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的教研之路——记特级教师艾国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3 15:13: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幸福的教研之路——记特级教师艾国清作者:本刊记者 吴新根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编者按:为庆祝我刊创刊60周年和我省特级教师评选工作30年,从上期开始,本栏目隆重推出了特级教师专题报道,陆续向大家展现一批优秀特级教师的风采,在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上期,我们介绍了一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
  
  

艾国清

  艾国清,女,1944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湖北省特级教师,历任初中、小学语文教师,宜昌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热爱语文教学教研,在《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湖北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与编写中央教科所主编的小学语文学法指导教材,湖北省教研室主编的小学复式教材、幼小衔接教材、小学作文教材等,曾多次获中央教科所、中国学习科学学会、中国小学语文研究会等单位颁发的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宜昌市小语界,有一位尽人皆知的人物,她就是原宜昌市教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艾国清。“她把语文教学与研究当成了毕生的爱好、事业与追求,教育教研成为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她就是我们的‘艾妈妈’,能够得到她的指导是一种幸运,跟她在一起工作是一种幸福。”她的众多弟子如是说。
  艾国清自196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经在语文教学与研究的沃土上辛勤耕耘了40多个春秋,即便1999年从宜昌市教研中心退休以后,她依然潜心语文教学研究,一直活跃在学校,活跃在课堂,始终与老师们一起,执着地追求,努力地实践,不懈地进取。
  
  潜心教研结硕果
  
  1981年,艾国清老师调入宜昌地区教学教材研究室担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她之前一直在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为了尽快熟悉小学语文教学,一上任,她就到宜都市东方红小学蹲点三个月,每周往返于两地之间。她认真地听课,深入地调查,与语文老师倾心交谈。期间,她看出了当时语文教学与时代发展之间的不平衡,认识到了一个教研员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1985年,在《湖北教育》编辑部的积极倡导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率先开始了学法指导的研究与实验,热心语文教改的艾老师从此与学法指导结下了不解之缘。实验初期,她十分重视对学法本身的研究,将那些零散的学法集约化、系统化、序列化,基本形成了多维结构的学法库。这不仅非常及时地解决了学法指导实验中教师“找米下锅”的现实问题,而且也使教师从观念到实践产生了一些变化。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艾老师发现,初期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在重视对方法的体系构建目标时却忽略了人——学习者——我们面对的学生。当人们将方法凌驾于人之上的时候,学法指导就偏离了正确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她发现不少教师不顾及学生的学习需要,不调查了解学情,不能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疏导,教师以自己主观设想的一些条款让学生读、记、背。这种“填鸭式”只不过将过去的灌学科知识变为灌方法知识(而且是更抽象的知识),教学思想在本质上并没有变。在实践中,不少教师不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个性,把学习方法固定成不变的模式,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容不得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和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这种模式加以变化,使方法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总之,这些见“法”不见“人”的做法严重地阻碍着学法指导的健康发展。艾老师深深体会到,只有抓住人的研究,才是抓住了这项教学改革的核心。她从这项实验的最终目标出发,提出学法指导要目中有人,要胸怀育人的大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核心是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体说来,一是要突出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二是要调查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三是要重视人的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四是要创造适合人发展的环境。
  艾老师将其对学法研究的关注点放在了对阅读过程的研究上。她认为,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要学生孤立地理解一篇篇文章,而是以它们为例子,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练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培养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顺利迁移,而导致迁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学生只有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分析、认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一步步获得的,从中概括出阅读规律,并用于新的阅读情景,其阅读能力才能在这种不断概括和应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阅读策略指导是学法指导深化、发展之必然。
  基于这种思考,艾老师开始在实践中摸索,提出了在阅读过程中实施阅读策略指导的方法:首先,学习策略指导要从确定学习目标开始。确定学习目标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两个“惯例”:确定学习目标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有权参与;目标内容不再仅限于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应将学习策略和自学习惯包容其中,而且应放在重要的地位。其次,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解决重难点。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指导: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充分收集和占有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去突破重难点。最后,引导学生检测、评价和分析学习效果。这个工作要随着教学进程边学边进行,不能等到课末“算总帐”。检测、评价、分析的内容也应和目标相对应,特别是对于学习有方、思维敏捷的学生要大加褒奖,分析好在哪儿,便于起到榜样的作用;对于有错误的不宜横加指责,要和颜悦色地指出错误原因和解题思路,还可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是怎么得出正确的结论的,或者反思自己犯错时思维的岔路口在哪儿。当然,课尾的检测也很必要,可以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疏忽的问题提出来以检测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研究与实验的开展,使学习方法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常规性的教学内容,成为学生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这是教学内容上的重大革命;学法指导使教学的重点不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储存学科知识,而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方法去打开知识的宝库,给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工具,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
  
  欲得珍珠下大海
  
  教研员的根在课堂,教研员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了解薄弱环节,汲取成功的教学经验。作为教研员,艾老师几十年如一日,以一种沉潜的心态,一种务实的精神,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默默无闻地做着小学语文教育的“田野研究”。她每年到学校听课、说课不少于200节次,即便退休以后也是如此。走进课堂的时候就是艾老师感觉最年轻的时候。她说:“只要是在市内有好的语文课可听,不管多远,我都会主动去听一听。上得好一点的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即便是上得不好的课,也会对我有所启示。”每次听课,教师对文本有独到理解的地方,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过渡语和应变技巧等,艾老师都会在笔记本上认真地记录下来。多年的教研经历,还使得她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有一种特别的敏感。如果说这些年她在教研上捣鼓出了什么名堂,如果说她现在练就了一双观察语文教学的“专业眼睛”,那么,首先要归功于课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艾老师欣喜地看到了新课程、新理念为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但是面对语文教学的花样翻新,联系到自己听过的许多语文课,艾老师发现,一些语文课过于注重外在形式手段的刺激,热衷于各种“花拳绣腿”,如有老师教学《草船借箭》,先令学生折20只小船,再演示如何“连船”“一字儿排开”等,俨然是手工劳作;有老师教学《菜园里》,花了30分钟办“蔬菜超市”,让学生模仿卖菜买菜,讨价还价,喧闹声不绝于耳。课堂中少了潜心读书、认真体验的耐心;少了那种踏踏实实、毫不苟且地读书的态度;少了那种实实在在走进文本、倾听作者声音的功夫。语文学科的自我特征渐渐模糊和失落了,少了许多语文味。她把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茄鲞现象”。(《红楼梦》中凤姐向刘姥姥介绍了茄鲞的制作过程,刘姥姥吃了半天还是不知道是用什么做的。经凤姐挑明,又“细嚼了半日”才说:“虽有一点茄子味,只是还不像是茄子。”)
  在大量听课的基础上,她指出,扭转“茄鲞现象”的基本对策是让语文回到语文的路上来。首先,倡导“潜心会本文”,养成良好读书习惯;其二,抓住语文特征,强化语文意识;其三,抓住语文本质,强化语文实践。语文教学,有时的确需要运用一些其它的方式、手段和技术,但任何手段、技术的采用或者形式的设计,都应该实现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能喧宾夺主,失去了语文自己。这些方法、技术的使用,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创设良好的学习语文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促进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语感;三是促进学生思维的丰富、拓展,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正是因为她对语文教学研究的执着与追求,正是因为她了解课程、熟悉教材、亲近课堂、把握教学规律,她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总会有最真切的感悟,总能够发现最真实的问题,提出最真诚的意见。时至今日,当我们高呼“让语文回归本色”、“让语文更有语文味”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艾老师对语文教学敏锐的洞察力。
  
  一片真情待教师
  
  任何一项教育思想的贯彻,任何一次教研教改的突破,都需要一大批教师来实践。教研员不仅仅要为教师的教学把脉问诊,更重要的还在于担当伯乐,肩负起培养和发现新人的重任。在这一点上,艾老师几十年一以贯之。对于每一个青年老师,艾老师总是不吝赐教,总是给予妈妈般的关怀与辅导。现在,在宜昌市小学语文界,你随便找一个出色点的青年语文教师或教研员问问,没有人不对艾老师的热情与真诚感慨良深。
  对于艾老师的指导和帮助,宜昌市杨岔路小学的屈敏老师记忆犹新。一次,屈老师应邀到外地上一节作文课《描写人物外貌》。这一题材有不少名师上过,平日大家也做过一些研讨,如何再上出新意,并让学生切实地得到训练与提高,成了这节课的瓶颈。教案几经修改,艾老师总是说,似乎差一点灵动。就在屈老师一筹莫展之际,一天早晨在上班的途中接到了艾老师的电话,电话里她说:“敏子,我找到了一个凭借点,下班了到我这来一趟!”言语间飞扬着喜悦。当屈老师迫不及待地赶到艾老师家里时,她递过来一份文稿。这是艾老师的手迹,将她思考的整个教学设计的流程完整地呈现了出来——用“三毛”这个人物串起了作文训练,灵动而又不失扎实。接着她跟屈老师交流了她这些天的一些思考,并一再地鼓励:“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你不要拘泥于此,要充分把你的思考、你的优势展示出来!”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教学设计,屈老师心疼地说:“您给我讲讲就好了,不用这么费神写出来的!”还未等艾老师开口,一旁的廖老师(艾老师的先生)笑呵呵地说:“不让她写她憋得慌!这两天老是在床上翻来覆去,昨晚看着孙子手里的《三毛流浪记》,眼前突然一亮,立马从孙子手中一把把书抢过去,差点没把孙子吓着。今早4点钟就起床开始动起笔来……”屈老师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后来这节课在展示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专家点评时尤其提到教学设计中运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三毛”作为人物主线串起一个个片断训练,可谓精巧之致。
  艾老师非常崇拜特级教师钱梦龙,她说:“钱老师曾说过,要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那么作为教研员,我要小心翼翼地保护教师的自尊心。”她知道上好一堂课的不易,她深知教研员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对一线教师产生终身的影响。被听课的教师往往会很紧张,怕挨批评还在其次,更担心教研员向学校做“权威”反馈,会有无穷的“后患”。因此,每当她为教师揪出“问题”之后,从来不是居高临下地批评。在评课时她总是努力发现课的可取之处,在学校领导前大唱颂歌。但是,私底下,她总会以商榷的语气,与任教老师交流那些“问题”,并且手把手地帮着他们修改教学方案、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细节。在听完一位教师的试教课《一夜的工作》后,艾老师指出:“你对教材的处理不错,但有些地方可能要商榷,比如说开课时有一大段对总理生平的介绍,课间还介绍了周总理病重期间的工作日程表,以及总理过世后世界各国如何降半旗悼念等,这样的拓展内容太多,有些地方是否可以割爱?”但这位教师非常“固执”,还是坚持自己的教学设计:“去掉这些内容,学生的情感上不去怎么办呢?”艾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继续耐心地说:“一篇文本里包含有很多内容,如果学生学了文本情感还上不去,还要需要靠补充的材料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可能有点喧宾夺主。这篇文本的特点就是在平淡的叙述之中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如文章开头部分的‘如此而已’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情感?假如是你看到了,你会怎么说,你能不能让学生去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还有‘一叠文件’说明了什么?再如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为什么对自己说,为什么又要对全世界说?引导孩子去细细咀嚼、品味这些语言,孩子的感情会上不去吗?”这让这位教师心悦诚服。
  为了一位位青年教师的成长,艾老师真可谓是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她曾指导和帮助数十名教师在各类语文优质课竞赛中攀折桂冠,为数百名教师修改语文教案或教研论文。如今,艾老师的得意门生已经遍布了全宜昌市,他们中有的成为了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的领导,有的跟她一样成为了语文教研员,有的成为了各级骨干教师。谈起他们,艾老师一脸的幸福与满足:“他们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采访完艾国清老师,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让她如此钟情于小学语文教学教研工作?有人认为,一生爱着学科教育教学的教研员,一定会用一生来创造幸福。一名优秀的教研员应该思索、实践,让自己所属区域的师生幸福指数提高。我想,在这种思索、实践的过程中,教研员自身应该也是幸福的,而且这种幸福是一种纯粹的、超越功利性的幸福。正是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道路上,艾国清老师一路耕耘,一路收获,一路汗水点点,一路幸福酣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7:25 , Processed in 0.19095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