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盏亮在心中的灯——记余映潮老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18 09:22: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那盏亮在心中的灯——记余映潮老师


《语文报·中考》版张勇耀   2008-12-2

    在书店看到一个系列的书——语文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名师讲语文”,只买了两本,一本是《余映潮讲语文》,一本是《黄厚江讲语文》。买这两本,也许只是因为这两位老师我都见过,他们的课我都听过。
    而余映潮老师,相交多年,看到他的书,自然要买一本。
    静静的夜里,捧读余老师的书,精神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得到了陶冶。
    我以前只知道那个满面笑容的余老师,讲课优雅的余老师,歌唱得好舞也跳得好的余老师,却不知道,他曾经是那个下乡的知青,会种地插秧,还会养鸡。而且,他养的鸡,下蛋总是很多。
    我以前只知道那个被众人奉若神明的余老师,被成功的花环围在中心的余老师,能写、能讲、能带徒弟的余老师,却不知道,他原来是一只蝉,一支笋,一枝莲,一头沙漠中的大象,他被埋在土里的时间是那么长,而他在黑土里、酷冬里、淤泥下、沙漠里积蓄力量的执著却一直没有改变。
    他在32岁时,才成为一个真正的语文老师,他的起步是多么的晚。可到50岁以后,他却红遍了全国,成为万师之师。那是因为,他没有一天停止过学习。他说:
    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
    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
    ——那就是做读书卡片。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这样坚持读书,都能执著地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那每个人都会成就自己。而现在的许多人,包括我自己,都那么浮躁,都那么“心疼”自己,总会为自己找到不读书不写作的台阶,虽然带着一点点自责,但毕竟一日日就这样没有成绩地过了,理想一直在路上,似乎永远在路上。
    余老师养鸡一事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一个优秀的人,即使身处困境,也一定会想出高于常人的办法,改善自己的生活。
    我在这里强调的是一种状态,一种精神状态。也就是那种让信念的火花、智慧的火花照亮自己平凡的日子的状态。有了这种状态,只要生活的黑暗撕开一条小口,放进一点光来,智者就会找到突破黑暗的力量,勇敢地冲出去,创造更大的能量,照亮更多的空间。
    我想起了多年前,中考结束后,前途未卜,我就在地里,拿着小锄锄绿豆苗。当时的一个想法,至今还很清晰。当时我想,就是让我一辈子锄地,我也要锄出最好的一片地来。多年之后想到当时那个想法,心里感叹:如果让我一辈子锄地,那中国将会减少一个多么优秀的编辑啊!
    这件事,在读到余老师养鸡一事时,我找到了关联。那就是:无论命运安排我们养鸡、锄地,还是安排我们做教育者、编辑,我们都“用上了所有的力量”,我们在努力打造着自己,成就着自己。
    见过余老师三次。常常在电话里或通过邮件交流。
    2002年,余老师来太原讲课。正巧我们那天加班,晚上十点多时,我、海燕、小吕三个编辑一起,去宾馆看望余老师。
当我自我介绍时,余老师说:“你就是勇耀啊?我一直想象,你应该……这么高。”他用手在我的头顶比划,至少又高出了我一头的高度。他说我平常说话快,感觉上应该是个高个子,结果一见才知道这么小巧。
    见宾馆里没有水果,问余老师爱吃什么,他说爱吃柚子,于是海燕就跑出去,买了一个大大的柚子。我们三个年轻人,转在余老师的身旁,听他对于自己课的一些设想。其实当时我对余老师的课了解不多,只看过他写的稿,那种找不出一个错字、没有一处多余的话的含金量极高的文稿。而从他与我们短暂的相处中,从他对自己的课的自豪的解说中,我感受到了他人格上的平易,以及他对事业的那种热爱。
    第二天,我们去现代双语学校,听了他的课。感觉他的课和他的稿子有一个共通之处,那就是一样的讲求诗意,一样的没有枝节,一样的精致美好。从那时开始,我才突然明白,语文课,原来可以这样上——少一些肢解,多一些诗意。而语文老师,他的语言结构,他的才情智慧,对他的学生,将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啊!
    我和海燕去天龙商城,给余老师选购一件礼品,能代表我们对他的敬意的,能让他放在手边经常用的,在商城上下转了几圈之后,我们选中了一个精致可爱的剃须刀,非常的小巧,可以装在口袋里。当我们把这件精心选购的礼物送给他时,他说了一句让我们多年以后想起来都乐不可支的话:“哦,这是什么啊?你们不会送我口红吧?”
    呵呵,这就是余老师,一个让人想起来就觉得可敬又可爱的余老师。
    后来,听湖北恩施的语文教研员杨舜山老师说,在许多场合,余老师对我的工作能力都非常肯定,他对我的评价是:“小姑娘,大编辑。”这样的评价,让我后来展开工作时,得到了很多老师的支持。感谢余老师。
    2003年,非典来了。我们都放假在家。我每天领着孩子在小区里玩,看书,打毛衣。有一天中途回家给孩子倒水,电话执著地响个不停,接起来,竟然是余老师。他说:“我终于把电话打到你家里来了,单位的电话都没有人接。从电视上看山西的非典很厉害啊,你们一家都还好吧?”我忙说很好很好,但这个电话,多少年后依然让我感动不已。那么忙的余老师,那么执著于在事业的路上奔波的余老师,竟然能够在非典时,给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有过一面之缘编辑打个电话,除了感动,真的再没有别的语言来形容了。
    2004年3月底,余老师在荆州举办的第14届课堂艺术教学大赛中,我终于安排好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所有的事情,去了湖北荆州,亲自感受余老师的魅力。
    我们一行受到了余老师的热情接待。
    到了那里才了解到,在荆州的语文教育界,余老师是一杆旗。他的创设的理论构架,他打造的实践平台,都让荆州的语文教育生机勃勃。他有那么多的弟子,而所有的老师,都以能得到余老师的点拨为荣。
    他举办了十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就是通过这样的评比,许多县、乡的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而也正是通过这样的上与下的交流与对话,通过余老师的评课、说课,让更多的县级教研员及优秀的语文老师,能够更多更好地领悟余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并且,通过举办这样盛大的聚会,老师们可以当面请教余老师,走近余老师,感受余老师的那种专业水平与敬业精神。这些,都极大地带动了荆州语文教育事业的极大发展。
    有趣的是,这十七届课堂教学大赛到第十七届时,正好是他六十岁退休的那一年,可见他的设计是别有匠心的。更有趣的是,每年的大赛结束的时间,弟子们都要给他举办一个生日庆典。非常有幸,2004年那一次,我参加了这样的庆典。他的弟子们给他买了一个很大的生日蛋糕,给他买了很多束鲜花,为他唱了许多首歌。我们可敬而可爱的余老师,就在那舞池之中,跳了一曲又一曲。这,让我看到讲台之外的另一个余老师——勤奋工作,快乐生活。
    会议结束后,我们去了余老师的家里。家里不大,不豪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有点“陋室”的味道。但就是这在样的房里,许多优美的、折射着思想光辉的著作产生并走向了全国,影响了许多在教学路上和求学路上困惑的老师和学生。走进余老师的书房,余老师让我们看他贴在墙上的纸条,那是他的写作计划,很多是报社或杂志社的约稿。他的写作计划,已经排到了第二年。书房里有一台电脑,余老师告诉我们,冬天的夜里,他戴着手套打字。在《余映潮讲语文》里,我看到了这样的句子,也想到了他的书房,想起了他电脑摆放的方位,能够想象那许多静夜里,他在电脑前勤奋工作的身影。
    我们在余老师的家里合影留念,照下了他墙上的纸条,以及他的电脑。
    2008年5月,我第三次在太原见到了余老师。他应太原市教研室的邀请,来做一次中考复习讲座。他表扬了太原市历年来的中考命题,也提出了不足。非常中肯。
    余老师已于去年退休,回到他二十岁时就离开的家乡武汉了。他终于可以和每天给他发短信、常常给他写诗的年近九旬的老父,以及他的女儿、外孙女生活在一起了,至少是很近了。退休后的生活,少了许多繁杂,然而还是有不少的事。我还常常在一些报纸、杂志上看到他的教学指导或中考辅导的文章,还是常常听说他去某地讲课评课了,可见事情也不少。
    但依余老师的性格,在退休之后依然可以为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而且时间更能由他自己支配,他一定也是快乐的。他始终是一个年龄不小而心态年轻的人。
    与余老师交往多年,对他,我一直有一种心灵上的牵挂,就像在非典时他能给我打一个电话一样,我也总希望能够给他送去一些问候,尽管遥远,却依然温暖。
    对于我来说,余老师更像一盏灯,照耀着我前行。
    这盏灯告诉我:无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都要始终坚信自己是块金子,精心锻造,总有一天会云开日出,发出应有的光茫。
    这盏灯告诉我:要勤奋,不要懈怠,即使你到了100岁,还会发现一些领域的空白,等着你去研究和开发。
    这盏灯告诉我:要执著地去做事,做好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小事做好了,就是大事。
    这盏灯告诉我:想到好的点子,要“立即”去做,不要拖,不要放。
    这盏灯告诉我:要一直向前走,不要停步;向着自己的理想走下去,就会成功。
    让我也衷心地祝愿:我心中的这盏灯,能够健康长寿,光芒永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4 12:13 , Processed in 0.07932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