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闻角度简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7 16:2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闻角度简论

作者:佚名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角度运用广泛,这方面的经验总结也已不少。本文所要做的,是就新闻角度由什么构成和它的基本功能,做一点理论探讨。
  现在讲新闻角度,较多的说法是“侧面”。有的新闻学辞书也把新闻角度表述为“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这种情况姑谓之侧面论。侧面论的一个突出不足,是只讲到了事物的横向联系,而忽略了纵向联系。因为这样,就不能说明仰角度、俯角度等问题。侧面论也不能说明角度的“度”即角度的大与小,因为一个侧面并不必然比另一个侧面大或小。
  那么,新闻角度究竟是什么?《新闻学大辞典》将新闻角度表述为“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点”。“点”是什么?笔者以为这要用系统论的观点作解释,即“点”是一个系统存在物。
  系统由要素构成,它有横向关系,又有纵向关系。在纵向上,系统分出不同层次。作为角度的“点”在系统中处于一定层次,在横向上它形成正面角度、侧面角度;从纵向上说,相对于上一层次,它是仰角度,相对于下一层次,它是俯角度。由此也能说明角度的“度”即其大小。构成角度的“点”在系统中所处的层次越高,其角度愈大,反之愈小。森林角度大于一片树林角度,一片树林角度大于一棵树角度。在概念系统中由种概念构成的角度大于属概念构成的角度,如由经济概念构成的角度大于由经济管理概念构成的角度。因为这还涉及到作为角度的“点”与对象的距离问题。不言而喻,在系统中层次愈高,与对象的距离愈远,而距离的远近又影响到角度的大小。就像人看事物,眼睛与对象的距离越远,其视线展开面越宽,距离越近,其视线展开面越窄。总之,构成角度的,是作为系统存在物的“点”。这里的“点”泛指一切实际的或观念形态的事物,它们是系统的要素或要素所包含的因素。这个“点”是“角”与“度”的统一体。
  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有信息提供者、受众、传播者,还有现实流动的信息和潜在性信息等等。这些方面就构成一个系统。作为这一系统中的上述要素,都是系统中的一个“点”,也就各自构成一个角度。
  这个角度有什么作用呢?新闻传播过程,是上述方面相互作用或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角度起一种规定性作用。如从受众这个角度发出一个反馈信息,这个反馈信息是向新闻传播者表明,他希望从新闻传播中得到什么信息,得到多少信息。从信源角度提供一个事实,这也就规定了新闻传播者和受众可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和多少信息。
  上述这些,是新闻传播中,角度的客观情况。而我们这里讨论的新闻角度,实质上是新闻行为的角度,即新闻主体为实现新闻传播所运用的角度。
  新闻主体在新闻传播中面对什么呢?面对的是一个新闻可能性空间。前述讲到,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信息提供者、受众、传播者,还有现实流动的信息、潜在性信息等等构成的系统,也就是一个新闻可能性空间。其中的要素各自又包含多种因素,如一个事实包含若干子信息、一个受众有多种信息需求,一个新闻主体头脑中储存着多种潜在性信息等等。这些又构成若干相对小的新闻可能性空间。新闻可能性空间是新闻资源和传播条件的空间,但又是不确定性的表现。比如,一个事实包含若干子信息,新闻从中选取和传播何种信息、多少信息?受众有多种信息需求,在一个特定新闻传播中满足何种和多少需求?新闻主体头脑中的潜在性信息有多种,在正在进行的新闻传播中选取和使用何种和多少潜在性信息与现实信息相联系?一个事实信息可与多种潜在性信息相联系形成多种新闻意义,在正在进行的新闻传播中与何种和多少潜在性信息相联系,进而实现何种和多少新闻意义?可见,新闻
  主体在新闻实践中常常面对两个不确定性,一个是质的不确定性,一个是量的不确定性。按照哲学观点:“要认识存在物,仅仅指出它的存在,停留在一个‘是’字上,那等于什么也没有说。最起码的要求是要回答是什么以及它的大小、多少等等。‘存在’的直接规定就是‘质’和‘量’。”(见谢庆绵著《西方哲学范畴史》第80页)就新闻传播来说,不能把握新闻可能性空间的质和量,也就无法把握新闻可能性空间本身,也就无法进行新闻传播。而新闻角度的作用,恰在于解决这两个问题。
  请看一个实例。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中论及新闻角度时谈到,新华社记者黄正根、傅上伦等接受采访“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防护林工程任务后,首先遇到的就是角度问题。“三北”地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东西万余里,该从哪儿跑起?“三北”风沙干旱危害几千年,第一篇文章又从哪儿做起?后来,穆青同志给他们出主意说:“东西万余里,就从北京跑起;上下千百年,就从眼前北京的风沙写起”。记者按照这个角度进行了采访,在一个星期之内,稿子就脱手了。
  我们来分析一下,东西万余里,是一个新闻可能性空间,第一篇报道选择什么样的空间和多大的空间?上下千百年是一个新闻可能性空间,第一篇报道选取什么样的时间和多大时间范围?穆青确定的新闻角度,很好地回答了这些问题。“从北京跑起”,是确定了在东西万余里中选取什么空间,,同时北京的地理范围就是这个空间的量度。“从眼前写起”,就是确定了在千百年中选取什么时间,同时,“眼前”的时间范围也就是一个量度。
  这个事例讲的是采访角度。在新闻认知中,新闻主体选择储存在头脑中的潜在性信息———或是一个时期的主旋律精神,或是关于对受众需求的认识,或是对某种倾向性问题的了解,与所要报道的新的事实相联系,以实现对新的事实的意义、价值的认识、把握。如关于徐洪刚的报道《人民崇尚这颗星》,社会上存在“追星”现象,但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目中,最值得崇敬学习的是什么样的人物呢?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角”,而在有关徐洪刚的事实中,有一部分信息就能与这个“点”相联系,这个“点”对有关事实的覆盖面就是“度”。
  在新闻表现中,新闻主体要考虑用一定事实说明什么。比如《会计伢嫌我的油壶小》这篇作品,会计伢赚油壶小,这个事实就是一个“角”,由此说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及其程度,就是“度”。
  以上所述,又表明新闻角度是关于新闻可能性空间性质与量度的概念。新闻角度通过对新闻可能性空间性质与量度的把握为实现有效新闻传播创造条件。前述已表明,新闻可能性空间自身包含着多可能性,这就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信息流向流量(这里的“向”不仅指空间上的位置,而且指流动的信息是什么)的多可能性。这样,在客观的信息流动中,就存在一种自然的、无序的状况。相对于有目的的新闻传播来说,这是一个障碍。新闻角度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新闻主体采取一个新闻角度,就形成了两个规定,一是规定了信息及信息从何处流向何处,二是规定了信息流量。这两个规定实际上是构成了使信息有目的、有秩序地流动的通道。采访角度是在传播者与信源间建立这样的信息通道,表现角度是在传播者与受众间建立这样的信息通道。
  这是新闻角度功能的基本方面。新闻实践中所采用的一切新闻角度,其作用都离不开这个基本方面。其他如新闻角度的“巧”、“最佳化”等等,都只是这个基本方面的派生物。
  这个基本方面还说明,新闻角度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在讲新闻客观性的时候,有人就可能怀疑新闻角度的存在。只是单纯报道一个事实,还有新闻角度吗?其实还是有新闻角度的作用,不同的是角度的大小。比如报道“今天下雪”,这是客观的,但同样有角度。“今天下雪”是一个“角”,它对农业、交通运输业、气象工作,乃至科研工作都各有意义。这个信息的作用面,就是“度”。这里所说的新闻角度虽然是新闻主体意义上的,但决非单纯主观意识上的东西,它是新闻主体对客观存在的角度的运用,同时反映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任何有目的和有效的新闻传播,都是解决新闻信息的流向流量问题。新闻角度,乃是新闻传播的一个要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3:34 , Processed in 0.0623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