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用心的教师就会有“美味”的教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6 13: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用心的教师就会有“美味”的教学


——读朱国荣老师《读古诗,学乘法》一文有感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经常需要阅读教师或教研员写的文章。在读了朱国荣老师的这篇《读古诗,学乘法》后,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一位用心的教师!由于教师的用心,使这样一节传统的概念教学课上得既生动有趣又富于思考,还充盈着人文气息。
        朱老师选择了通过读古诗来引入数学学习——学习乘法。他使大家看到了这样的情境:数学课在一片琅琅的古诗吟诵声中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在这熟悉的诗情画意中间也包含有数学的信息和问题,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这样的“教学引入”新颖别致,但并不显得哗众取宠。这看似信手拈来的学习素材,实际上是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的,也正是教师用心的结果。
        在“课前思考”部分,我们了解到朱老师是怎样用心思考、进行教学设计的。他细致地分析了教学内容、教材编排和学生已有的基础等各方面的特点,提出了既切合实际又基于理性思考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案:选择弱表象(由方块汉字组成的古诗)作为学习材料,切入教学;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告诉学生”。这是一份符合城市学校、原有学习基础较好的班级的学生的教学实施方案,它既切合实际又富有特色。读到这里,朱老师认真细致、科学求实的专业精神跃然纸上。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乘法概念建立的起始课。通过教学要让学生体会乘法和加法的关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朱老师从解决“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这一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在对不同方法的讨论中引出乘法,了解乘法算式的含义。学生知道了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乘法与加法的比较,体会到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简便而有效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看到朱老师注意根据教学发展的实际情况,控制着教学的节奏和走向,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的情境,让不同学习起点、不同知识背景和思维水平略有差异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收获,逐步达到教学目标。能做到这一点,说明教师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反应或结果心中有数,做好了根据教学实际进行调控的准备。正如朱老师自己分析的那样:“每个班级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通过各种途径直观地认识了乘法……面对学生的现实起点以及学生个体、班级群体的差异性,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把学生的认知经验和个性差异转化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中建构乘法的意义。”在两次教学反馈时,他都有意安排反馈的顺序,先呈现同数连加的各种算式,再呈现乘法算式;通过学生们对各种算式的解读、比较、沟通,使每个学生都经历了由同数连加的“加法”到“乘法”的发展过程,体会乘法的含义。朱老师较好地解决了对于起点高的学生怎样教学的问题:既要揭示乘法的意义、感受乘法的简捷和实用价值,又要使学习任务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学生能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这一切都是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用心挖掘、对教学过程用心设计才能实现的。所以,有用心的教师就会有“美味”的教学。
        当然,这节课较多地关注了对高起点学生如何教学的问题,而在如何让低起点的学生也经历或了解乘法产生的过程略显欠缺。如能通过有关阅读材料或启发性讨论涉及这一内容,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或方法的产生、发展获得更丰富的感受,初步体会数学方法的抽象性、简捷性那就更好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2:53 , Processed in 0.0664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