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汉的清代名园遗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9 16: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的清代名园遗址


【清代名园】
    怡园  兴建于清代中叶,旧址在汉阳东门外,今汉阳显正街东口一带,是在朱氏旧宅(长百弓  弓为1.6米、宽十笏一笏为2.6米)的基础上修葺扩建而成。园主包云舫(字遐裕,江苏省丹徒县人,经营盐业)建园自娱,常邀请友人来此饮酒赋诗作画。
    怡园以湖为中心,沿湖造景,具有江南园林风格。有12景即“亭北春红”、“廊西秋碧”、“仄径竹深”、“澄池荷静”、“薇架花香”、“蓉屏月影”、“小山丛桂”、“曲蹬古梅”、“巉石洞天”、“悬崖瀑布”、“平台歌舞”、“高阁琴书”。
    清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范锴曾游怡园。1933年王葆心所著《续汉口丛谈》中载:“怡园已不知遗址所去”。
    今汉阳莲花湖公园借鉴怡园12景,已建:“亭北春红”、“蓉屏月影”、“小山丛桂”3景。
    霭园  又名刘园,为刘居士隐居之处,清乾隆癸丑年(公元1793年)建。坐落在武昌崇府山(俗名崇福山)东麓,右傍凤凰山,左倚黄鹄山,是在明崇阳王府的故基上依山修建而成,面积约10亩。
    园中有堂、轩、亭、榭诸建筑,间植柳、桂、牵、萝等各种花木,周围绕以鹿眼篱和虎皮色围墙,景色幽致。园内设有3门,第一门内主景祀花神之祠,高台曲池,并有供游人小憩之茶社“来鹤”;第二门内有“梅苔”、“荷露山房”、“小天台”、“白华亭”、“佳山草堂”等景,可揽江山风光;第三门内有“吸江”、“春草”二亭、有堂三楹,堂额题“一池秋水半房山”,是园主的居室。堂东有池,树荫环绕。该园坐落在青山碧翠中,异常幽静,凭高远眺,心胸豁达,是乾隆、嘉庆年间鄂州游览胜地,每当春秋时节,游客络绎不绝。学使吴白华为之题名“霭园”,并刻石额于园门。通洲刘纯斋太守锡嘏为之作《霭园铭》,并题联日:“挹朝爽西来,杯底岚光飞隔岸;望大江东去,檐前帆影度遥空”。光绪中,霭园后人刘宝臣供职学部,为之作《霭园图》。
    咸丰初年,因兵灾被毁。崇府山后改名为花园山。汉口辟为商埠后,园址为天主教堂购买,开办育婴堂以及医院、书院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此建立医院、学校。
    豫成园位于汉口长江畔药王庙之东(药帮巷,今四官殿附近),为覃怀同乡寓汉别墅(即会馆),兴建于清康熙年间,占地 lO亩。馆旁建有花园,设楼、堂、亭、池,并置以山石花木,玲珑幽致,别有洞天。程耕云曾为之作记。
    门额日“豫成园”。园内有青红色高耸的楼榭,红脊碧瓦,檐牙参差,风铃交响,周绕步廊,倚栏可眺远山、江帆;有以松竹簇拥供读书挥翰之堂;有长短相连、方圆交错之亭,以藤萝为幛,薛荔为墙,文人在此酌酒赋诗;有半亩荷池,沿岸植桃柳,池内漪鱼浮动,白鹭翩跹;嶙嶙山石,形状各异;杂植槐、榕、松、竹等多种花木,四时景色盎然。
怡神园  山陕会馆的花园。山陕会馆又称西会馆,为山西、陕西两省商人议事的处所。位于汉口循礼坊夹街,馆后靠横堤街。建于清乾隆癸亥年(公元1743年),咸丰甲寅年(公元1854年)被毁,同治庚午(公元1870年)至光绪乙未年(公元1895年)重建。(图 8-14)
    该馆建筑宏伟壮观,有正殿、拜殿、鼓楼、春秋楼、吕祖阁、文昌殿、七怪殿、魁星楼等建筑,殿傍栽植蕉、竹。院内建有花园,周围绕以回廊,装饰雕栏。园内有亭,日“怡神园”。左有“逍遥楼”三楹,右为“财神殿”之“戏台房”三楹。园中央有石砌假山,曲折玲珑。山下有石洞,通曲径。洞口凿有月形水池,横架石桥。山上筑有六角亭,杂植蕉、桐等花木,山傍墙边有半支亭,另有“漱芳亭”及“财神”诸殿,可供小憩。园已废。



图8-14  怡神园图



图8-15  乃园图记

    寸园  位于武昌城东,今胭脂路72号院内。该园系原清廷尚书张月卿(字凯嵩,武昌人)的宅园,因年老辞职还乡,于同治戊辰年(公元1868年)利用宅南小块空地(长宽各数丈)造此园,并引用剑南诗意“得寸则寸,而不欲得寸进尺”,定名“寸园”。园内布局淡雅朴素,小园周围绕以矮墙,中间垒拳石造假山,名“巷玉堆”,假山周围植杂树十余株和四季莳花。进园门往北有“有事无事斋”,斋西有“晚春亭”,其南有“亚字轩”,即招待友人的客厅,栽有垂柳、梧桐、紫荆、腊梅、翠竹等。
    该园已湮没。1980年武汉市园林局曾调查其故址,园内已住居民,尚存有原住房痕迹,有一圆洞门,框上雕有花饰,据老人讲,系原来的花厅。住房外有3棵梧桐。1981年院内盖新楼,原有建筑均被拆除,3棵梧桐也被砍掉。
    憩园  清湖北布政使署修建的官署花园(原为南宋鄂王岳飞府第的后园),位于武昌司门口,今武昌区政府所在地。建于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面积10亩。据史料记载,建园时仅存有数百年前旧园遗留的山丘、水池、奇石、古树,在此遗址上疏池、架桥、扶石、立蹬、培阜植树,建“待月榭”和“枕江阁”,绕以长廊,初具园形。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瞿延昭重建憩园,修复已圮长廊,建“听秋声馆”,周栽矮篱,辟花圃,杂植莳花翠竹等,将旧亭移于丛竹中,题名“筠心”。为节约开支,改屋瓦为茅草顶;在进园处叠石堆山,植茑萝附其上,使之隐蔽全园;修复“待月亭”,并用树根为拾级,将跨池之桥换为木板;扩池近井边,引井水于其中,以防干涸。因陋就简,10余日工成。今已无遗迹可寻。
    1984年,武昌区政府院内出土四方石碑,一方刻有“霞起”横额,无款识;一方为王爵棠撰《憩园记》;一方为陈钦绘《重修憩园图记》图;一方为瞿延韶撰《重修憩园图记》。
    乃园  清湖北按察使署的后花园,依武昌黄鹄山(蛇山)而建。清末有刘姓按察使主持修建,因其号有“乃”字,又因花园围墙呈“乃”字形,故命名为乃园。
    乃园面积约数十亩。遗址位于武昌今大成路湖北省交通厅汽车修配厂旁。范围包括武昌房地公司、乃园公共厕所,直至蛇山顶,西至乃园巷,南至黄鹤楼剧场。
    原园内建有“四宗祠”、“学律馆”、“七曲廊”、“见江亭”、“鹤梅堂”、“高观台”、“西升台”、“跻绿亭”、“暂亭”、“竹深荷静台”、“般若台”等建筑,植有梅、枇杷、芭蕉、翠竹、朴、柳等花木,池塘内种有白荷,菜畦内种植四季蔬菜,有平坦之地名“射圃”,是武士们习武之处。建园经费是臬署的节约资金,劳力则由该署衙役担负。因此修建之亭、台,采用土、石、竹、木结构,淡雅朴实。该园为臬署官员使用。
民国时期,乃园为湖北省财政厅的后花园。1924年萧耀南任督军时,将乃园划入首义公园,拆除山上围墙,修建陈友谅墓。1953年因修长江大桥,首义公园的亭、台、楼、阁均拆迁,乃园也随之消失,今仅存光绪十二年二月的《乃园图记》石碑一块,系黄彭年记、诸可权图。(图8-15)
     刘园原汉口著名买办刘歆生的花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坐落在汉口循礼门车站旁、京汉铁路外,今中国船舶工业公司即其旧址。面积约1.6公顷。为原汉口名胜之一。
    该园布局以池塘为中心,周围造景,靠江汉路和铁路地势较高的地方堆山,沿池设亭,亭与亭之间有小桥相连,半岛上建有“浮碧亭”。沿池畔装有电灯,过板桥建有“翠寒亭”,亭中悬挂笼鸟。其南有饲豹房。周围堆山叠石,栽植树木,池中种荷,池噼栽柳。北有花圃,培植各种花木,供园内自用。圃内有花工住房。
    该园于1911年辛亥革命时遭清冯国璋军队破坏,园内半毁。1913年建华公司租赁后始对外开放营业,改为群众游憩场所。园内修葺一新,增设电灯,“浮碧亭”作为营业性茶轩,并开夜市,夏夜到此纳凉者甚多。1918—1945年5次征为军用,加修办公楼,以致该园旧貌全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 14:50 , Processed in 0.10125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