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精彩的才艺展示 美妙的艺术享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27 12:37: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彩的才艺展示    美妙的艺术享受

                                          ——孝感市第三届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才艺展示部分现场点评发言


■孝南区教学研究室   管季超


各位园长、各位参赛选手、各位观赛老师、姐妹们:

    受评委会委托,我就本次大赛“才艺展示”部分赛手现场表现谈一点儿个人观感,供大家参考:

    本次大赛“才艺展示”部分分两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自备才艺展示。这一环节赛手赛前可能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比较充分地展现了赛手教学技能基本功和艺术技巧。

    第二个环节是现场即兴才艺展示。主要是展示赛手才艺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这一环节则考察了赛手教学技能的实用价值和临场应变能力。

    在咱们学前教育工作中,艺术教育是重要的学习领域,需要幼儿教师有多方面的艺术鉴赏与创作表现能力。在学前教育的其它学习领域,艺术才艺也是幼儿教师帮助幼儿成长的必要依托,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必备教学技能。

    这次大赛13们参赛选手中,有10位赛手选择了舞蹈。

    航天幼儿园的常楚老师选择的是现场命题绘画表演。小常老师的创作很切题,绘画能力是比较强的,她的自信干炼给我们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美术也是一种语言,希望老师们重视这一种可以走进幼儿心灵世界的特殊语言。
    孝南幼儿园傅红艳“一人多角话剧”表演也值得一赞。

    应城实验幼儿园张灿老师在“现场演讲”和“机智应答”两个比赛环节的优异表现相信大家也是印象深刻的。她今天的才艺展示,选择了“戏曲联唱”,将黄梅戏《女驸马》、越剧《红楼梦》和京戏《智取威虎山》三个唱段巧妙地组接在一起,避短扬长,很有想法,一下子把咱们的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大悟代筱筱老师的电钢琴演奏比较流畅,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10
位展示舞蹈才艺的赛手,总体感觉非常好!
    选手舞蹈才艺展示的共同特点是:动作到位,动作之间衔接自然,造型美观,动作符合音乐节奏的特点,节奏感强。充分体现出舞蹈内涵,表情丰富,体现出舞种风格,有一定的技巧难度,整体效果及感染力都比较强。

    我看,其中的皎皎者,与专业舞蹈家也有得一拼!(众笑。掌声)

    您看,汉川熊解老师身着孔雀绿的傣族服装,一出场就表现出超过前两项比赛项目的自信。她的即兴编舞聪明地提取了“黑猫警长”的几个典型动作,童趣盎然。

    孝南区肖港幼儿园施茁老师的舞蹈表演也是童趣盎然的。
    您看,安陆万红丽老师的舞蹈带给我们多美的艺术享受呵:水蓝色的民族服装,如泣如诉的锁呐声作为背景音乐,舞蹈者眉宇之间洋溢的自信,乃至一点点的俏皮与含蕴中的奔放。相信这位赛手可爱的娃娃脸都映入了我们的记忆。

    市直幼儿园高燕老师总是甜甜的笑着,她的舞蹈是时尚感的,带一点点的“酷”。

    云梦的两位赛手,在才艺展示环节如春兰秋菊,争美斗艳。

    智美幼儿园杨萍老师的藏族舞跳出了藏族女孩的热情奔放,把我们带到了蓝天白云的雪域高原,看到了盛开的雪莲花。

    云梦县机关园周华老师着红黑搭配的舞蹈服,配的是带一点点忧郁深邃感的流行音乐,她的舞蹈传达的是现代都市女性的情感。

    孝昌县晨苗幼儿园陈蓓老师的《雨中花》好美呀!您看,一位村姑,着桃红色的民族服装,撑一柄小红花伞,在丝丝春雨中走在乡间田埂上。她在尽情地舞蹈,舞台上立刻呈现出一幅流动的春景。甩动的大瓣子,仿佛也可以说话了。

    市财贸园周攀老师的自选舞蹈肯定是有精心的准备,服装、表情、动作都很到位,很好地传达出歌曲的内存意蕴。

    95829
部队幼儿园余淑霞老师的《扇子舞》可圈可点。她上着红色、下着黑色的舞服,舞风似乎也是将黑色的沉着与红色的热烈完美地融合。我留意到,小余老师的舞蹈动作在流转中特别注意动作衔接时那个“点”的表现。类似于书法家写草书时注意提按与顿挫,有一种一波三折的内在的细腻处理。她的舞蹈不是一味表现女性的柔美,而是柔中有刚,在疾迅流转中有稳健的瞬间停顿,仿佛是摄影家捕捉到的一次次完美定格。

    现场即兴舞蹈表演有两个难度:一是选手对表演内容事先不知道,要在抽签之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作出舞蹈表现的构思;二是咱们选手的即兴编舞与自备的舞蹈常常在舞风、舞种上有极大反差。几分钟之内,马上要“调频道”,不容易啊!

    惟其难能,更显可贵!

    咱们的10位选手在这一环节的表现带给评委和观赛者更多的惊喜:无论是“黑猫警长”、“聪明的一休”还是“玩皮的小男孩”等等,她们都能通过生动的舞蹈语汇,引动场上热烈的掌声与开心的笑声。

    从她们的即兴编舞中,我悟出了一个诀窍:现场即兴编舞限于时间,实难精工。但只要注意舞蹈动作与配乐的节奏感上的协调,抓取人物典型动作,充满自信地去表现,就会有一种可以预约,无法复制的精彩。

    在兼任幼教教研员工作的六年里,我从幼儿园老师那里感受到一线教师的敬业和忠诚;今天,我又从13位赛手的精彩表现中,感受到青年教师朋友们的专业风采和职业技能的美丽。
    享受舞者的快乐,不是我们幼儿教师生活的常态;我们的劳作,也许是诸般琐细,万般辛苦。

    祝各位老师在平凡琐细的工作中享受到教师职业的尊严和苦中之甜。
    谢谢大家!


2#
发表于 2010-10-27 13:37:03 | 只看该作者
管老师;
      现场听了你的这段发言,特别感动。其实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您还没有写上来,在发言的最后,您说您喜欢和老师们在一起醉心教育事业,这种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很令人欣赏!

       嘿嘿,找了半天,才找到这个帖。
       还有一件事情请问:您就是网上那位热爱书法的管季超老师吗?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27 14:11:21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0-11-2 06:22:46 | 只看该作者
别在儿童教育的道路上南辕北辙
  ■记者 苏令

  儿童是自然之子

  儿童教育别被功利带迷了路 iclong 提供
  “我们现在只有儿童教育但没有儿童。”一位资深专家不止一次地对记者说。话虽有些偏激,但却道出了当前儿童教育中无奈的尴尬。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种种乱象?我们究竟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观?为此,记者对南京师范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晓东进行了专访。
  儿童教育别被功利带迷了路
  “早期儿童教育在读经、双语教学、艺术教育、珠心算教育等方面误区重重,许多家长受到‘忽悠’还替骗子数钱,这是[size=+0]早期教育市场上不断上演着的‘戏剧小品’。”
  记者:2010年春晚,一个小女孩背诵《百家姓》的镜头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起了各方争论。有人认为,这么小就读诗诵经是一种误导,也有人认为这是开发孩子智力的一种方式,您对此如何看待?
  刘晓东:《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百家姓》读来顺口,所以被认为易学好记。然而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要让小孩子记诵《百家姓》?小孩子记住其中500多个姓氏又有什么意义呢?背诵这些东西小孩子要付出多少时间,受多少辛苦,挤占多少他们从容生长、快乐游戏的时间?小孩子有比单纯背诵“三百千”更重要的成长任务需要他完成。
  记者:虽然如此,但各地却兴起了幼儿学习国学热,各种幼儿国学培训班的招生广告随处可见。一些国学培训者认为,儿童不需要理解,只需要记忆,虽然孩子现在还理解不了,但是孩子这时记忆力好,可以先记下来。
  刘晓东:儿童读经运动的倡导者都赞同“反刍”理论,从而将传统儿童教育中的“填鸭”理论“进化”到“填牛”理论。所以确切地说,这些国学培训者的观点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儿童读经运动的倡导者简单地将儿童比作“牛”,将经书填输给他们,说什么让儿童自己去“反刍”和理解。果真如此的话,倒是不小的发现。我觉得“反刍”理论十分搞笑,但对儿童读经班里正在进行“反刍”的孩子来说就不是搞笑了,因为这些孩子正遭受损害。
  幼儿国学培训班无非是形形色色儿童读经班的一种形式。儿童读经运动名义上是弘扬国学,其实背后有复杂的原因。一些人以“尊孔”的名义,冠冕堂皇地招生和收费。其实“尊孔”是假,崇拜“孔方兄”是真。招生广告比狼外婆还会甜言蜜语,但是一旦听信,小孩子的活泼天性便会葬送到“狼外婆”的腹中。家长们受到“忽悠”还替骗子数钱,这是早期教育市场上不断上演着的“戏剧小品”。
  记者:当前,各类双语幼儿园也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幼儿学外语成了一种风尚。外语学习越早越好吗?
  刘晓东:只要有正常的语言环境,儿童的语言就能正常地发展出来,如同胎儿能正常地长胳膊长腿一样。这是乔姆斯基的观点,而这里所说的语言是作为母语的语言。母语是在自然的语言背景中自然生成的,它有一个发展的关键期。而对中国人来说,英语学习是一种人为的学习过程,不是一个自然的生成过程,所以,它不存在一个“发展的”关键期。
  一种语言作为母语,它会自然生成,而一旦作为外语,它的习得就要靠教和学,并要以学习者一定的智慧水平为前提。所以说,学外语对幼儿来说是相当艰难的。
  这里需要指出,许多幼儿园打出“双语幼儿园”的招牌吸引生源。这个招牌本身便值得商榷。通常标榜“双语幼儿园”的机构所教的是英语,而英语在那里并不是自然语言,而是一种“人工语言”,所以只能称外语,不能称第二语言。
  母语或双语,是自然语言,不学而能。外语是“人工语言”,所以靠智慧习得。当然,母语在此地是母语,在外地可能就是外语;反之亦然。
  儿童学外语并非愈早愈好。外语能力的成长和人的认知等智慧的发展有直接联系,而儿童的智慧还不够成熟,所以年幼的儿童学外语既不科学亦不经济。所以,我国不宜提倡儿童过早学外语。
  记者:很多幼儿园(包括早教机构)都非常重视孩子的艺术教育,并以音乐、美术等作为自己的特色,而相应的兴趣班也开展得热火朝天。您认为当前的艺术教育有哪些误区?
  刘晓东:幼儿年龄很小,骨骼、肌肉、动作的发育还处于一个十分稚嫩的水平上,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轻松愉快地胜任一些符合所谓成人“艺术规律”的艺术排练与表演,家长或教师逼迫幼儿进行这样的排演,还要求动作、声音等表现得与成人演员相似,这将严重影响儿童的生理发育和身心健康。用训练成人的方法训练幼儿,排演所谓符合“艺术规律”的节目,这一做法背后的深层原因就是,有关人士眼里只有“好看”的节目,而没有儿童,没有儿童的艺术,没有对儿童艺术的欣赏,尽管他们成天与儿童打交道。
  与儿童有接触的、热爱儿童的人会发现,儿童游戏中的假扮,儿童的自发性歌唱与跳跃,儿童自发性的涂鸦与描摹,儿童泛灵论的世界观念,儿童的幻想、想象,儿童对神话、童话的热爱,等等,都向我们表明,儿童的世界是一个神秘的、诗的、艺术的世界。只要我们能认识和保护这一世界,给它“浇水施肥”,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自由地表现、表达,那么幼儿园就会成为幼儿艺术成长的大花园。如果认为艺术存在于儿童外部,那么艺术教育的方法只能是传统的老路——反复训练、一味灌输。在这样的教学中,儿童内在的艺术天赋非但无以发展,反而受到抑制。
  记者:不少幼儿园开展珠心算教育,您怎么看?
  刘晓东:珠心算是在心里建立算盘,把计算转化为在心中虚拟的算盘形象上拨算珠。它是一种高难度的计算“杂技”,只适用于特殊职业学习的青少年和成人去学习,根本不适合幼儿。
  不少家长反映,许多孩子根本难以真正学会珠心算,而学会珠心算的幼儿进小学后数学不一定好,甚至不好。
  学过珠心算的幼儿再上小学学数学,孩子总会先想到算盘然后再算题,这对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有害的。不学珠心算,儿童就必须将计算建立在他的数概念和数理逻辑的发展上,每次计算都要基于对数概念的理解和数理逻辑的运用。但珠心算仅凭小孩子记忆的珠心算口诀和虚拟的算盘形象,便能将四则运算等复杂的数学题做出,却不需要运用数概念和数理逻辑的能力,这恰恰阻碍了儿童数概念和数理逻辑的真正发展。学会了珠心算,心算很快,却掩盖了数概念和数理逻辑并没有在计算中充分运作甚至没有出场的真相。这恰恰对儿童数概念的形成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成熟极为不利的。
  幼儿珠心算有复杂的口诀和运珠规律,幼儿必须大量记忆,同时还必须集中注意,坚持学习,持续练习,才能跟上珠心算的教学进度。因而有人认为珠心算还有培养幼儿记忆力、注意力的功能,这是错误的。珠心算本来就不应当由年幼儿童来大量记忆、持续注意、反复练习,因为它会破坏幼儿本来可以自由快乐地表达其天性的生活,这对幼儿的身心及其发展是有害的,甚至可能会使幼儿的学习态度终生受损,终生厌恶学习。
  有的幼儿园将珠心算说成是自己幼儿园的特色,家长如果不为子女交纳学习珠心算的费用,就不能留在室内。这其实是变相地强迫幼儿进行珠心算学习。不少幼儿园开展的特色班或兴趣班都有类似情况存在,这是值得主管部门注意查处的侵权行为。


  成人常把“蝌蚪”当“青蛙”
  “儿童由于其智慧特点不同于成人,他的世界观念也是不同于成人的。教育如果僭越儿童成长的自然速率和自然进程,对儿童的成长便是有害的。”
  记者:上面这些误区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刘晓东:这些误区来源于家长、教师甚至全社会不了解儿童以及他们的童年,不了解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将传授知识、死记硬背“经典”或者其他“最有价值的知识”作为教育的任务,这种传统观念即便是今天,依然统治着许许多多老百姓的头脑,还统治着一些学者、“民间教育家”甚至政府官员们的头脑。
  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有独立的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这是近现代教育的逻辑起点。我感觉这话都已经因为不断重复而令人生厌了,然而这种看似简单的儿童观依然难以写入我们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中,依然难以作为我们看待儿童和儿童教育的逻辑起点。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是建立在对儿童的这种认识之上的。发达的欧美国家目前的学前教育乃至基础教育便是建立在这一立场之上的。
  记者:您曾多次论及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是不同的,将成人世界看重的东西作为儿童教育的内容可能是危险的。您能就此话题再说几句吗?
  刘晓东:儿童由于其智慧特点不同于成人,他的世界观念也是不同于成人的。儿童的精神世界要经过几次结构性转换(数次从蛹化蝶一般的转换),才能到达成人的精神世界。这个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教育如果僭越儿童成长的自然速率和自然进程,对儿童的成长便是有害的。任何超前教育都是揠苗助长,“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我多次使用过蝌蚪和青蛙的关系来类比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蝌蚪有蝌蚪的世界,那是与青蛙的世界不同的。蝌蚪的世界在水中,而青蛙是两栖的。如果青蛙非要让蝌蚪像自己那样来到陆地上,等待蝌蚪的只能是受伤和死亡。同样,儿童有儿童的世界,那是与成人不同的世界。如果成人非要让儿童脱离童年的世界而进入成人的世界,同样,等待他的也是受伤和童年灵性的消失。
  传统教育的误区恰恰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与儿童的精神世界存在结构性差异,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传统教育将成人世界的东西、成人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填输给儿童,这是成人对儿童世界的入侵和骚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成人对儿童的世界和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是无知的。
  记者: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发现:“儿童的心理是在两架不同的织布机上编织出来的。”这种心理学的观点同您上面谈到的话题是否有关联?
  刘晓东:是的。在为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克莱巴柔德认为皮亚杰的这一著作揭示了儿童心理具有这样一个重要特征,用克莱巴柔德的话来说就是:“儿童的心理是在两架不同的织布机上编织出来的,而这两架织布机好像是上下层安放着的。儿童头几年最重要的工作是在下面一层完成的。这种工作是儿童自己做的……这就是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层。相反,上面一层是一点一滴地在社会环境中构成的,儿童的年龄越大,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越大。这就是客观性、言语、逻辑观念层,总之,现实层。”从这里可以看出,皮亚杰的研究工作揭示出儿童心理世界由两部分构成,最原始、最基础的部分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谓本能和无意识层面,而在此层面之上还有另一层面的内容,即意识层面的内容。
  既然儿童的生活主要处在“主观性、欲望、游戏和幻想层”,那么学前教育所提供的教学大纲也应当以这一层面为主要内容。但是,中国学前教育的种种误区恰恰是忽视了这一层面,而将教育瞄准了上面一层(“现实层”),也就是说,将本来应当是后来的教育提前进行了。克莱巴柔德警告说:“一旦上层的负担过重,它就会弯曲、叽嘎作响乃至崩溃。”也就是说,在儿童早期的生活与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应是本能和无意识层面的工作。如果让意识层面的工作居于主导地位,那么对儿童的发展非但无益,反而有害。
  记者:皮亚杰等著名学者反对成人试图加速儿童发展的做法。您可否介绍一下?
  刘晓东:皮亚杰认为,人为地推动儿童超越其自然的发展水平,无异于训练动物在马戏团中表演杂技,这种做法对儿童的正常成长并无益处,反而可能导致其长期发展中的阻滞。
  后来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费舍尔等人对此作过进一步研究。费舍尔等人不仅证明了皮亚杰的这种思想,而且进一步揭示:在儿童某种行为上的不当刺激所导致的短期变化,会对人的整体成长系统产生弥散性的影响,使整体发展脱离平衡状态,并且在接受不当的催早熟刺激的那个领域,产生较为低下的发展水平。
  费舍尔等人还发现,当成长速率过于高涨时,可能导致系统成长的紊乱无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为了导致稳定的、平衡的、系统的发展,应保持比较平衡的成长速率,使得成长过程呈相对平衡的趋势。由此可见,教育和干预所提供的支持性影响应当是适宜有度的,各领域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应当是适中的,这样才有利于系统的成长、整体的发展。
  这些研究对那些怀抱急切教育心态的父母不无警示意义。 



  教育应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
  “儿童是自然之子,是历史之子,教育应当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珍视和利用儿童的自然智慧,帮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天赋、天性。”
  记者:“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早期教育领域著名的口号。您如何看待这句话?
  刘晓东:教育市场里许多人吆喝着“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勾引家长掏钱埋单。也有不少家长有这种心态。而两个半世纪以前,法国的卢梭却告诫人们:“不仅不应当争取时间,而且还必须把时间白白地放过去。”他称此为“最重要的和最有用的教育法则”。卢梭说:“你开头什么也不教,结果反而会创造一个教育的奇迹。”其实,卢梭并不是主张浪费童年时光,而是批评那些类似“千万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他其实也是主张教育的,他主张的教育是“消极的教育”:“你必须锻炼他的身体、他的器官、他的感觉和他的体力,但是要尽可能让他的心闲着不用,能闲多久就闲多久。……所有这些延缓的做法都是有利的,使他大大地接近了最终目的而又不受什么损失。最后,还有什么东西是必须教他的呢?如果延到明天教也没有大关系的话,就最好不要在今天教了。”也就是说,幼小儿童的教育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该为的是“培养根器”,是保障和促进儿童身心机能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不应当将成人认为重要的知识、道德、技能肆意地灌输给儿童。该为的不为,不该为的却肆意妄为,这是中国传统教育的悲剧。“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会导致杞人忧天而揠苗助长。“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注定了教育在儿童成长的起点处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必然因其本末倒置而南辕北辙,最后只能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千万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种心态,其实必然导致“在起跑线上”就已输给人家的悲剧。
  记者:在与您的交流中,您还曾谈到过“柏拉图问题”,我觉得这一问题对儿童教育很有启发意义。
  刘晓东:乔姆斯基在语言学研究中有一种发现:在没有足够语料证据的情况下,人类个体能轻而易举地学会复杂的母语。为什么呢?乔姆斯基试图找寻背后的原因,他将这一问题进一步延伸至认识论领域:在证据材料如此有限的条件下,为什么我们能知道得如此之多。柏拉图也曾有过这样的问题,罗素将其转述为:“尽管人类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与世界的接触是如此之少,而他们的知识为什么如此丰富呢?”于是,乔姆斯基便将这一问题命名为“柏拉图问题”。其实这一问题也可以引入教育学领域。
  “柏拉图问题”表明,教育所赋予人的与自然人性(人性)所赋予人的相比,是渺小的;尽管人离不开教育,但是教育在自然人性面前应当保持谦恭和敬畏;教育本身发挥作用也要建立在自然人性的协作和配合上,教育要倚重自然人性并通过自然人性而发挥作用。
  人类的受精卵在母腹中40周的时间,便作为足月的新生儿出生了,孕妇并没有刻意做什么;语言是如此复杂,而婴儿用很短的时间便学会了母语,他是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的;年幼儿童一天天长大,他的智慧和见识与日增长,你不能说这是父母或教师的功劳……所有这一切,不是因为哪一对具体的父母、哪一个具体的儿童比别人有更大的本领,这是进化历史所赋予每一个人类个体的自然智慧。所以,我说过,儿童是自然之子,儿童是历史之子,儿童生来就是一个游戏者、“探索者”、“思想家”、“梦想家”、“艺术家”、“童话(神话)的作者”。
  教育恰恰应当敬畏儿童的自然智慧,珍视和利用儿童的自然智慧,帮助儿童充分地表达自己的天赋、天性。也是在这种意义上,卢梭说儿童是“大自然的学生”,成人和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也是在这种意义上,蒙台梭利曾指出,“大自然为了保护儿童免受成人经验的影响,而给予能促进儿童发展的内在教师以优先权”,每个儿童身上都存在着这样的“内在教师”,“其教学技巧之高可以使世界各地的儿童都取得相同的成绩”。
  但是,多少成人小觑儿童、轻视童年呀,他们通过各种教育、训练、兴趣班,恨不得让小孩子快速成为一个“懂事”的“有学问”的科学家、艺术家、官员、老板,等等。这对儿童的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来说是釜底抽薪,在教育的方向上是南辕北辙、越跑越远。
  中国古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无不为”,多高明呀!我们需要新的儿童观、新的教育观,需要建设新的成人与儿童的关系、新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儿童的成长是本,知识、道德、技能等与儿童的成长相比是末,它们是根本与枝叶的关系。根深必能叶茂,本固必然枝荣。我们要避免揠苗助长、舍本逐末的旧思路,树立儿童本位的教育学新思维。不只是学前教育如此,小学教育乃至全部基础教育都需要革命性的、现代化的变革。
  救救孩子,救救教育! 



  家长说
  孩子快乐最宝贵
  ■苏畅
  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幼儿园,是爸爸、妈妈、姥姥、姥爷在家教我。我两岁开始识字,四岁可以阅读一般书籍,六岁的时候已经自己独立阅读《红楼梦》了。那时候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家长常常让我在大家面前表演,虽然一般情况下表演之后大人都会很惊讶,都会夸奖我甚至给我礼物,但是我感觉非常不好,感觉自己就像街上被人耍的猴子。
  后来,上学之后,家长又送我去学“全脑速度记忆法”,就是俗话说得“一目十行”。虽然我的成绩很好,老师也经常带着我和其他几个比较优秀的小朋友四处去现场表演,但是我真的很不开心。那时,虽然我在某些方面很优秀,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水平却很低。
  现在,我快五周岁的孩子识字不足20个,我一点也不着急。他喜欢车,我就四处带他去看车展。在基本不识字的情况下,他能够认出超过100多个汽车标志。我很为他骄傲,因为他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学得很快,这就说明他有学习的能力。有时候朋友问起来:“箫箫,你认识这个字吗?”他会简单的回答:“不认识!”也不觉得有什么羞愧的。我也很得意的告诉朋友:“箫箫基本就是一个小文盲!”语气里完全没有讽刺,倒是有一点点骄傲。朋友们往往会惊讶于我这个古典文学硕士居然不教孩子早早认字,而我却总是宽容的一笑,告诉朋友:“他将来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呢!”
  (作者为解放军总政幼儿园家长)
  园长说
  游戏比识字更重要
  ■金洁
  现实中,幼儿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某些教师和家长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人文素质。在有些家长的功利性思维中,认为幼儿教育识字比游戏更重要,“提前开始”、“越早越好”成为他们对于幼儿教育的普遍认识。因此,很多幼儿被剥夺了游戏时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不得不屈服于“填鸭式”教育,去死记乐谱、英语,去硬背唐诗宋词,去写拼音、算式,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孩子很可能变成一台未老先衰的“读书机器”。
  一切优秀人格的产生皆源于快乐,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而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幼儿正处在花一样的季节里,快乐应该是常常伴随他们左右的。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正确引导,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顺应孩子的天性,回归幼儿教育本真,让游戏伴随幼儿快乐成长,使他们拥有一颗上进愉悦的心,有个健康积极的心态,更好地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作者为安徽省凤阳县示范幼儿园园长)
  管理者说
  从尊重儿童做起
  ■李盛琼
  在一个农村幼儿园,我看到一个老师在组织孩子们做这样的游戏,孩子们边拍手边念儿歌:“坏孩子坏孩子受批评,好孩子好孩子受表扬,一不能说话二不能动,谁动了谁就是坏孩子。”念完儿歌,孩子们固定了自己的姿势,有个别孩子动了,那个老师就说:“××是坏孩子。”
  这个场景,在让我感受到当前幼儿园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急需提升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对儿童的不尊重。尊重儿童就是要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和自我意识,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与孩子平等相待。为了尊重儿童,我们需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幼儿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进程,有其自身内在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让孩子按自然规律循序渐进地走完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性,存在着一定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耐心地等待幼儿的成长。
  (作者为四川省成都金牛区教育局成职幼教科科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3 22:37 , Processed in 0.0856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