好事,现在是根据分数。高分成了“社会主义新人”的象征,至于是否有德,是否真的信仰社会主义,是否保持着恻隐,不重要了。分数决定一切,考得高分,非人,那也是新人。
    学生也开始实用主义,既然仅仅是为了最后的分数,学习就成为应付考试的技术,学到什么,无关紧要。知识的力量只在于对考试是否有用,知识本身毫无乐趣可言,它只是各种枯燥的答案,A或B,学生只是应付,为什么是B而不是A,这不重要,这是答案。这导致了一种隐秘的道德败坏,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一切都是考试答案规定了的,何必学呢?只要死记硬背照着答就是了。就算教材里也有孟子语录、政治正确、充斥着真善美的教诲,但死记硬背已经将“恻隐”强有力地消灭了。天才、别材、创造力、智慧、独立的思考,在这里等于0分。
    教育的皇帝新衣一旦被识破,学生就对教育阳奉阴违,考试答案是一套,现实又是另一套,更何况教材的许多部分就与下课后的世界无关,与如何生活无关。教育因此培养出一种不再当真、玩世不恭、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人生态度。考试是考试,做人是做人。在这种教育中,一个学生要保持心灵、保持恻隐的话,他只有靠天赋自我“因材施教”。
    这种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教育的潜在敌人,一旦分数过线,知识就被弃若敝履。而最严重的是,现代教育与传统私塾不同,传统私塾代表教师的个人形象。而现代教育,教师的私人风格、品德操行是隐匿的,他们统统代表一份国家试卷。分数线高的就是好老师!老师的人格、德性都不重要。老师完全没有必要对德负责,只要对分数负责就够了。
    有些无德的老师正课马虎应付,课外收费教考试秘笈。今天的学生不尊重老师,老师只是枯燥的国家考试机器上的螺丝钉,老师不关心学生如何做人,只关心他们的分数,意味着老师对学生也没有恻隐之心。你去救人,导致你考低分,你就是差生。差是什么?字典说,错误。其实老师和学生都没有错,这是教育本身使然。不这样教,不这样学,老师就没有奖金,学生就没有学校。“小学而大遗。”(韩愈)当代教育在培养教育的叛徒,我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一种无德无心的教育,学生是不会对这种教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地感恩戴德的。考试结束后,学生进入社会,而社会不是以分数线来运转的。如果一旦失去了答案,他们就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没有灵魂,没有独立见解,没有个人才能。如此滔滔滚滚的一群,对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很严重的麻烦。我的意思是,在面对别种教育培养起来的社会的时候,教育本来是要强国的,现在却为积弱埋下了伏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15:34 , Processed in 0.06590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