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朋友伍立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18 06:4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朋友伍立杨  
作者:浮沤客   

   妄称伍立杨先生为“我的朋友”,不知是否亦属谬托知己一类。但就我与他并不长久的交往来看,立杨兄当是温良恭谨的纯正文士,或许不会轻怪我的疏狂罢。

   伍立杨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彼时,文革的狂澜行将掀起,历史的洪流不日即将卷没善与恶的一切,成长于这一时期,当造就了他观照社会、反思历史的一双锐眼。有这样的生长背景为底色,兼之日后于中西文史学的专攻探究、广收博取,再融合了他诗人般的性情与禀赋,于是,在刻下的中国文坛、在乏善可陈的散文界,伍立杨以他汪洋恣肆、风流蕴藉的文风华彩,书就了一幅幅灿若满天云锦的文章画卷。

   能诗,诗风沉郁;为文,文气沛然。我们闻知伍立杨的文名,当最早从他的新诗入手,“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恰可用来移赠描绘他的诗作。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之后,伍立杨的一支如椽巨笔则指向了散文一路,他的散文,糅合杂文之犀利与新诗之清丽,厚重典雅、文采郁郁,每每令读者叹为观止、激赏不置。近来出版的著述甚夥,相继有《时间深处的孤灯》、《霜风与酒红》、《铁血黄花——清末民初暗杀论》、《缀满比喻的生存》、《纸上的风景》、《语文忧思录》、《梦中说梦录》、《墨汁写因缘》、《漏船载酒》等,年甫过不惑便著作迭出,且略无歇息辍止之态。伍立杨持久而旺盛的创作力,使得诸多侪辈只得望其项背而莫能接踵跟进。一骑绝尘,岂只古之大英雄哉?

   伍立杨的文章,文气郁勃是一大显明特色。“三千汉字帐前听令”,他将文字拉长、伸缩、锤打、锻造,用字多极为简省却能得其精髓,清新典雅、古朴凝练的气息扑面而来,捧读一过,有若独坐春风,一时心性为之倾倒流连。他于文言一体嗜之甚深,以为色正、光永、味妙、境高,乃中文独绝之魅力,屡屡作文称引,于《语文忧思录》、《文章无味无异苦瓜》诸多篇章中皆可得见。“文言百炼成精,同时获得不灭的灵幻。白话是水果,熟极而朽;文言是琥珀,千年弥新。以单调口语为师,率尔而为的白话文,自然不能同文言抗衡比肩。”其于文言之嘉许如此,藉此便可理解为何他笔端汩汩流泻而出的,尽是些渊雅非常而与伧俗无缘的珠玑文字了。

   有评论家以为“伍立杨是当代文言创作的支持者、实践者与倡言者”,确乎其言。而伍立杨驱遣文言的手段之高明超迈,甚至于还“迷惑蒙蔽”了不少大方之家,据闻,北大中文系教授袁良骏先生在读了伍的文章之后,竟以为他乃一年高德劭之耆宿,“伍立杨的古文很好,该有七十多岁了吧?”

   他异常服膺鲁迅、俞平伯、余光中、董桥、李敖诸位当代文坛大家的手笔,同气相求、同声共鸣,心摹手追不止,荡开笔墨、阐发文思,写出无限的胸臆与襟抱。伍立杨文章的笔触,游移行走的范畴极为广泛驳杂,举凡书影梦影、语文人文、人事战事、冷想热想,乃至旅行采风、书画篆刻、饮食男女、相貌卜测,只要为他的一支笔所捉去,定能幻化出无尽的绮思妙想。尤其可值一提的是,他并不端坐于阁楼中或亭子间里游戏文字、嬉笑人生,却于世间的万物体察至微,或关心民瘼或针砭时弊,或铁肩担道义或辣手出重拳,直指社会的病灶与症结所在,阐发的论点亦皆切中肯綮,担负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渴求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民众的良知与公德之心。这一点上,愚见以为他与军旅作家李存葆有相似处。“一个时代的文学,倘若道学之腐气占了上风,则真正的艺术气质必至偃伏不起,仿佛烈日下的枯禾一样,并且绳趋尺步,像后宫里宦官的声音一般可厌可憎了,世道人心进入人心并无不可,可怕的只是羊质虎皮的假道学。”在《少点腐气,多点活力》一文中,伍立杨就文学作品中的酸腐及假道学之气作了如是的针砭指摘,在设喻精妙的背后直指准心,差可谓振聋发聩。而细细窥察下来,文章中解衣磅礴、气吞万象的雄浑广博之意韵,又与以画家名世、实则文章不输绘事的范曾有暗合之处。品读如许超一流的文字,无疑是眼目心灵的一大享受,而这样的阅读体验目下已寥若晨星矣。

  七月下旬,我将新近出版的一册拙著投寄至立杨兄所在的海南日报社,请素未谋面的他多加“哂正”。未几,即收到他的手机短信,一番简短的谬奖夸许固然当作外交辞令看待,但发乎真情与肺腑的话语,宛如友人间劲健有力的握手,使我感到了来自天涯海角的一丝清风、一股暖意。随后,承蒙他的青眼看重,通过电子邮件及电话,为他司职编务的海南日报副刊向我及我周遭的一干书友约稿,便中还慨然赐赠了近著《墨汁写因缘》,就此缔结了一段难得的文字之交。言谈恭谨务实,行事爽捷轻快,由他的散文到他的为人,我渐次了解了“南天嘉禾”伍立杨……

  生长于川中,负笈于岭南,立足于京师而后迁居海南,是伍立杨大致的人生轨迹。丰富辗转的流变迁移,或许造就了他厚重浑穆的气质禀赋。放弃首善之区的北京而选择海南作为人生开疆辟壤之地,颇为诸多外人所不了然,我非解人,但要妄作揣测的话,或许伍立杨是要步武异代知己苏轼,追随东坡先生的履迹,引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为朋辈,去吸风饮露、遗世而独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6:53 , Processed in 0.08392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