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意节”作基本元素,创建独立、完整、统一的联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2-24 13:02: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意节”作基本元素,创建独立、完整、统一的联律

      作者:康斯馨(原载《中国楹联》2005第4期)
     一、“意节”及有关规定
     引进意节概念之前,先讲一下节奏。节奏原指音乐中强弱、高低、缓急变化组合成的细小段落。平时说的诗词的节奏(也称“声调节奏”或“音步”)是指声律单位,规定以两个字为一节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称为节奏点。还有一个相关的概念是“意义单位”(也称“意义节奏”),王力先生说:“所谓意义单位,一般地说就一个词(包括复音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介词及其宾语)、或一个句子形式”。他还指出:节奏和意义单位“就多数情况来说,二者在诗句中是一致的。”   在对联中,如果也按每两个字为一节奏来研究,则对联中的五七言句和诗词的句式有类似的情况。那就是:一方面,节奏和意义单位一致的例子很常见。例如(“节奏”用“-”分隔,“意义单位”用“/”分隔,下文谈到“意节”时用“|”分隔。下同):   未劈曹颅千古恨;   曾医关臂一军惊。   未劈/曹颅/千古/恨;   曾医/关臂/一军/惊。    ——徐州华祖庙   万顷绿云秋麦蔚;   千村红树杏花深。   万顷/绿云/秋麦/蔚;   千村/红树/杏花/深。    ——河北行宫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五七言的对联句子的节奏和意义单位不一致的,例如: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剪/半岭/闲云/补衲;   留/一窗/明月/谈经。    ——杭州五云山云栖寺
     在诗词中,不管意义单位如何,格律只由节奏决定。诗词格律中讲平仄、句式、粘对、对仗、押韵等,都以节奏为基本元素,以节奏点的平仄为核心。这样构建起来的诗词格律,有利于诗词吟诵时韵律和谐。但碰到节奏和意义单位不同的句子时,读起来表意就不够清晰了。对联作为一种韵律文学体裁,必须保证韵律的和谐。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在总结和创建联律时,可以引进一个新的概念——意节。    “意节”,是指符合约定的、有一定意义的文字小节。既然诗词节奏是不管意义的,意节显然与节奏不同;意义单位只根据词语的意义(有时是语法成分)划分,不附带约定;而意节是有附带约定的。因此,意节和意义单位也不同。   意节,是总结和创建独立的、完整的、统一的联律的基本元素。意节的约定条件基于以下考虑:一是使朗读对联时能产生明显的文字小节;二是这些文字小节读出来要停顿合理、表意清晰;三是划分的文字小节要有利于安排整句音韵的和谐。   根据上述原则,我们可以对对联的意节作三条约定;
     1.以词或词组做基础,一般定二或三个字为一意节,特殊情况(如成语、不能拆分的专用词或其它词组)可放宽到四、五字。举例如下:
     九十二株柳为幕;   九十二株/柳/为/幕;   九十二株柳|为幕|;   一百八声钟|到门|。    ——吴恭亨题澧县组武女校   例中“九十二株”为数量词组,不宜拆分,“柳”虽为独立名词,但句子中间的单字词不作独立意节(下述)。
     2.单字词在句首或句末时作独立意节,但在句子中间则不作独立意节,而要将其归并入相邻的词或词组构成意节。如:
     未劈|曹颅|千古|恨|;   曾医|关臂|一军|惊|。    ——徐州华祖庙   座中排|无数|云山,都为|主人|添画稿|;   窗外是|奔流|河水,能催|壮士|起歌声|。     ——兰州若园   上几例中,“恨、惊”等单字词,由于在句首或句末,作独立意节。而“排、添、是、起”等单字虽有独立意义,但由于它们在句中,我们规定不作独立意节而归并入前面或后面的意节。通常,位于句中的单字动词,如果后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节作其宾语成分的,从朗读习惯上可将其并入前面的意节;只有一个意节作其宾语的,可将其并入后面的意节。句中其它词性的单字词是归入前意节还是后意节,可据语意而定。
     3.三字句只作一个整句,不再拆分意节。如:
     为定慧|,为声闻|,布|金地|于祗园|,六通|朗彻|;   或净名|,或缘觉|,转|法轮|在鹿苑|,五蕴|圆明|。     ——河北大慈悲殿   例中“为定慧”、“为声闻”、“或净名”、“或缘觉”不再拆分。   每个意节的最后一个字称为意节点,意节点的平仄是联律平仄的核心。朗读对联时,意节点应有稍长的停顿。   我们提出:总结和创建独立的、完整的、统一的联律,应以意节为基本元素,以意节点的平仄为核心。这样,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能使联意的明白、朗读的停顿、音韵的和谐统一起来;二是可以对前人创作的对联在联律上给予更大幅度的肯定;三是与诗律、词律、曲格律具有较大的兼容性(合诗词格律句子的基本上都合联律,合联律的句子大部分合诗词格律);四是打破了句式僵化的桎梏,句子可长可短,句式灵活多变,使对联比诗词更具活泼性和生命力;五是为多种艺术风格对联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六是可以将专用名词、成语、口语、甚至歇后语、泊来词入联,既丰富了对联的容量,又拓宽了对联创作和服务的领域,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三、联律的关键在出比
     对联由上下比组成。创作时,可以先写上比再对下比,也可以先写下比再对上比,先写的叫“出比”(习惯说成“出句”)。   诗词的格律是全篇铸定的(分为两片、三片、四片的词也不例外),而对联则完全不同。对联的出比没有规定的格式,因此无谱可言,但出比合律是全联合律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讲联律首先要明确出比的规则。   对联出比的规则主要包括:(1)各句中意节点的平仄安排;(2)自对和排比的运用规则;(3)多句联各分句句脚平仄的一般要求等三个方面。我们假定以上比为出比,表述如下:
     (一)各句中意节点的平仄安排。可归纳为三句话:句中意节点平仄交替;领字、衬字和句首的单字意义不拘平仄: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意节点的平仄交替规则允许突破。现分述如下:
     1.一般情况下,句中意节点要符合平仄交替的规定。这和诗词格律有点类似,但诗词是讲节奏点平仄交替,对联则是讲意节点平仄交替。因此讲联律最基础和最首要的是划分好意节,并保证句中意节点平仄交替。而且要符合上比比脚一般为仄的要求。
     2.领字、衬字和单字意节可不拘平仄。领字,在词律中指“承领上下句式的虚字”,常见的有一字领、二字领、三字领,也有四字五字领的。对联中,我们可以这样来定义领字:用以引出两相以上自对或排比句子(有时是词组)的虚字、词组或短语。衬字,指句中不影响句意的虚字。对联里的衬字通常是为了读起来更顺口、表意更清晰或加强语句的感情色彩。对联中还允许上下比句中对应处使用相同的衬字。我们讲单字意节不拘平仄是指在句子里,作比脚时则一般只许为仄。举例如下(例中的领字和衬字用〔〕表示):
     剪|半岭|闲云|补衲|;    ——杭州五云山云栖寺(上比)   大地|少闲人|,〔谁能作〕风月|佳宾|,湖山|贤主|;    ——南京玄武湖(上比)   上例中“剪”为句首单字意节;“谁能作”为领字;“之”为衬字,均可不拘平仄。
     3.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意节点的平仄交替规则允许突破。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江苏东林书院(上比)   例中首句运用了不等相排比,排比各相的中心字“声”在意节点位置,因此意节点平仄不可能交替,这在对联中认为是合律的。   除上述三点外,我们对五、七言句作个特殊说明:五七言句用节奏点平仄交替来确定的句式(即所谓“律句”),广泛用于诗词和其它韵文,影响深远。因此,在对联中,既允许用意节点平仄交替来安排其句式,也允许用节奏点平仄交替来安排其句式。当然,最好是能二者兼顾。   何人负|贾博|才名,望|江上|祠堂|,万里|每萦|香草|梦|;   此地是|燕山|旧址|,愿|乡中|贤俊|,大家|争折|桂枝|来|。    ——北京长郡会馆   例中全是五、七言句。其中四个七言句既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也符合节奏点平仄交替,二者兼顾了;两个五言句则不符合节奏点平仄交替(即平常讲的“失律”),但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规则,结论是全联合联律。
     (二)自对和排比的运用规则。可归纳为两句话:自对或排比的成分本身要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的规定:句中单字词自对时允许作者“假定意节”和“假定分句”。
     自对是指将对仗的手法用于对联的一比之中。可以是词自对、短语自对,多句联还可以句子自对。联中运用自对,有利于增强对联的意象美和音韵美,还可以从某个角度放宽另一比对应位置的对仗要求,使创作更灵活。排比是指将修辞里的排比手法用于对联的一比之中。可以是等相排比,也可以不等相排比。联中运用排比,同样有利于增强对联的意象和音韵美,同样可以从某个角度放宽另一比对应位置的对仗要求,使创作更灵活。
     1.自对或排比成份(词组、短语或句子)的本身要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的规定。如:
     改|草衣|卉服|〔之〕观|,人间|温暖|;    ——上海黄道婆墓(上比)   例中首句的“草衣”与“卉服”自对,意节点“衣、服、观”平仄交替。   仍从|水竹|开轩|,〔免辜负〕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扬州小金山月观(上比)   例中“十里春风”与“二分明月”自对,意节点“里、风”仄平交替,“分、月”平仄交替。
     2.句中单字词自对时允许作者“假定意节”和“假定分句”。 “假定意节”一般为两个字。此外,还允许在适当的地方“假定分句”。按“假定意节”和“假定分句”安排意节点平仄交替,有利于朗读对联时音韵和谐。例如:
     悲欢|聚散|一杯|酒|;    ——敦煌阳光长亭(上比)   上例“悲、欢、聚、散”单字词自对,我们可以将“悲欢”和“聚散”设为“假定意节”,使全句的意节点“欢、散、杯、酒”为“平仄平仄”交替,读起来音韵就和谐了。如果写成“聚散悲欢一杯酒”,音韵明显不和谐。   〔合〕祖孙|父子|兄弟|君臣|辅翼|在人纲|百代|存忘|争正统|;   〔历〕齐楚|幽燕|越吴|秦蜀|艰难|留庙祀|一堂|上下|仰千秋|。    ——成都汉照烈墓   此例上比中的“祖、孙、父、子、兄、弟、君、臣”为单字名词自对,我们可自定每二字为“假定意节”,并将八个字从中间分成两个“假定分句”,读成“祖孙|父子|,兄弟|君臣|”,意节点平仄交替了,句意不变,但音韵和谐了。
     3.上比句脚的平仄安排。一比之中每个句子的最末一个字叫句脚,最后一句的句脚叫比脚。对联的句数是不受限制的,当一比有多句时,除一般规定上比的比脚必须为仄声之外,其它各句句脚平仄要错杂安排。但联律对此没必要规定硬性的模式。一般可袭用两条常规:(1)毗连的句脚同平仄的一般不超过三个(运用特殊修辞手法时例外);(2)上比倒数第二句的句脚一般宜用平声。如:
     笑呵呵|坐山门|外|,〔觑着〕去的去|、来的来|,皱眼|愁眉|,都是他|自寻|烦恼|;   坦荡荡|载布袋|中|,〔休论〕空不空|、有不有|、含脯|鼓腹|,好同我|共享|升平|。    ——扬州兴教寺弥勒龛   上比句脚为“外、去、来、眉、恼”(仄、仄、平、平、仄),毗连的句脚为两连仄两连平,倒数第二句的句脚“眉”为平声。   闭门|宛在|深山|,好花|解笑,好鸟|怡情|,尽是|天生|活泼|。   开卷|如游|往古|,几辈|英雄|,几番|事业|,都成|文字|波澜|。    ——广州陈园   例中上比句脚“山、笑、情、泼”为“平、仄、平、仄”,毗连的句脚没有连平或连仄的。   上面说的多句联的句脚安排常规,是指通常的情况,在运用特殊手法时(如入韵、句脚连用同字等)允许突破。如:   细柳|何细哉?眉细、腰细、凌波细、且喜|心思|更细;   高郎|诚高矣!品高、志高、文字高,但愿|寿数|更高。    ——《聊斋志异.细柳》   其上比句脚为“平、仄、仄、仄、仄”,句脚四连仄。
     四、下比格律
     对联的下比是上比的配偶。我们在上比符合联律的前提下,规定下比的联律就比较简单了。下比联律可归纳为四条:1与上比字数和句数相等,对应处意节相同、词性相同、结构相似、意节点平仄相反;2上比运用了自对或排比时,下比对应处也必须运用自对或排比;3上比中使用了同字时,下比要在对应的位置使用另外的同字属对;4下比一般不得使用上比用过的字。分述如下:
     (一)基本要求:下比与上比句数相等,对应句字数相等,各句对应位置的词语要意节相同、词性相同、语法结构相似、意节点平仄相反。因为上比的比脚规定为仄声,显然,下比的比脚就必须为平声。如:
     大地|少闲人|,〔谁能作〕风月|佳宾|,湖山|贤主|;   前朝|多圣迹|,〔我爱此〕荷花|世界|,鸥鸟|家乡|。    ——南京玄武湖   全联符合基本要求。下比中间一句“我爱此荷花世界”虽然本身平仄按节奏和诗的律句一样,但它是以意节与上联相对的,因此我们应按意节朗读。   座中排|无数|云山|,都为|主人|添画稿|;   窗外是|奔流|河水|,能催|壮士|起歌声|。    ——兰州若园   上下联的首句为七言,如按诗词节奏点,均不合平仄交替,也不符上下联节奏点平仄相对。但按意节划分,符合意节点平仄交替,也符合上下联意节点平仄相对的规定。
     (二)上比运用了自对或排比时,下比对应处也必须使用自对或排比。此时,下比与上比的这些对应位置的对仗从宽。即:只要求意节点平仄与上比对应处相反,而词性甚至语法结构都可以放宽。如:
     悲欢|聚散|一杯|酒|;   南北|东西|万里|程|。    ——敦煌阳关长亭   例中下比“南、北、东、西”自对,假定为“南北|东西”两个意节,以对应上联之“悲欢|聚散”。“南北东西”为方位词,“悲欢聚散”为形容词或动词,对仗从宽。   仍从|水竹|开轩|,〔免辜负〕十里|春风|,二分|明月|。   偶向|湖山|放棹|,〔好领略〕红桥|烟雨|,白塔|青云|。    ——扬州小金山月观   例中下比的“红桥烟雨”与“白塔青云”自对,以对应上比的“十里春风”与“二分明月”自对。
     (三)上比中使用了同字时,下比要在对应的位置使用另外的同字属对。如: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江苏东林书院   下比五个“事”字对上比五个“声”字,位置必须对应,平仄相反。    (四)下比一般不得使用上比用过的字。但允许上下比对应处交换重用。如:   洞隐|重天|,天底天|、天外天|,天天|巧叠|天天|妙|。   天生|秘洞|,洞边洞|、洞中洞|、洞洞|幽连|洞洞|奇|。    ——作者题波月洞“一洞天”   例中上下比的“天”字和“洞”字相互交换位置、重复使用,可作为上下比交换位置使用同字的例子。      (文中缺第二个标题,杂志也一样,请作者和本站编辑人员联系核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7 18:00 , Processed in 0.1032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