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十寻不惑 文/一汉在串川[汉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6 21:2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十寻不惑



         中国人历来惯于用年龄的整数划分生命段落,不知不觉间,今天,本人正式向三十告别,走四十之路。子曰:四十不惑。站在“而立”与“不惑”交替的关口,难免会左顾右盼,环顾四周,整理心情。

         粗一看,人依旧,景未变。只是,片刻间,心中飘过一丝淡淡的失落。蓦然间,发现孔老先生所谓的“不惑”没有如期降临;蓦然间,发现旧日曾经梦想的成长竟然是一种慢慢老去;蓦然间,发现时光已经随昨日秋风般悄悄地流逝走远。

         于是,认真地品味“不惑”这个词,品味“不惑”之本意。依古人云,“不惑”是一把尺、一杆称,是判断、是辨识,也是信仰、道德;至当下,“不惑”上升到哲学层面,就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综合表现。的确,年届四旬人,当“不惑”。数过四季轮回,看过风起云涌,经过风雨洗礼,观过尘埃起伏,吃过五谷杂粮,听过阳春白雪,历过喜怒哀乐。“经历”虽不是“资历”,但也是一种无法抹去的记忆。

         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不同的人生造就不同的“不惑”。有人读了“万卷书”,有人行了“千里路”;有人吃过“苦中苦”,有人享过“福中福”;有人“富甲一方”,有人“一贫如洗”。 冥冥中一种知觉,“不惑”,离自己很远,离自己也很近。

        “不惑”的四十,当需“问惑”。一问为“自省”,观己“不惑”是否符合公心公理,背弃时代潮流,看问题“一孔之见”以偏概全;二问为“自量”,察己“不惑”有无违背良心道德,凭借经验习惯思考,标尺砝码偏差结果失准;三问为“自得”,觅己“不惑”当读古今文章且弃拾人牙慧,行忠孝仁义立志聚沙成塔,越千山万水敢披荆棘抢险滩。

        时下,有学者呼吁:国学兴,道德兴。大凡国人皆尚中庸之道,四十岁之人求“不惑”,记诸子教诲,晓文史哲理。做人,光风霁月;做事,焚膏继晷;尽忠,殚精竭虑;尽孝,义不容辞;对名利,淡之泊之;对是非,扬清激浊。

       打开书柜,随手翻得几篇古文章诗词,对“不惑”感受更是深刻。读《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仰慕屈原修品修德修为;读《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感悟陶渊明理性和谐自然;读《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如杜甫不缀进取攀登;读《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追逐文天祥爱国报国无悔。      
        想起一句话,不知能否作为此文的结尾:历经“困惑”,走出“迷惑”,方可“不惑”。                                       
                                                                        

                               于2010年9月26日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4:27 , Processed in 0.0728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