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结构+集句式构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1-28 22:0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联结构+集句式构结





。===============================
举例集句式构结====许棫题嘉定花神庙联===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此联平仄构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花神庙联当然要写花神。此联妙在把花神隐藏起来,专写暮春景色,从而营造“谁收春色将归去”(韩愈),“事如春梦了无痕”(苏轼)的意境。
【上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是暮春景色,用宋王诜《忆故人》句;“良辰美景奈何天”是明汤显祖《牡丹亭》名句,姹紫嫣红的春天即将消逝,无可奈何,依依不舍。
【下联】“碧澥倾春,黄金买夜”,用宋梁栋《念奴娇》(春梦)句;“寒食清明都过了”用宋吕渭老《极相思》句。春梦初醒,“不如归去”,还是“少住为佳”,留下一个悬念。
呵呵!好一句:“不如归去”, 还是“少住为佳”?。
就这一个悬念,使人读后有长句恨短,馀韵未尽之妙。 :)
此联用词曲语言,写花神主题,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可以作多种解读。
对联属于古典文学,当之无愧;视为解构古典文学,亦无不可。
写花神庙能写得如此美妙,原因在于: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构文本,其中缩微了古典文学的形式美与意境美。
在文学史上,句的重复,并列和对偶早就存在。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同源。但不可否认,对联是在律诗和骈文的高起点上发展起来的。
由于摆脱了押韵和句数的束服,突出了对仗平仄的统一,文白兼容,雅俗共赏,在当今信息社会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文学浩如烟海,从对联入手,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左右逢源。

=========================

【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对联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而是声律结构,即句内的平仄关系和联内的句脚安排。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短联句式与律诗、骈文句式没有多大区别,长联结构又比较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
研究对联结构是研究联律的基础。联律不是任何个人凭空创造的,而是历代(包括当代)联家在创作实践基础上,对各种对联结构经过比较和选择,简化和优化的结果。

【对联句式的生成】
对联句式是对联结构的基本单位。律诗句式已经达到十分完善的程度,但只有五、七言两种长度;对联句式应报含一言至七言七种长度。能不能根据合乎逻辑的原理和方法,模拟对联句式的生成,然后确定对联句式体系?回答是肯定的。因为诗的句式研究可供借鉴。

1、诗的节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汉语诗的节奏的基本形式”
===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是四言诗的两句。
上句是两扬两抑格,下句是两抑两扬格。
平声长,所以是扬;仄声短,所以是抑。
上下两句抑扬相反,才能曲尽变化之妙。”
(王力《龙虫并雕斋文集》第465页)

【最佳对联结构】①
最佳对联结构是采用规范句式按四言模式安排句脚的对联结构。

==[每边一句]==
4 彭元瑞京邸春联
门心皆水  (平平仄仄)
物我同春  (仄仄平平)

6 集《兰亭序》字
静坐自然有得   (仄仄平平仄仄)
虚怀初若无能   (平平仄仄平平)

7 宋石曼卿对唐李贺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仄仄平平平仄仄)
月如无恨月长圆   (平平仄仄仄平平)

==[每边二句]==
44 李兰卿集句题实学斋
刚日读经,柔日读史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每边三句]==
337 方地山北京寓舍春联
出有车,食有鱼,当代孟尝能客我
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回家
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最佳对联结构】②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①此联每边两句,第一句是四言,第二句是七言。
②其结构由一个四言句式和一个七言句式连接而成。
③句式由规范化的平仄关系组成。句式之间用“,”断开。
④在对应位置上,上联句式和下联句式的平仄关系是互反的。


========大量使用重字 ==========
明顾宪成题东林书院联(《名联谈趣》275)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此联特色为连用重字,
第一句是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风声(平平)雨声(仄仄)读书声(仄平平)
下句(仄仄平平平仄仄)
家事(仄仄)国事(平平)天下事(平仄仄)
其中第二个“声/事”(平/仄)在节奏点上,与句式(仄/平)不同,因“声/事”为重字,可“覆盖”格式,并不违律。

========对仗工整 ============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
实际上对仗本身已把平仄相对包含在内。
把平仄从对仗中抽出来,是为了研究结构的需要。
因此,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
【律诗对仗限于上下两句之间,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
【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
【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
【现代楹联不允许上下联同位字相重】。
【楹联对仗与律诗对仗、骈文对仗的最大区别是自对形式的发展,把句中自对发展到同边自对】。     

==============================
从盛唐到清代,是诗体的解構过程。一方面,从乐府、律诗、绝句衍生出 “长短句”。
于是“詩”解構为“詞”。另一方面,从律诗和骈文剥离出“对仗句”,由律诗单对和骈文偶对,发展为既对又联的两行文学。
于是“诗”解構为“联”。
古典文学文本解構为对联的最好证据是集句联。
集句联不仅集詩句,而且集詞句,集經句,集名句,或兼而集之。
因此,对联是古典文学的解構文本。

=====================
宋代盛行“四六”,采用骈文句式撰联,格律宽松,允许同位虚字相对。例如:

==朱熹题松溪县明伦堂==
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
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骈文句式在对联是常见的,不过同位虚字相重相对现象已逐步淘汰。
朱熹最大的贡献是将骈文句式和律诗句式结合起来,形成典型的对联结构。从此,
对联有了不同于律诗、骈文的结构,这是对联史上的重大发展。例如:

律诗句式在——↓
五言联、七言联以及长联的五言、七言句中占绝对优势。
鸟识玄机,衔得春来花上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鱼川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集句联=======
勸君更尽一杯酒  (平平仄仄平平仄)
与尔同消萬古愁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王维《渭城曲》句,下联李白《将進酒》句。
梁章钜云:“可謂工绝”。
 

资料来自;
《对联与对联文学 陆震纶》
《集句联、最佳对联结构 陆震纶》
《巧对录 梁章钜》
《楹联丛话 梁章钜》
《名联谈趣》
《龙虫并雕斋文集 王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0:12 , Processed in 0.14773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