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现代文坛的“谢本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9-25 20:2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现代文坛的“谢本师”
   
    □王泉根
   
      “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有一个有趣的别号,叫做“青藤门
    下走狗”,这是为了表示他对明代书画家、文学家、青藤道士徐渭的
    崇拜。说来有意思,自郑板桥的“青藤门下走狗”一出,后起模仿者
    竟大有人在。据郑逸梅《艺林散叶》载:近代杭州有一位名叫祝桐山
    的诗人,他就刻过一方“曲园门下走狗”的印章,并以此自号,颇为
    自得。这位“祝走狗”所崇拜的“曲园”就是清末著名经学大师、当
    代红学家俞平伯的祖父俞樾(曲园)。以“走狗”自命,这是对自己
    心目中的偶像极表崇拜的说法;就文化人而言,大多为师生关系,因
    爱师敬师而自甘为“牛马走”或“走狗”。其实崇拜之心,人常有之,
    习武的崇关公,经商的崇赵公,时下一些少男少女还一度崇拜港台歌
    星,所谓“追星族”是也。
   
      由“称走狗”不由使我想到了“谢本师”。中国文坛除了有对崇
    拜的师长自称“走狗”的一面外,也有因师生关系破裂分道扬镳而导
    致“谢本师”的另一面。
   
      说来凑巧,“谢本师”的典故也是出自俞曲园名下。1891年至
    1897年,青年章太炎曾在杭州“诂经精舍”师事经学大师俞曲园,凡
    八年,颇有获。太炎自谓:“余喜独行赴渊之士,出入八年,相得也。”
    但后来章太炎走上反叛传统经学的道路,尤是结识孙中山后,力辟康
    梁保皇言论,倡导反清革命。此举遭到俞曲园的严厉训斥,直骂他
    “不忠不孝,非人类也。小子鸣鼓而诛之可也”。章太炎随即在《民
    报》发表《谢本师》一文,表示从此将走自己选择的道路。果然说到
    做到,章太炎积极投身反清运动,曾一度入狱,后流亡日本,组织光
    复会,并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进步的思想赢得了留日学生的爱戴和崇拜,
    不少青年成为他的学生。这里面,就有来自浙江绍兴的周树人(鲁迅)
    与周作人二兄弟。
   
      周氏兄弟于1908年拜章太炎为师,从其学习音韵、文字、庄子、
    楚辞等国学,师生关系颇为相得。但以后章太多的思想日益脱离民众,
    渐入颓唐,鲁迅说他“用自己手造的和别人帮造的墙与时代隔绝了”,
    而且越走越远。1926年,章太炎突然与北洋军阀打得火热,发表宣言
    与通电,叫嚷声讨“赤党”。此通电一出,全国舆论大哗。周作人万
    万想不到昔日崇拜的师长竟有如此变化,于是立即在《语丝》发表
    《谢本师》一文,严正表示“先生现在似乎已将四十余年来所主张的
    光复大义抛诸脑后了”,“这样也就不是我的师。先生昔日曾作
    《谢本师》一文,对于俞曲园先生表示脱离,不意我现今亦不得不
    谢先生,殆非始料所及”。章太炎“谢”俞曲园,周作人“谢”章太
    炎,三代人之间演出了一幕“报应”式的历史剧。
   
      但此剧并未到此结束。如所周知,五四时期的周作人与乃兄鲁迅
    一起,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同为文学革命的风云人物,后来又担任
    北京大学教授,因而赢得当时不少知识青年的崇拜。但五四新文化运
    动退潮以后,周作人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先是退缩在“苦雨斋”里
    品苦茗、读杂书、写小品文,后来竟一步步倒退到“事敌”的深渊,
    背上了“汉奸”这一沉重的十字架。1938年,当周作人“事敌”的消
    息一传出,如同当年章太炎通电“讨赤”的消息一样,全国文化界立
    即舆论大哗,响起一片愤怒的谴责、抗议声。这里面也有当年崇拜过
    他的知识青年和北大学生。诗人艾青曾以《忏悔吧,周作人》为题,
    写了一首激愤的诗,表述了当时年轻一代的情绪:“周作人/在祖国
    艰苦战斗着的时候叛变了/(我用灼痛的心接受这消息)……周作人
    /你不能想一想你所走过来的路么?”“你曾护卫过德谟克拉西/你
    曾抨击过北洋军阀的政府/你曾无畏地走在思想斗争的最前面/———
    中国的青年/不曾忘记你的名字”,“忏悔吧,周作人!/不然……
    /中国的青年/要向你射击!……”在这颤抖的诗行里,充满了多少
    期望、失望、痛苦与愤怒!这些充满着战斗精神的热血青年,曾按照
    自己的理想,塑造了一个“无畏地走在思想斗争的最前面”的周作人
    的形象,而现在,这位昔日崇拜过的“师长”竟投向了敌人,这是何
    等痛苦而复杂的心理(参见钱理群著《周作人传》)。他们不得不
    “谢”本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与周作人彻底决裂。
   
      回顾本世纪中国文化界这一幕幕“谢本师”的历史剧,似乎可以
    看到近现代知识分子“早年激进,晚年复归”的文化“怪圈”,同时
    也让我们感受到“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的书生本色。在“谢本师”
    的历史表象背后不是有更深刻的文化蕴含值得人们深思么?
   
    中华读书报1999.7.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23 , Processed in 0.06573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