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简评与商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 08:1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0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卷简评与商榷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 陈继英 董希旺 杨志雄

轰轰烈烈的全国2010年高考考试业已落下帷幕,目前各省正在进行紧张的评卷工作。我们应广东省有关部门的要求,简单分析了今年高考语文试题部分题目的特点,现发表在本网,以此抛砖引玉,想听听各位网友的意见。
一、文化气息浓郁
整套试卷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语文味”很浓。这首先表现在考查材料的选用上。第二题成语使用正误判断选用有关笔墨纸砚的材料,第四题选用作品原创性的材料,尤其是一般论述类文章选用名家所著文艺理论文章,内容深刻而文笔通俗,小说阅读材料选用德国作家沃尔夫冈•博歇尔特充满温情的小小说,连实用类文本虽是新闻评论,而语言也有着明显的文艺色彩,所有这些无论是对中学教学的指引,还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都是很适合的材料,充分体现了语文试卷的文化内涵,使整套试卷“文气”十足。
二、时代特点突出
试卷有很强烈的现时代的特点,清新之气扑面而来。病句题无一不是当今热点,实用类文本选用名家新闻评论,内容则是备受关注的新能源立法问题,时代特点十分突出。
三、整套试卷稳妥平易
保持稳定,应该是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基本特征。本套试卷不偏,不怪,不难,中规中矩,稳妥平易,发挥了高考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导向功能以及考试的选拔功能。
例如语音题,所选四组24个词语都是常用词语,稳妥平易,但设题则从异形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易错字等不同角度考虑,知识点的覆盖面广;例如病句题,分别从句式杂糅、歧义和搭配不当着眼。这些都看似寻常,却有板有眼,章法不乱。
又如主观题的设问,都表达清晰,指向明确,设题点无论对于文本本身还是考点,都能切中要害,规矩得体,稳妥中肯。
四、作文采用命题作文形式命制,注重考查考生对生活的体验感受以及认识能力
本次作文题不人为设置审题门槛,题旨比“常识”容易把握。写记叙文和议论文均可出佳作,关键是把握好题目中的“你”字,有形的人、物,无形的思想、精神、理念等等,如能写出真实深刻的体验、感受和深层次意义,可得高分。而“邻”有邻居的意思,也有接近靠近的意思,因而命题既能对准人的一种重要生活空间,也能对准人的感情精神空间,命题提示语指向明确,可激发考生想象能力,不甚难写,亦有区分度,不错的题目。
其实,一篇作文写得好坏,更多的在于作者的思想意识和他的思维品质高低以及对生活的体验深刻与否,并非仅仅文笔的好坏。只有有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立的思考,才能写好文章。也就是说,考生如果孤立的为技巧而技巧,仅仅在作文的思路里面训练,他不会拿到一个很高层次的分数,更不会有大的发展。
商榷意见
1题,“甚嚣尘上”的使用显然是不正确的。“岁月的斗转星移”也有可商之处,“斗转星移”本身就是“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岁月的斗转星移”就有语义重复的嫌疑。如果暂不考虑上下文衔接,就这个句子本身而言,改为“记录了岁月的变迁流转”或“记录了斗转星移”,较为稳妥。
3题,选项A.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让肤色不同、语言不同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
语法是经得住推敲的,然而 “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平台上共同寻找答案”一句,在没有上下文的条件下,显得很突兀,语义含糊,寻找什么答案,无照应。作为语病题的正确选项还是应该进一步推敲的。
    第4题,该题难度过大。5个选择项在原文中前后都是句号,也就是说,这五个句子在原文中其本身以及与上下文的关联就不是很紧密的,而且还是出自不连贯的四处,云山雾罩,迷雾重重。
   9.题的翻译导向似不明,究竟要考察什么文言能力和知识现象,似不清。最好考察重要实词,最好能体现文言句式的典型特点,这样,也才与考纲要求一致。
     第23题的语言表达题,题型有些陈旧,有些练习题中甚至就直接命制过这个题,高考命题者命制的这个题,有失水准。下面就是这道题,大家可参看:
某校举行由学生把所学课文改编成独幕剧的演出晚会。下面是演出的节目单:
  晚会节目单
  1. 《孔雀东南飞》(原作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演出:高一(2)班
  2. 《雷雨》(原作曹禺《雷雨》) 演出:高二(5)班
  (其他略)
  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在节目之间加上衔接的话,以增强晚会的整体感。请你在《孔雀东南飞》与《雷雨》之间,为主持人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所写内容与串联的节目密切相关,衔接自然,不少于60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 19:39 , Processed in 0.1173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