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新课程?新教材实验回顾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09:13: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艺术学科(音乐、美术)新课程?新教材实验回顾与反思
枝江市教学研究室 孙延辉
一、新课程?新教材实验进程回顾
1、前瞻期(2000年秋-2002年春)
2000年10月,过渡性修订大纲颁布,国家课改专家组开始考察、调查,研制课改相关文件、标准。我们提前见到《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开始窥视到课程改革的迹象,呼吸到新课标的气息。(2000年10月,我从事教研员工作后第一次在白洋小学组织全市性教研活动,主题为“如何创意设计一学好课”,谈及了教材处理的创意以及艺术学科教学的基本走向这一话题。)
2001年6月8日,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7月,三套义务教育课程程标准实验稿(《艺术课程标准》、《音乐课程标准》、《美术课程标准》)正式印发,国家级“新课程?新课标”培训相继展开。全国28个实验区第一批进入实验。(2001年春,小学组织了音乐教学新模式研究,2001年秋组织了联片教研组活动,一大批教师在活动中献课,宜昌市小学音乐、美术优质课竞赛我市两节综合性教学获得一、二等奖。)
2002年春,我们有幸参加了中南六省音乐协作交流会(参会者:孙延辉)、湖北省音乐、艺术课程标准培训会(参会者:孙延辉、田国俊、龚媛、杨开艳),省级新课程?新课标骨干培训者培训(参会者:孙延辉),我个人受聘为培训教师于2002年8月参加了宜昌城区初中音乐、美术教师新课标培训,并参加《艺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长江版教材的编写,有幸向艺术课标研制组总分成员学习课标及教材的新理念。2002年春本市组织了中心教研组活动,开始研究现行教学如何体现新课标理念。
这一时期,教研员及部分教师提前学习、研究、了解了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相关信息,对课标精神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并主动实践,适应课改。
2、培训期(2002年秋-2003年春)
2002年秋,宜昌城区三个区(伍家、西陵、点津)起始年级第二批进入实验,枝江开始启动新课程?新课标培训。每位音乐美术教师参加了“通识性新课程培训”(由师训部门组织)和“学科新课标培训”(2002年10月教研室组织,印发《课标解读》)。开始迈开课改培训“四步走”计划的第一步。(第一步为通识性培训;第二步为课标培训;第三步为教材培训;第四步为校本研训)
2003年春,枝江市中小学艺术学科“新课程式?新理念?新方式”主题教研活动启动(我开始承担中学音美教研工作),受非典影响,在三小举办一次后被迫停止。
这一时期,新课程?新课标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被广大教师认同和接受,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开始主动实验,课堂教学已开始面貌发生改变。
3、实验期(2003年秋至2004年秋)
2003年秋,本市经教材选定委遇会选用湘版中小学美术、湘版小学音乐、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起始年级正式第三批进入实验。
这一学年,我们每位教师拥有了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学习、研讨、培训、交流、展示发展的机会。教研室给每个个教师提供了六次参与研训活动的机会,共组织此类培训活动24场次,另组织了综合艺术课程教材研究课题研讨会2场,宜昌市音乐优质课、美术展析课调讲赛4场,组织教师赴宜昌参加“新课程中小学美术课展析”,“新课程中小学音乐优质课竞赛”,组织部分教师编写《新教材教学设计》,参与了部分镇校组织的二级教研组活动和校本教研活动。这一年,我们都工作得很充实,参与每一次活动的教师可能是“累并有收获!”。我们音乐美术学科教师很少听到有学校领导或其他教师谈论思想没变、方式没变、评价没变、角色关系没变的评价。在各种教学研讨讨活动中我们的音美教师能针对新课程、新课标、新课堂侃侃而谈,在课改的进程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课堂有了新的发展,我们音乐、美术教师的步子走得很自信,很有激情,我们的头抬得很正,教育局、教研室、各学校领导对我们这个小学科的教师倍加关注和肯定,这是我们这段时期在“面”上最大的收获。另外,还有一些“点”闪耀的光芒,田国俊老师执教的音乐课《两只小耳朵》在省教育厅获一等奖,在宜昌市面上教育局获一等奖,金薇老师执教的《小树快长高》在宜昌教研中心获一等奖,胡丹丽老师执教的美术课《小树快快长》获宜昌展析课好评,另有龚媛、方红梅、鄢丽萍、段永斌、李梅蓉、钟艳、王小玉等一批老师的音乐、美术课在宜昌市获奖。音乐美术教学论文、课例、音乐美术课题研究收获颇丰,多名教师取得了课改以来的红色证书。还有一批教师(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在与新课程一起迅速成长,成为了我们本地区的专家和骨干教师,在新课程?新教材研训活动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引领着艺术教学发展的方向。我们大家通过一次次的活动彼此相识,增多了了解,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增长的才干。一大批教师在活动中主动献课,使我们感到我们这块领域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我个人在这一学年也增加了不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从中获益非浅,我们成为国家艺术教材的编委、湖南出版集团特聘全国教材培训专家、省优秀教研员,受邀在三峡大学、教研中心作专题讲课。(王运雄、王充、屈香莲、王伟、覃玉华、黄明灿、向敏、杨鸿雁、钟艳、邹俊;张乃容、胡丹丽、吕帮梅、杨大艳、张华、李梅蓉、黄丽萍、周传志、易春梅、卢梅、刘小芹、周双;鄢丽萍、孙未逾、邬新华、方红梅、王小玉;田国俊、龚媛、魏陶、毛启刚、金薇、赵春艳、余瑞荣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在一次次活动中以讲课或以讲演的方式让我们大家认识的。这些名字在我心中都铮铮有声。大家和我都辛苦了!衷心感谢这些老师和在座的所有老师对艺术学科教研活动的支持和参与!)
回顾这一学年,我们有新的收获,也有很新的思索。

二、新课程?新教材实验新变化与新思考

1、理念(观念)正在发生变化。课程观、教材观发生了变化。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在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自觉依照标准来处理新老教材。走一条“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路子。在我所听到的三类课(研训活动与优质课竞赛一类的公开课、提前通知的课题实验一类的准备课、在三小、江小、瑶中即课改调研又称突然袭击式一类的常规课)中,我看到了理念的变化。在宜昌市、枝江市、各镇校研讨活动教师的发言中,我听出了理念的变化。在大家的文章和课例中,我也读到了这种变化。
思考之一:进一步处理好理念与现实的关系。
差距 困惑(1、班额、无法改进方式、无法面向全体、课堂难于组织和驾驭;条件有限、资源匮乏、基本物资难于保障;3、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素养、人文素养跟不上改革的步伐;4、教师培训时间与经费无法保征)
对策:有了理念没有做不到的事,怕就怕没有理念或理念动摇,没有理念就好比没有的灵魂,没有前进的路标。有了理念可以想办法,可以因陋就简,化难为宜。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不能等、靠、要,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要怎么也难不住我。我们后一期的研讨主题就是如何利用限有的资源上出新理念的课。如何提高我们的三种素养(专业素养、教学素养、人文素养),我们希望看到、听到、感受到朴实而高效的课,渴望与更多的有钻研精神的、具备三种素养人一同上路。
思考之二:进一步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
我们教学研讨活动的“面”很不够:现在我们举办的研训活动点上闪耀着金光,面上却令人担忧。我们的活动再多现频繁,只能解决“点”的问题,解决一、两堂课,一、两个人,一两种学校的问题,平常的每一堂课、在座的每一个不同年龄的教师、城镇乡村每一个不同背景的学校,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课改必将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没有质的变化。另外,我们对课标理念的体现太想求“全”。
对策:二级教研组必须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校本教研必须改进方式和观念,我们的音美学科教师要能率先认真、率真、求真地参与学校的教研组活动,说真话、说行话、说有水平的话。另外,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要实事求是,从一个理念的体现开始,先求做好一点,再一步步做得更好。特别是要对应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去体现课标理念。

2、教学目标(观念)正在发生变化。
追求三维统整 新教材的三条线(外显线――人文素养的各个方面。内隐线――美术知识技能要素与学科专业体系。内外连通线――学习活动的方法与过程。)三维目标的整合,是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共同框架。旧的教学过分强调认知目标,能力,特别是情感态度的价值成为附属、可有可无。这种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失去了素质教育的功能。本次所展示的课均在努力追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老师们已从追求知识技能目标的单一维度中向不仅追求知识技能目标,还追求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度转变。在课堂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不仅训练学生的技能,还积极的引导学生的情感,不仅让学生掌握和了解美术知识,还关注学生在获得知识时是否积极主动、投入。如:《小树快快长》等。
思考之一:进一步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统一问题
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它容易扼杀学生的智慧、摧残学生的个性,它容易掩盖害羞的一面,它容易滋生做秀、作假。它使我们的课堂如同“戴着面具的舞会”,留给我们的是“秀色不可餐”,留给学生的是“无尽的伤害……”。强调过程,就是强调探索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学生要面对许多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是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智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它是一种不可量化的长效,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而眼前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强调过程就意味着强调真实的、开放的、生成的。遗憾的是,在展示课中依然存在有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有的课为了给听课教师一个完美的印象,提前多次演练,课堂上表演的成份很浓。其实,我们的美术学课没有要求如其它学科所强调的“结果”(这种结果也不科学),没有考试的压力,就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更有利的、更注重过程的教学空间。看看日本人的美术课,我们就会发现,只有从小注重过程,长大才能制造原子弹这样的结果。
思考之二:进一步处理好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教材这样的结构脉络目的很清楚,就是要实现新课程标准三个维度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知积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生发点和归宿。如果我们教学丢掉其中任何一个目标,将偏离课程改革的方向。要将人文目标(即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首位,它是美术课程的终极目标。所有的过程、手段、知识、技能都是为认识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环境、情感、美、爱、文化等等服务的,这是国民美术教育、生活美术教育的本质特性。缺少人文情感润泽的教学不是艺术教学,所以要努力创生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知识技能目标是基础目标,缺少必要的知识技能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就无法深入。过程与方法目标是核心目标,不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让学生学会学习,是失败的教育。现在很多课堂顾此失彼,要么没了知识技能、要么少了人文情感、要么忽视了过程方法,均不可取。所认说,降低知识技能并不是不要,必要的知识技能一定要!只是要在情意性活动中主动地习得。
思考之三:如何拟定教学目标?
首先要区分教学目的教学目标的区别:目的很大、笼统、宽泛,目标很小、具体、易操作。以往教学目的往往是从教的角度来设立,如“通过~~~培养~~~~”、“通过~~,使~~~”,现在教学目标则应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来设计目标要求和目标水平。一般直接表述要达到的具体程度和指标,如“学会~~~”、“能够~~”“体验”,为了表示达到的程度可加上“初步”、“简单”等程度词加以限定。其次,目标拟定三维兼顾、要具体准确。许多课堂中往往由于目标不清晰不准确不恰当,教学跑题现象屡见不鲜。例:“体验非洲鼓乐的韵味,增进对非洲鼓文化及其音乐的了解“与”“体验鼓乐的魅力,能够接纳多元文化”这两个目标就就很不一样。东莞市沙田小学黄敏教师公开登载的《我的太阳》一课,其目标设计为“1、通过太阳的大胆想像、创造和个性化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这样目标就比较笼统、空泛、也不全面。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教参中的教学参考中目标表述也较混乱,时而从学生角度又时而从教师角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应该三维统整、具体可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是可以自主设定的。

3、方式角色正在发生变化。
课程改革强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的交往与互动。只有师生关系的交往与互动,学生才会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洒切与关爱,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受到激励、鼓舞、感化、召唤和指引。交往意味着对话、参与。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课堂教学中最活跃、最生动的因素。往往是“教学方式一变,什么都变了”。在研训会的研究课堂中,我们看到了这一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两只小耳朵》、《火车开了》、《我快乐》、《小树快快长》等这些课让我们看到一种新师生关系下妙趣横越生的课堂,我们看到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显、创造性的解放。我们还看到教师的角色正在变成了“平等中的首席”,教师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学习的合作者、积极的旁观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这种关系中,我们更看到了学生的参与是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学生的思维是活跃和积极的;学生的原来是那么可爱可亲的。我们还发现在每一课中都不只有一种教学方式,有的课中出现了二种、三种甚至更多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课堂异彩纷呈。我们开始尝试在课堂中以视听为主和基础上,来一点律动、来一点表演、来一点合作、来一点探究。

思考之一:进一步处理好“双主”关系问题;即要进一步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关系问题。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强调教师的主导,并不是弱化学生的主体。课堂是不是无需教师示范?自主等不等于自由?老师如何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引导和提升?很多课堂教师不知道怎样进行演示示范或必要的引导,于是表面上看起来课堂很活跃,但总感觉学生的素养没有得到发展和提升,学生任凭他们做成什么样是什么样,学生自主变成了学生自由。所以教师要在学生自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提升,老师可采用灵活的办法让学生获得一些要素性东西。如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演示:教学语言则变为“如果我来做我想这样做,并说明我为什么这么做”,并不时地问学生“如果你来做你想怎样做或你可以怎么做”,而不是说“大家要怎么做”。总之,教师要有展现自己才华的教学策略,要敢于演示和示范,要让学生亲近你、佩服你,给学生直观的引导,又还要有发散学生思维的教学策略,不让学生去克隆或复制。作为一个组织者,教师要有效地整合课程资源,设计活动化的学习形式,提拱学习的情境,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作为一个引导者,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学习障碍时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作为一个合作者,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对话和交往,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面成长的平台。由于受传统教师角色的影响,许多教师在课堂中依然有“以我为中心”“学生没我不行”“舍我取谁”的思想和行为表现。面子上做得多一些,假装得多一些,真正从内心到行为做到与学生平等交往互动的少一些。所以我们要进一步转变教师的角色,特别是从内心上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学生,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体验、感受到亲情与关爱、平等与自由、民主与友善。

思考之二:进一步处理接受和发现、自主与合作的关系问题;
基本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强调发现学习,那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分强调接受学习,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与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就不要旧的学习方式。不能犯中国历来的老毛病,一会极左一会极右,我们主张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不存在非此非彼的问题,关键是看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合理、有效的运用。(讲得好的课也应是好课之一。)另外,合作学习必先有主,当学习活动在自主解决不了的情况且下,才引发合作与探究,而且一定要是有分工的合作。

4、学习情境正在发变化。
我们课堂正在变得丰富多样,课堂正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广泛、综合、生动的文化情境,学生在有趣和很美的情境中不知不觉中愉快地习得文化知识技能。综合性教学的理念也开始深入人心。小学课堂变得有生动有趣了,中学课堂变得轻松明朗。
思考之一:我们一定要善于创设美而有趣的学习情境将艺术素养的培养蕴含在的有趣味、有情意、有一定文化情境的美术活动之中不知不觉的、活泼多彩地进行就叫做巧妙!教学要带给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课堂充满欢乐。充满欢乐的课堂不见得是一个优质的课堂,但缺乏欢乐、令人枯燥乏味的课堂一定不是成功的课堂。”视听媒介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我们一定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视听媒介来创设好的学习情境,不要给学生劣质的音响和画面。更不能没有音响或画面来开展教学,这样教学只能是抹杀音乐的耳朵和发现美的眼睛。课堂上的视觉媒介要让其有效发挥作用和价值。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准备了大量的信息,但一晃而过,没有多少视听积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精典和典型这两个关键词要切记。教学语言是创设情境另一种有效方式,没有什么时候比语言更朴素而有效方式了。锤炼语言是我们一辈子当教师要做的事。 
2、我们一定要防止出现泛文化现象。
在现阶段综合美术综合性教学要注意不能脱离了美术或音乐本体,简单为赶潮流而生硬地贴标签式的综合,这样为综合而综合就会找不着北了。综合必须为主题和目标服务,必须以美术或音乐活动为主线。美术或音乐综合性教学一定要适时、适度、有机、有效,。将姊妹艺术学科、其它学科以及社会生活作为一种体验的方式引入美术或音乐课程。一句话:美术或音乐课中的综合视觉或听觉体验不能断线!

除此之处,教学评价、教学模式、备课方式也相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变化中进行回顾与反思,目的是使新课程?新教材实验更顺利地进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9:43 , Processed in 0.10217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