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方兴未艾的方志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1 04:5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方兴未艾的方志文化
——武汉市地方志事业发展纪实
蔡佑林
周建华

江同志早在1987年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时期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重要事业。”所谓地方志,是指全面系统记述某个特定地区内自然、社会、历史等方面情况的方方面面情况的资料性著作。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优秀文化。
    武汉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自1980年成立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积极组织编纂地方志、年鉴和地情资料专著,既弘扬了方志文化、推动地方志事业不断发展,又为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众志成城 史志硕果累累
  20世纪80年代初,武汉修志伊始,全市展开了搜集资料工作,参加人员达4 000人,搜集资料约5亿字,内容涵盖武汉自1840年以来自然、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是武汉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地情调查。到1999年10月,先后出版了首届《武汉市志》,共28卷,计1250万字,记载了武汉市从1840年到1985年140多年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同时,全市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催生出一批中间成果,先后出版了《汉正街市场志》、《黄鹤楼志》、《湖北旅游鉴赏辞典》、《武汉探亲·旅游·经贸》、《武汉之最》、《武汉改革志》、《武汉教育志》等行业志、部门志、专业志393种,共868册。1988年《武钢志》出版后,《人民日报》报道称为是“我国第一部新的大型厂矿工具书”。2003年12月出版的《汉口租界志》记述了英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日本五个国家在汉口建立租界的历史,成为一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2005年6月出版的《武汉国民政府史料》,收录了1926年9月至1927年12月期间,武汉国民政府国共两党合作革命政权的各方有代表性的文献,共120万字,有很多内部资料是从台湾国民党党史馆收集来的。这些史志覆盖面广、资料翔实、记述详尽,既是对《武汉市志》的补充和延伸,又对咨询服务当代政治、经济、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武汉市志》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中,获得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武汉年鉴》创刊于1985年,到今年共出版21年卷,累计2500多万字。按照市政府“年鉴年年办,而且要一年比一年办得好”的要求,内容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出版时间不断提前。《武汉年鉴》曾被全国年鉴界誉为是“极富特色和个性,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是“年鉴创新的排头兵”,是“全国办得最好的城市年鉴”。并在1994年、1999年、2004年中国年鉴研究会主办的评奖中连续三届获得综合特等奖和全部3个单项奖。
    《武汉春秋》杂志已创刊23年。共编辑出版92期。《武汉春秋》坚持办刊编辑方针,充分发掘地域性的深度和广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研究武汉、认识武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修志、编年鉴提供了可参考的宝贵资料,加大了为现实服务的力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好评。
旧志翻新  夯实存史功能
  首届修志之初,在全市大规模搜集资料的同时,武汉市志办想方设法在全国甚至境外搜集武汉地区的旧志。由于历史上武汉三镇分属武昌县和汉阳县,并短期建立过夏口县,经过努力收齐明清以来的湖广通志、武昌府志、汉阳府志、武昌县志、汉阳县志和民国夏口县志,以及一批山水志、寺观志、会馆志、丛谈等小志,共计42种931卷,是武汉地区收集最多、最齐全的单位。特别是通过日本大分市历史资料馆(博物馆)馆长佐藤兴治先生,将日本国会图书馆馆藏的明代万历《汉阳府志》复印赠送市志办,此为国内孤本,为武汉编修首届新志填补了空白。
  为了便于修志过程中资料利用,市志办组织一批有一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老同志对旧志进行整理,先后对武汉明代的4部旧志进行了辑录,编写成《明代武汉方志分类辑录》(共10卷)内容包括:序例、舆地、建置、食货、学校、胜迹、藩封、人物、艺文、杂志等;对《江夏县志》、《汉阳县志》、《夏口县志》做了人物索引;并根据旧志整理写出《武汉物产录》、《武汉历代灾异录》和《汉口市志的商品集散与商路》;对明代嘉靖的《汉阳府县》进行了断句;对《汉口丛谈》作了索引。这些整理成果及时地在当时指导全市修志的刊物《武汉志通讯》上刊载。
围绕中心 资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服务,是新方志事业永恒的主题。地方志工作者掌握着一个地区贯通古今、横列百科的资料信息,依靠大量的地情研究成果,为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1989年,武汉市政府为如何进一步扩大武汉对外开放问题,成立了课题调研组,参考《武汉市志》的有关历史资料:1862年汉口已开埠对外通商,1870年~1920年五十年间武汉对外直接贸易居全国第三、四位的记载,课题组在综合赴沿海考察的信息后,完成《关于进一步扩大武汉对外开放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实行“开放先导”的方针,并请求中央将武汉列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城市。党的十四大以后,国家正式批准武汉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这正是中央从武汉的历史演变和在全国的地位作用而作出的重要决策。
  1998年武汉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武汉市志办迅急将历史上武汉遭遇洪水时的水位、容易溃口的地段、地形图等汇编成册,为武汉市委、市政府制定抗洪方案提供了翔实的历史资料。
  2003年市委书记程训秋在接谈一个项目前,要求武汉市志办派人前去向他介绍武汉的有关历史情况。同年年底程训秋书记与市志办签订2004年目标任务书时,要求市志办调研建国后武汉市重视企业发展的情况,在查阅《武汉市志》的中的记载和调查走访后,完成《新中国成立后我市重视企业发展的历史回顾》的课题,为领导制定“企业优先”战略提供参考资料;今年5月新市委书记苗圩上任,立即调去《武汉市志》和近几年的《武汉年鉴》,了解武汉历史发展脉络,思考未来的发展目标。北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武汉城市发展战略》课题组的同志为查找资料,在武汉跑了数家图书馆、档案馆,未能满足需要,临走的前一天找到市志办资料处,很快查到一直想要的资料后,很感慨地说:“早知道这里资料齐全,其他单位都不用去了”。为配合爱国主义教育,市志办发表文章,建议每年的武汉抗战沦陷日(10月25日)鸣响防空警报,被市人防办采纳;为进一步办好渡江节,市志办发表文章建议采用漂流、设置纪录等,逐渐被武汉市政府所采用。
丰富馆藏  为社会提供真实可靠资料
  1994年11月,《武汉晚报》发表了题为《这里有座宝库》访谈录,这个“宝库”指的就是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文献资料处。这里是武汉地情史料的收藏中心、地情文献的研究中心和面向社会的咨询中心。1992年被湖北省有关部门确定为“湖北省研究级收藏单位”。突出地方特色是入藏图书的基本原则,现馆藏3万余册图书中,武汉地情资料占45%。来这里查阅资料的人如果是为出书收集资料的,临走时都会说,出书后一定赠送您们一本。收集“写武汉的书、武汉人写的书”是市志办文献资料处工作人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些武汉历史资料很难买到,就通过个体书商在旧书摊上寻找,听到哪里出版了有关武汉的资料就及时找到作者或到出版社去购买。有一次,一家大学出版社负责人被市志办工作人员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一次赠送了价值700元的书籍。2003年,听说台北国民党党史馆开放了30年前的档案,且1926年至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时期的档案就有1.8万份,市志办便筹集资金,派员到台北搜集,该馆不让复印、摄影,就手抄,争分夺秒七、八天,将十几万字的资料抄写回来,并借机与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湖北文献社建立了资料交换关系。近代史所一次捐赠17种湖北武汉的地情图书,湖北文献社将自1966年创刊的《湖北文献》全部配齐(武汉地区配齐该刊物的独此一家)。由于长年不懈的努力,武汉地方办公室现已收藏各类志书1 200多种。每年都有百余批次的需求者前来武汉市志办查询资料。党政部门为武汉发展振兴的课题研究来到这里;组织部门的同志为落实干部职工生活待遇来到这里;新闻媒体为挖掘武汉历史资料来到这里;专家学者为研究武汉来到这里;在校学生为撰写论文来到这里;修志工作者为续修新志来到这里;城建工作者为建设武汉,保护历史建筑,修旧还旧来到这里;外国友人为了解武汉、研究武汉来到这里;现居住港澳台的老武汉人为寻根访亲来到这里;企业公司经理为考察经济环境来到这里。2003年夏,一位日本中年人为寻找其父(日本宪兵曹长)抗战时期在武汉的驻地来到市志办,有关工作人员给他提供了资料,还带领他找到了那处老建筑,他很高兴,回国后主动将其父亲在武汉的一本日记和影集寄来,为我们研究武汉抗战史增添了第一手资料,该消息以《“东史郎日记”有了武汉版》为题在有关报刊和新浪网上发表。武昌洪山宝通寺大雄宝殿在进行维修时其维修方案在社会引起了争论,有人指责是破坏文物,市民族宗教局的同志在查阅《江夏县志》后,证明清乾隆年间的大雄宝殿屋顶就是双檐的,现维修方案是个还原复古的方案,从而顺利地平息了争论,实施了维修。武汉市政府在实施旧城改造中,对部分历史建筑要进行以旧还旧的维修,为此武汉地方志办公室是他们经常要查找依据和资料的地方。一位雷姓退休干部,从小失去双亲,成为孤儿,仅凭一点点线索来到市志办,在《武汉市志·人物志》中找到其外婆家的亲人姓名,找到了其根在湖北大治,他回到家乡,家乡人放鞭迎接,他感动不已,回头给工作人员送来糖果感谢,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颂扬。诸如此类的利用修志资料为现实服务的事例举不胜举,如为抗战时期迫降的美国飞虎队队员寻找获救的地点村民;参与武汉新区的地名命名;为美国众议员介绍武汉市容;为武汉东湖修建“刘备郊天台”提供咨询等等。
发掘潜能  弘扬方志文化
  20多年中,武汉市志办各级领导和干部经常在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及各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修志的意义,推动读志用志的深入和普及。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与新闻媒体等单位合办栏目,开展一系列地方历史宣传活动。先后与有关单位合办《可爱的武汉》、《孙中山、宋庆龄图片展》等展览;与《长江日报》合办《知我武汉,爱我武汉》知识问答;与《武汉晚报》合办《老房子的故事》;与武汉电视台合办《武汉的博物馆》和电视剧《江城风云》;与武汉人民广播电台合办《今昔大武汉》专栏;与《楚天都市报》合办《荆楚掌故》;与《青年人报》合办《百年沧桑话水患》;与湖北电视台合办《幸运地球村》栏目;与武汉市图书馆合编《武汉抗战图志》等。通过媒体将书本上的资料转化成生动的、形象的爱国家、爱家乡的革命传统教育的教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为拓展志书服务领域,扩大读者面,武汉市志办2001年开始了网络建设,在武汉市政府网站中占有一席之地(域名为:http∥whfz.gov.cn)。武汉地方志政务网站,根据地方志办公室的工作性质、职能设立栏目,窗口设计大方、功能齐全、点击方便。通过图、文信息发布,滚动介绍本部门的工作动态、重要会议、领导讲话、方志成果和政策法规;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及时提供历史的现实的资料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武汉,建设武汉提供服务。已上网的《武汉市志》、《武汉年鉴》及部分地情资料,实现在网上浏览、查询、检索。网络适应了时代的发展,为广大读者读志用志提供了便利,也进一步发挥了志书“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 
                       
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07:01 , Processed in 0.11316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