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07|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本栏目开通后,接到武汉多芬学校书法家张学礼先生电话垂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 11:58: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学礼




  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古道风书法社会员,从事少儿教育十六年,被《书法报》、省文化厅、教育厅评为优秀书法辅导教师。现为武汉多芬艺术校书法教学总监,主要从事5-12岁少儿书法启蒙教育研究,编著有《书法快速入门-隶书1》、《书法快速入门-隶书2》等。

  书法作品被《闻一多纪念馆》收藏,多少儿书法教育文章发表于各级专业报刊,其中《展示,为少儿书法教学插上翅膀》被收录在《书法教育研讨论文集》(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和《王府杯书画艺术与素质教育高峰论坛论文集》(书法报社)。

  



与著名书法家金伯兴先生合影



著名书法家铸公合影



所教学生在书法报现场比赛中获金银奖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2:00:59 | 只看该作者
张学礼应邀参加书法报·第二届全国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
  2009年5月6日上午9时,书法报·第二届全国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开幕式在江苏常州青少年宫隆重开幕,武汉多芬艺术学校少儿书法教学总监、少儿写字教育专家张学礼应邀参加。











   
张学礼老师应邀参加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            

       开幕式现场











全国各地名师汇聚一堂,共议少儿书画教育    中国书画院院长张杰观看名师书画展










    
  张学礼在会上发言               听名师讲少儿书法课











                    与书法报社社长舟恒划先生合影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2:02:56 | 只看该作者
展示,为少儿书法教学插上翅膀


    张学礼:1975年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小教高级教师,从事少儿教育17年,中共党员。主要从事5--12岁少儿写字教育研究,编著有校本教材《隶书快速入门一》、《隶书快速入》二》、《颜体入门一》、《铅笔字楷书字帖》等。多次被《书法报》、省教育厅、文化厅评为优秀辅导老师,作品录入《全国名师书画作品集》并被闻一多纪念馆收藏,论文《展示,为少儿书法教学插上翅膀》入选《书画艺术与素质教研育论文集》及《书法报?书法教研论文集》,并接受记者采访,多次应邀参加全国少儿书画教学高峰论坛。现为武汉多芬艺术学校书法教学总监,主要从事5-12岁少儿书法启蒙教育研究.
  2007年10月,带学生参加书法报?第三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暨2007年现场书画大赛获一金一银成绩。
  2008年10月,带学生参加书法报?第四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暨2008年现场书画大赛获四金一银成绩。
2009年8月,所辅导学生刘子瑜(6岁)在书法报?第五届少年儿童书画大赛暨2009年现场书画大赛获特等奖。
    我从事教育有18年,从事书法教育7年,培养学习书法的学生近800人。在多年的书法教学中,我觉得要使学生学好中国的传统书法,必须具备两方面的条件:一是作为老师,应有扎实的书法功底;二是学生要对书法充满兴趣和自信。我这里根据个人的实践体会向大家介绍一种提高学生对书法兴趣和自信的方法——展示。

一、展示的作用
现代社会,要想推广某个项目或让别人接受某种事物,最常用的是采用展示的方法,如产品推广开展销会,做产品示范。像新闻发布会、运动会、广告等,也可以看作是展示的一种形式。唯有展示才能被人知道了解,继而才可能被接受和推广。像现在的“超级女生”、“同一首歌”更是展示了歌和歌手的魅力,使众多人接受、痴迷并渴望自身也被展示,从而有力推动了音乐的推广。书法,理当也需要多样的展示,使更多人深入了解、参与,并产生被展示的渴望,这样才能更有力地推动书法的发展。少儿书法教学,也需要多样的展示,通过展示少儿的书法作品,练字心得,精神品格,使之交流,彰显个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如此看来,利用好展示,就如同为少儿书法教学插上了一双翅膀,使教学变得愉快轻松。
二、展示的范围
展示的范围大致可分为三类:以内部交流为主的小范围的展示;以地方区域交流为主的中范围的展示;以省际、国际交流为主的大范围的展示。这三类范围的展示,当是由小范围的展示逐步扩展到中范围的展示,再扩展到大范围的展示,之后便形成相互交叉进行的态势。小范围内展示的优点是操作简易,所花精力和财力少,可高密度实行。大范围内展示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拓宽学生眼界,提高书写能力与水平,激发兴趣和自信力。但由于所耗精力和财力较大,所以宜适量进行。
三、展示的方式
1、日报表。在教小学生练书法的过程中,我坚持每次练字为每个学生填写一张日报表,其正面为学生姓名,书法课程的各项分数、课堂及课外纪律表现;反面多为上次作业评比结果。这种类似成绩单的日报表实际上就是对学生在书法作业、练字态度、练字效果上的一种展示,这种展示能及时地将学生当日情况反馈给学生及家长,也是我运用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展示方式。
2、展板、简报。当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写出一些作业或作品后,我便收集这些作业或作品,定期或不定期利用展板、简报的形式展出。在展板上展示多是将学生的作业或作品收集、筛选,分类贴在一块或多块板子上展示。展示的地点可在学生练字的教室前,也可是校门口、街道、广场等地。简报是自己临时办的,主要刊登学生的优秀作业或作品,一般为一月一期,每期着力介绍一名优秀学生。这种展示方式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家长及周围人群。

3、参加社会实践。
(1)举行以节日为主题的专题展览或表演。我国每年节日都有很多,如春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十一国庆节等,这些节日有的洋溢着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有的渗透着爱国主义情感。在这些节日举办现场书法表演或展览,既可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又能恰如其分地向社会展示学生书法艺术成果。我除了每年春节前夕组织学生为乡亲义务写春联外,还举办了以书写童年歌谣为主题的庆“六一”活动,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迎“十一”书法现场表演。
(2)配合机关事业单位和商家活动的展示。社会上有些机关、事业单位和商家需要搞一些活动,此时不妨也争取一些机会与他们合作,不失时机地向社会展示一下。如在2006年,我与本地富迪超市合作,开展购物送书法作品的活动;2007年,又与本地移动营业厅联合在春节前夕开展了充话费送对联的活动。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书写条幅参与教室装饰等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展示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了书法的实用性,拉近了人们与书法的距离。
4、组织或参加比赛。比赛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学生作品展示的一个评定。对比赛的参与,我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组织学生参加那些由教育、文化书协等部门及《书法报》等主流媒体主办的书法比赛,另一种是自己内部组织比赛。前者主要是让学生在中范围、大范围中加以交流展示,后者是为了加强小范围内的交流展示。如2007年我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书法报》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少儿书画暨首届少儿现场书画大赛和由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主办的湖北中小学生幼儿书法作品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每年都要举办三期内部比赛:“硬笔描红比赛”,“硬笔临写比赛”,“毛笔创作比赛”。学生们在比赛中交流,比赛中切磋,比赛中展示,书法水平提高很快。
5、投稿及网上发布。我积极利用报刊杂志、网络发表学生的作品及关于书法类的文章。报刊杂志具有权威性,且易于保存,网络发布具有及时、成本低的特点,所以这二者都应多加采用。在网络方面,我创办了明华书画网,及时发布学生书法作品和文章,介绍优秀学生及相关信息,这既是小范围的交流,也是中、大范围的交流。
以上列举的五种展示方式,大多是综合交错使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互补性。近些年,我通过这些展示方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生书法的兴趣和自信,使他们乐于书法。展示,让我在书法教学中犹如插上一双翅膀,带着孩子们尽情徜徉其中。

多芬艺术学校学员书画成绩的四个展示平台:
1. 一份《多芬艺术》或《多芬书画》,年发行量5万份,遍及武汉三镇;
2. 一场大型比赛或演出,现场展示学生的基本功;
3. 一次高规格的展览,让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与教师同台展出;
4. 一本精美的《多芬少年儿童书画集》,永久珍藏孩子成长的足迹。
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2:46:46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学礼仁棣实名注册登陆本站。
5#
发表于 2010-11-3 04:30:52 | 只看该作者
海岳名言
宋.米芾
      历观前贤论书,征引迂远,比况奇巧,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是何等语?或遣辞求工,去法逾远,无益学者。故吾所论,要在入人,不为溢辞。
      吾书小字行书,有如大字。唯家藏真迹跋尾,间或有之,不以与求书者。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江南吴<山完>、登州王子韶,大隶题榜有古意,吾儿友仁大隶题榜与之等。又幼儿友知代吾名书碑及手大字更无辨。门下许侍郎尤爱其小楷,云每小简可使令嗣书,谓友知也。
      老杜作《薛稷慧普寺》诗云:“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今有石本得视之,乃是勾勒倒收笔锋,笔笔如蒸饼,“普”字如人握两拳,伸臂而立,丑怪难状。由是论之,古无真大字明矣。
      葛洪“天台之观”飞白,为大字之冠、古今第一。欧阳询“道林之寺”,寒俭无精神。柳公权国清寺,大小不相称,费尽筋骨。裴休率意写牌,乃有真趣,不陷丑怪。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勾,其势活也。
      字之八面,唯尚真楷见之,大小各自有分。智永有八面已少钟法。丁道护,欧、虞笔始勾,古法亡矣。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唐官告在世,为褚、陆、徐、峤之体,殊有不俗者。开元已来,缘明皇字体肥俗,始有徐浩以合时君所好,经生字亦自此肥,开元已前古气无复有矣。
      唐人以徐浩比僧虔,甚失当。浩大小一伦,犹吏楷也。僧虔,萧子云传钟法,与子敬无异,大小各有分,不一伦。徐浩为颜真卿辟客书韵,自张颠血脉来,教颜大字促令小,小字展令大,非古也。
      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如颜真卿,每使家僮刻字,故会主人意,修改披撇,致大失真。唯吉州庐山题名,题讫而去,后人刻之,故皆得其真,无做作凡差,乃知颜出于褚也。又真迹皆无蚕头燕尾之笔,《与郭知运争坐位帖》有篆籀气,颜杰思也。柳与欧为丑怪恶札祖,其弟公绰乃不俗于兄,筋骨之说出于柳。世人但以怒张为筋骨,不知不怒张,自有筋骨焉。
      凡大字要如小字,小字要如大字。褚遂良小字如大字,其后经生祖述,间有造妙者。大字如小字未之见也。
      世人多写大字时用力捉笔,字愈无筋骨神气,作圆笔头如蒸饼大,可鄙笑。要须如小字锋势备全,都无刻意做作,乃佳。自古及今,余不敏,实得之榜字,固已满世自有识者知之。
      石曼卿作佛号,都无回互转折之势,小字展令大,大字促令小,是颠教颜真卿谬论。盖字自有大小相称,且如写太一之殿,作四窠分,岂可将一字肥满一窠,以对殿字乎?盖自有相称大小,不展促也。余尝书天庆之观,天、之字皆四笔,庆、观字多画在下,各随其相称写之,挂起气势自带过,皆如大小一般,虽真有飞动之势也。
      书至隶兴,大篆古法大坏矣。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隶乃始有展促之势,而三代法亡矣。
      欧、虞、褚、柳、颜皆一笔书也。安排费工,岂能垂世。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徐浩晚年力过,更无气骨,皆不如作郎官时婺州碑也。董孝子不空皆晚年恶札,全无妍媚,此自有识者知之;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御史萧诚书太原题名,唐人无出其右,为《司马系南岳真君观碑》,极有钟王趣,余皆不及矣。
      智永临集千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有真迹。自颠沛字起在唐林夫处,他人所收不及也。
      字要骨格,肉须裹筋,筋须藏肉,帖乃秀润生布置,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变态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皆字病也。
      “少成若天性,习惯若自然。”兹古语也。吾梦古衣冠人授以摺纸书,书法自此差进。写与他人,都不晓。蔡元长见而惊曰:“法何太遽异耶?”此公亦具眼人。章子厚以真自名,独称吾行草,欲吾书如排算子,然真字须有体势,乃佳尔。
      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尹仁等古人书,不知此学吾书多。小儿作草书,大假有意思。
      智永砚成臼,乃能到右军;若穿透,始到钟、索也。可永勉之。
      一日不书,便觉思涩。想古人未尝片时废书也。因思苏之才《恒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为天下法书第一。
      半山庄台上多文公书,今不知存否。文公与杨凝式书人鲜知之。余语其故,公大赏其见鉴。
      金陵幕山楼隶榜石,关蔚宗二十一年前书。想六朝宫殿榜皆如是。
      薛稷书慧普寺,老杜以为“蛟龙岌相缠”。今见其本,乃如柰重儿,握蒸饼势,信老杜不能书也。
      学书须得趣,他好但为乃入妙。别为一好萦之,便不工也。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
6#
发表于 2010-11-3 04:31:42 | 只看该作者
书 论   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大抵书须存思,余览李斯等论笔势,及锺繇书,骨甚是不轻,恐子孙不记,故叙而论之。
夫书字贵乎正安稳。先须用笔,有偃有仰,有攲有侧有斜,或小或大,或长或短。凡作一字,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近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科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每作一点,必须悬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后曳。每作一字,须用数种意,或横画似八分,而发如篆籀;或竖牵如深林之乔木,而屈折如钢钩;或上尖如枯秆,或下细若针芒;或转侧之势似飞鸟空坠,或棱侧之形如流水激来。作一字,横竖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须存筋藏锋,灭迹隐端。用尖笔须落锋混成,无使毫露浮怯,举新笔爽爽若神,即不求于点画瑕玷也。为一字,数体俱入。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仍下笔不用急,故须迟,何也?笔是将军,故须迟重。心欲急不宜迟,何也?心是箭锋,箭不欲迟,迟则中物不入。夫字有缓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缓急?至如下乌—字,下手一点,点须急,横直即须迟,欲[乌]之脚急,斯乃取形势也。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若直笔急牵裹,此暂视似书,久味无力。仍须用笔著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墨用松节同研,久久不动弥佳矣。
笔势论十二章并序
   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故辨其所由,堪愈膏盲之疾。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论。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创临章第一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启心章第二
    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乃锺繇弟子。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口,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口口口口,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状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风之徘徊,言其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沈,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视形章第三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今古。智者荣身益世,方怀浸润之深;愚者不俟佳谈,如暗尘之视锦。生而知者发愤,学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金书锦字,本领为先,尽说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
说点章第四
    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处戈章第五
    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长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峻嶒切于云汉,倒载陨于山崖。天门腾而地户跃,四海谧而五岳封;玉烛明而日月蔽,绣彩乱而锦纹翻。
健壮章第六
    夫以屈脚之法,弯弯如角弓之张,[鸟][焉]、[为]、[乌]之类是也。立人之法,如鸟之在柱首,[彳]、[丫]之类是也。豌脚之法,如壮士之屈臂,[凤]、[飞]。[凡]、[气]之例是也。急引急牵,如云中之掣电,[日][月]、[目][因]之例是也。豌脚荆斡,上捺下燃,终始转折,悉令和韵,勿使蜂腰鹤膝。放纵宜存气力,视笔取势。行中廓落,如勇士伸钩,方刚对敌,麒麟斗角,虎凑龙牙,筋节拿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书进有功也。牵引深妙,皎在目前,发动精神,提撕志意,荆剔精思,秘不可传。夫作右边折角,疾牵下微开,左畔斡转,令取登对,勿使腰中伤慢。视笔取势,直截向下,趣义常存,无不醒悟。
7#
发表于 2010-11-3 04:32:20 | 只看该作者
教悟章第七
    凡字处其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复宜粗于左畔,横贵乎纤,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锋,展转翻笔之处,即宜察而用之。
观形章第八
    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厥,谓其美也,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后反笔抽之。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叠笔者时劣,缓不宜长。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打笔者广度。 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开要章第九
    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先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作/字不宜迟,\不宜缓,而脚不宜赊,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用作其棱角二字合体,并不宜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节制章第十
    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
察论章第十一
    临书安帖之方,至妙无穷。或有回鸾返鹊之饰,变体则于行中;或有生成临谷之戈,放龙笺于纸上。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稗循施张,蹙踏江波之锦。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餐,悬历岁年,乃今稍称矣。
譬成章第十二
    凡学书之道,有多种焉。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若拟目前要急之用,厥理难成,但取形质快健,手腕轻便,方圆大小各不相犯。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笔势;莫以字大难,而慢展毫头。如是则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画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予《乐毅论》一本,书为家宝,学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难学而自惰焉。
用 笔 赋
    秦、汉、魏至今,隶书其惟锺繇,草有黄绮、张芝,至于用笔神妙,不可得而详悉也。赋以布诸怀抱,拟形于翰墨也。辞云:
何异人之挺发,精博善而含章。驰凤门而兽据,浮碧水而龙骧。滴秋露而垂玉,摇春条而不长。飘飘远逝,浴天池而颉颃;翱翔弄翮,凌轻霄而接行。详其真体正作,高强劲实。方圆穷金石之丽,纤粗尽凝脂之密。藏骨抱筋,含文包质。没没汨汨,若檬汜之落银钩;耀耀唏唏,状扶桑之挂朝日。或有飘飖骋巧,其若自然;包罗羽客,总括神仙。,季氏韬光,类隐龙而怡情;王侨脱屣,欺飞而上征。或改变驻笤,破真成草;养德俨如,威而不猛。游丝断而还续,龙鸾群而不争;发指冠而背裂,据纯钩而耿耿。忽瓜割兮互裂,复交结而成族;若长天之阵云,如倒松之卧谷。时滔滔而东注,乍纽山兮暂塞。射雀目以施巧,拔长蛇兮尽力。草草眇眇,或连或绝,如花乱飞,遥空舞雪,时行时止,或卧或蹙,透嵩华兮不高,逾悬壑兮非越。信能经天纬地,毗助王猷,耽之玩之,功积山丘。吁嗟秀逸,万代嘉休,显允哲人,于今鲜俦。共六合而俱永,与两曜而同流;郁高峰兮偃盖,如万岁兮千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晋 王右军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槊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尔。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之,依此法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尔。昔宋翼常作此书,翼是钟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每作一点,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翼先来书恶,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繇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之,依此法学,名遂大振。欲真书及行书,皆依此法。若欲学草书,又有别法。须缓前急后,字体形势,状等龙蛇,相钩连不断。仍须棱侧起复,用笔亦不得使齐平大小一等。每作一字,须有点处,且作余字。总竟,然后安点。其点须空中遥掷笔作之,其草书,亦复须篆势、八分、古隶相杂,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纸。若急作,意思浅薄,而笔即直过。惟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势,但用击石波而已。其击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谓之隼尾波,即钟公《泰山铭》及魏文帝《受禅碑》中已有此体。夫书先须引八分、章草入隶字中,发人意气。若直取俗字,不能先发。羲之少学卫夫人书,将谓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羲之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习焉,遂成书尔,时年五十有三。惑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可藏之,千金勿传。
自论书
晋 王右军
    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张精熟过人,临池学书,池水尽墨。若吾耽之若此,未必谢之。后达解者,知其评之不虚。吾尽心精作亦久,寻诸旧书,惟钟、张故为绝伦。其余为是小佳,不足在意。去此二贤,仆书次之。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自有言所不尽,得其妙者。事事皆然。平南、李式论君不谢。(平南,即右军叔平南将军王廙也。李式,晋侍中。)

8#
发表于 2010-11-3 04:33:54 | 只看该作者

采古来能书人名
宋 羊欣
   
    (齐王僧虔录) 臣僧虔启:昨奉敕须古来能书人名,臣所知局狭,不办广悉。辄条疏上呈羊欣所撰录一卷。寻案未得,续更呈闻。谨启。
    秦丞相李斯。
    秦中车府令赵高。(右二人善大篆。)
    秦狱吏程邈。善大篆,得罪始皇,囚于云阳狱。增减大篆体,去其繁复。始皇善之,出为御史,名书曰“隶书”。
    扶风曹喜。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篆小异李斯,见师一时。陈留蔡邕。后汉左中郎将,善篆、隶,采斯、喜之法,真定《宜父碑》文犹传于世。篆者师焉。
    杜陵陈遵。后汉人,不知其官,善篆、隶。每书,一座皆惊。时人谓为“陈惊座”。
    上谷王次仲。后汉人,作八分楷法。
    师宜官。后汉不知何许人、何官。能为大字方一丈,小字方寸千言。《耿球碑》是宜官书。甚自矜重,或空至酒家,先书其壁。观者云集,酒因大售。俟其饮足,削书而退。
    安定梁鹄。后汉人,官至选部尚书。得师宜官法。魏武重之,常以鹄书悬帐中。宫殿题署,多是鹄手。
    陈留邯郸淳。为魏临淄侯文学,得次仲法。名在鹄后。
    毛弘。鹄弟子。今秘书分分,皆传弘法。又有左子邑,与淳小异,亦有名。
    京兆杜度。为魏、齐相,始有草名。
    安平崔瑗。后汉济北相,亦善草书。平苻坚,得摹崔瑗书。王子敬云,极似张伯英。瑶子寔,官至尚书,亦能草书。弘农张芝。高尚不仕,善草书,精劲绝伦。家之衣帛,必先书而后练。临池学书,池水尽墨。每书云:“匆匆,不暇草书。”人谓为“草圣”。芝弟昶,汉黄门侍郎,亦能草。今世云芝草者,多是昶作也。
    姜诩、梁宣、田彦和及司徒韦诞。皆英弟子,并善草。诞书最优。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汉魏宫馆宝器,皆是诞手写。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之,使就榜书之。榜去地二十五丈,诞甚危惧,乃掷其笔以下,焚之。仍诫子孙,绝此楷法,著之家令。官至鸿胪少卿。诞子少季,亦有能称。
罗晖、赵袭。不详何许人。与伯英同时,见称西州。而矜许自与,众颇惑之。伯英与朱宽书,自叙云:“上比崔、杜不足,下方罗、赵有余。”
    河间张超。亦善草,不及崔、张。
    刘德升。善为行书,不详何许人。
    颍川钟繇。魏太尉。同郡胡昭,公车征,二子俱学于德升,而胡书肥,钟书瘦。钟书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狎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繇子会,镇西将军,绝能学父书。改易邓艾上事,皆莫有知者。
    河东卫觊。字伯儒,魏尚书仆射。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觊子瓘,字伯玉。为晋太保。采张芝法,以觊法参之,更为草稿。草稿是相闻书也。瓘子恒,亦善书,博识古文。
    敦煌索靖。字幼安,张芝姊之孙。晋征南司马,亦善草书。
    陈国何元公。亦善草书。
    吴人皇象。能草,世称沉著痛快。
    荥阳陈畅。晋秘书令史。善八分,晋宫观城门皆畅书也。
    荥阳杨肇。晋荆州刺史。善草隶。潘岳诔曰:“草、隶兼善,尺牍必珍。足无辍行,手不释文。翰动若飞,纸落如云。”肇孙经,亦善草、隶。
    京兆杜畿。魏尚书仆射。子恕,东郡太守。孙预,荆州刺史。三世善草稿。
    晋齐王攸。善草行书。
    泰山羊忱。晋徐州刺史。羊固,晋临海太守。并善行书。
    江夏李式。晋侍中,善隶、草。弟定,子公府,能名同式。晋中书院李充母卫夫人,善钟法,王逸少之师。
    琅琊王廙。晋平南将军,荆州刺史。能章楷,传钟法。晋承相王导,善稿行。(廙从兄也。)
    王恬。晋中将军,会稽内史,善隶书。(导第二子也。)
    王洽。晋中书令,领军将军。众书通善,尤能隶行。从兄羲之云:“弟书遂不减吾。”(恬弟也。)
    王珉。晋中书令,善隶、行。(洽少子也。)
    王羲之。晋右将军,会稽内史。博精群法,特善草。羊欣云:“古今莫二。”(廙兄子也。)
    王献之。晋中书令。善隶稿,骨势不及父,而媚趣过之。(羲之第七子也。)兄玄之、徽之、兄子淳之,并善草、行。
    王允之。卫军将军,会稽内史,亦善草、行。(舒子也。)
    太原王濛。晋司徒左长史,能草、隶。子脩,琅琊王文学,善隶、行。与羲之善,故殆穷其妙。早亡,未尽其美。子敬每省修书云:“咄咄逼人。” 王绥。晋冠军将军,会稽内史,善隶、行。
    高平郗愔。晋司空,会稽内史。善章草,亦能隶。郗超,晋中书郎,亦善草。(愔子也。)
    颍川庾亮。晋太尉,善草行。庾翼,晋荆州刺史,善隶、行,时与羲之齐名。(亮弟也。)
    陈郡谢安。晋太傅,善隶、行。
    高阳许静民。镇军参军,善隶、草,羲之高足。
    晋穆帝时有张翼,善学人书。写羲之表,表出,经日不觉。后云:“几欲乱真。”会稽隐士谢敷、胡人康昕。并攻隶草。
   飞白本是宫殿题八分之轻者,全用楷法。吴时张弘好学不仕,常著乌巾,时人号为“张乌巾”。此人特善飞白,能书者鲜不好之。(自秦至晋凡六十九人。)

9#
发表于 2010-11-3 04:34:40 | 只看该作者
山谷论书(一)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宋仁宗庆历五年——宋徽宗崇宁四年),宋代文学家、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宇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山谷诗风奇崛放纵,开“江西诗派”之先河。与苏轼并称“苏黄”。《宋史》本传云:“山谷善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元赵孟頫评黄书云:“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望之如高人胜士,令人敬叹。”山谷尝自云:“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又云:“元祐间书,笔意痴钝,用笔多不到,晚入峡见长年荡浆,乃悟笔法。”是篇《山谷论书》辑自《山谷题跋》、《山谷文集》等。
      《山谷文集》有宋乾道刊本、明嘉靖、万历刊本、清乾隆刊本。《山谷题跋》有《纷欣阁丛书》刊本,《四部丛刊》本。
      古人作《兰亭叙》,《孔子庙堂碑》,皆作一淡墨本,盖见古人用笔回腕余势;若深墨本,但得笔中意耳。今人但见深墨本,收尽锋芒,故以旧笔临仿。不知前辈书,初亦有锋锷,此不传之妙也。
      《东方曼倩画赞》,笔圆净而劲,肥瘦得中,但字身差长,盖崔子玉字形如此,刚辈或随时用一人笔法耳。
      《黄庭经》王氏父子书,皆不可复见,小字残缺者,云是永禅师书,既刓缺,亦难辨真赝。字差大者,是吴通微书,字形差长,而瘦劲笔圆,胜徐浩书也。
      《佛遗教经》一卷,不知何世何人书,或曰右军羲之书。黄庭坚曰:吾尝评此书,在楷法中小不及《乐毅论》尔,清劲方重盖度越萧子云数等。顷见京口断崖中《瘗鹤铭》大字,右军书,其胜处乃不可名貌。以此观之,良非右军笔画也。若《瘗鹤碑》断为右军书,端使人不疑。如欧、薛、颜、柳数公书,最为端劲,然才得《瘗鹤铭》仿佛尔。惟鲁公《宋开府碑》瘦健清拔,在四五间。治果善学书,合处不减古人,然时有僧气可恨。羊欣书,举止羞涩。萧衍老翁亦善评书也。
      宋儋笔墨精劲,但文词芜秽,不足发其书。子瞻尝云其人不解此狡狯,书便不足观。
      王侍中学钟繇绝近,真、行皆妙,如此书乃可临学。谢太傅墨迹,闻都尉李公照有之,不作姿媚态度,惜不见尔。
      郗方回书,初不减王氏父子,诚不浪语。
      章草《千字文》集书家定为汉章帝书,缪矣。章草言可以通章奏耳,乃周兴嗣取右军帖中所有字,作韵语。章帝时那得有之?疑只是萧子云之最得意者。右军尝戏为龙爪书,今不复见。余观《瘗鹤铭》,势若飞动,岂其遗法邪?欧阳公以鲁公书《宋文贞碑》得《瘗鹤铭》法,详观其用笔意,审如公说。
      欧率更书《化度寺碑》,所谓直木曲铁法也,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然未能端冕而有德威也。
      书家论徐会稽笔法;“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以余观之,诚不虚语。如季海笔,少令韵胜,则与稚恭并驱争先可也。季海长处正是用笔劲正而心圆。若有工不论韵,则王著优于季海,季海不下子敬。若论韵胜,则右军,大令之门谁不服膺?往时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之论,芒然不知是何等语,老年乃于季海书中见之,如观人眉目也。“三折肱,知为良医”,诚然哉!季海暮年乃更摆落王氏规摹,自成一家,所谓卢蒲嫳其发甚短,而心甚长,惜乎!当时君子莫能以短兵伐此老贼也。前朝翰林侍书王著,笔法圆劲,今所藏《乐毅论》、周兴嗣《千字文》皆著书墨迹,此其长处不减季海,所乏者韵尔。
      王著临《兰亭序》、《乐毅论》,补永禅师、周散骑《千字》,皆绝妙,同时极善用笔。若使陶中有书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韵,自胜李西台、林和靖矣。盖美而病韵者王著,劲而病韵者周越,皆渠侬胸次之罪,非学者不力也。颜太师称张长史虽资性颠佚,而书法极入规矩也,故能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如京洛间人,传摹狂怪,字不入右军父子绳墨者,皆非长史笔迹也。盖草书法坏于亚栖也。
      周、秦古器铭,皆科斗文字,其文章尔雅,朝夕玩之,可以披剥华伪,自见至情。虽戏弄翰墨,不为无补。
      钟太傅表章致佳,世间盖有数本,肥瘠小大不同,盖后来善临拓本耳,要自皆有佳处。
      两晋士大夫类能书,右军父子拔其萃耳。观魏、晋间人论事,皆语少而意密,大都犹有古人风泽,略可想见。论人物要是韵胜,为尤难得。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右军真、行、章草、藁,无不曲当其妙处,往时书家置论,以为右军真、行皆入神品,藁书乃入能品,不知凭何便作此语?正如今日士大夫论禅师,某优某劣,吾了不解。古人言:“坐无孔子,焉别颜回”,真知言者。
      右军自言见秦篆及汉《石经》正书,书乃大进,故知局促辕下者,不知轮扁斫轮有不传之妙。王氏来,惟颜鲁公、杨少师得《兰亭》用笔意。
      右军笔法如孟子道性善,庄周谈自然,纵说横说,无不如意,非复可以常理拘之。
      大令草法,殊迫伯英,淳古少可恨,弥觉成就尔。所以中间论书者,以右军草入能品,而大令草入神品也。余尝以右军父子草书比之文章:右军似左氏,大令似庄周也。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尔。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宋、齐间士大夫翰墨颇工,合处便逼右军父子,盖其流风遗俗未远,师友渊源,与今日俗学不同耳。王、谢承家学,字画皆佳,要是其人物不凡,各有风味耳。观王濛书,想见其人秀整,几所谓毫发无遗恨者。王荆公尝自言学濛书。世间有石刻《南涧楼诗》者,似其苗裔,但不解古人所长,乃尔难到。
      伯英书小纸,意气极类章书,精神照人,此翰墨妙绝无品者。
      张长史《千字》及苏才翁所补,皆怪逸可喜,自成一家,然号为长史者,实非张公笔墨. 余中年来,稍悟作草,故知非张公书,后有人到余悟处,乃当信耳。
      颜鲁公书虽自成一家,然曲折求之,皆合右军父子笔法,书家多不到此处,故尊尚徐浩,沈传师尔。九方皋得千里马于沙丘,众相工犹笑之,今之论书者,多牡而骊者也。
      观鲁公此帖,奇伟秀拔,奄有魏、晋,隋、唐以来风流气骨。回视酬欧,虞,褚,薛,徐、沈辈,皆为法度所窘,岂如鲁公萧然出于绳墨之外而卒与之合哉。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其后杨少师颇得仿佛,但少规矩,复不善楷书,然亦自冠绝天下后世矣。
      观唐人断纸余墨'皆有妙处,故知翰墨之胜,不独在欧、虞、褚、薛也。惟恃耳而疑目者,盖难与共谈耳。
      观江南李主手改表草,笔力不减柳诚悬,乃知今世石刻曾不得其仿佛。余尝见李主与徐铉书数纸,自论其文章,笔法正如此,但步骤太露,精神不及此数字笔意深稳。盖刻意与率尔为之,工拙便相悬也。
      常山公书如霍去病用兵,所谓顾方略如何耳,不至学孙、吴。至其得意处,乃如戴花美女,临镜笑春,后人亦未易超越耳。
      《蔡明远帖》,笔意纵横,无一点尘埃气,可使徐浩服膺,沈传师北面。
      蔡君谟行书简札,甚秀丽可爱,至于作草,自云得苏才翁屋漏法,令人不解。近见陈懒散草书数纸,乃真得才翁笔意。寒溪草堂待饭不至,饥时书板,殊无笔力。
      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古人笔圆,虽得一体,皆自到也。蔡君谟书如《胡笳十八拍》,虽清气顿挫,时有闺房态度。
      范文正公书,落笔痛快沈著,极近晋、宋人书。往时苏才翁笔法妙天下,不肯一世,人惟称文正公书与《乐毅论》同法。余少时得此评,初不谓然,以谓才翁傲睨万物,众人皆侧目无王法,必见杀也。而文正待之甚厚,爱其才而忘其短也,故才翁评书少曲董狐之笔耳。老年观此书,乃知用笔实处是其最工,大概文正妙于世故,想其钩指回腕,皆优入古人法度中。今土大夫喜书,当不但学其笔法,观其所以教戒故旧亲戚,皆天下长者之言也。深爱其书,则深味其义,推而涉世,不为古人志士,吾不信也。
司马温公天下士也,所谓左准绳右规矩,声为律而身为度者也。观其书,犹可想见其风采。余尝观温公《资治通鉴》草,虽数百卷,颠倒涂抹,讫无一字作草,其行己之度盖如此。
      昔余大父大夫公,及外祖特进公,皆学畅整《遗教经》及苏灵芝《北岳碑》,字法清劲,笔意皆到,但不入俗人眼耳。数十年来,士大夫作字尚华藻,而笔不实。以风樯阵马为痛快,以插花舞女为姿媚,殊不知古人用笔也。客有惠棕心扇者,念其太朴,与之藻饰,书老杜《巴中十诗》,颇觉驱笔成字,都不为笔所使,亦是心不知手,手不知笔,恨不及二父时耳。下笔痛快沈著,最是古人妙处,试以语今世能书人,便十年分疏不下,顿觉驱笔成字,都不由笔。
      余尝论右军父子翰墨中逸气,破坏于欧、虞、褚、薛及徐浩、沈传师,几于扫地。惟颜尚书、杨少师尚有仿佛。近来苏子瞻独近颜、杨气骨,如《牡丹帖》甚似《白家寺壁》,百余年后此论乃行尔。
      东坡先生尝自比于颜鲁公,以余考之,绝长补短,两公皆一代伟人也。至于行、草、正书,风气皆略相似。尝为余临《与蔡明远委曲》《祭兄濠州刺史及侄季明文》《论鱼军容坐次书》《乞脯天气殊未佳》帖,皆逼真也。此一卷字形如《东方朔画赞》,俗子喜妄讥评,故及之。
10#
发表于 2010-11-3 04:35:09 | 只看该作者
山谷论书(二) 余尝论右军父子以来,笔法超逸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二人。立论者十余年,闻者瞠若晚识。子瞻独谓为然。士大夫乃云:苏子瞻于黄鲁直爱而不知其恶,皆此类。岂其然乎!比来作字,时时仿佛鲁公笔势,然终不似子瞻暗合孙、吴耳。
      东坡简札,字形温润,无一点俗气。今世号能书者数家,虽规摹古人,自有长处,至于天然自工,笔圆而韵胜,所谓兼四子之有以易之,不与也。
      东坡书,彭城以前犹可伪,至黄州后,掣笔极有力,可望而知真赝也。         
      子由书瘦劲可喜,反覆观之,当是捉笔甚急而腕著纸,故少雍容耳。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今来年老,懒作此书, 如老病人扶杖,随意颠倒,不复能工。顾异于今人书者,不扭捏容止,强作态度耳。
      钱穆公、苏子瞻皆病余草书多俗笔。盖余少时学周膳部书,初不自寤,以故久不作草,数年来犹觉湔祓尘埃气未尽。
      余尝论近世三家书云:王著如小僧缚律,李建中如讲僧参禅,杨凝式如散僧入圣。当以右军父子书为标准,观予此言,乃知远近。
      王中令人物高明,风流弘畅不谢安石。笔札佳处,浓纤刚柔,皆与人意会。贞观书评,大似不公。去逸少不应如许远也。
      顷年观《庙堂碑》摹本,窃怪虞永兴名浮于实,及见旧刻,乃知永兴得智永笔法为多。又知蔡君谟真、行简札,能入永兴之室也。
      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与颜太师耳,然会稽多肉,太师多骨。
      余尝评题鲁公书,体制百变,无不可人。真、行、草书、隶,皆得右军父子笔势。
      张长史书《智雍厅壁记》,楷法妙天下,故作草草如。寺僧怀素草工瘦,而长史草工肥,瘦硬易作,肥劲难得也。
      《石鼓文》笔法如圭璋特达,非后人所能赝作。熟观此书,可得正书、行草法。非老夫臆说,盖王右军亦云尔。
      张长史行草帖,多出于赝作。人闻张颠,未尝见其笔墨,遂妄作狂蹶之书,托之长史。其实张公姿性颠逸,其书字字入法度中也。
      柳公权《谢紫丝趿鞋帖》,笔势往来如用铁丝纠缠,诚得古人用笔意。
      《道林岳麓寺诗》,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巧太深耳。少令巧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
      见颜鲁公书,则知欧、虞、禇、薛入右军之室;见杨少师书,然后知徐、沈有尘埃气。虽然,此论不当察察言,盖能不以己域进退者寡矣。
      或云东坡作[戈],多成病笔,又腕著而笔卧,故左秀而右枯。此又见其管中窥豹,不识大体。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颦,虽其病处,乃自成妍。
      东坡书,真行相半,便觉去羊欣、薄绍之不远。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也。自平原以来,惟杨少师、苏翰林可人意尔。不无有笔类王家父子者,然予不好也。
      东坡书如华岳三峰,卓立参昴,虽造物之炉锤,不自知其妙也。中年书圆劲而有韵,大似徐会稽;晚年沈著痛快,乃似李北海。此公盖天资解书,比之诗人,是李白之流。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劲,乃似柳诚悬。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至于笔圜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自当推为第一。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
      苏翰林用宣城诸葛齐锋笔作字,疏疏密密,随意缓急,而字间妍媚百出。古来以文章名重天下,例不工书,所以子瞻翰墨,尤为世人所重。
      藏书务多而不精别,此近世士大夫之所同病。唐彦猷得欧阳率更书数行,精思学之,彦猷遂以书名天下。近世荣咨道费千金聚天下奇书,家虽有国色之姝,然好色不如好书也,而荣君翰墨,居世不能入中品。以此观之,在精而不在博也。
      学书之法乃不然,但观古人行笔意耳,王右军初学卫夫人,小楷不能造微入妙,其后见李斯、曹喜篆,蔡邕隶、八分,于是楷法妙天下。张长史观古钟鼎铭、科斗篆,而草圣不愧右军父子。
      余书不足学,学者辄笔软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知为能择术也。
      李西台出群拔萃,肥而不剩肉,如世间美女丰肌,而神气清秀者也,但摹手或失其笔意,可恨耳。宋宣献富有古人法度,清秀而不弱,此亦古人所难。苏子美、蔡君谟皆翰墨之豪杰也,欧阳文忠公颇于笔中用力,乃是古人法,但未雍容耳。徐鼎臣笔实而字画劲,亦似其文章,至于篆,则气质高古,与阳冰并驱争先也。
      王荆公书字得古人法,出于杨虚白,虚白自书诗云:“浮世百年今过半,校他蘧瑗十年迟。”荆公此二帖近之。往时李西台喜学书,题少师大字壁后云:“枯杉倒桧霜天老,松烟麝煤阴雨寒。我亦生来有书癖,一回入寺一回看。”西台真能赏音。今金陵定林寺壁荆公书数百字,未见赏音者。
      君谟作小字,真、行殊佳,至作大字甚病。故东坡云:“君谟小字,愈小愈妙;曼卿大字,愈大愈奇。”
      余尝评米元章书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书家笔势亦穷于此,然似仲由,末见孔子时风气耳。
      余尝论二王以来书艺,超轶绝尘惟颜鲁公、杨少师,相望数百年,若亲见逸少。又知得于手而应于心,乃轮扁不传之妙,赏会于此,虽欧、虞、褚、薛,正须北面尔。自为此论,虽平生翰墨之友闻之,亦怃然瞠若而已。晚识子瞻,评子瞻行书当在颜、杨鸿雁行。子瞻极辞谢不敢。虽然,子瞻知我不以势利交之、而为此论。李乐道白首心醉《六经》古学,所著书,章程句断,绝不类今时诸生。身屈于万夫之下,而心亨于江湖之上。晚寤籀篆,下笔自可意,直木曲铁,得之自然。秦丞相斯、唐少监阳冰,不知去乐道远近也,当是传其家学。观乐道字中有笔,故为乐道发前论。蔡君谟行书,世多毁之者,子瞻尝推崇之,此亦不传之妙也。
      士大夫学荆公书,但为横风疾雨之势,至于不著绳尺而有魏、晋间风气,不复仿佛。学子瞻书,但卧笔取妍,至杨方驾则未之见也。余书姿媚而乏老气,自不足学,学者辄萎弱不能立笔。虽然,笔墨各系其人,工拙要须其韵胜耳,病在此处,笔墨虽工,终不近也。又学书端正则窘于法度,侧笔取妍往往工左而病右。正书如右军《霜寒表》、大令《乞解台职状》、张长史《郎官厅壁记》皆不为法度病其风神。至于行书,则王氏父子随肥瘠皆有佳处,不复可置议论。近世惟颜鲁公、杨少师特为绝伦,甚妙于用笔,不好处亦妩媚,大抵更无一点一画俗气。比来士大夫,惟荆公有古人气质而不端正,然笔间甚遒。温公正书不甚善,而隶法及端劲似其为人。
      今时学《兰亭》者,不师其笔意,便作行势,正如美西子捧心而不自寤其丑也。余尝观汉时石刻篆、隶,颇得楷法,后生若以余说学《兰亭》,当得之。
      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也。比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粘皮带骨语,因此不复作。时有委缣素者,颇为作正书,正书虽不工,差循理尔。今观钟离寿州小字《千文》妩媚而有精神,熟视皆有绳墨,因知万事皆当师古。
      欧率更书,温良之气袭人,然即之则可畏,颇似吾家叔度之为人。比来士大夫学此书,好作芒角镰利,正类阿巢尔。
东坡少时,规摹徐会稽,笔圆而姿媚有余;中年喜临写颜尚书,真行造次为之,便欲穷本;晚乃喜李北海书,其豪劲多似之。往时唯唐林夫学书知古人笔意,少所许可,甚爱东坡书。此与泛泛好恶者不可同年而语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2:34 , Processed in 0.0874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