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法学得不少实用却很糟糕 如何把字写好是个问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0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书法学得不少实用却很糟糕 如何把字写好是个问题

2010年03月10日
   浙江在线03月10日讯 姚晓芳和余根龙都是市区金师附小的教师,他们的一手好字让学生很喜欢。他们说,每个人都不是天生会写好字,好字都是练出来的。当年他们考进金华师范学校,写字是主课,练得很勤,晚自习、选修课经常用来练字,毕业的时候,才进了市区重点小学。
  “现在,学生中练书法的人很多,练钢笔书法和练毛笔书法的加起来,一个班大概不会少于十几人。”姚老师说,学校教学楼的走廊和班里挂了很多历届学生的书画作品。对孩子来说,自己写的字能挂上墙是特别有面子的事,也成了不少学生练书法的动力。
  家长们认识到写字的重要性,纷纷把孩子送到各种书法培训班。但同时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孩子练书法的时候字写得很好,平时写作业或记笔记的时候字却写不好,仿佛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难道“练书法”跟“写一手好字”是两回事吗?
  另一个让学生和家长很困惑的问题是:孩子从小就练楷书,但楷书必须慢写才能写得好,作业一多,或者记笔记一快,字就写不好,完全看不到练过楷书的功底。写得难看不说,很多甚至很难认,连笔的方式五花八门,过一段时间,有的连自己都不认识了。
  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像有的人说的,书法是艺术而不是技术,书法缺少实用性?
  为此,我们询问了一些书法专家,他们的统一意见是,字要写得好,不但要多练,还要找到好方法。
  余根龙老师说,写好字,要有好老师,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当年他遇到的几位老师都很好,经常夸奖他,还带着他练字,后来写字就成了他的爱好。书法是美的艺术,要用心练才能练成功。
  教书法的何小军老师说,开始的时候一般都是练楷书,三四年后有一定基础了再练行书,很多孩子练字的时候还可以,但一到写作业就不行了,主要是因为练字是要求慢写的,作业却写得太快。而且很多人练字很难坚持三四年,这样就根本没练到行书、草书的阶段,对书法不同风格的转换还没找到规律,没有找到自己较为喜欢的稳定风格,写的时候太随意,当然就写不好了。
  按照书法老师的说法,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始终都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尤其是从楷书到行书的过程,行楷比较适合书写,速度可以快一些,也相对工整美观,但一点一画都还是有很多规则和技巧需要学习的。一些学生没有楷书的功底,或者楷书还没练到家的,就不容易写到位。加上太随意,记笔记和写作业的时候也没有书法老师的指点,自然就不容易写好。
  鉴于这种情况,何老师建议,学生不妨临摹一些行楷的字帖,即使因为没有楷书基础写不了很漂亮的字,但是临阵磨枪不快也亮,掌握一些常用的笔画技巧,你的字也会立即变得好看起来。
  因为字写好人生改变了一手好字,成就我的幸福
  楼翼之,字画专家,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师。
  要吃字画鉴定这碗饭是很难的,它需要很深的积累。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现在对字画鉴定方面比较自信,可谁能想到我是婺剧花脸出身呢?这一切的改变都因为我爱好书法。从婺剧小生到在剧团里写字幕,到后来当律师,再到现在搞书画鉴定,经历过的这些职业跨度很大,唯一不变的是我一直很喜欢书法,写字在这十几年中慢慢影响了我的性格,最后做了和书法相关的工作。
  我做婺剧花脸的时候,很好动。有一回去书店,看到了灵飞经的小楷字帖,字迹清秀,煞是好看,当下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天,我就买了一本灵飞经的小楷字帖,开始在家里临摹。有时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常常一练就是四五个小时,还常拿着自认为写得不错的字送给剧团里的同事。第二年,剧团里写字幕的老师退休了,有一天领导看到我写的字,夸我的字清秀漂亮,适合写字幕,就让我顶替那个岗位。我想,写字是自己喜欢的,这活儿也比当演员轻松,就乐呵呵地接受了。
  在剧团干了三年后,我18岁,获得了义乌司法局的推荐资格,去大学深造,圆了自己的大学梦。能够获得这次机会,还得归功于平时的文化积累。我因为喜欢书法,进而喜欢上古文,也爱看这方面的书。两年之内读了很多古典书籍,那个时候已经能熟背《古文观止》等经典著作。毕业后顺利谋得建德律师事务所的工作,能够在那么多人中胜出,多亏了一笔好字。那时做文案记录都要手写,既要写得清楚又要写得快,我刚好符合要求,所以很顺利地被录取了。
  可以说,我的人生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都跟一手好字分不开。写字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性格方面。不管做什么工作,业余时间我都坚持写字,有时一写就是几个小时,我内心越来越沉静,也渴望安静的生活,后来就辞去了律师的工作。
  现在的我算是自由职业者,每年去全国各地走走,淘淘书画,然后拿到北京去拍卖,不受人约束。闲来读读书,写写字,散散步,四十几岁的我已经提前过上退休的舒适生活,我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很高。写字让我的心真正静了下来,有时甚至能在家看一整天的书,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如今,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业,我觉得很幸福。
  幸亏练了字,才当博士生
  浙师大的“三笔字”老师李天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有个2005年毕业的学生小潘,前几天两人碰面,小潘一见到他就感激地说:“还好当年在大学里跟着您刻苦练字,否则我肯定考不上现在这个导师的博士生!”
  原来,小潘硕士毕业时,报考浙江大学一位美学教授的博士生。这位教授出身于国学世家,自己写得一手好字,对学生字写得好不好特别在意,要是学生的字写得一塌糊涂,报他的博士生基本没戏。小潘因为书法不错,无形中甩开了不少对手。
  别看现在的小潘写得一手好字,刚进大学的时候他的字可不怎么样。李天民说,这在目前的大学生中是普遍现象,入学时字就好的学生不到10%,师范专业对“三笔字”有要求,尤其是粉笔字板书要好,学校还专门安排了一学期写字课。小潘是个很有韧劲的人,别人只上一个学期,他却上了三个学期。
  第一个学期结束,小潘的字比原先已经好了很多,用李天民的话来说是“勉强合格”。小潘当时主动来跟李老师商量:下学期想继续旁听写字课。老师遇到用功的学生总是很高兴,李天民就答应了。第二个学期结束,小潘的字还不能说很好,又继续旁听。到第三个学期一下子“开了窍”,字就很不错了。李天民说,这就好比那“9个烧饼和1个烧饼的关系”,前面工夫用得足,又有悟性,字就越写越好。教育实习前,他的“教师基本功考核”成绩为优秀。
  没想到,小潘想继续深造,写字帮了大忙。
  因为字不好
  考试很吃亏
  一位高中生的妈妈说,她儿子一周回家一次,每次还要练字。她有点奇怪:“高中生还要练字?”“是呀。写字直接影响考试分数的。”这位家长说,老师强调过,同样水平的作文,字写得好的那份试卷得分一定会高几分。“你想想,高考分数,分分都要争取,何况写字也是一辈子的事情,能写好当然要努力。”
  带着这位家长的观点,我们求证了一些老师。尽管老师们都说一般的考试并没有设立“写字分数”,中考、高考中可能设了几分所谓的“卷面分”,但他们都表示,卷面的清晰整洁对批卷老师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设想一下,一份字迹工整清晰甚至有些美感的试卷摆在面前,别说做对的题目一分都不会因为被看错而减分,就算是做错的题目,老师也会自然而然地给出合理的较高分数。
  钱老师每年都要参与批改中考试卷,她坦率地说:“其他试卷不说,语文试卷上要写2000个左右汉字,作文至少800字,我们平均看一篇作文的时间不过一分钟,只能是快速浏览一下,重点看开头和结尾。如果字写得好,浏览就迅速而仔细,感觉也会清晰多了,更容易给出高分。如果文章不错,但字写得很糟糕,老师浏览起来费劲,可能就会看得比较马虎,没时间体会这篇文章好在哪里,分数自然就降了一档。而且,老师们一般也都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字如其人。字好的文章自然会多看几眼,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字差的文章会想着快点看过去,而且总带着些挑剔的眼光。你说这是不公平也好,但的确是事实。”
  金华十五中语文老师孟玉霜说,在老师眼里,尤其是不认识这个学生的老师眼里,字就是学生的形象,好字就能增加好印象,差字当然也会增加差的印象。中考作文是有卷面分数的,未必要写得多漂亮,但必须清楚端正,才能赚到“印象分”。教语文的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字好、卷面清楚的作文,就愿意看仔细点,悉心体会学生的遣词造句和情感,反之则看得比较快。字好不好,学生的成绩可能相差一个档次。平时老师还可以慢慢看,改考卷的时候时间紧张,影响就更大。中考现在实行网上阅卷,作文也要扫描上网,如果字不好、卷面不清楚,老师看起来很累,就匆匆看过去,一些水平不错但字不好的学生是很吃亏的。
  孟老师说,练字年龄越小越好练,她现在要求学生初一一进学校就天天练字。
  浙师大一位姓朱的老师说,他当了教师以后才发现,自己当年因为字写得不好吃亏太大了,连数学都肯定有冤枉的扣分,别说语文了。写字还能影响到数学考试分数吗?他见记者不信,随手写了一串数字,说这就是他以前高考时的习惯写法。果然,有几个数字是模糊不清的,比如4和9,因为写得随意,有点难分辨。“我自己当了老师,才意识到写字好差对考试的影响太大了,你们看数学上存在这个问题,那语文呢?历史、地理呢?肯定更严重。”虽然现在已经无从考证20年前他高考到底因为写字差的原因丢了多少分数,但按照他目前当老师的经验估计:“不会少于30分!”现在,他每天都要抽半小时练字,与儿子一起练。
  学生写好字,就像是一个人去相亲的时候穿戴整齐,洗干净脸,才能赢得对方的第一好印象。 (金华日报 王健 金璐 邵佩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07:00 , Processed in 0.0746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