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zt]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3 01: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zt]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艺术教育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和审美以及人类向更高的文明程度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的现代化的前提,首先是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是说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条件和手段,才能加速对人的培养——现代化的培养。
——题记
一、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当然,这里应特别指出的是,全面发展并非平均发展,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的发展,而平均发展是抹煞人的个性专长的发展,自然是不可取的。还应当指出的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首先是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是说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条件和手段,才能加速对人的培养──现代化的培养。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突出点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也是对沿袭多年乃至上百年、上千年教育思想的一次深刻变革。这种教育思想培养的人,不仅是通晓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涉足其他学科的知识,建构更加合理的知识体系,即进行“通才”的培养。现在全面推进的素质教育,就是这一思想的具体表现。因此,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艺术教育对人的智慧、道德、情感、意志、品格、审美等方面的作用,无疑有助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所以,艺术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或是突破口,这一教育思想的转变,充分肯定了艺术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著名科学家的艺术体验   
      历史上对人类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大都具备艺术家的素质,而这些素质又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思维,对他们在本专业里所取得的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爱因斯坦说,音乐是他科学的引路人,并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钱学森认为,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因为科学创造(包括理论)首先是进行猜想的(形象思维),而后才是逻辑思维,艺术创造首先是对客观存在进行生活体验(逻辑思维),而后才进行艺术创造(形象思维)。”①高尔基说:“艺术是靠想象而存在的。”也就是说,艺术是想象的产物。因此,学习艺术更能启发人的想象力。
      现代科学证明,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也就是说,只有智商是不够的,还要有情商,因为智商在个人成功的因素中仅占20%。当前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之时,也是美国哈佛大学“零点项目”的开始之际。为什么前苏联的卫星上天竟比美国早一年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前苏联自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艺术非常发达,涌现出许多世界级的音乐家、画家、文学家、教育家,自然其艺术教育也较别国先进。为此,美国得出结论:“杰出的科学家不是局限在个人的专业领域之内,通晓和熟悉艺术与人文学科,能促使优秀科学家变得更加敏锐,视野也将更加开阔”,并进一步指出:“认真学习艺术和人文科学会促使科学进步,因为科学家会通过学习艺术而获得发展。”②实际上,在古希腊,不但直觉和抽象是完全和谐的处于相互平衡中,而且也不存在科学远离哲学、文学和艺术的状况。那时的哲人亚里士多得就曾在雅典艺术馆门口写到:“不懂几何的人不要进来。”这说明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大艺术家,本身就是科学家,他们把许多自然科学方法和原理运用到艺术创造中,促进了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达•芬奇既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解剖学、植物学、光学、工程机械等科学领域都有巨大成就。他把几何学、透视学原理运用到绘画艺术中,认为绘画必须掌握几何学的点、线、面和投影原则,并利用这些原则创作出了不少著名美术作品,更重要的是将这些科学方法带入绘画与创作实践,对绘画艺术后来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艺术教育的意义  
1.人类理解认识和走向文明的重要环节
      人类对古老文明的认识几乎都来源于艺术。世界通过青铜器和陶器认识了我国的古代文明;通过“曾侯乙”墓中的编钟了解到当时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铸造技术的程度;人们通过金字塔认识了古埃及的文明;通过巴台农神殿和荷马史诗认识了古希腊的文明。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文明的质量可以通过音乐、绘画、建筑、舞蹈、戏曲以及文学作品来衡量,必须使受教育者认识并理解到,对过去文明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着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新的文明的诞生。
2.艺术有益于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孔子把音乐教育看成是培养人达到最高境界“仁”的最重要手段 。“我已接触到了苦难俄罗斯人民的灵魂深处。”这是托尔斯泰在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后潸然泪下时所说。通过聆听,仿佛身临其境,在这欣赏的过程中,不仅有强烈的感情冲动,而且还包括了认识和理解,伦理判断和理性的丰富内涵。再如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中突出表现了拉卡尔这个有反抗精神的人物,整个画面表现了沉重的劳动和纤夫不甘忍受奴役的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剥削阶级的强烈抗议。对现实的欣赏者来说,通过这画面可以“听到”那低沉压抑的《伏尔加船夫曲》……这聆听──感受──理解──认识的过程,就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不论是聆听贝多芬的《命运》还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人们的思绪、情感便会随音乐的起伏跌宕从中接受那哲理性的思索。人类在求真向善中表现出来的理性、道德、情操、意志、品格等,便会深深地感染启发着我们,这些优秀的艺术自然成了人生理想的教材。
3.艺术有益于激发想象力培养创造性
      一个受教育者若能像真正的艺术家那样,用钢琴弹出乐曲,奏出旋律,在白纸上作画,用胶片摄影,不仅能使他掌握一门技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他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提高听觉和视觉的综合感知能力、幻想性和创造性、信息记忆和反馈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等,进而提高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都有积极的影响。当他运用这些技巧来直接创作或二度创作时,也是一种积极的、愉快的感情和心灵的体验。如歌咏比赛就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一是培养歌唱者高度集中的整体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合二为一”的境界;二是身临其境地进行情感、思想的体验和表现,有助于情操意志的陶冶。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借助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用联想,将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正是在同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中(包括与艺术家作品的交流),在对生活的重新体味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白居易的《琵琶行》是写他欣赏音乐时的心理活动,可以说,完全是白居易的联想、想象在起作用。随着音乐旋律和节奏的变化,白居易一会儿联想到急雨、一会儿联想到私语、一会儿联想到莺语、一会儿联想到泉声,即使在音乐暂时停止的时候,也没有停止他的联想,他觉得另有一种幽愁暗恨,胜过有声之时。
      钱学森有句名言:“科学家不是工匠,科学家的知识结构中应有艺术,因为科学里面有美学。”哈佛大学研究者认为:科学是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艺术过程同样要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大脑的工作来讲没有区别,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互相弥补、互相促进,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尽管,关于艺术对促进人的想象力,以及对科学创造方面的材料,是一些科学家关于艺术对人思维启发的零星观点,也没有什么具体的量化统计,但从国际(如:美国1994年历史上第一次将艺术与数学、语文、历史、自然科学并列为基础教育核心学科)、国内的艺术教育,尤其是近20年来的学校艺术教育的方兴未艾,国家教育部多次下达的有关艺术教育的文件,还有2005年10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文化素质教育十周年回顾的会议上,周济部长宣读了钱学森的一段关于艺术教育的论断:“培养具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我觉得艺术中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素养,现在我要宣传这个观点。自己在科学上之所以取得如此的成就,益于小时候不仅学习了科学,也学习了艺术,培养了全面的素养,因此,思路开阔。”这充分说明艺术对人的培养,是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因此,可以这样说,创作、欣赏的体验过程本身就是积极地创造世界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可以起着充当自由、文明、想象和理解的工具作用。
4.艺术语言交流的不可或缺
      人类之间,交流方式是多样的,仅语言就上百种,但交流除语言外也可通过非语言来进行。“不论走到何方,单凭《国际歌》那熟悉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列宁)这就是说人类的感情,可以用音乐向任何心灵说话和被理解。同样,造型艺术也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罗丹说:“一位由于热情和理智而闻名的伟大的雕像,不应该是他肉体的再现,而应是一种结构,结构的线条应该表达出这位伟大的灵魂……”③所以,尽管他的巴尔扎克雕像结构单纯、线条简练,但雕塑语汇却显得更加深刻。通过人物带有倦态的表情、蓬松的头发、仰首凝视的神态,表现出巴尔扎克蔑视权贵、傲然独立的全部性格,非常集中地再现了这位伟人的内心世界。可见除文学语言之外,也可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进行非语言形式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交流。所以,对受教育者加强非语言内容的教育,是有助于思维、情感健康发展的。正如语言的知识与技巧是必不可缺少的一样,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与技巧也同样重要。
5.不懂欣赏会影响审美
      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就不能有较高的审美能力,更不会欣赏美,不认识美也就影响了对丑的认识;反过来,知道了什么是美的,还愁分不清丑的吗?让青年学生接触大量的艺术作品(经典的、通俗的),使他们从中判断艺术作品的优劣,并作出理智的选择。而他们的这些选择,反过来一定会影响艺术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审美质量的提升同样表现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如今人们随着经济上的不断富足,在购买商品时往往首先强调的是欣赏价值,其次是使用价值。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们追求使用之外的“使用”(欣赏),这不能不说是美化生活,美化人的本质力量,走向更新文明的一个具体表现。
6.艺术教育并非艺术家的教育
      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拉得一手出色的小提琴,还会弹钢琴,但他没有成为音乐家;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会拉小提琴,并创作了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最后也没有成为音乐家。正如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日本的铃木镇一这样说:“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而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优美心灵、高尚能力的优秀公民。”④两千多年前的孔子,早已提出了“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等著名论断。在近代,梁启超主张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科”。在西方,柏拉图曾说:“音乐应成为国民的必修课”,“把人教育成美的和善的”⑤,现代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音乐是“从根本上对人进行培养的思想”。以上,都深刻地揭示出古今中外的优秀的艺术教育思想。如今,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已经立法,普通高校(非音乐院校)的艺术教育也迎来了“春天”,2003年教育部出台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2006年出台了《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指导方案》,这都说明了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从中看到我国教育思想的变革,这也是时代的召唤。
      纵观国际培养人才的发展趋势,便会感到21世纪我国所需复合型人才的迫切性,自然也会认识到如今教育思想转变的正确性。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是综合国力,一个人智慧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全面发展的程度,也就是个体的综合素质,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21世纪的今天,艺术教育在全球,尤其是在发达国家更是引起了政府的高度关注。在资源日趋匮乏的现实中,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人类的智慧,并且将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21世纪教育研讨会对新一代人的要求是:“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对新思想和新的机遇开放的人”。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对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思考,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注释 :
①钱学敏,钱学森. 谈逻辑思维与艺术思维. 人民日报, 1996.11.6
②王永杰.浅析对大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意义. 高等教育G4, 1995(12): 69.68
③李燕杰主编.青年与美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216
④曹理主编.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2
⑤何三乾主编.西方哲学家思想家论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3: 1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0:56 , Processed in 0.39455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