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群体交流” 激活生活储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6 16:5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群体交流”      激活生活储备

             周存辉

想象习作《鱼的心里话》(《小学作文创新教学》2006年第9期)是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的一个教学设计,其中的第二个环节“群体交流”是学生发言内容的归类,是学生发散思维的集中整理,是老师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对内容的拓展与引领,是教师教学机智的具体体现。
最先,我想写成教学实录,但我担心一线教师不能从“生活环境”、“生活感受”、“生活事件”、“心中向往”等方面寻找引导学生思维发散的点,这样,对教师的指导价值不大。于是,我把师生在课堂对话交流的内容浓缩成这四个方面,又把每一方面学生可以寻找的信息点一一列出,旨在让老师明白:在作文指导时,引导学生在群体的交流中广泛地获取生活的信息,他们就有可能在同伴的启发下“找到本次习作的动情信息点”,也才能解决好言之有物的问题,落实好本次习作的重点——大胆想象,内容具体。如果我简单地用一幅图或创设一个“鱼”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验,他们选材的思维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如果用习作实例或一个个具体问题去引导,学生会产生思维定势,个性化的习作难以产生。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应循着学生的思路跑,要还课堂于学生,还学生于儿童,习作训练过程的充分展开不应与此相悖。笔者认为,学生的群体交流对习作的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一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表达的话题尽情地说,让思维呈球形向四面八方展开。没有“自由讨论表达时热热闹闹”,学生“个体动情信息的捕捉、确立”就没有土壤。例如,写茶杯,学生在交流中会找到以下若干信息点:白色、圆形、塑料杯、杯子摔坏了、买茶杯、洗杯、参观陶瓷茶杯制作厂、给爸爸倒茶、用茶杯插花、刷牙、第一次泡茶、茶杯的旅行、送茶水、收藏各类杯……这些信息点的获取不需要借助太多的辅助手段,重在激活学生的生活储备。教师的责任在于发挥教学机智,不断地让每个孩子找到新的信息点,产生表达的兴趣与欲望。学生说自己对杯子的了解,说身边发生的与茶杯有关的新奇的事,体会杯子所传递的某种情感等等,思绪回归到了自己或同伴的生活中,习作就成功了一半。实际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值得一写的东西,不会有“表达内容的简单重复”,“个体动情信息的捕捉、确立”就会水到渠成。
新教材一般不限定习作的内容。如北师大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收获”这一单元的习作,可以写水果摊的热闹,可以写农民收获粮食的欢乐,可以写学生收获成绩的自信,可以写画中“自己”的满心欢喜……因此,群体的交流在处理新教材的习作教学方面值得格外关注。
离开了学生的群体交流,学生个体的选材思路就不流畅,思考就会略显迟缓与肤浅。可以这样说,“群体交流”是习作训练过程充分展开的基本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敏锐的调控与多角度的引导是学生摆脱“无从下笔窘境”的关键。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在“群体交流”的环节,那是无法达到习作教学目标的。《鱼的心里话》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训练的实效性。在“内容构想”环节的第一点,我以《小鱼的呼唤》为例,进行了“表达意义”的渗透和“章法结构”的引路,从如何表达及为什么表达层面上给予了应有的重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构想也建立在“群体交流”所获得的大量信息的基础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05:50 , Processed in 0.06160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