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宣文2009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15 09:5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宣文2009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学生职业性向测评研究》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教改步伐的推进、升学管道的多元化,中学生开始面临选择普高或职高、升学或就业以及专业科系等多条道路的选择。他们须在适当的引导下,了解自己的生涯发展兴趣,方能作出合乎现实又能充分发挥个人兴趣、特质与潜能的生涯选择。如何为这些学生提供适当的测评工具,协助他们进行自我探索,从众多机会中作出有效的生涯决定,是当务之急。然而,目前的职业性向测验,多为团体施测的纸笔测验,无法有效地将测验结果转换成个体的自我认知。因此,编制一套轻松、独特且具结构性的交互式生涯测评和咨询工具,对于职业性向测评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职业性向测评工具,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研究对象上,以发展中的学生为对象的职业性向量表的编制研究成为主流。从瑟斯通进行职业兴趣调查表的最早尝试以来,西方职业性向测评工具的研究就从未中断。1927年斯特朗(E.K.Strong)编制完成的第一个正式的职业兴趣量表(SVIB)不仅采用职业名称,而且将学校科目、娱乐活动及人的类型的问卷纳入其中。我国郑日昌等人根据美国大学测验服务社(ACT)的职业兴趣、经历、技能评定量表(ACT-VIESA)修订的中学生升学就业指导评定量表(VIESAR)体现了职业性向测评逐渐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到开始关注中学生专业选择的趋势。2)研究理论上,以人格理论为依据的霍兰德(Holland)的职业兴趣测评研究方兴未艾。20世纪50年代霍兰德开始以人格理论为依据,先后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VPI)和自我职业选择量表(SDS)。此后,许多研究者对此量表进行了修订,包括我国龙立荣等人(1996)修订的自我职业选择量表和白利刚(1996)等人结合我国国情和职业分类体系特点编制的霍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3)研究方法上,非纸笔式的组合卡的职业测评方法开始引起广泛关注。不少研究者开始认为,虽然上述许多职业测评量表为中学生职业兴趣方面提供了可操作的工具,但是仅使用职业兴趣量表评定个体的职业兴趣类型,其实际意义不大。在这种趋势下,职业兴趣组合卡的研究开始引起国外研究者的关注。
职业兴趣组合卡的创始人为Leona Tyler(1961)。她最初的设计是为了实现对个别差异的研究。职业兴趣组合卡的实施以Kelly的个人建构理论为引导(Dolliver1967)。Kelly1955)提及,个体在做决定时,会经历三个基本的步骤:(1)面面俱到(circumspection):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样的决策情境。(2)权衡轻重(pre-emption):逐步缩小选择的可能性。(3)下决定(choice):从已经缩小的选择中做最后的决定。即是先“松”后“紧”的策略。职业兴趣组合卡的基本假定,认为透过卡片的排列组合,当事人同时进行两种形式的对话:心理叙说(psychtalk)与职业叙说(occtalk)(Starishevsky & Matlin, 1963)。心理叙说,是指个体不仅理解到自己,同时能够表达出这个理解后的自己。职业叙说,是指个体不仅理解到职业,同时能够表达出这个理解后的职业。当心理叙说的内容与职业叙说的内容渐渐的趋近于一致时,自我的概念与职业的选择也就有可能趋近于一致。
二、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前社会竞争愈演愈烈,就业压力加剧,职业规划和生涯辅导工作日益重要。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理论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学生的职业性向测评方式,并将其应用到中学生的专业抉择,丰富和充实了职业性向测评的研究。(2)实践意义:本研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加强专业选择的主导意识,提高其就业性向与专业的契合度水平;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如上所述,本研究的研究价值主要在于:
1)编制一种新的职业性向测评工具。突破传统纸笔式测评工具的限制,让学生在一边做、一边想的过程中,按照自己对不同职业的独特看法、归类方式,将个人的价值、兴趣、能力、需要,投射在不同的职业理解上,整合个人的职业概念。
(2)可以作为一种结构化而有效的生涯咨询技术,运用在职业咨询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4 20:30 , Processed in 0.10433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