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师的外功与内功(作者:张玉新)
做教研员以来,常有老师问我,语文教师应该有怎样的功夫。我曾经在为东北师大中文系举办的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讲过这个话题,温州班的一位老师还在她的博客里特意提到这件事情;也在为吉林省的骨干教师培训时讲过;还在新课程的全员培训上讲过;前天在成都的首届语文教师基本功大赛上被一位听课同行问起,我倒是当场简单作答了;今天,在福建龙岩的一个培训会上,我同样被问到这个问题。看来,这是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我仅能根据自己的经历谈一点浅见。
这里同样要说一个前提,你是一位热爱语文教育的教师,你是一位只能以语文教育为终生职业的教师,你是一位除了语文教学恐怕再也做不了别的工作的人,也就是说,此生你只爱教语文或只能教语文了,已经没有别的出路。
其实,人这一生干什么都行,可是你偏偏做了语文教师。那你还真的要必备外功与内功。
且听我慢慢道来。
先说外功。
语文老师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在我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在高一年级,我的一位语文老师据说是天津知青,讲《荷塘月色》时给我们声情并茂地朗读过,给我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也是我十多年语文学习的最有印象的一堂课。由此我坚信,我如果也在自己的语文课堂给学生朗读,学生也会喜欢的。教学实践证明了这一条。当然,我们不是专业播音员,我们的嗓音也可能不算好,甚至我们没有专业人员那样的技巧,可是,在课堂这样的特定情景中,针对这特定的文本,面对着特定的对象,只要你能够把你的理解读出来,你会受学生的喜欢。前几天在成都听课,看到了西宁市的教研员,他向我提起2006年我曾随中语会西部行,我朗读《赤壁赋》,而且还算成功。
你无意间看到一位字写得非常漂亮的人士,你一问,原来他的语文老师的字写的特别好,他就去模仿,想得到老师的青睐,特别在意自己的字,就开始临帖,终于也写了一手好字。我非常遗憾我没有福气遇到这样的语文老师,我的字至今也不像样子,每当讲起这个话题,我都要先检讨自己。当年上公开课,总要把板书请写字好的老师写一遍,然后我临摹。但总是临时抱佛脚,不成规矩。但我深刻认识到一手好字对于语文教师该多么重要。看着翼健先生给我留下的《老子》墨宝那娟秀的行楷,就越发认识到字的重要性。
演讲能力有多重要,现实生活中有多少时候用得上演讲,这且不说,语文教师总要有渲染能力吧,总要把事情说的活灵活现吧?所以这里强调的演讲能力,突出的是现场渲染能力。
综上,用现代汉语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写一手漂亮的字,生动的演讲,这是语文教师的外功。有了这几项拿手的功夫,可以应付70%的教学状况。
再说内功。
语文教师一般毕业于中文系,中文系的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的内功的最基本组成。无论古今中外的文学,古今的汉语,都是专业课,在面上都要比较均衡。中学语文教学虽然不是按照大学中文系的系列讲解,但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上课有底气。
可是中文系的那些课程那些书,中文系学生差不多都读那些东西,只读那些,你能比别人高多少呢?所以,你要有心劲超越,就必须多跨界的知识,中文系的不愿意读的一些具有理性色彩的书,什么文史哲,都要涉猎。当然这也因人而异,总之要比大部分人阅读得宽吧?
有的时候叫做茶壶煮饺子,肚里有数倒(道)不出来,有知识、有学问不一定是好教师,因为教师并非只需要有学问。常言说的你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从知识的量上看,这不错;可是,如果你这一桶水甚至一缸水不讲方法劈头向那杯子倒下去,可能把杯子弄倒啦,不仅没有装满,还把里面原先有的也弄撒啦。所以要讲究把一桶水倒进一杯水的角度、力度、速度,这就要研究方法、手段、教学艺术,这就是内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能力是让你从一般的只会形下之作走向形上之思的重要途径,你要是能够把这种思考转化为文字成果,你要是能不断有文字成果,你的内功肯定提升了。
人们都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是教师本身没有创造力,能培养出学生的创造力吗?以蒲柳之姿怎能授桃李之教?而创造力首先体现为创造性思维。这又是一个严峻的命题,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内功的层级,我是这样认为的:知识(本专业、非本专业)要扎实、渊博,这是物质基础;研究能力要务实,还要灵活,就是能坐住凳子,又勤动脑子;创造力要求你有创造性思维,不墨守成规,研究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特殊规律。
以上也是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不当之处还望同行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