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7-1 09:57: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更好的城市 更好的生活
光明讲坛•世博论坛专版
 

  编者的话 世博,是一项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国际性博览活动,是举办方和参加国进行国力展示的橱窗。近日李政道和杜维明先生在上海世博会论坛上,分别作了主旨演讲。李先生认为,世搏是世世代代和大自然的搏斗,世博是世世代代成功的博览,世博会展示了我们与

自然搏斗的硕果;杜维明先生则认为,上海世博会,为全球化的多元文化、各显灵通的新世界提供了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这种对话是通向人类和平相处的必经之路途。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因而“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是这次世博的主旨,也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梦想。   经李政道和杜维明先生同意,他们还专门为我刊在原稿的基础上作了不少修改。本版今日刊出,以飨读者。 世搏始博   演讲人:李政道 时间:2010年6月20日 地点:上海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主题论坛
  李政道,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他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而闻名。1957年,时年31岁的李政道因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定律与杨振宁共享诺贝尔物理学奖。李政道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了很多贡献。他建议和协助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议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设立CUSPEA培养青年物理学人才,建议建立博士后制度,这些建议都一一得以实现。他还用个人积蓄建立了政基金,支持大学本科生的科研实习。近年来,李政道年逾八十,仍专心物理,他和同事发展了一套名为“时间子”(Timeon)的理论,预测有一种新的、能够产生过去和将来之间差异的粒子。
  无锡在江南一带,我是在江南生长的。我写了一幅字,“昔时矿山已无锡,今日科技可博世”。   世搏,是世世代代和大自然的搏斗,世博是我们成功的博览。为什么有这样的世博会?就因为是多少代人跟大自然的搏斗的胜利。人类与大自然世世代代的搏斗才产生今日如此宏伟的世博会,世搏始博,这就是今天我讲的主题。
世搏的开始,大汶口文化   华夏民族与大自然几千年的世搏,产生了象形字、印刷、指南针、算盘、火药等等的发明。在古代也建设了苏州、杭州、西安、开封、北京、南京等等伟大的城市,也造就了今日宏伟的、富有科技前景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大汶口文化的代表建筑是日月山。大汶口文化大概发源于公元前四千年,它把大自然三个很重要的元素:太阳、月亮、山,组织成一个很大很大的巨人,这个巨人就代表中华民族。大汶口文化在六千年前建立起来,从此就发展了中华民族整个的技术和生命。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太阳的能量是核能,太阳本身是一个极大的核反应堆,把氢化为氦。在这个过程中,它会产生比氦还重一点的元素,使太阳的外围爆炸,这个爆炸使太阳的亮度可以增加几万倍。这就是新星。全世界最早的新星的记录,是在商朝,离现在有三千四百年。这是甲骨文,很有意思,是我的一个朋友分析的。第一片甲骨文,主要是“新大星并火”,并火是个星座,把这个位置点出来的。这三个小方块,大小不一样,这就是“星”。并火是个星座的位置,他发现了在这个“并火”星座忽然有个新的、大的星,时间是月亮刚出来,在月亮的西边。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记录,很清楚的把现象、时间都讲出来了。我的朋友发现两片甲骨文。另外,第二片就是两天以后,这个新星没有了。这是全世界把新星的亮度、时间、位置,做了明确的记录。这是我们老祖宗,在公元前十三世纪的记录。   当太阳的氢全部化成氦的时候,太阳的内部就紧缩,成为一个中子星。太阳一下子缩小,所以它的转动就非常准确非常快,就会发出非常准确的脉冲信号,也叫脉冲星。那时候的太阳,因为把氢都化掉了,所以外部的亮度要增加几百亿,就造成“超新星”。世界上最早的超新星记录也是在中国。这就是蟹状星云,在宋仁宗至和元年。   在《宋会要》中有记载,宋朝至和元年,发现了一个新的星,后来有一个记录,说它没有了。这是全世界最详细的一个“超新星”的记录。   华夏民族与大自然几千年的搏斗。为了纪念中国发现超新星,在1988年我请李可染先生画了这张图。想象在宋朝,一个牧童,因为这个超新星在白天也看得见,这个牧童忽然看到亮起来了。   华夏民族与大自然几千年的世搏,产生了象形字、印刷、指南针、算盘、火药等等的发明。在古代也建设了苏州、杭州、西安、开封、北京、南京等等伟大的城市,也造就了今日宏伟的、富有科技前景的上海同步辐射光源。 大汶口文化刻画“日月山”拓片 世搏的发展,从伽利略到牛顿   世搏的开始是在亚洲。   然而在17世纪时,1608年望远镜的发明,开始了新的世搏,产生了近代的科学和技术,也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发展。   这是伽利略自己做的望远镜,现在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博物馆。在1610年,这是对全世界的科学都极有影响的七天,伽利略拿自己做的望远镜来看木星,1610年1月7日,他看到木星右边有一个小星,左边有两个小星。第二天,1月8日,情况都变了。他看的是木星的右边有两个小星,左边没有了。9日天气不好,他没有看到。10日看到木星左边有两个黑暗的小星。11日左边还有两个,一大一小,跟10日完全不一样。12日,右边一个左边两个,13日右边三个左边一个。伽利略于是判断木星有四个卫星是绕着木星在转。所以,他推翻了当时宗教的观点:太阳跟其他星球都是绕着地球转的错误思想。这是在历史上科学的极大发现,并确立了力学和天文学的基础。   可是,这个发现也给伽利略带来不幸。1633年6月12日,伽利略被软禁在罗马,在教皇的命令下不准发表演讲,不准跟朋友讨论学问。四年后,伽利略眼睛瞎了。五年后,1月8日,伽利略逝世。同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了。幸亏那个时候宗教的势力主要在欧洲大陆,英国是个岛国,所以宗教无法控制它。近代的科学从伽利略到牛顿,牛顿在英国开始。中国那个时候是明末,两年后,1644年崇祯自杀,明亡。   伽利略另外一个大发现——惯性质量跟引力质量是等价的。他在比萨斜塔上拿了两个球,一大一小。他在斜塔上放下去,那个时候很多人以为大的重的要掉得快,结果两个球,密度一样的,一大一小,重量不一样,从这里掉下去,掉到下面是同一个时候到,这就证明了伽利略另外一个伟大的贡献——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是等价的。1991年,中国人民邮政纪念他发行了邮票,我还帮助了设计。   1993年5月8日,在梵蒂冈,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向全球科学家道歉,为伽利略平反。我当时代表全球科学家发言,接受教皇的道歉。科学多少年受宗教的气,这次真是出了一下气!   为了纪念伽利略,今年4月我画了幅伽利略像。他手里拿着自己做的望远镜,就是观测木星的那个望远镜,下面是伽利略自己画的木星和其他卫星的关系。   由李政道先生设计的伽利略铜像,今年4月28日落户意大利首都罗马圣玛利亚天使与殉道者教堂 近代的世搏,基因,相对论……   我们不光要知道有了这个学问以后怎么发展,我们更要了解怎么用新的学问、新的创新、新的搏斗,从而有新的世搏。   我先说说基因。所有的基因都是双螺旋的。有了基因的发现,才有近代生物学的快速进步。有两位物理学家,一位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建人;一位是费米,量子力学和核学的创建人之一。我1946年到美国,到芝加哥大学念的博士,跟着费米教授四年。芝加哥大学毕业拿了博士论文以后,就到普林斯顿,爱因斯坦教授在这里,我待了两年。受到了这两位大师的教导,对我终身是有益的。   没有基因,就没有近代生物科学重要的进步和应用。现在的生物科学,那么多的应用,是从哪来的?就是基因技术的成熟。没有相对论、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没有原子结构、分子物理、激光、半导体、超导体、核能、网络等等。所以,关于近代科学发展的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是从哪来的。   我们不光要知道有了这个学问以后怎么发展,我们更要了解怎么用新的学问、新的创新、新的搏斗,从而有新的世搏。   火的发现和应用开始了人类的文明,火的来源是什么?火的来源是太阳能,太阳能是核能,太阳本身是一架极大的氢核反应堆。所有的太阳能都是原子能,是极大的。我们能不能不经过太阳?可以,1942年12月2日,这是一个里程碑,我的老师费米带领的科学家队伍,第一次直接产生人类可以控制的核能,不通过太阳。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了不起的。这之前所有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这之后我们就有了新的方法。这是世搏的成果。   世界第一流的中能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2009年在上海张江建成。外表也非常美观,这是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设计的,根据螺蛳的构造。螺蛳的构造也是非常妙的,所有的螺蛳有大有小,可是有三个变化,一个从中间到边界,越转越大。螺蛳很好吃的,外形也很好,上海张江这个外形就是根据这个来的创意。   在1998年,我主持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了一个加速器的学校,这个班就是为了上海光源。当年的学员就是今日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骨干,我也非常高兴有这个最新的武器,科学的武器。上海光源做很多工作,有生物的大分子,这是各种的代表结构。 爱因斯坦 美国物理学家(1879—1955) 费米 美国物理学家(1901—1954) 海光源,建筑造型由路甬祥院长创意设计 世搏的将来,暗物质……   因为我们有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400年前望远镜的发明,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的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因此,我们这个黄土蓝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滋味、有人的道德。   暗物质、暗能量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相信它存在?21世纪的宇宙,我们已经知道的宇宙里面,发光物质占据宇宙总能量的5%。另外95%是什么?25%是暗物质,70%是暗能量。暗物质是什么?暗能量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不过下次开世博会的时候,可能我们都知道了。   上海交通大学设有暗物质研究所,“为什么我们相信有暗物质?并且可以在实验室中观测?”这个研究的方法是相当简单的,你随便拿一个星云,这个星云看得见的地方用红色画出来,在距离中心的一个地方,一个灰尘也好,一个幸运星云也好,都可以绕着这个转。这个速度是v,这个转大家知道有离心力的,这个离心力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和距离成反比。但是,有底线,是里面的质量成正比,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所以,越远走得越慢。   可是把这个星云拿来,完全不一样了。这个红的在这里,看得见的部分,这是距离。随便拿一个星云拿一个灰尘,这个速度下去了,为什么?就是还有物质在吸引,这个物质就是暗物质。随便拿哪一个星云来,这些是不同的星云,没有一个例外的。这是非常惊人的,所有我们看到的星云,你看得见的地方你知道多大,随便在外面一个灰尘一个星,看他转的速度,并不因为距离远速度就下去了,这就是有暗物质的存在。   所以,上海交大物质研究所要搞很深的地下室。为什么?因为一个是受地球自身的吸力,一个是暗物质的吸力。地球的吸力要变,才可以推算出暗物质的吸力。所以,他们就找到四川锦屏山,这里最深的有2400米,有四个隧道和两个辅助道。我预祝他们成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贡献,算出地心的暗物质。   最近几年,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我们的宇宙不光是在膨胀,而且在加速膨胀。因为加速地膨胀,就有吸力,所以可以算出来,这个能量是很高的,比暗物质的能量还高,这个能量我们叫做暗能量,比物质的能量大14倍。   我写过一篇文章,猜测暗能量的来源,我的观点是天外有天,这个观点相当简单,就是有东西在吸你,我们的星云都是在加速膨胀,就是外面有东西吸。我们大爆炸的宇宙,在外面可能还有更多的宇宙,所以叫做“天外有天”。   中科院有一架郭守敬望远镜。它是第一次用4000根光纤,每个光纤定位一个天体,望远镜同时定位4000个天体,这最终是要研究大自然的整个暗能量和其他星云的发展。因为有了暗能量,我们在加速膨胀,一定是有其他的物质在吸引我们。因此在我们大爆炸的宇宙外面,可能还有宇宙,就是天外有天,我们的宇宙之外有很多的宇宙。   我们的地球在太阳系里是一个不大的行星,中等还偏小一点。我们的太阳在整个银河系4千亿颗恒星,也不是什么太出奇的恒星。而我们整个银河系星云在整个大爆炸的宇宙中也是非常渺小的。可是,因为我们有发扬炎黄文化的祖先,因为400年前望远镜的发明,因为爱因斯坦在我们的小小的地球上生活过。因此,我们这个黄土蓝水的地球就比宇宙其他部分有特色、有滋味、有人的道德。 城市化与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   演讲人:杜维明 时间:2010年6月12日 地点:上海世博会“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主题论坛
  杜维明,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及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研究教授。1961年获台湾东海大学学士。1963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68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88年,获选为美国人文、社会及科学院(文理学院)院士。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86-2008),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国际哲学联合会执行委员。第十届国际退溪研究大奖,联合国颁发的第二届ThomasBerry生态与宗教奖。美国人文学者学会终身成就奖(2007),孔子文化奖(2009)等。
  城市的特点是精神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高度集中,各种健康和不健康的因素互相碰撞、激荡,释放出极大的能量。城市造成了社会分层、职业分工越来越细的状况,它为知识人提供了各种发展的空间,也为创造性设置了樊篱。只有在这种浓郁的人文氛围中,文学家和哲学家才能创造出多元、多样的思想文化作品。正如刚刚厉无畏教授提到的,城市化不仅是同质化的过程,也是差别、歧异、分化、矛盾、冲突同时涌现的过程。大都会要比一般城市及乡村复杂得多,作为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城市化可以说是复杂化的过程。
思想智慧,文化艺术,是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的魅力   经济全球化是趋同的,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文化全球化却和区域化及地方化难分难解。“Glocal”一词的产生,是一个概念上的深化。国际化与地方化不是对立的两端,甚至越是国际化也就越地方化。   因为族群、性别、年龄、阶层及信仰,各种原初的联系就是每个具体的人必须掌握的资源和接受控制的条件,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凸显了它的特殊因素,这些特殊因素,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文化多样性,体现一个大都会的特殊性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关注文化多样性的课题。以西化为典范的现代化的定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市民社会也是现代化的标志。在这个背景中,城市化成为现代化流行趋势,但它不是必然,也不一定是一种健康的,符合人类发展的健康趋势。   19世纪,欧美的大都会就是非常好的例证。伦敦、巴黎和纽约,都是现代精神的体现。也是人欲横流,罪恶的深渊。只有大都会才能拥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博物馆、歌剧院和音乐厅。也只有大都会才能构建大型的娱乐、运动设施。马克思·韦伯说现代化的特色是理性化和合理化,高度理性化的建筑、教堂、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交通系统、银行和科层,官僚系统,都是坐落在大城市之中。   在西方,作为首府的都市多半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集中的地方,占全国的资源比例非常大。在生态环保意识被强调之前,巴黎之外的法国,伦敦之外的英国,好像没有什么可以参观的地方。就连美国的纽约人,也常有河西岸就没有什么文化可言的傲慢。自古以来中国的情况大大不同,大城小城,乡间集镇,东西南北,各具特色。不少的大庄园、大学堂书院,古刹大庙和图书收藏却在大都市之外。苏州杭州名满天下,就是很重要的例证。   现代化以来,中国也是大都市林立,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说,除了北京之外,就没有可以参观游览的地方,这也说明,中国的都市化,具有它的特殊历史情境。东亚在前现代就曾有上百万人的大都市,比如像开封、临安,以及日本的江户,这在西方是没有的,也许今天的德国是例外。当然上海的情况是史无前例的,值得做进一步的分疏。据说,20世纪初期的上海,盛况不仅首居东亚,别说东京不在话下,就是在欧洲,也有很高的知名度。有位教授曾经跟我说,当时上海的出版物,超过了全美国的出版物。但是他没有说明这个数据的出处。至于各色人种,包括犹太人在内,乃至租界的文艺氛围,不是世界之最,也相去不远。   我想集中讨论的是,都市为人类创造了核心价值的对话条件,上海在这个意义之下,是象征了未来的历史。她和世界各大文明对话的时机已经到来,世博会为上海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哈佛大学的格芮瑟教授(NathanGlazer),应邀参加2008年北京论坛,我邀请他顺便访问了上海两天,他回到美国不久,在美国极有影响力的杂志《新共和》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大意是“纽约并非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大都会”,以显著的篇幅附上了一张大照片,是上海外滩的夜景。这位在美国知识界非常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公然宣称上海超过了纽约。但是他要传达的不是盛赞东方明珠的先进,而是希望上海不要走纽约的老路,也就是后来者不能不吸取历史教训的警告。一味模仿,不良后果比比皆是,一旦走上了破坏生态平衡的不归路,重复无法避免的发展模式,真是人类的一大遗憾,更是未来的后的悲剧。有一位当代诗人写道:什么是城市?   一堆钢筋水泥,缠绕着发光的电线。   这次世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如果从英文直译,反而更好:更好的城市,更好的生活。中文的翻译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意思有些不同。前面是一种期待,后面是一种判断。这个判断又是有很深刻的根源,这个根源来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一段话,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美好。他所说的是当时的雅典,雅典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中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如果完全从负面来了解,今天的市场经济渗透到社会每一个层面、每一个领域,不仅是企业,包括政府、媒体、学术乃至宗教,社会变成了一个市场的社会。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联合国对这个问题做了很多的分析,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创造财富不可或缺的机制,但是如果市场经济沦落为市场社会,这是值得我们担忧的。 苏州成为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城保护的典范   我们应该了解到,世界上各种大都会,因为物欲的充分释放,造成了大家熟悉的环境的破坏、交通堵塞、贫富不均,乃至农村里祖祖辈辈积累的诚实、朴素的价值观念,被城市化解构,甚至成为一种反面价值。我们不应该说,“你们发展过了,污染过了,没有权力不让我们发展”之类的蠢话。我们应该踩在纽约,巴黎,伦敦的肩膀上,取其长,避其短,吸取做长程计划,把后发展变成一种优势,把我们的城市建成一座座符合未来人要求的绿色新城。至少我们在积累经济资本的过程中,也要回避前人在建设现代化都市时破坏自然生态的粗鲁,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这也是积累社会资本的一种方式。像这次的论坛,就是集聚社会资本。除了发展、培养科技资本以外,很重要的是发展文化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对于文学历史哲学,对于宗教信仰的尊重赏识的能力。如果一个城市只有集聚经济资本的能力,没有聚集文化资本的能力,这个城市一定是残疾的,粗鲁的。思想智慧,文化艺术,是城市的血脉,也是城市的魅力。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大多具有这些魅力。   另外,我们在注重智商以外,也要注重情商,和伦理智慧。大都会创造了很多的物质条件,但是精神的价值不仅要维持如何发挥,如何使它发扬光大,也是重要的考虑。   苏州成为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城,是中国乃至世界古城保护的典范。我的理解很片面,但我知道这是苏州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把苏州的河、街、巷、桥、景、房,每一个地方都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维修的具体成果,成为城市更新的例证。小而有机的联系,比大、高、快更可爱。   毫无疑问,上海世博会为全球化所导致的多元文化,各显灵通的新世界提供了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这种对话是通向人类和平相处的必经之路途。对于文化中国,包括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人,和关切中国的、但和中国既无血缘又无婚姻关系的人士,这是别开生面的创举。“五四”以来中国的精英,以西化为民族复兴的唯一道路,也就是所谓的启蒙心态,采取了一种与中国的糟粕的糟粕和西方的精华的精华相比的教育策略,他们判定中国,特别是儒家,这些文化所代表的是封建的,是迷信的,是等级的,是专制的。而西方文化所代表的是自由、科学、平等和民主。他们相信越暴露中国国民性的丑恶,就越能激发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决心。但是他们所体现的不仅是强烈的爱国主义,也是一种面向全球的宏观视野。   每一位要求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的学者,从第一代,像康有为和梁启超,1895年,因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引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这些人的努力不仅是为了创造中华民族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也是为了人类的前途和人类的文明。都有非常宏观的视野,不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且他们对中华民族认同的塑造是开放的心理,是多元的考虑,同时有非常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思的能力。谭嗣同,这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也是真正忠贞的义士,为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提出把中国各种不同的人际关系,特别要打破中国的封建遗毒、儒家所代表的等级、男性中心主义,都要彻底批评和打破。也就是他希望把儒家所代表的,已经过时的儒教、礼教,也是鲁迅所谓的吃人的礼教彻底地否认。但是他同时提出他的仁学,这里面体现的是国际的全球的视野,就是为人文精神开创新的条件,把旧的最糟糕的糟粕能够去除,新的精神就可以体现了。 谭嗣同《七言联》   对于个人身心的整合,对于个人和社会健康的互动,乃至对人心、天道如何相辅相成。世博的中国馆就把这个非常深刻的理念,天地人的理念,人和自然的结合,人和人之间的身心的健康,人和社会的互动,乃至人和天道之间的相辅相成,都体现出来了。   当然,我们今天的情况,如果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来看,已经大不相同了。世博和奥运一样,都是从正面充分肯定中国传统文化,坚信中国传统不仅是孕育中华心灵的源头活水,而且也是促进世界和平的精神资源,可以为世界各种不同的民族,不仅是西方,也是拉美,也是伊斯兰世界,也是印度,也是非洲,作参照。   费孝通先生晚年访问日本期间提出了四句话,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各美其美是一百多个国家和五十个国际组织,把他们认为最优美、最能代表他们价值的核心价值、建筑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馆里面所代表的各种地方,每个馆,各有各的自豪。这就是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是指大家除了对自己所积累的知识、凝聚的智慧和发扬的精神感到骄傲,引以为自豪,也以观察者和欣赏者的心情分享其他在同一空间所展现出来的知识智慧和精神性。这意思就是互相学习,互相参照。东亚社会,特别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所谓儒家文化圈,包括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都是非常突出的学习文明。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先向荷兰学习,然后向英国学习,向法国学习,向德国学习,近来向美国学习。   中国从曾国藩以来,所有重要的儒家学者面对西方的冲击,都是向西方的文化做虔诚的学习。这个学习的过程中,使得能够体现自己的核心价值。所以他们不仅是一个观察者和欣赏者,也是充分的体验各种不同文明的价值,这不仅是各美其美,也就是美人之美。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和美国的对话,最近的对话多半是企业的对话、人民币升值的对话,乃至人权的对话。但真正核心价值的文明对话应该开始,现在还没有开始。我们的核心价值,在中国文化、传统的文化,有仁爱,有正义,有智慧,有礼让,有信念,有诚信,仁义礼智信,关于对同情、对公正、对责任、对谦让,这次世博会特别提出谦让的重要性,以及和谐社会,这是我们的核心价值。但是我们也能够赞同甚至认同美国的一些核心价值,比如说自由、理性、法制、人权和个人的尊严。其实所谓美国的核心价值,已经是世界各地都已经接受的普世价值,它是它的地方价值,但是它有全球的意义,因此也应该为我们所接受。同样我们的核心价值绝对不只是亚洲价值,而是扎根在东亚儒家文化圈,而且具有全球意义的普世价值。普世价值之中最好的价值是有矛盾冲突的,平等和自由的价值,个人的尊严和和谐社会的价值,乃至法制和礼让的价值,我们需要对话。美国需要很多中国发展出的重要的价值,中国也需要,不仅是美国,西方的价值。   第三句话,美美与共,是指整体而言,上海世博会是21世纪国际文化交流的中心,是展现众美的空间,如果大家都以开放和谦和的学习心态,主动、自觉地参加这个举世瞩目而且时机难得的文明对话,那么追求卓越就不只是理想,而是引导城市人为自己也为社会提高日常生活的借鉴。而大同的观念,在中国传统,从《礼运·大同篇》就有这样的观念。天下的观念是深入中华民族的人心。所以中华民族体现的价值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价值,不仅是东亚的价值,不仅是亚洲的价值,也是世界的价值。这是我对上海世博会的期待。
费孝通(1910—2005) 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
2#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3 09:53:24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00 , Processed in 0.06591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