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语文教学:视而不见,火上烧油,还是有所改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4 18:2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语文教学:视而不见火上烧油还是有所改良?

                       ——读斯腾伯格《思维教学》之感悟与疑问
                           四川也人

斯腾伯格把不同思维模式的学生的特征分为三类:
(1)分析性思维:考试分数高,喜爱学校,被教师喜爱,适应学校,听从指示,能看出观念上的错误,天生的批判者,经常偏爱接受指示。
(2)创造性思维:成绩中等或偏差,考试分数中等,在学校里觉得受到限制,经常是教师眼里的一大麻烦,对学校适应不良,不喜欢遵守指令与规则,喜欢想出自己的观点,天生的好出点子者,喜欢我行我素。
(3)实用性思维:成绩中等或差,考试分数中等或偏低,对学校感到厌倦,教师眼里的思维混乱的学生,对学校适应不良,想知道任务和指导的用处,喜欢将理论在现实中加以应用,天生的有常识的人,喜欢在实际工作中寻找自我
感悟
(1)在我的经验里,我们的语文教学,如果面向考试而教,最高极致也只能是培养“天生的批判者”——这些,可能就是未来的学术性或教授级人物。当然,更多的时候,是达不到最高极致——也就是说,在语文课堂上,分析性思维也并没有得到有力的训练。(对我自己来说,也只是在这分析性思维方面有所用功,更多教师的语文教学,可能离分析性思维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因为他们本人都不长于分析性思维)
(2)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在现行的语文考试试卷里,可能只是在“语言运用”(一般15分)这一块有点涉及。作文,在理论上也应当是考查创造性思维或实用性思维的。但是,由于考试作文,能吸引阅卷人眼球的多在语言措词层面,有思维深度的作文并不一定被认可。 至于“现代文阅读”这一块,可以说,基本上考查的,只停留在分析性思维的层次。
(3)现代高考,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设问,涉及到思维层面的提问,一般是原因分析、比较分析、作用(好处)分析、辩证分析(及少)等。除了作用(好处)分析,其余的分析,全在斯腾伯格所说的分析性思维里面。本来可能体现创造性的作用分析(好处)分析,又恰恰是,问题多限于“一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这个问题的答案,一般都限定在“承上启下”类似的文章章法知识的框架里,于是基本上都有一个参考答案,并不需要什么创造性思维参与。
(4)于是,基本可以肯定地说,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并不涉及斯腾伯格的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按斯腾伯格的说法,创造性思维要解决的问题,多是结构不良的问题。(P128结构良好的问题,可以清晰而具体的地列出一步步的解决方案。而结构不良的问题,则无法列出这些具体步骤)这些问题“经常是没有正确答案的。”(P145)
(5)众所周知,高考是指挥棒。没有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思维参与的现代文阅读考查,必然导致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的缺失。这种缺失的后果就是,现代教学最高境界也只是培养批评家、学术家(或者学术垃圾制造者),但创造者(天生好出点子者)、“有常识的人”在现代教育的学校遭到普遍的压抑。或者,保守点说,在语文阅读课上,面向考试的教育,可能对学生的创造能力没有任何帮助。
问题:
(1)现在的问题是,斯腾伯格的创造性思给和实用性思维究竟是什么东东?在我的理解看来,创造性思维在现代文阅读中(尤其是小说阅读中)就是一种“改写”和“设计”——当然是一种广义的写作。以马正平广义写作思维的视角来看,就是一种功能思维(P67:如果林肯总统没有被暗杀,美国历史会发生什么改变?)措施思维(设计)(P85:如果杜鲁门不用原子弹,还有没有别的方式促使日本投降?)的运用。
(2)善于分析性思维的人关注学术问题,善于创造性思维的人关注新奇的问题,善于实用性思维的人关注日常问题。(P33)由此,似乎可以说,需要创造性思维解答的问题,都是比较新奇的问题,而需要实用性思维解答的问题,近于日常问题。当然,需要分析性思维解决的问题,往往就是课本问题——或者就是狭义的文本解读。“但是课本问题的最美妙之处在于,离开学校之后这些问题也就随风而逝了。”(P137)也就是说,对于多数人来说,课本问题在离开学校之后,就毫无意义了。这个时候,还需要的是实用性思维,因为“日常生活问题可以是复杂的、混乱的和顽固的”(P137)。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实用性思维,对人的一生都是有用的。因为,课本问题可以过时,但日常问题(或人生问题)却永远不会过时。
(3)从以上梳理,可以发现,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所运用的方向基本上不是狭义的文本解读了——创造性思维是对文本的“改写”或“重新设计”,实用性思维已经干脆跳出了文本之外,进入了阅读者的日常生活或生命世界。无论如何,这种改写(重新设计)和进入生活(生命)世界,其教育意义是不可低估的——如果,我们的教育,最终不进入人的生活和生命世界,那只能是一种异化(教育与生命相背)。于是,斯腾伯格的“实用性思维”看似朴素的命名,其实是微言大意。如果说,创造性思维的目标是走向创造,那么,实用性思维的目标是走向生命(或生活)。分析性思维的目标,可能就是走向理解(或解读)。
(4)通过以上理解,我似乎可以拟出三种不同思维指向的提问了(以《祝福》为例):
A.祥林嫂的死因是什么?(分析性思维)
B.假如祥林嫂没有道德感,她的故事可能是怎样的?(创造性思维)
C.你遇到过祥林嫂样子的乞丐么,你是怎样对待她的?如果我们要帮助她可以有哪些办法?(实用/创造性思维)
显然,A问是文本解读,而BC问,就与文本解读无关了,但是,这并不是与教育无关,与人的生命生活无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C类型的实用性提问,文学的悲悯精神(也是一种教育精神)是很难得到强化的。分析性思维教育,强化的是课本后面的问题——这往往是与学生的生活或生命比较隔膜的问题。
(5)接下来的问题是,现代语文教学论,如何面对现代文阅读考试的和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弊病。是视而不见,还是火上烧油,还是有所改良?具体的说:高考的现代文阅读,可不可以考查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又应当如何对待创造性思维和实用性思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3 23:35 , Processed in 0.07102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